隨著屠呦呦去領獎——走進諾貝爾的故鄉
屠呦呦研究員與家人在諾貝爾博物館參觀
斯德哥爾摩是一座建在島上的城市,市區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聯為一體,被譽為「北方威尼斯」。
有著70多座橋的斯德哥爾摩面積不大,這14座島中最小的一座島上只能建造一棟房子。正是因為這樣,走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道上,總會與水不期而遇。
由於斯德哥爾摩的冬季十分漫長,趕上陽光好,隨處可以看到坐在岸邊台階上與身邊停下來的海鳥一起看風景、曬太陽的市民。在他們的臉上絲毫看不出在工業、金融、科技、設計均很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工作生活的緊張感。
他們閑適舒服的表情令我停止了趕路,隨即坐了下來,享受著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湖水以及美好的城市氛圍,忘了自己是一個來旅行的外國人。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斯德哥爾摩最引以為榮的驕傲之一。
瑞典化學家、發明家阿爾費雷德·諾貝爾在1896年(他去世前一年)立下遺囑,用他一生積累的大部分遺產創立基金,每年拿出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平分為五份,分別獎給世界各國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遺囑規定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評選;醫學和生理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評選;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評選;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的5人委員會評選(當時挪威屬於瑞挪聯邦中瑞典的邦國,正在爭取獨立)。
從1901年12月10日起,諾貝爾獎分別在諾貝爾的故鄉——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挪威奧斯陸(1905年挪威重獲獨立)同時舉行,除諾貝爾和平獎在挪威頒獎外,其他所有獎項的頒獎典禮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因為本身是島嶼,所以與諾貝爾獎有關的幾個重要的建築都散布在斯德哥爾摩的這些島嶼上,對於旅行者來說,不論是坐公交車、小火車、渡輪還是地鐵都可以把這些景點串聯起來,沒有先後,隨意行走,均不容易被錯過。
頒獎儀式
12月10日頒獎當天,屠呦呦會先到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參加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
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建於1926年,是一座藍色的大樓,也被稱作藍色音樂廳,是專門為諾貝爾獎頒獎而建造。平時門前是熱鬧的露天市場,諾貝爾頒獎典禮當天,門前的市場會專門為諾貝爾獎而停業,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樂團會在頒獎典禮上進行演出。
瑞典國王、王后、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各項評委會代表等千餘人將出席頒獎儀式,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會親自為除和平獎以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頒獎,氣氛莊嚴,場面盛大而隆重。
頒獎結束後,屠呦呦接著會到斯德哥爾摩最著名的市政廳出席晚宴。位於市中心的市政廳在梅拉倫湖畔,是斯德哥爾摩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市政委員會的辦公場所。
據當地旅行社的朋友介紹,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有近百年的歷史,是瑞典最傑出的建築代表之一。主體以800萬塊紅磚建造,保持著北歐傳統古典建築的風格。右側塔樓頂端有三個鍍金皇冠,是瑞典王國的象徵,也代表著當年卡爾馬聯盟三國——瑞典、挪威和丹麥。登上塔頂則可將斯德哥爾摩的城市風光盡收眼底。
每年諾貝爾獎頒發後,瑞典國王和王后都會在市政廳最大的宴會廳——「藍廳」內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舉行慶祝晚宴。
「藍廳」雖然被稱為「藍廳」,但牆面都由紅褐色的磚塊砌成,看不到一點藍色的影子。這是因為當年「藍廳」建好後,建築師認為紅褐色的效果更好,更溫暖一些,就放棄了之前的設計,而「藍廳」這一稱謂因早已被廣泛使用,也就沿襲了下來。
市政廳內還有一座「金廳」,四壁用1800萬塊約一厘米見方的金箔和彩色玻璃鑲貼成,金碧輝煌。廳內的「鎮廳之寶」是梅拉倫湖女神壁畫,象徵著梅拉倫湖與波羅的海結合而誕生的斯德哥爾摩,「金廳」是諾貝爾晚宴後舉行舞會的場所。
晚宴有個非常有趣的傳統,出席晚宴貴賓偕伴出席的話,不論入場還是用餐,已婚夫婦都會被分開,與其他賓客相伴,當然也包括瑞典國王和王后。晚宴對著裝也有很高的要求,男士著燕尾服,打白色領結,女士則著長晚禮服。整個「藍廳」可以容納1300人同時用餐。雖然藍廳很大,但是要容納這麼多人,每個人之間的用餐距離都十分緊湊,晚宴時用餐需十分小心。
每年慶賀晚宴都是由名廚精心設計的,如果想品嘗慶賀晚宴菜單上的菜品,可以到這裡的地下餐廳用餐。
12月10日上午,位於斯德哥爾摩老城的諾貝爾博物館將會舉辦The Nobel Day的展覽,對公眾開放。今年,諾貝爾博物館還首次展出了諾貝爾遺囑。除此之外,官方還安排了為期一周的與諾貝爾獎有關的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諾貝爾博物館位於的老城是歐洲最大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市中心之一。
老城建於1252年,她記錄著斯德哥爾摩的歷史,因為免於戰爭的破壞,這裡還保留著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中心主廣場 Stortorget最宏偉的斯德哥爾摩教堂。當然最有名的要數建於公元17世紀的瑞典皇室當年居住的皇宮。目前,皇宮的很多廳室被闢為博物館,開放參觀,每天中午皇宮外的衛兵都會舉行換崗儀式。
在鋪滿鵝卵石的老城街道漫步,穿梭在餐廳、咖啡館、商店林立的中世紀復古風格的各色建築里,中世紀的尖頂和紅黃各色的牆壁在眼前閃過,各國遊客坐滿了街邊,現代與古典融合得嚴絲合縫,時間與空間令人有一種穿越的恍惚感,美妙極了。
如果想多一些了解瑞典皇室,也可以到瑞典皇室現居的皇后島宮參觀。皇后島被譽為瑞典的凡爾賽宮,1991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那裡還有當時的國王為王后建造的中國宮。(中國中醫藥報記者張 旭)
鏈接奇妙的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坐落在斯德哥摩爾市最美麗的一座18世紀建築中。
在諾貝爾博物館,您可以了解到有關諾貝爾獎及其創始人,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他們的創造性努力的許多知識。
諾貝爾博物館旨在傳播知識以及通過創造性的學習與展覽方法、現代技術和優雅設計,創造圍繞自然科學文化的興趣和討論。
阿爾費雷德·諾貝爾(1833-1896)是一位世界公民。在其發明過程中,他不斷尋求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炸藥的發明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也創造了新的問題。在他的晚年,阿爾費雷德·諾貝爾集思廣益,創立了諾貝爾獎。
著名的遺囑
阿爾費雷德·諾貝爾在他的遺囑中寫明,每年將他財產的一部分收入劃分給物理、化學、醫學、文學與和平五個獎項,諾貝爾獎從開始之初即已是一個全球性的事件。沒有其他任何獎項跨越如此之多的學科和國家。至今,已有900人已被授予了諾貝爾獎。每位獲獎者的畫像和頒獎辭在天花板上獨特索道沿線被隨機展示。創立於1968年的「紀念阿爾費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的得主也得到了展示。
在諾貝爾獎中,可以找到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思想和發現。展覽提出了各種啟發思考的問題,我們如何充分利用我們的創造性?環境如何促進創造性過程?對照時間背景,漫步時空,在這裡可體驗諾貝爾獎百年的發展之路。
觀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工作影片是激動人心的,這些影片激勵人們要勇往直前,絕不喪失希望和靈感。觀看影片後可參觀居里夫人的實驗室,或者結識出獄的納爾遜·曼德拉,深入了解尼爾斯·玻爾的智囊團,或者訪問劍橋大學。
泡泡屋和「探尋小小諾貝爾」
在諾貝爾博物館的氣泡室里,全家人可了解更多有關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及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學等諾貝爾獎的信息。
您可以在一房間里觀看小電影、閱讀書籍、動手做實驗。這裡充溢著創意。
「探尋小小諾貝爾」是激勵兒童探索博物館的絕佳方法。孩子們可以動手試著利用舊模型做些什麼,找到小熊巴魯 (Baloo the Bear)。在諾貝爾博物館,孩子們可以為自己的問題找到答案,描繪出未來的諾貝爾獎項。想要寫什麼書,做什麼研究,到達時,均可在入口處領取資料。
博物館的開放時間
夏季:每天10–20點
冬季:9月中旬至5月中旬周二11~20點,
周三至周日11~17點,周一閉館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譚欣整理自諾貝爾博物館官網
新媒體編輯:朱蕗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