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琴--家庭教育中母親素質的調查與思考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和影響是終生難忘的。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往往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把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的觀念,把我們民族的各種美德傳播和灌輸給予女,這是家庭教育中母親素質的體現。近期,我們針對母親素質問題進行了重點調研。 此次調查的內容涉及母親的道德素質、文化紊質、盲人素質和心理素質四個方面,通過母親自我評價、孩子評價及社會人群的評價形成當前家庭教育中母親的總體印象。以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00名學生調查問卷為主,以不同年齡、不問職務、不同工種、不同收入的2000名母親為主,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一、家庭中母親素質的現狀 (一)、令人欣喜的趨勢 1、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有比較明確的教育目標 現代母親已經認識到自身在培養,教育孩子中的責任,視家庭教育為己任。 (1)、家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已經基本上改變了以前由祖輩撫養孩子的現象,孩子一般都由年輕母親自己帶大,祖輩只是臨時或短時間的帶養。這說明母親在家度教育中已成為家庭生活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2)、普遍關心孩子的學習。大多數母親重視對子女進行啟蒙教育。孩子3歲前,城市年輕媽媽會教孩子識字、數數,給孩子講故事,做遊戲、猜謎語;3歲後,即使家裡有人帶孩子(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也會把孩子送幼兒國接受學前教育,改變了以前只給孩子吃穿而忽視學前教育的狀況,孩子上了小學,則更重視對孩子的文化知識學習,年輕媽媽能主動關心孩子的作業情況並盡自己所能輔導孩子的學習。 (3)、家庭教育的投資普遍增加。讓孩子上學不再只是為了認識幾個字,而是為孩子能成才。只要孩子有能力上高一級學校,一般都捨得投資。 (4)、普遍重視學習和運用家教知識。年輕的母親從書刊、廣播電視等傳媒接觸了家庭教育的新觀念、新知識;在家長學校里和學校召開的家長會上獲得家庭孜育知識;相互之間傳播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家庭教育經驗。總之,在家庭孜育中共科學性,現代意識明顯地比祖輩、父輩強。
2、「母愛」使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更具親和力 從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出母親們都普遍存有「雙重自我」的角色認識,即一半屬於自己,一半屬於兒女。調查中,66%的母親在家庭話題中,討論最多的是家庭建設和子女問題,涉及最多的是孩子的未來和前途,因而在孩子評價中6%的孩子表示一些事理都是媽媽傳授的,56%的孩子表示在家中最能理解並愛護自己的媽媽。為此,在「我心中的媽媽」的書排序中,「朋友」佔45%,「導師」佔37%,可見,女性溫柔、細心。體貼等特質促成了家教中母愛的「親和力」。 3、母親的忘我付出是家庭教育中的推動力 調查中,92%的母親表示只要是為了孩子,自己苦點、累點值得,願望只有一個:把孩子培養成才,以盡母親的撫養義務。所以,很多的母親放棄節假日、雙休日的休息,帶孩子學琴、練書法,有的為孩子請家教、陪讀而不辭辛苦。一位母親送孩子學外語三年風雨無阻,為了輔導孩子,與孩子同步自學,現已達引三圾標準。她深有感觸地說:「都是為了孩子。學點是點,起碼能給孩子聽寫單詞呀,正正音什麼的」。 (二)、使人憂慮的問題 1,母親對孩子的社會性教育狀況堪憂 相當一部分母親把子女看作「私有財產」,忽略了掉「社會人」的角色,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往往基於孩子的成才、家庭的幸福、父母的願望、調查中,母親按其認識對品德發展、知識教育、交往能力、身體健康、個性培養等幾萬面進行評價,結果是學習成績排在第一位,占:56%,道德品質排在第二位,佔23%,個性培養、社會交往能力分別排在第四、五位,不足10%。可見,家長觀念中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重才輕德,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經中小學德育處教師反映:有意對兒童進行社會性教育(品德發展、人格培養、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母親不到三分之一,尤其在責任心和自制力方面、耐挫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更少.因比,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社會責任感差,缺乏自制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社會實踐與交往能力較弱等問題癥結所在了。
2、母親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待更新 (1)、教育觀念偏頗。母親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集中表現為「五輕五重」。即: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生理髮育,輕心理健康:重生活安逸,輕愛心教育;重孩子成材,輕自身一素質:重全家呵護,輕和諧教育。由於望子成龍心切和過多的投入,所以很多家庭,特別是母親不由自主地把孩子的表現、成績作為家庭關係的晴雨表,一些家庭矛盾也由此引發。 (2)、教育方式不同步。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主要表現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步。要麼大包欠攬。嬌慣過度。要麼就是嚴厲懲罰。 (3)、教育方法簡單化。在家庭教育萬法問題上,存在著嚴而無格、寬而無度的偏頗。特別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媽媽,信服「不打不成器」,「棍棒下面出孝子」,一旦孩子的字習成績不理想或為某件事情有人從告父母后,就責罵、毆打,懲罰,還有不少家長把打罵這個管教方式看成是關心孩子,打罵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則是一味地遷就溺愛。在農村,家庭只是有一個孩子的,多為男孩,許多父母把傳宗接代及自己養老的重任寄托在惟一的孩子身上,同時也把擔心、溺愛、恐懼、驚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於是常常出現寬而無度的現象。 (4)、待已寬,對於嚴。年輕父母大多救生長在「文革」前後,他們的學生時代基本上都在「文革」。時期度過。知識少,素質低,但卻對子女高期望,望子成龍,在具體方法上又無所適從,常說:「這孩子,真拿池沒辦法。」另外不注意言傳身教,農閑時,有近半數家長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有近三分之一家長則是打撲克、搓麻將,少數家長也看看書報。家長不注意自身形象,影響了對孩子的教育的效果。 3、母親心理健康有待強化 不少母親在激烈變化的社會現實中,無法面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作出調節,如:職業的變更、商場失意、人際關係衝突以及教育於女的失敗等,最終導致心態失衡。有的母親難免將壞情緒轉換成各種非理智行為,或在孩子身上宣洩,或懶得與孩子溝通,或者轉成對子女不符實際的高標準、嚴要求。這種影響是雙向惡性循環:家長缺乏科學教育方法,導致家庭教育失誤和自我心理困惑,於是急噪、焦慮、敵對。憂鬱,井通過「嘮叨式」的教育將不良情緒帶給孩子。
4、母親的示範作用有待提高 母親們嚴厲地要求孩子這般、那般,而對自身的示範作用往往注意不夠,實際是為需求一種自身心理補償的一鐘錶現,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母親在工作之餘除了做必要的家務外,通常就是看電視.打睥、搓麻、閑聊、購物,堅持讀書看報者廖廖無幾,即使是讀書也是以獵奇休閑類居多,不少母親常常感到「插不上父與子的對話」。或愁於「孩於跟自己沒話」。而不知其原因所在,母親教育孩子多善於動言,而不重「行」,教育孩子訓公德,而自己卻將廢棄物亂扔:告訴孩子尊重老人,自己卻不盡孝道;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自己卻是「奉獻」的迴避者。教育孩子可謂是苦口婆心、樂此不疲,但自己確是懶得做給孩子看。還有一些媽媽習慣依賴於丈夫,寄託於孩子;對其它一切都淡漠了、麻木了,對自身素質的關注更為少了,這樣母親的榜樣作用也失去了:
二、當今母親素質教育的建議 社會轉型給家庭教育帶來新的困惑,也對每個家庭面臨新考驗和新挑戰。下面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談幾點母親素質教育的建議。 (一)、樹立新觀念,建立新的兒童發展觀。 要學會尊重孩子。孩子不是字長的附屬物、私有財產。孩子是獨立的人。家長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沽名釣譽的上具,尊重孩子才是最深刻的愛。因為尊重才能使孩子產生自尊,而自尊才能使孩子產生內部動力,得到主動的發展, 要注重孩子的今天,面對信息時代的飛速發辰,面對競爭激烈的現實,現代媽媽考慮最多的是孩子的明天會怎樣。把今天時間用各種學業填得滿滿的,把童年無情地剝奪掉,其中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為了孩子的明天。其實以犧牲孩子的令天為代價來換取明天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孩子的成長首先在今天。兒童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與其拿遙遠的明天來激勵孩子,還不如用今久實實在在的效果來激勵孩子,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保護孩子童年的歡樂,斗不是給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滿意」。而是給孩子擁有自然成長的歡樂。孩子童年的歡樂並不來自成人世界,而是表自孩子們自己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只屬於孩子,家長只能給子保護而決不能去干擾或取代。
(二)、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媽媽素質。 在魚家庭教育咨過過程中經常碰列這樣的媽媽,為什麼自己一心一意為孩子操勞,反而在孩子心目中喪失威信。其盡實這與媽媽們不重視自我充實,不努力提高自已的知識水平有關。隨著時代的發展,媽媽如一味地依賴以前學的知識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不現實的。 家長要教育好孩子,自己首先受教育。要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家庭教盲從知識上造應時代的要求。伴隨看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的內容在不斷發生變化,媽媽學習現代教育知識,不僅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媽媽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這樣才可能讓家庭教育從經驗型、自然型發展到科學型。 (三)、母親要向孩子學習。 無論在孩子的眼裡還是實際上,現在的家長都不再是正確觀念的代表,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 信息化時代,孩子用幾年時間學到的東西可能與成人以前花30年時間掌握的差不多,因為今天的孩子成長在一個開放的環境里,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是多向的,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樣的,在他們身上蘊藏著影響成人世界的潛能,孩子們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理念反哺給成年人已經成為必然,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標誌。家長(媽媽)向孩子學習是當今家庭教育觀的重大突破,是家庭教育走出誤區的重要途徑。 信息化社會產生了「學習型家庭」,在這個家庭里,兩代人雙向學習,雙向社會化。孩子的童真、孩子樂於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態度,孩子的主體意識、平等觀念和批判精神、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公民意識等,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地方。家長和孩子—起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一起學習新的價值觀,一起學習如何適應現代和未來社會,這將促進家長(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思想、感情、學識等方面的之流與互補,從而使孩子健康發展。 (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隨著當今世界的飛速變化,二三十年齡差距就形成了兩代人心靈上的鴻溝,要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以正確的指導,我們就必須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變 「教育和訓斥』為「又流和溝通」,變全知全能的「家長為共同學習的「朋友」,只有這樣:我門才可以得到孩子們的真心理解,才能成為孩子的艮師益友。
(五)、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在家長足否了解自己的孩子這一問題做過調查,眾多的家長自以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可孩子的回答卻恰恰相反,有93%的孩子認為家長並「不了解」或「不太了解」自己。從目前家庭教育的發展狀況看,不少媽媽對孩子的了解還停留在孩子的物質需求和身體一般狀況這個層次,對孩子的精神,心理發展不太注意。對如何了解孩子,也存在主觀、隨意、缺乏溝通、專制、輕信等問題。 媽媽僅有教育孩子的一般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媽媽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評價孩子的能力、指點孩子的能力、保護孩子的能力、協調親子關係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六)、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1、打破舊的傳統觀念,讓現代的、民土自由的清新氣息吹進家庭。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不強迫孩子按父母要求發展,而是去發現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長。興趣和意願不一定與家長相吻合,需要給孩子以充分的選擇自由。媽媽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並沒有錯,但不要去為子女設計未來,而應鼓勵自由成長,有利於自主意識和責任心的養成。 2、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有些媽媽放棄自我努力,喪失了一個人為理想,而努力不懈的精神追求,動不動就強調自己的厄運,反覆哀嘆自己的不幸。家長的這種窮途而哭,半途而廢的生活態度對孩子的教育是消極的。父母自己就要積極面對人生,保持生命的活力,以鍥而不捨,矢志不渝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為孩子做出榜樣,這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是最具價值的。 3、要豐富家庭生活內容。如看電影、閱讀、參觀博物館、旅遊、體育鍛煉等等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不僅能增加知識、鍛煉能力,還有利於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於孩子發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維學習。因為,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比什麼都重要
推薦閱讀:
※調查:地球人喜歡什麼?
※調查顯示:超六女性看重男方有房 設婚姻高門檻
※深度調查訪談類節目凋零現狀
※美國政府開始調查泄密門 Facebook股價大跌逾5﹪
※【娛樂】明星家保姆狀態調查 都有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