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職二
06-18
六、. 官職古今對照實戰1、 概述中國古代官制中存在著兩類官職:一類具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秦漢以降,歷代品位性等級的形態、來源,品位性官職的數量、類別紛繁複雜並且因時而異,其每一細微變化都可以折射出相關政治變遷,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顯示出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一些重要特點。2、秦漢官僚的頭銜相當簡潔,大多不過一官而已。像「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這樣的頭銜是很希罕的。但漢以後就不同了,官僚的頭銜疊床架屋,諸如「使持節侍中都督南徐兗北徐南兗青冀六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開國公」、「使持節特進侍中太尉公尚書令都督冀定滄瀛幽殷並肆雲朔十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並肆汾大行台僕射領六州九(大)酋長大都督散騎常侍御史中尉領領左右駙馬都尉南趙郡開國公」之類官僚結銜,看得人眼花繚亂。就算魏晉以後的官兒比秦漢能幹,兼治十數職畢竟勉為其難。其實這成堆的官銜各有不同性質,並不一定都對應著一份差事,許多不過用來增添榮耀、加重資望及賦予待遇而已。例如「侍中」、「散騎常侍」就是加號,加之者得以佩貂珥蟬,神氣多了。「特進」也是加銜,由此朝會時班次就可以進至三公之下了。加「開府儀同三司」則可開設府署、辟召掾屬,享受和三公同等的禮儀。「驃騎大將軍」並不是軍職而是軍階,稱「軍階」也只是因其名為武號而已,文官也常用「某某將軍」標誌位階。散官「左光祿大夫」用於標誌文官位階,在北朝武職也能獲得。此外上述頭銜中還包括兼銜、爵號等等。這時官僚的業績未必超邁秦漢,可資誇耀的官號卻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了。這樣看來,中國古代的職類結構中至少存在著兩類官職:一類承擔兵刑錢穀、監察考選等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主要用於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屬「品位性職類」。後一類官號的權責規定有時只是徒具其名,但它們卻具有不容忽視的品位意義:用於增添資望、賦予待遇、確認品階,以及提供起家官職或遷轉階梯,提供候選、儲才或安排冗散之位。前面征舉的長串官銜,其中有許多就是這類官號。當然,在職能性和品位性官職之間,也存在大量既有職能、又有很濃的品位色彩的官。3、品位性官職進一步發展,就形成了散階制,這在唐宋時期尤為突出。以唐製為例,其時文武散階分別由文武散官構成。文武散階都是29階,分別以「大夫」、「郎」或「將軍」、「校尉」等為名。粗通古代史的人都會知道,這些大夫、將軍等已不再是官職了,只是標誌等級的階號,好像近代的軍銜。散階和職事官階並不一致,為此還發展出了「行」、「守」等術語以規範之。在入仕之初,官員首先獲得的是散階;在任滿解職的時候,散階依然維繫著官員品級;在授予職事官時,散階高低是必須考慮的因素。曾有眾多待遇從屬於散階,例如薪俸、給田免課、刑罰、班序、車輿、衣服等,此外還涉及致仕、封爵、置媵、營繕、喪葬、謚議等方面的待遇。北宋前期一度以「寄祿官」為階官。唐宋的敘階及進階制度,繁複得讓人眼暈。現代文官等級制中,依據品位的分等和職位的分等,構成了兩種不同類型。品位的分等是針對人員資歷品級的分等,表現為跟人走的官階;職位的分等則僅僅針對崗位權責確定報酬、劃分等級,此外就別無官階了。唐宋的「階職分立制」,顯屬品位分等。隋唐五代宋分別在前代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包括文武散官、勛、階、品、位、爵、賜、號等在內的,具有一定內容、系統分明的勛賞爵位制度。勛賞爵位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與正式的職事官有一定的聯繫,又獨立於正常官制之外。6、宋的官是最複雜的。宋代的官職分官、職、差遣,宋史上說,「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 官用於寄祿,相當於現在的行政級別,僅用於確定待遇,宋代官名和實差大多數情況下是無關的,部分有實差的官又叫做職事官,用以區別寄祿官。職是指館職(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等的職位),加上些虛銜如大學士,學士等,來表示高級文官的清貴地位。差遣才是真正的職權所在,一般都帶有「判、權、知、直、監、提舉、提點」等字,理論上算是臨時性的職務。光有官名而沒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處級科員一樣,待遇上去了但毫無實權。節度使、承宣使、防禦使、團練使是官名,是單純用來表示級別的虛銜。小蘇學士的學士是個館職。知府、通判、都監、安撫使則是差遣。到了神宗元豐年間,由於寄祿官和職事官混在一起、顯得非常混亂,於是就將大部分寄祿官改成散官階。元豐改制,共定了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到迪功郎共37階,武散官、太尉到承信郎共52階。比方說宋江當過的皇城使,既可用作寄祿官、又是職事官,元豐改制後,用於寄祿的官名就改稱散官階武功大夫了。水滸中的太尉、保義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都是武散官階。除此之外,還有爵和勛。爵是給宗室貴族的,比如宋徽宗繼位前的端王,就是爵的第一等——王爵。實例1:《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曾擔任過的一個職位,「龍圖閣直學士、戶部郎中、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其中戶部郎中是寄祿官,元豐改制後改為朝議大夫、正六品,不過范仲淹另帶館職——從三品的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其地位等同於從三品,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經略安撫使節制一路軍政大權,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軍政大權。實例2:岳武穆岳飛曾擔任過的一個職務,「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縣開國子」,節度使是個官名、從二品,宋代最高武職,制置使是南宋才設置的實差遣,相當於北宋的經略安撫使,掌管一路或數州軍政大權,也就是說湖北路的荊州、襄州、潭州三州均歸岳飛節制,開國子是爵位的第11等。如中書令是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但是擁有這一官稱的人只意味著擁有宰相的資格和可以領取宰相的俸祿,並不意味著他真的就是宰相了。只有皇帝差遣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他才能算是實際的宰相。這種繞山繞水的幹部制度,常常會使我們在碰到大宋帝國的官職稱謂時,一頭霧水,完全找不到北。比如,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省事這個稱謂,實際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書省副首長兼中書省副首長,然後代理中書省首長。用今天的官制比喻就是:教育部部長只是一個頭銜,並不能實際過問教育部的事務,必須由商業部的副部長兼任教育部副部長,然後再代理教育部部長。這時,只有在這時,他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部部長了。參考文獻[1] 諸葛憶兵:宋代宰輔制度研究[2]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http://www.gov.cn/[4] 王貴松、邱遠猷:善之途多歧路:五權憲法的理想與現實、《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第40-47頁[5] 於耀文:漕運史話關注樓主收藏轉發至天涯微博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22:22漢朝只有一個宰相,但遇政府有大政事,亦常有大會議,這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會議。---------怎麼只有一個呢?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23:27然中書和樞密對立,也就是宰相管不著軍事。---------有參與的權力,沒有執行的權力!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25:41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省事這個稱謂,實際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書省副首長兼中書省副首長,然後代理中書省首長。------------------怎麼是"代理中書省首長"呢?是做中書省的事,後面是任差,怎麼會是個職務---代理.....呢?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27:49差遣才是真正的職權所在,一般都帶有「判、權、知、直、監、提舉、提點」等字,理論上算是臨時性的職務。-------後面的幾個朝代又漸漸將任差落實了,如提督,知縣等等,從字面上來說是任差,但又是本官.作者:winefox 回復日期:2006-12-8 16:29:37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省事這個稱謂,實際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書省副首長兼中書省副首長,然後代理中書省首長。------------------怎麼是"代理中書省首長"呢?是做中書省的事,後面是任差,怎麼會是個職務---代理.....呢?=======================================前是銜,後是職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29:49特進」也是加銜---------怎麼理解?銜?階!散官第二級!作者:梨公子 回復日期:2006-12-8 16:31:35對照呢?是不是要我們自己對照?國家主席=皇帝總理=丞相這才叫對照。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32:26作者:winefox 回復日期:2006-12-8 16:29:37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省事這個稱謂,實際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書省副首長兼中書省副首長,然後代理中書省首長。------------------怎麼是"代理中書省首長"呢?是做中書省的事,後面是任差,怎麼會是個職務---代理.....呢?=======================================前是銜,後是職---------------通常前面的叫本官,大學士等叫銜,具體事務叫任差,或差遣!職?不太好這樣叫吧,人家會誤會的,個人認為!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33:45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當然少見拉,軍政都一把手,太危險拉!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35:37銜,職,本官,任差都是不同的,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8 16:40:42在宋代大學士這樣的叫職,館職!本官是你原來居的官位,但現在要派你去做別的事了,而那個官又沒取消,因此叫本官!任差是讓你去做別的事!銜嘛,讓你行使某個官的某些職權所加的頭銜.如清代總督加XX銜!兄弟的個人意見!作者:亨利二世 回復日期:2006-12-8 20:32:15強文作者:奔命年 回復日期:2006-12-8 21:06:303作者:yyyrrr999 回復日期:2006-12-8 21:25:06牛人!拜一個!!!!!!1作者:xx0716 回復日期:2006-12-8 21:41:36篇幅太大了作者:清風拂江 回復日期:2006-12-8 22:25:10收藏作者:bad-guy 回復日期:2006-12-8 23:58:32記下,遲些慢慢看作者:現代匈奴人 回復日期:2006-12-9 0:06:16先看《清史稿》卷116志91「職官三」關於總督、巡撫職權品級的記載:「總督 從一品。 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標下有副將、參將等官。巡撫 從二品。 掌宣布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會總督以詔廢置。標下有參將、游擊等官。其三年大比充監臨官,武科充主試官,督、撫同。」「初,河南、山東、山西等省專置巡撫,無統轄營伍權,以提督為兼銜。直隸、四川、甘肅等省專置總督,吏治歸其考核,以巡撫為兼銜。而巡撫例受總督節度,浸至同城巡撫僅守虛名。即分省者,軍政民事亦聽總督主裁。文宗蒞政,命浙江、安徽、江西、陝西、湖南、廣西、貴州各巡撫節制鎮、協武職;總督兼轄省分,由巡撫署考會題,校閱防剿,定為專責,職權漸崇。光緒季年,裁同城巡撫,其分省者,權幾與總督埒,所謂兼轄,奉行文書已耳。宣統間,軍政、鹽政厚集中央,督、撫權削矣。」根據上面記載,可歸納如下:(1)總督、巡撫雖然都是「封疆大吏」,省級最高長官,但巡撫只管一省,而總督最多可管三省,如兩江總督就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2)總督文武都管,既管行政、司法乃至文教科舉,又可指揮一省至三省軍隊,巡撫主要管行政、司法、文教科舉,屬於總督管轄範圍之內的省份,不但軍事歸總督管,巡撫也要聽從總督領導。只設巡撫不劃入總督管轄區的省份如河南、山東、山西,巡撫要兼提督才能指揮本省的軍隊。(3)如果一個省既設總督又設巡撫,巡撫要服從總督領導。如果總督衙門和巡撫衙門設在同一個城市之中,則巡撫形同虛設,幾乎沒什麼實權。(當然,像山東、山西只設巡撫不設總督的省份,巡撫權力是很大的)(4)總督是從一品巡撫是從二品,比總督低一等。以上說明,總得來說,總督無論權力還是品級都必巡撫要大要高。作者:大糖膏參 回復日期:2006-12-9 02:27:13作者:梨公子 回復日期:2006-12-8 16:31:35對照呢?是不是要我們自己對照?國家主席=皇帝------------------------------------------------------非也,本朝稱得上核心才能算帝皇作者:大糖膏參 回復日期:2006-12-9 02:30:46作者:梨公子 回復日期:2006-12-8 16:31:35對照呢?是不是要我們自己對照?國家主席=皇帝------------------------------------------------------非也,本朝稱得上核心才能算帝皇作者:六朝舊事如流水 回復日期:2006-12-11 07:49:18樓主:1、唐代的三省,尚書省長官為正二品,但因太宗曾居此職而後不設,以副長官主省事,左右僕射為從二品。而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及門下省長官侍中為正三品,故有同中書門下三品之稱,但到中期以後則升級為正二品。2、清代的內閣即是中央政府,將大學士譯為政治局常委不太妥當,首席大學士可譯為首相,其他則為副首相,協辦則為國務委員或政務委員。應當譯為政治局的是軍機處,自清設軍機處後內閣退處無權,而軍政大事均由軍機大臣集議,軍機大臣系差遣職務,以親王尚侍等權貴以原銜兼任,這與當代的政治局是相當的,也類似於前代的錄尚書事、同平章事,所以軍機大臣為政治局常委,大臣上學習行走為一般委員。3、鴻臚寺譯為外交部不當,清代的外交部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前則由禮部承擔,該寺主要負責對外接待,典禮事務,相當於中央典禮與禮賓局。4、領侍衛內大臣不可譯為北京軍區司令,直隸總督或直隸提督譯為北京軍區司令還可以,內大臣一般有幾個人,由權貴兼任,共同負責紫禁城的警衛事務,可以譯為兼管紫禁城侍衛事務大臣,現代一點叫兼管中央警衛局工作。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11 08:44:02直隸總督或直隸提督譯為北京軍區司令還可以---------也不全對!作者:steiner 回復日期:2006-12-11 08:45:24清代的內閣即是中央政府,將大學士譯為政治局常委不太妥當,首席大學士可譯為首相,其他則為副首相,協辦則為國務委員或政務委員。----------光內閣大學士在那個時期不是相!內閣大學士加軍機大臣才是相!
作者:伊蠻 回復日期:2006-12-11 20:52:27
推薦閱讀:
※國學常識:歷代官職沿革史(三)
※三國時期官職解讀
※略論法官職業素養
※古代吏制官職
※唐代官職體系表
TAG:官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