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06-18
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教案教學目標 1.賞析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領會詩人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難點 把握詩歌意象和詩歌情感的有機聯繫, 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步驟 一、詩人簡介1.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聖」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在內容主旨上,杜甫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許多優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故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杜甫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皆為人傳誦。但有些作品也存在著較濃厚的「忠君」思想。2.作品 杜甫一生寫了許多詩,現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登岳陽樓》等。二、關於《秋興》組詩1.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陝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於是伴同家族,離開成都,乘舟沿江東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後轉徙於湘鄂之間。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 2.題解 在寓居夔州兩個年頭裡,杜甫時年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鬱。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詩興,故曰《秋興》。 《秋興》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興》第一首,是組詩領起之作,八詩之綱領。(《讀杜心解》云:「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詩人用鋪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結起來,寄託自己的故國之思;又用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繫起來,寄寓自己撫今追昔之感。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著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的時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三、賞析課文1.理解詞語①玉露:白露。②凋傷:使草木凋零衰敗。③蕭森:蕭瑟陰森。④兼天:連天。「兼」,連的意思。⑤塞上:這裡指夔州的山。⑥兩開:第二次開放。這裡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時光流走。⑦接地陰:風雲蓋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⑨系(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趕裁新冬衣。⑿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這裡是搗布,把布搗平整後用來裁剪衣服。砧(zhēn),搗衣石。2.翻譯全詩玉露凋傷楓樹林,——白露凋傷了漫山遍野的楓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巫山巫峽的氣象滿目蕭瑟陰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峽中的江水波濤滾滾洶湧連天,塞上風雲接地陰。——塞上風雲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陰沉。叢菊兩開他日淚,——秋菊已開兩度回想他日再流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孤舟靠岸繫繩也系著我遊子的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深秋季節處處都在為遊子征夫趕製寒衣,白帝城高急暮砧。——傍晚白帝城頭傳來急促的捶布聲。3.詩歌評析 ①首聯短短14個字里,那滿目衰颯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氣,使人的悲涼心緒油然而生,給全文奠定了一個悲涼之基調。這裡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 ②頷聯用互文手法,緊承首聯「氣蕭森」語意,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陰雲匝地。這裡老杜明寫對江間波浪、塞上風雲的感知,實寫老杜對時局的擔憂: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雲匝地,又象徵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鬱悶。可謂一石二鳥,巧妙之至。 ③頸聯轉入了對自己身世的感傷,傾訴思鄉衷曲。借一個「淚」字托出焦灼無奈的思鄉之情;用一個「孤」字傳說出漂泊無依的苦況。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表現出思鄉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 ④尾聯寫戶戶搗布聲,家家催刀尺,趕製棉衣已成必然。對國事的擔憂,對家人家鄉的思念。古時候每到秋天,家人要為遠方的遊子或戌邊的將士製作寒衣,因此搗衣(這裡是搗布,把布搗平整後用來裁剪衣服)聲是人間的秋聲,往往會增添客子的愁緒。這裡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擔憂,對家人家鄉的思念。四、總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的內在聯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交匯,渾然一體。1.主旨意境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情懷,抒寫了因戰亂而常年流落他鄉、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2.藝術技巧①情景相生,融匯無間,情因景生,景因情活。粗略看來,本詩的首聯、頷聯、尾聯寫景,頸聯抒情。其實,全詩自始至終,情和景互為依託、互相生髮,融會一體,密不可分。全詩,首聯寫秋色秋氣,頷頸兩聯托秋起興,感世傷己,尾聯綰合景色人事,縫合之細密,結構之謹嚴,無以復加。②語言練達,句法奇異,對偶工穩,文氣流蕩。 杜甫十分注重詩歌語言的錘鍊,曾表示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願。該詩更是如此,如: 頷聯中的「兼」「接」二字,即極為練達而傳神。 尾聯在「白帝城高」之後綴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卻有著含蘊無窮的深長餘韻。 最為突出的是頸聯之遣詞造句。「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上句之「兩開」,既前應「叢菊」,表明客居夔州已兩度春秋;又下啟「淚」字,暗示兩年之中時時都盼東歸故園,然而心愿始終無法實現,每見菊花開綻就潸然落淚。不僅如此,上、下兩句還一語雙關:「叢菊兩開」既謂花開有時,又見出時光流走;「一系」既傷歸鄉無期;又見出人跡滯留;「他日淚」是果,「故園心」是因。兩句詩詞語平易而涵蘊豐厚,句法奇異而旨意錯綜。對偶工穩而文氣流蕩,筆墨老成,爐火純青。 全詩感世傷己,感情悲涼,透出的是「沉鬱」;聲韻鏗鏘低回,似水流冰下,凸顯的是「頓挫」。五、背誦全詩。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gaoyi/52774.ht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杜甫的《絕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情境?
※網友塗鴉圖惡搞詩聖杜甫
※絕句(杜甫)
※杜甫《南鄰》賞析
TAG: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