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列傳:唐玄宗楊貴妃
《楊貴妃出浴圖》 唐玄宗即李隆基,是一個風流天子,又是音樂奇才,他既懂音律,又愛譜曲,流傳至今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他創作的;而楊貴妃是一個曠世美女,又是舞蹈天才,她根據李隆基譜寫的曲子,指導梨園弟子編排出陣容豪華、場面恢宏的《霓裳羽衣舞》,他們二人在音樂舞蹈上堪稱一絕。正因為唐玄宗對梨園文化的突出貢獻,所以梨園界一致尊稱他為祖師爺。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加上文人墨客重彩濃筆的渲染,以及民間各種美麗的傳說,這對老夫少妻式的愛情更具傳奇色彩,至今人們仍然津津樂道。後人仰慕楊貴妃的天然麗質,讚歎唐玄宗的痴情:「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他們那種「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的愛情,在中國歷史帝後之間是絕無僅有的,就是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 楊貴妃,名玉環,生於官宦之家,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當是時,紈絝子弟見了她,個個垂涎欲滴,誰能討得楊玉環為妻,那是三生有幸。因此,公子哥兒們有事無事總在楊家門前走三遭,媒婆更是踏破楊家門,可是楊老爺一心攀高枝,楊玉環定要尋覓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任憑媒婆說破了嘴,玉環就是不答應。
楊貴妃 話說楊玉環16歲那年,唐玄宗下詔為兒子選美,聽說「楊家有女初長成」,天然麗質,有傾國傾城之貌,於是唐玄宗立即派人到楊家說親。楊老爺一聽是皇家來提親,樂得眉開眼笑,楊玉環也是樂不可支。很快,楊玉環進了皇家門,成了皇子李瑁的妻子。 你道李瑁何人?原來他是唐玄宗與武惠妃所生的皇子——壽王李瑁。李瑁文武雙全,一表人才,與楊玉環可算得是郎才女貌。李瑁更喜玉環溫柔賢惠,故而寵愛有加,百依百順。楊玉環喜愛音樂舞蹈,壽王就為她建造華麗歌舞廳,特請著名樂工教習,美女伴舞。楊玉環的風姿與溫婉不但贏得了壽王的百般寵愛,也贏得了公公唐玄宗和婆婆武惠妃的歡心。不久,楊玉環被冊立為王妃,小兩口高高興興地去拜見父皇和母后。這次不見則已,一見竟演繹出曠世奇緣:唐玄宗見了楊玉環,似曾相識,心裡那個美呀,像吃了蜜糖似的;楊玉環見了唐玄宗,隱隱約約覺得遇見了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雖沒言語,二目傳情,心有靈犀一點通,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卻說唐玄宗以父皇的身份接受李瑁夫妻的叩拜,心裡別提多喜歡這個兒媳了,因而在婚詔中稱讚她「含章秀出」。武惠妃更是把這個兒媳當成心肝寶貝,常召玉環入宮和她做伴,且賜予錦衣玉食、金銀珍寶。那時武惠雖為貴妃,實則是宮中皇后,由於她的庇護和關照,宮中上下無不對楊玉環另看相眼,因此楊玉環和壽王過著安適悠閑、恩愛幸福的生活。
唐朝人物畫 唐玄宗本來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繼位後任用賢能,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可惜他是個風流皇帝,雖妻妾成群,卻獨寵武惠妃。誰知「紅顏薄命」,武惠妃剛到不惑之年,不幸暴病身亡。唐玄宗哭得死去活來,成天以淚洗面,沒個知心人陪伴,他深感孤苦伶仃,內心極度空虛。高力士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為討皇上歡心,他不斷提及壽王夫妻之事。經高力士這麼一點撥,勾起了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思念…… 說起高力士,他可是宦官中的佼佼者,最善於察言觀色,時刻揣摩皇上的心思。高力士當初留意楊玉環,只是覺得她在許多地方酷似逝去的武惠妃。當他把自己的感覺一經說與皇上之後,唐玄宗與楊玉環幾次相見的情景一幕幕出現在他的腦海。他想,楊玉環是個國色天香、姿色冠絕當代的美人,自己是個****皇帝,曾記得自己夢中與仙女共舞,夢中的仙女不正是楊玉環嗎?自己與楊玉環才是天生地設天生的一對,月下老怎麼亂點鴛鴦譜,將她許配兒子李瑁,實在可惜。想到這裡,唐玄宗思念楊玉環之心日盛一日,恨不得馬上能與楊玉環同床共枕。唐玄宗清清楚楚記得,有一次他和武惠妃去驪山溫泉沐浴,恰遇楊玉環獨自騎馬出遊,唐玄宗在高台上看見她,便召玉環入暖閣共進午餐。這次見面,似乎在唐玄宗的心底隱隱約約留下點什麼,是惆悵?是遺憾?是愛慕?一時說不清。總之,楊玉環在唐玄宗的心中是個絕代佳人,非己莫屬,但礙於武惠妃恃寵在側,他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至於在其他一些場合與玉環的見面,則是不勝枚舉,楊玉環的姿容儀態、風度舉止都深深地烙印在唐玄宗的心中,因此,一經高力士提出要楊玉環入宮陪伴,唐玄宗喜形於色,那顆枯槁的心一下子就復活了。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為了取悅楊玉環,開元28年10月,唐玄宗照例到驪山溫泉宮行幸。第二天上午,唐玄宗特派御妹玉真公主前往壽王府邸,詔令壽王妃楊玉環前往驪山侍駕。玉真公主深知皇哥的用意,不敢違命,只好來到壽王府,請玉環立即前往驪山侍駕。 楊玉環辭別壽王,隨玉真公主來到華清宮。這一次,楊玉環見了唐玄宗,撕去了翁媳之間的偽裝,二人相見,不再忸怩,立即緊緊擁抱在一起,恰似如糖似蜜,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愛得死去活來,二人在華清宮過了18個****的夜晚。唐玄宗從未得到過這樣的滿足,興高采烈地對高力士說:「朕得玉環,如獲至寶,實乃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驪山相會,對於22歲的楊玉環和56歲的唐玄宗來說,各自的生活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此,大唐王朝上演了一幕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 再說壽王李瑁眼見愛妻隨玉真公主去驪山侍駕,心中不悅,加上玉環半個多月未回,更是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他去詢問玉真公主,公主支支吾吾。李瑁一想到父皇奪愛,心中大怒,欲找父皇理論,卻被公主勸阻。她對壽王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臣民,何況一個女人?你若與父皇鬧翻,必將引來殺身之禍。你若取悅父皇,把玉環讓與父皇,將會平安無事,前途無量。失去玉環,什麼樣的美女你找不到?望弟三思而後行。」 壽王聽了玉真公主的話,覺得言之有理,只好忍氣吞聲,乖乖地把楊玉環讓與父皇。
唐朝劉長卿詩意 唐玄宗深知唐朝民風開化,但他也不得不顧及傳統的封建禮教意識,就算李瑁願意把楊玉環讓給他,他也不敢公然違背倫理綱常,納玉環為妻。唐玄宗的舉動頗有「****」之嫌,他既要得到玉環,又要遮人耳目,於是挖空心思,採取了一個迂迴的辦法。 原來唐玄宗9歲那年,生母竇氏被武則天秘密地殺死於洛陽內宮。唐玄宗即位後,便將生母奉為皇太后,並把每年正月初二定為太后忌辰,例行悼念。如今,唐玄宗為使楊玉環儘早脫離壽王府,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便讓她自度為女道士,去為竇太后薦福,同時,賜其道號為「太真」,移入「太真殿」內居住。而太真殿位於大明宮中,且通過一條復道可以直達唐玄宗居住的興慶宮,二人往來十分方便。 這時,楊玉環名為「太真道士」,實際上已經是唐玄宗朝夕離不開的妃子了。楊玉環入宮不到一年,便贏得了異乎尋常的寵幸,「禮遇如惠妃」,「禮數同皇后」。她不必整日一身「女官」打扮,而是像普通嬪妃一樣穿紅披綠,盡興梳妝。宮中之人稱她為「娘子」,凡事無不畢恭畢敬,唐玄宗更是日夜圍著玉環轉。當是時,楊玉環正值青春年華,更兼天生麗質、體態豐盈、舉止嫻雅、雍容華貴,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玄宗本來好色,到了老年,精神更加空虛,一直渴望有個像武惠妃一樣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楊玉環既有年輕女子的姣美,又有著少婦的妖嬈,其柔媚中透著純真、直率、潑辣甚至放縱,言行舉止不甚循規蹈矩,這一切都給唐玄宗強烈地刺激,使他陷入一種近乎瘋狂與痴迷的戀愛之中。正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朝法門寺文物 天寶4年(745)7月,唐玄宗頒布詔令,冊立韋照訓的女兒韋氏為壽王妃,從而結束了自楊玉環入宮後壽王一直沒有正妻的局面。新王妃的冊立,為唐玄宗名正言順地將楊玉環納入後宮做了鋪墊。10天後,經過精心安排,入宮以來身份一直不明的楊玉環正式接受了唐玄宗的詔命,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兩人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一起了。 唐玄宗在對楊貴妃「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之時,既可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又可以「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但對於女色的寵幸也只是在生活上、情感上縱情地放蕩,卻不曾拿政治開玩笑。不過,楊貴妃在宮內的禮遇,雖然只是貴妃的名號,禮數實同皇后。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無不帶上封建政治的烙印,夫貴婦榮嘛。隨著楊玉環的受寵,楊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個姐妹也都封為國夫人,權勢顯赫,甲於天子。特別是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竟升為宰相,身兼40餘職,總攬朝政,無惡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楊家的樂園。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敗的局面,從而導致外戚禍國,也導致了楊貴妃的悲劇結局。 花朵本來是極為平凡的植物,但是在開元天寶年間浪漫的宮廷情愛生活中往往賦予了花朵不同的意義。開元末年,御苑新種有數千葉桃花。一次玄宗親自折下一枝插在楊貴妃的發冠上,說:「此個花可以使愛妃更顯得嬌美。」因此桃花又被宮裡稱為「助嬌花」。玄宗寵愛楊貴妃,很久都不視朝政,安祿山進獻了一種「助情花」,大小像粳米一樣,但顏色是紅的。每當玄宗和貴妃睡在一起的時候,嘴裡含一粒可以催動****,周旋一夜而筋力不倦。玄宗私下說:「這是漢代的慎恤膠啊。」慎恤膠是迄今所知的中國最古老的春藥,但對葯的成分今人已不得而知了。安祿山很會來事,他雖然比楊貴妃大十幾歲,卻請求給貴妃當乾兒子。楊貴妃故意笑而不答,唐玄宗卻鼓勵她收下這個「好孩兒」。自從楊貴妃當了安祿山的乾娘,與安祿山來往就有了名分,一來二去,二人也就勾搭上了。據說貴妃曾給這個乾兒子舉行了一個「洗三」儀式,她讓人把安祿山當作嬰兒一樣放在大澡盆中,親自為他洗澡,由此可見安祿山得寵到何等地步。據說還有「醒酒花」,傳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幸游華清宮,因為喝了一夜的酒還沒有完全清醒,便扶著楊貴妃去看正在盛開的木芍藥。唐玄宗親自折了一枝花遞給貴妃,木芍藥的香味使他的酒意很快消散,他說:「不僅萱草可以忘憂,這樣的香艷更能醒酒。」也不知道他說的是木芍藥還是楊貴妃。
唐朝法門寺文物 天寶14年(755年)11月,邊鎮節度使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率領15萬人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直搗長安,「安史之亂」終於爆發了。消息傳來,唐玄宗驚恐萬狀,遂與楊國忠帶著貴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孫和近侍、大臣悄悄打開北宮門,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安祿山率兵一路追來,聲言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行至陝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嘩變。他們首先殺死了楊國忠,又團團圍住唐玄宗所在的驛舍,要唐玄宗交出貴妃。大臣們紛紛質問明皇:「國破家亡,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此時,六神無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與貴妃之間十幾年的恩愛夫妻,又立過生死不離的山盟海誓,哪裡捨得交出貴妃!然而,面對這幫刀槍出鞘的軍士,玄宗深知大勢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愛妃了。不過,他不忍心讓貴妃慘遭士眾的屠虐。他與貴妃泣不成聲地抱頭痛哭了一場後,立即賜給貴妃三尺白綾,讓高力士把她帶走,縊死在一間佛堂前的梨樹上。其時,貴妃年僅38歲。 對於貴妃的死,唐玄宗傷心至極,「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如流」。此後,唐玄宗不論是在逃跑途中,還是在成都一年多的時間裡,終日鬱鬱寡歡,情意綿綿地思念著貴妃楊玉環。長安光復後,唐玄宗回到京城。他觸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著貴妃,還特地叫人畫了一幅貴妃肖像掛於殿中,朝夕視之。豈不知,他與楊貴妃這場「至死不渝」的傳奇愛情,完全葬送在他所釀成的政治悲劇之中。這時,唐玄宗悔恨交加,終於在寶應元年(762年)4月5日,懷著對貴妃的纏綿情意,鬱悶而死。正如《長恨歌》中所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