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茶座 | 有故事的明慶陵
明慶陵神路橋
慶陵在長陵西北1.5公里、獻陵西北約0.5公里的山窪里,是泰昌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慶陵目前還沒有正式開放,透過陵墓前院外的鐵柵欄遠望,可以看到前院的祾恩門、祾恩殿等建築幾乎坍塌已盡,斷牆碎瓦,雜草叢生,一片荒漠;第二院落顯然進行了整修,但大門緊鎖,不得入內。第二院落的對面有個十幾米高的小山坡,我站在上面遙看著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重新修飾後的明樓,腦中縈繞著朱常洛那命運多舛的人生。朱常洛是萬曆皇帝的長子,他與父親正好相反,萬曆在位48年,是有明一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朱常洛在位僅僅29天,不足一個月,史稱「一月天子」。朱常洛還沒有等到新年號的啟用,就一命西天了,史書中只好把萬曆四十八年(1620)這一年劈出三分之一即從當年的八月初至十二月底定為泰昌元年。朱常洛儘管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在即位之初,也還是做了些好事,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使朝政有了些起色,天下稱慶。
明慶陵三座門
朱常洛的陵寢建在一個叫「景泰窪」的地方,相傳這是塊吉地,但是對於慶陵為何選在這裡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一個月內兩個皇帝接連龍馭上賓,朱常洛還未把父親萬曆的棺材下葬,自己就一命歸西了,他還沒有顧得上為自己選吉壤、卜壽陵,營建陵寢,兒子天啟皇帝朱由校經與諸大臣們朝議,倉促之下只得「鵲巢鳩占」,就在已經廢棄了160多年的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的景泰陵的廢址上重建新陵,不過慶陵也並不完全就是朱祁鈺當年的陵墓。《欽定日下舊聞考》引《芹城小志》:「光宗貞皇帝陵曰慶陵,在裕陵西南,俗傳為景泰窪是也。先是景泰中建為壽宮,英宗復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虛。光宗上賓既速,倉促不能擇地,乃用此為陵。」還有,從陵址位置上看,慶陵也不是有意選定的,其東側是明仁宗的獻陵,西側是明英宗的裕陵,而光宗朱常洛距離兩位先祖輩分很遠,從地理位置來說,不符合昭穆之制。
」「另一種說法認為,慶陵的位置雖系原景帝陵的故址,但卻是經過慎重選擇,並經過反覆斟酌後才確定陵寢建築格局的,並重新修建了陵寢的建築。根據《明熹宗實錄》,朱常洛九月初一駕崩後,十月十日,熹宗派遣官員前往天壽山卜選陵地。經反覆察看,官員們上奏熹宗「皇山二嶺最吉」。這個地方「至貴至尊」,連潭峪嶺、祥子嶺都不能相比,並且附上了一份詳細的地圖。熹宗看了地圖,覺得很滿意,就馬上命令挑選一個好日子動工。天啟元年(1621)正月十九日,慶陵破土動工,地下玄宮自天啟元年三月營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龍門,歷時四個月,九月光宗入葬。《明史·熹宗本紀》載:「九月壬寅,葬貞皇帝於慶陵。」天啟六年(1626)地面建築完工。
」
樹木掩映中的明慶陵三座門及明樓
儘管現在還無法確定慶陵是否「鳩佔鵲巢」,但慶陵的陵寢建築很有特點。
1.全部石材,「一帝三後」。與以往一些陵墓的玄宮建築材料都是磚石混用相比,慶陵玄宮全部用石材砌成,且棺床尺寸超過祖制「一帝二後」規模,是「一帝三後」,工程質量十分精細。根據史料記載,從開始營建到玄宮落成,共用去白銀150萬兩。慶陵建造的規制是比照朱常洛的爺爺朱載垕的昭陵而建,後又參酌仁宗的獻陵,所以慶陵的規模並不小。
2.兩進院落,「重門相隔」。慶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有相互分開的前後兩進院落的陵寢,第一進院落的祾恩門殿和第二進院落的三座門、明樓寶城彼此不相連接,被一條排水小河和一座高約10米的小山坡相隔,各殿之間重門相隔。在二進院落之間有神道相連,並於第一進院落後建單孔石橋三座。
3.暗渠涵洞,排水獨特。慶陵的排水系統獨具特色,堪稱一絕,對於寶城兩側山壑間的流水,其他陵寢都是用明溝排水的方式從陵前繞道排出,而慶陵的排水系統則是暗渠涵洞,在明樓前修建了一個平面為「T」形的地下排水涵洞。寶城兩側的水流從左右宮牆下的地下涵洞流入,在明樓前的地下匯合後向前排出,從地下躲過環抱於前的龍砂,然後注入砂前的排水明溝,經祾恩殿後的三座石橋,從前院的右側繞過陵前注入河槽。這種做法符合風水學中「水繞山纏」理念。至今慶陵的石砌水道保存完好,沿著排水溝望去,溝沿兩邊松柏成排,在石砌水道縫隙中長出了形態各異的松柏,有的拱翻了巨石,有的壓歪了橋基。
明慶陵神功聖德石碑
(原文刊載於《北京文物》2017年第3期)
推薦閱讀:
※【騎驢找驢的故事】騎驢找驢的成語故事
※如何以「吸血鬼撿到一隻貓」為開頭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說說學生時代的初戀故事吧?
※我控制了你的夢境
※老人親歷:給狐仙接生孩子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