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壽之道

  2009年,有五位德高望重的壽者去世,他們都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大家,而且都壽享天年,正應了那句古話:大德者必得其壽。他們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享年98歲;中國科學院最年長的院士貝時璋,享年107歲;著名學者、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享年98歲;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任繼愈,享年93歲;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呂正操將軍,享年106歲。

  筆者認真研究了五位壽者的養生之道,從中發現了長壽的幾點共同規律,希望能對老年人的健康養生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淡泊名利 心境開闊

  錢學森:無我故我壽。錢學森的養生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淡泊名利,用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無我故我壽。

  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年輕的錢學森已經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方面取得了寶貴的科研經驗,對美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美國空軍讚揚他做出了「無法估價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錢學森萌生了回國報效祖國的想法,遭到了美國軍方的竭力阻撓,美國司法部將他拘留起來,雖然兩星期後被保釋出來,但繼續受到移民局的限制,並被迫滯留美國五年。

  錢學森作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受到美國當局的打壓,更被限制自由達五年之久,一下子從事業的高峰跌入了低谷,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不堪忍受的,但錢學森並沒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裡,他一方面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一方面堅持鬥爭,尋找回國的時機。以後幾經周折,才終於在1955年10月回到了祖國。錢學森把名利看得很淡,卻把報效祖國看得很重,所以他不怕失去世界級科學家的光環,不在乎豐厚的物質回報,甚至不怕淪為階下囚,在失去自由的時候仍然可以保持樂觀心態,從而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個春天。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時,錢學森是院長,由於要管理許多行政事務,他主動提出當副院長,專管科研。錢學森說:「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最好什麼都不要當。」

  「我姓錢,但是我不愛錢。」這是錢學森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財富觀。錢學森晚年曾獲得兩筆科學獎金:一筆是1994年何梁何利基金獎,獎金是100萬港元;另一筆是霍英東設的「科學成就終生獎」,獎金是100萬港元,錢老將這兩筆獎金都捐給了祖國西部的沙漠治理事業。正因為錢學森淡泊名利,他才有可能做到寵辱不驚,無論自己得意或者失意,都能保持一個比較平衡的心態,不會因大喜大悲而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貝時璋:學問試看勝於我者,境遇要比不如我者。貝時璋是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在年過百歲後仍在繼續工作。他一生過著清貧的生活,對物質要求不高。一件衣服他可以穿十幾年,說是舊衣服穿慣了,覺得舒服、貼心。貝時璋在晚年談到自己的長壽之道時,擺在第一位的就是淡泊名利,他說:「對於名利要看得淡泊,不計較名利就沒有什麼思想負擔,心寬了,心情就舒暢了;對事要公平,對人要厚道,不要刻薄地對待別人,這樣自己也就心平氣和了。」在浙江大學時,貝時璋先生給畢業生的題詞,用得最多的是「學問試看勝於我者,境遇要比不如我者」和「業精於勤,行成於思」,這也正是他自己的座右銘。

  季羨林:「不嘀咕」。季羨林先生在他去世前不久,仍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筆耕不輟。他在談到養生之道時,則笑稱自己有個著名的「三不主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嘀咕」。季羨林說,老年人要想長壽,保持樂觀情緒、心情舒暢,不煩不燥不生氣,是很關鍵的。人老了,該操心的操過了,該做的都做了,沒有工作的勞累,沒有家務的煩心,自己干自己喜歡的事,睡自己的安穩覺,多好哇。可就是有人想不開,不該管的事也去管,沒煩惱找煩惱,沒氣找氣生,這是自己給自己減壽。

  任繼愈認為,養生之道,「養心第一,養身第二;神養第一,葯療第二;自醫第一,求醫第二。」任老認為,養生主要靠自己,人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也不必天天惦記著自己的健康,順其自然最好。

  而以106歲高齡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最後一個離開人世的老將軍呂正操,也把不過於計較名利,保持樂觀情緒作為自己的養生之道。

  修身養性 各有所長

  錢學森:聽音樂。聽音樂是錢學森主要的休閑養生方式,錢學森在少年時便是有名的銅管樂手,他比較熟悉各種中外名曲和世界樂壇的風格流派。他說,音樂給了他慰藉,也引發了他幸福的聯想。

  貝時璋:經常活動。貝時璋先生的健身之道則是經常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他經常出去散步,每天要走3000步。他還編了一套操,按摩手腳、頭部,活動身體各個關節,每天操練兩次。進入冬天,則每天早晨在卧室走10分鐘,坐在床上練10分鐘,白天再到走廊、客廳走一走。還自己打掃房間做家務,自己洗內衣褲、襪子、手帕等。

  貝時璋認為,對老年人在生活及健康方面給予適當的關懷和照顧是非常必要的,但對老年人過多幫助反而會促進他們的衰老過程。因此,應多鼓勵老年人按自己的興趣來安排日常活動,凡是老人能夠處理的事情最好讓他們自己做,讓老人們勤動腦筋和多動手腳,這樣對老年人的四肢骨骼和肌肉的強健大有益處,也有助於老人的身心健康。

  季羨林:「不鍛煉」。季羨林養生之道的三不主義中,還有一條是「不鍛煉」。說起「不鍛煉」,人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認為季羨林從不鍛煉身體。對此,季羨林解釋說,他並不反對適當的體育鍛煉,他所說的「不鍛煉」,就是不刻意去從事某一種鍛煉方法,體育鍛煉不要過頭,他反對的只是那些為了鍛煉而鍛煉,除了鍛煉之外,似乎就沒別的事可做的所謂的「鍛煉主義者」。他認為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工作,如果將大量時間用於鍛煉身體,這對於他來講實在是本末倒置。同時,季羨林認為,年輕人肌肉、骨骼是可以再生的,經過鍛煉可以增加韌度和強度,促進新陳代謝。而老年人則缺乏這種再生功能,是用一點,少一點,如果過度疲勞則很難恢復。但這不等於不活動,老年人在體能允許的情況下,要經常活動肢體,讓血脈流通不淤塞。

  在日常生活中,季老並不排斥鍛煉,他年輕時就喜好游泳和打乒乓球。上了年紀之後,他也經常到北大未名湖畔去散步。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筆耕不輟,這對於人的大腦來講,正是最好的鍛煉方法,而這個「不鍛煉」的提法,不過是季老數十年來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無心他顧的結果。

  任繼愈:自創「五閉目養生術」。任繼愈年輕時就喜歡運動,初中時喜歡打籃球,高中時喜歡打網球,大學時喜歡打乒乓球,他詼諧地說:「球越打越小。」他還自創了一種「五閉目養生術」,認為通過閉目可以靜心、降氣、行悅、意馳、卧思,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呂正操:讀書、打橋牌、打網球。呂正操將軍則把自己的養生之道總結為三條:讀書、打橋牌、打網球。尤其是打網球,更是呂正操將軍最喜愛的運動,在網球界也是出了名的。1990年9月,87歲的呂正操將軍被國際網球聯合會主席夏特聖埃授予國際網聯最高榮譽獎章。呂正操生前還擔任過中國網球協會名譽主席的職務。

  呂正操愛打橋牌也是很出名的,他曾和許多橋牌高手較量過。他還非常喜歡讀書,對京劇藝術也十分熱愛。呂正操82歲時,還參加了在杭州舉行的全國網球比賽。當外國記者問他保健的體會時,他的回答是:用打網球來活動身子,用打橋牌來活動腦子,是緊張工作之餘理想的鍛煉方式。呂老強調:「人體各部位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因而平時既要注意鍛煉身體又要注意活動腦子,這樣才能有效地延緩衰老。」

  事業第一 全心投入

  作為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貝時璋對待工作都極為投入,尤其是做起實驗來,常常廢寢忘食;季羨林、任繼愈作為社會科學領域的大家,每天都忙於學術研究或寫作;呂正操將軍在其革命生涯中更堪稱鞠躬盡瘁、捨身忘我。

  健康專家認為,如果一味抱著謀取私利的想法去干工作,就會導致思慮過度,容易使身體受損害,所以,應該學習五位壽星對待事業的態度,全心投入,少計私利,精神專一,心態平和,則有利於健康長壽。

  以上便是五位壽星的長壽之道,最後,我們應該重點強調的是:他們都經歷過起伏坎坷的人生,但都能樂觀對待,有困難則設法化解,卻不以之為憂,能夠做到「動手動腦不動心」,「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這也正是五位老人的長壽之道。

  飲食規律 均衡不偏

  在飲食方面,錢學森沒什麼講究。在書信集里,他說「四菜一湯就挺好」。貝時璋則除一日三餐,基本上不吃零食。除水果外,他不吃生冷食物,飯菜全吃熱的。貝時璋先生的原則是:早上吃得飽,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挑食,葷素搭配,講究營養和熱量,注意衛生。

  季羨林養生之道的「三不主義」中,有一條是「不挑食」。任繼愈則從不服用任何補品,他認為「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而呂正操將軍在飲食上,一日三餐也都比較有規律。


推薦閱讀:

真相:中國所有的「長壽之鄉」都是偽造的。
國醫大師談養生長壽
【養生有道】愛吃這十種食物的人會長壽 [圖]
會喝粥的人更長壽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