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詩人這條路,你會遇到的9種人生
導演:呂美靜編劇:呂美靜主演:西川/唐曉渡/文昕/梁鴻/吳思敬/李英上映時間:2013-12-30內容介紹《流亡的故城》採訪了顧城生前多位好友,包括詩人楊煉、芒克、西川、詩歌理論家謝冕、唐曉渡、小說家友友、攝影家肖全、策展人宋新郁,《顧城海外遺集》主編榮挺進等;登陸紐西蘭激流島探訪顧城一石一木自己建造的第二個故鄉「小木屋」;探訪八十年代曾經舉辦詩會的地方:紫竹院,玉淵潭,圓明園等,更前往東四十四條,探訪了1978年北島和芒克等人主辦的《今天》雜誌社老編輯部--時隔35年,現在的小院已經變成公租房,物是人非。隨著採訪的深入,一批珍貴的照片、手稿、錄音也將首次發布。推薦理由該片是鳳凰網文化頻道在顧城逝世20周年時推出的紀念顧城等一代朦朧詩人的策劃性紀錄片,試圖在某種意義上還原一個相對真實的顧城和那「一代人」。他們的榮光與離散,以及各自殊途的命運發展,恰是一個國家與時代流變的縮影。流落他方,故城難離,成為顧城終年之前的巨大困境。如詩人楊煉所說,「顧城的悲劇,既是一個歷史的悲劇,也是一個個人的悲劇。」
1986年顧城、舒婷、謝燁、北島入住成都花園酒店,肖全提供《夢想抵抗現實》
導演:弗朗西斯科·貝洛/蒂姆·斯特恩伯格編劇:弗朗西斯科·貝洛/蒂姆·斯特恩伯格/陳丹青主演:木心 /Fenton Li/Alex Fox上映時間:2015-4-23內容介紹木心先生(1927-2011), 一位堅毅的藝術創作者,真正的世界級藝術家。木心被認為是二十世紀非常原創與極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然而尚有很多數的民眾不知道他。木心最大的仰慕者與支持者——知名藝術家與評論人陳丹青,認為木心是他的教師也是精神導師。他們認識了25年也在同一年代住在紐約市皇后區。曾獲三次奧斯卡紀錄影片提名的導演弗朗西斯科·貝諾與蒂姆·斯特恩伯格曾在2010年間前往中國數次訪問木心,製作了該紀錄片,這一個訪問見證了最後期的木心。推薦理由不管影片本身如何,能夠留下木心先生這許多珍貴的影像,擲地有聲的箴言,或者僅僅是因首映而起的,紐約料峭春寒里的相聚都是一件功德。熟悉其文字的,得以在大銀幕一睹其畫作的風采,當然也終於坐實了對文字背後那人的種種想像,耄耋之年,智慧從容,風骨不減。尤其親切的,是影片里木心常抱的那隻磚紅色橡膠熱水袋。(@Sico)
《如歌的行板》
導演:陳懷恩編劇: 徐浩軒主演: 瘂弦內容介紹《如歌的行板》是《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中的一集。該片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勛、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回憶合縱連橫的台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涌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推薦《他們在島嶼寫作》整個系列)推薦理由瘂弦的詩是台灣文學史上短而深沉的一聲重響,捶下去,遠處的鄉愁、近處的虛無都揚起來。80歲的瘂弦已是圓融的一個老頭,走訪當年的詩友、回憶文壇的論爭,用漂亮的男中音姿態回憶。當年是年輕外鄉人的熱血,如今是老華僑的寂寞,在橋橋的墓前發獃,街角默默看藝人表演,說不出的這時代,只能供他出神。(@林淮)
《食指》
導演:蔣志主演:食指(郭路生)內容介紹《食指》拍攝了一位影響過一代人而後完全被湮沒的詩人。由於他特殊的身份,和動蕩時代密切相關的命運,對人物的描述難免不涉及歷史。但作者的興趣顯然不在於此,不在於詩人的人生際遇以及它可能揭示的社會意義。他使用各種不同的資料,包括一些象徵性的歷史影像、老照片、訪問、字幕,呈現了詩人的生命歷程和它的背景;同時還插入了一段場景戲劇的表演:食指的詩作《瘋狗》獲得了形象化的演繹,通過這一則荒謬的生存寓言,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一個詩人和他的命運的理解。推薦理由塵封十七年的食指的紀錄片,一段珍貴的影像記錄。每一個相信未來的人,可能都想知道寫下這首《相信未來》的詩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搖搖晃晃的人間》
導演:范儉主演:余秀華/周金香/余文海/尹世平上映時間: 2016-11-26內容介紹余秀華,一個農村女性,從小患有腦癱,在2015年成為中國最有名的詩人。她寫出《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強烈的情感與慾望引人注目。余秀華寫詩,試圖與自己的命運對話,寫殘缺的身體,寫她對真愛的渴望。導演說這部紀錄片更多的是一個「關於女性身體和情感層面的慾望的故事」。推薦理由《搖搖晃晃的人間》在阿姆斯特丹拿下主競賽評委會特別獎,是對影片藝術價值的肯定。余秀華的名聲還沒有蔓延到歐洲,那些首映場里從頭到位被懾住的觀眾,他們的大笑、嘆息和最後的掌聲,是因為導演成功地再現了這個充滿魅力的人物。因為他的技藝,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帶上了喜劇的諷刺和悲劇的凄涼。《搖搖晃晃的人間》成功地用電影語言「翻譯」了余秀華的詩。(@陳憑軒)
《我的詩篇》
導演:吳飛躍/秦曉宇主演:陳年喜/鄔霞/烏鳥鳥/老井/吉克阿優/許立志上映時間:2017-01-13(中國大陸)觀看地址:愛奇藝內容介紹生活就是藝術,人人皆有詩心。六名打工者,六個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漂泊於故鄉與城市之間,忙碌於幽深的礦井與轟鳴的流水線,飽經人間冷暖,同時將這樣的生活化作動人的詩篇。「我的詩篇」就是寫給世界的情書,來自地心深處、礦洞盡頭、歸鄉途中、新婚之夜,來自所有詩意照進現實的時刻;而《我的詩篇》則是關於平凡世界與非凡詩意的故事,蘊含著對陌生人最深切的祝福。推薦理由這部電影不只在有限的成本條件下做到了視聽語言相對精良,其基調也並沒有陷入過度煽情的窠臼,而是以一種克制隱忍的態度,巧妙把農民工詩人們的代表詩作,跟反映其真實生活的畫面交織在一起,讓影像本身的力量說話。以這些詩人為代表的農民工群體,對於現行社會生態有著清醒的認識,也正是由於這種認識的清醒與真實,才使得他們的絕望更加地痛徹心骨。(@江海一蓑翁)
《佩索阿遇上卡瓦菲斯的那個夜晚》
導演:Stelios Haralambopoulos上映日期: 2008觀看地址:bilibili內容介紹以紀錄片的形式切入,從卡瓦菲斯博物館搜集到的日記中,發現了詩人佩索阿與卡瓦菲斯在一艘遊船上相遇的這一線索,以此展開兩位詩人的一段心路歷程,之後開始用真人來扮演兩位詩人,直到他們生命的晚期。這是兩位詩人的唯一一次相遇,虛實交融,冷靜的詩意念白沉澱到最後一刻。推薦理由這不是搬演,是夢遊的實錄!古老的黑白影像穿插其間,像一注注詩句,靜謐如夜卻又躁動不安。里斯本&亞歷山大。虛構狂迷。船之遇。洞穿空間的長鏡太像安哲了。|亞歷山大之於他,好比都柏林之於喬伊斯,布拉格之於卡夫卡,里斯本之於佩索阿。PS:印象中在某部安哲的訪談里聽聞其提到過卡瓦菲斯。(@陸支羽)
《赫爾曼·黑塞的漫長夏日》
導演:Werner Weick主演:Carlo Altomar/Bruno Hesse/Siegfried Unseld上映時間: 1997觀看地址:bilibili內容介紹本片介紹了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黑塞一生的故事。影片洞悉了塑造詩人個性、形象與作品的重大事件。片中有他友人Arthur Stoll錄製的珍貴影像,還採訪了他的兒子們、出版商及醫生。推薦理由印象最深的是黑塞收穫鮮花和讓貓在肩上爬這兩個場景。(@胡凌雲)
《追捕聶魯達》
導演:帕布羅·拉雷恩主演:蓋爾·加西亞·貝納爾/路易斯·尼科上映時間: 2016-05-13觀看地址:bilibili內容介紹《追捕聶魯達》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傳記片,更像是一種從真實事件中取材的「新發明」。電影的靈感來自於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智利詩人兼政治家帕布羅·聶魯達。影片聚焦1948年智利政府對帕布洛·聶魯達的追捕行動。聶魯達是一位知名的和政客,由於反對總統,他被右翼分子驅逐出境,一位野心勃勃的警探希望抓到這位反對派,成就自己的威名。推薦理由關於讀者(被詩人代表的人民)與詩人(為人民代言的藝術家)之間的創造、追捕、投射和認同。視覺美得目眩神迷,劇本荒誕滑稽無情又溫存,演員都一個頂倆,看完想帶本詩集去智利~(@eighthday)
去年,鮑勃·迪倫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人表示不解。西川是這樣說的:「一個人講大事的時候,可以用民謠的方式來講。一個人講山川大海的時候,可以用一種沙啞的方式去唱。演唱和歌詞之間的張力,就會非常震撼人心。」詩歌,從來都不遠離真正的生活。編輯 | 亞莉,蔥發現日常生活的細節歡 迎 關 注楚塵文化
推薦閱讀:
※1到3歲寶寶如何選擇玩具-搜狐母嬰
※「如來正法」的最好選擇------釋迦如來 理諦一味、精說之教
※選擇正向思考,養成超然心態
※他這麼渣,還不是因為你總是選擇原諒他
※婦女節:我們選擇和貶義詞「三八」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