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處置效應」的對策分析

投資中「處置效應」的對策分析

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複製網址][收藏]

------------------------------------------------

正文:

一、「夏皮諾實驗」的啟示夏皮諾是美國紐約的一位心理醫生,他曾經主持過兩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兩個實驗有力地揭示了行為主體面臨不同環境時明顯的決策偏向性。每個實驗都有兩個選擇,參加實驗的人只可以從中選擇一個答案。第一個實驗是「得到」實驗:選項A:有75%的機會得到1000美元,但有25%的機會什麼都得不到;選項B:確定得到700美元。儘管一再向參加實驗的人解釋,從統計概率的角度上來說,選擇A能得到750美元(1000×75%+0×25%=750美元),可還是有80%左右的人選擇了B。大多數人寧肯少得到一些,也願意要確定的「得到」。這個實驗顯示出,面對盈利狀態時的選擇,大多數人都選擇確定的「得到」,而不願意選擇那些可能更多但有風險的「得到」。說明投資者在獲利情況下風險規避意識明顯對自己的決策行為有更大的影響力。西方諺語「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中國的成語「落袋為安」,都體現了在獲利狀態下的保守思想。第二個實驗是「失去」實驗:選項C:有75%的機會失去1000美元,但有25%的機會什麼都不會失去;選項D:確定失去700美元。結果是75%左右的參加者選擇了C,他們為了搏25%的什麼都不失去的機會。寧願承受理論上可能更多的損失,說明對深處逆境面對虧損選擇的投資者來說,承認錯誤平倉止損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選擇,只要投資者理論上仍有解套出局甚至獲利的機會,一般投資者仍會選擇去冒這個險。面對虧損選擇的投資者風險偏好明顯增大。【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夏皮諾實驗」告訴我們,傳統金融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在現實生活中遭到了質疑,大多會做出非理性選擇。因為人在面臨不同處境時常常會拋棄理性人假說中的最優選擇,往往這種非理性選擇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常態,而理性選擇卻成為非常態。由於這種奇特的現實與理論反差的存在,經濟學家開始逐漸關注現實金融活動中人的行為特徵,形成了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行為金融學。二、行為金融學中的「處置效應」經典金融理論將投資者的決策行為視為黑箱,抽象為一個投資者追求預期效用最大化的過程,不會受主觀心理及行為因素左右。但是,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人們會系統背離預期效用理論,而且人們並不只是偶然背離理性原則,而是經常性的、系統性的背離。以期望理論為代表的行為金融理論放鬆經典金融理論中的假設,認為投資者並不具有完全理性,而只有有限理性,並對人們很多偏離理性的投資決策行為進行了更貼近實際的合理解釋。「處置效應」是投資者非理性行為的一種市場現象,並且是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處置效應」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投資者認識偏差,表現為投資者對投資盈利的「確定性心理」和對虧損的「損失厭噁心理」。當投資處於盈利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迴避者,願意較早平倉鎖定利潤,在行為上表現為急於平掉敞口頭寸;當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偏好型的,願意繼續持有倉位,在行為上表現為不願輕易平倉實現虧損。三、「處置效應」的對策分析「處置效應」成為制約投資者理性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筆者試從兩個方面闡述投資者在期貨投資中如何有效控制「處置效應」的發生。1.運用程序化交易指導投資決策一個初入市場的交易者往往依靠自己的直覺交易,新手缺少對市場的了解,造成了對市場行為理解的偏差和錯誤。這種直覺常常表現為一種錯覺,是直覺的低級形式,除非投資者的運氣一直很好,否則他不可能靠這種直覺持續穩定地獲利。程序化交易之所以出現就在於人有著某些先天很難克服甚至無法克服的缺陷,即人的主觀認識偏差。程序化交易可以通過一些機械化的交易策略來約束人的主觀交易衝動,從而達到控制人在市場中的情緒波動,更客觀、冷靜地觀察市場行為。很多投資人在成為著名「炒家」之前,幾乎都經歷過似乎是無法避免的重創甚至破產,我們可以在他們的自傳或者介紹中得到證實。即便是身經百戰的投資大師也有難以克服的人性弱點,而約束自己的弱點便是減少自己犯錯誤的概率,也就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在追蹤趨勢的過程中,趨勢的演進難免伴隨著很多的「噪音」,這些「噪音」常常令投資者懷疑是否出現了趨勢即將終止的信號。此時不管是持有盈利倉位還是虧損倉位的投資者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盈利的投資者會害怕一旦趨勢真的終止,自己已有的利潤會被市場所吞噬。看著本屬於自己的盈利慢慢減少,這種痛苦令投資者坐立不安。「處置效應」告訴我們,獲利環境下強烈的風險規避意識最終會讓大多數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平倉了結。如果此時投資者運用程序化交易來指導自己的投資決策,在平倉信號未出現,即某種客觀標準下趨勢仍在繼續的情況下就可以安心持倉甚至適量加倉。對自己交易系統的理解和信心能夠幫助投資者控制人內心某些很難抗拒的弱點:恐懼和貪婪。通過客觀的交易規則抵消和過濾投資者在市場中無法避免的情緒波動。當出現非主流的市場「噪音」時,虧損的投資者又會怎樣呢?既然虧損,意味著他們之前對行情的判斷可能出現了偏差,這當然是很多投資者所常見和難以避免的。但是心理學告訴我們,由於自尊心和虛榮心的作怪,人通常都是容易接受自己願意接受的事物和觀點,表現在一旦建立方向性的倉位,投資者便很容易相信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忽視甚至排斥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我們很難接受自己之前主要趨勢的判斷是錯誤的這個事實,行情演變過程中的「噪音」一出現,利用「噪音」來證明自己之前判斷正確是大多數投資者的通病。浮動虧損的減少本該是認錯出場的好機會,但投資者在虧損狀態下強烈的風險偏好傾向卻讓自己一再戀戰,不肯出場,更有甚者還會加倉決戰,最終只能是深套其中,無法自拔。程序化交易可以在我們的理智失去控制,執迷不悟時給我們敲響警鐘,告訴我們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了,該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本金了。只要嚴格執行,便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風險,保證主要資金的安全。【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2.提高市場認識,培養科學的投資理念克服期貨投資中的「處置效應」,首先要培養自己判斷行情的能力和信心。對於自己盈利的倉位,要有信心堅持和等待時間來擴大戰果,在確認趨勢未終止的情況下更要抓住機會,果斷適量加倉,才能實現利潤的擴大;對於出現虧損的倉位,要及時確認自己之前建倉時所依據的基本面因素是否已經發生變化,影響價格走勢的主要矛盾是否發生轉變,在確定自己判斷錯誤的情況下要堅決認錯出局,通過實現自己現有的確定損失來避免將來可能的更大損失。期貨投資如同兩軍對壘,孫子兵法曰:「夕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擅於作戰者,會先力求自己不被打敗,來等待對手犯錯露出破綻的機會,自己可以保證自己不被打敗,但要擊敗對手卻要看對手給不給你獲勝的機會。所以擅於作戰的人能夠保證自己不被擊敗,但不能確定一定擊敗對手。這段話精闢地詮釋了「善敗者不亡」的道理,只有擅於保存自己的力量,在不利於自己的環境中「斷臂求生」,才有可能等到市場給你大的行情機會來把握。人們常說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優秀的投資者勝率並不高,但只要成功把握住幾次大的行情便能夠將大多數的虧損賬單抹掉且獲利豐厚,但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氣擅於面對虧損,保護自己的資金以耐心等待市場給予你的機會。華爾街有句名言:市場一定會用一切辦法來證明,大多數人是錯的。長期來看,確實只有少數投資者能夠在市場中穩定地獲利。同時,行為金融學中著名的「羊群效應」告訴我們,當目標價格發生異常變化時,在明白自己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容易相信其他人可能有更多的信息,所以一般會觀察其他投資者的行為,採取跟隨大眾的投資策略,從而引發所謂的「羊群效應」。尤其是對目標資產的基本面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投資者更是容易盲目地隨大流,輕易改變自己已經制定的投資計劃。大多數投資者在市場中屢遭失敗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努力提高自己對市場的認識,培養科學的投資理念是投資者擺脫「處置效應」實現科學投資的前提,只有摒棄大多數人所難以擺脫的「處置效應」及跟風習慣,才能成為那些市場中長期穩定獲利的少數人,當然,這需要長時期投資心態的歷練。四、總結作為一名趨勢投資者,建立在科學投資策略基礎上的交易系統能夠比較有效地過濾掉市場的「噪音」,使獲利的投資者不會被錯誤的信號輕易恐嚇出局,虧損的投資者不會一味戀戰,不肯認輸,從而可以實現控制「處置效應」的目的。同時,培養自己科學的投資理念,在獲利時堅持自己的判斷,不輕易隨大流,在確認判斷錯誤時堅決止損出場,才能有效地保證自己資金的安全。道氏理論告訴我們,趨勢一旦形成便有了延續這種趨勢的動力,直到出現一種力量來終止這種趨勢。一味地抄底摸頂只會讓自己逆主要趨勢而動,教訓是十分慘痛的。學著忘記自己的進場成本,更關注趨勢本身,才能真正淡化自己對盈虧的貪婪與恐懼。投資者只有真正能將注意力從資金的盈虧轉移到趨勢判斷上來,才能有效地克服投資行為中「處置效應」對我們的不利影響。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中心理學――首因效應
蝴蝶效應:娶小老婆與明朝滅亡的關係
綠蘿的風水效應
越要越想要、越要越多的心理學效應:狄德羅效應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與少年早戀

TAG:投資 | 效應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