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丨道家思想構築「大同世界」
道教經典所構築的「大同世界」
道教自創教之初,就先天帶來了中華民族先民們希求的和平、無爭、平等、自由,百姓各樂其樂的美好社會理想願望。道教一直在追求這種理想社會而在理論中模擬,實踐中試探。然而,這種理想,只能是空想。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是實現不了的。張魯雖實行過「不設官吏」以教代政政教合一制度,封建文人也不得不讚許他的那一套「民便樂之」,而且漢中百姓也確實過了三十幾年的太平日子。但仍然是曇花一現,終究是被封建官僚給吃掉了。
想像模擬的理想社會,《老子》、《莊子》、《列子》、《淮南子》中都有。《老子》在一針見血的揭露了專制者對老百姓的壓榨、剝削、殺害之後,設想有一個「清凈無為」象張開的弓那樣一個世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最後達到老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理想境界。
《莊子》對這一思想又給予進一步的發揮,他認為歷史上確實有過這樣美好的幸福的社會。《莊子》稱這樣的社會叫「至德之世」。他說:「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矣」。
《列子》、《淮南子》對黃帝「夢遊華胥氏國」後,把天下治理的象「華胥氏國」那樣美好。「華胥氏國」是個啥樣子呢?《列子》沒有給我們介紹具體。《淮南子》卻把黃帝「天下大治,幾若華胥國矣」的情況給我們介紹了。《淮南子》說:「黃希治天上,而力牧、太山稽輔之,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們保命而不天,歲時熟麗不凶,百官正而不私,輔弼公而不阿,道不拾遺,市不預賈,城郭不閉,邑無盜賊,人相讓以財,狗彘吐菽粟於道路,而無忿爭之心。於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風雨時節,五穀登熟,虎豹不噬,鷙鳥不搏,鳳凰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青龍進駕,飛蝗伏皂,諸北儋耳之國。莫不獻其貢職」。
看,這是多麼美好的社會!不但百姓「安其居,樂其俗」,就連天上的日月星辰也格外「精明」,地上的飛禽走獸也都講道理、不亂來,各種祥瑞就不要說了。這樣的社會可真是美妙極了,可惜,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從其它史料中倒是說黃帝時代是個戰亂瀕仍的時代。《淮南子》所描寫的只不過是《淮南子》烏托邦空想。
道家時代的老、庄、列、淮的理想社會雖只是個人們所嚮往的空想,但殘酷的社會現實又不能不使人追求大同、和平、平等、自由的嚮往。
《太平經》——農民起義的思想武器
所以到了道教初創時期,人們就造作經書來宣揚、揭露社會不平等現實,喚起民眾,組織民眾,來爭取平等、自由、幸福,去造統治者的反。《太平經》為造反者作出了理論根據。《太平經》認為天地間的一切財物都是「天地和氣」所生「以養人」的,人人都有分享受。為少數人所佔有是傷了「天地和氣」。它把統治者比作太倉中的老鼠佔有太倉所有之粟,不但坐享其成,還要說這太倉是它的。
《太平經》還認為帝王庫里的錢財是老百姓的「委輸」,「本非獨以給一人」的,不該歸帝王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其有不足者,悉當從其取」的共有財物。《太平經》批評聚集很多財物、糧食,不能周窮濟貧,是「天地之間大不仁人」,是犯罪行為。《太平經》主張人人平等,互敬互愛,互相「周窮救急」。還主張人人勞動,自食其力。他說:「人人都有兩隻手」,如果不勞而獲就是「強取人物」,是「與中和為仇」,「其罪當死明矣」。
《太平經》認為:「或多智,反欺不足者;或力強,反欺弱者,或後生,反欺老者皆為逆」。反對智欺愚,強凌弱,壯者欺老者。《太平經》理想改造世界成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勞動,有難共濟,有福同享的大公無私的大同世界。《太平經》雖被封建統治官僚們視為「邪書』』被禁錮,但它畢竟反映了農民思想,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仰,在民間流傳著。東漢未的「太平道」就是以《太平經》為信仰。張角就是為實現《太平經》的理想社會、利用「太平道」組織起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張角的農民起義雖然被反動官僚殘酷鎮壓失敗了,但《太平經》和《太平道》一直在民間流傳著。
十方叢林制度——大同世界在道教內部組織中的體現
道教追求大同、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理想社會,在道教內部用宗教組織管理體制實現了。在道教宗教圈子實現大同理想,是我們十方叢林制度。道教十方叢林的所有財產是全國道教徒公有財產,凡中國道教徒人人有享受權和保護義務。十方叢林的實權領導是監院,而監院是由道眾民主推選的,三年一任,任滿可連選連任,或另選別人。如果不稱職道眾可以罷免他。監院只有護法常住的責任,沒有破壞、謀私的權利。不論山南海北的道士,也不論某一叢林,只要依規在叢林掛上單,只要你有突出的才、德,為道眾所公認,你就有當監院的資格。
監院以下的都管、總理、巡照、糾察等大執事,又是監院同客寮協商任命的,監院和大執事靠自覺管理常住事務,但也有互相制約,不討這種制約是民主的。執事雖有大小之別,那只是任務上的區別,而在人與人之間,沒有差別,都是互相尊重,互相愛護,而且是越辛苦、越低下的苦行職務,越受人的尊重,還賦與這些職務以監院不能行施的特權。由於叢林制度好,回到叢林住的道友確實有點:「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味道。所以,十方叢林一直被全國道教徒所愛護,哪個叢林的監院為哪個叢林、或幫助別個叢林作出了重大貢獻,就會被全國道眾所愛戴,所敬仰,十方叢林是道教大同思想的體現。
道教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也是全國各族人民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共產主義才能實現,到了共產主義時代,人民的生活將會比我們先人空想的美好社會還要好。為了實現大同社會,我們道教徒更應該緊緊跟定中國共產黨,為建設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貢獻力量。建設道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本文選自閔智亭所著《道教儀範》
推薦閱讀:
※老子與道家源流
※中國女排教練郎平的老公是「道家人物」?
※道家思想與中國山水畫
※道家消災法
※《莊子》馬蹄篇:從莊子的視角來看儒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