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口地名脫口出卻不會喊媽媽 如何發現自閉兒童
●今天是「世界自閉症日」,中國約有1000萬各種程度的自閉症患兒
●科學規範的早期干預,可讓自閉症孩子順利上小學
●教育自閉兒,爹媽要說話熱情、表情誇張,要多想辦法刺激孩子表達的慾望
今天是聯合國確定的第二個「世界自閉症知曉日」。近日,廣州日報「健康大講堂」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省優生優育協會聯合舉辦「關愛『星星的孩子』」專場講座。
主講嘉賓、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指出,自閉症患兒的康復訓練不能都指望專業機構,早期居家訓練也很重要。對於自閉症患兒,父母要說話熱情,表情誇張,別對自閉兒的要求反應太靈敏,有時表現得「遲鈍」,反而能刺激孩子努力表達的慾望。
自閉表現:把《泰坦尼克號》看了1000遍
「你印象中的自閉症患兒是什麼樣子?」近年來,不少家長或許已知道,如果寶寶三歲還不會說話,視線無法與父母對視,不愛搭理父母,老是重複做某個動作,很有可能是自閉症。實際上,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篩選,還是會有許多自閉症寶寶成為漏網之魚。
「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是自閉症兒三大核心癥狀。但患兒的表現多種多樣。」鄒小兵說,比如有個學齡男童在就診時可以滔滔不絕地給醫生上半小時「人類進化史」課,但一被醫生反問「你叫什麼名字」,他便「啞火」,半天不吭聲。有些孩子可以流利地報出「巴布亞紐幾內亞」這樣拗口的專有名詞,但卻不能輕喚一聲媽媽。
「健康寶寶興趣多樣,難持久,患兒卻很『長情』,在一定時間內對一種行為、一種事物保持興趣。」他說,三歲的孩子往往喜歡看有一定情節的動畫片,而同齡患兒中意廣告片、天氣預報等。當然也有例外。有個男孩喜歡看影片《泰坦尼克號》,結果從三歲看到五歲,居然把這部片看了1000遍。
發現自閉症:家長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兩歲的男童楊楊(化名)一歲時能說話,跟父母的互動比較正常,眼神雖然有些飄忽,但不時可跟父母對視。但從半年前起,這些能力似乎在退化。當時,爸媽帶他去看兒科,醫生覺得他可能只是發展稍微遲緩,建議爸媽:「你們可能太敏感了,再等等看吧。」然而,半年後,楊楊最終還是被確診患上自閉症。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唐春主治醫師指出,過去對自閉症的診斷,一般在兒童三歲之前就能診斷出來,首次診斷通常發生在第十八至二十四個月。而如今,一歲以內的孩子被確診的情況也不少見。
「我們接觸的很多案例,往往是家長先發現自己孩子的行為異常或發展比較遲緩。」唐春說,有些家長甚至早在孩子出生後,就發現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最新研究證實,家長懷疑自己孩子發展異常往往是正確的。專家提醒,家長要相信自己的觀察和感覺,如果擔心孩子的發展,應儘快到兒童發育行為專科就診。
自閉兒
愛用「沉默」表達願望
鄒小兵說,辨別孩子是否存在行為發育障礙,家長要練就火眼金睛,關注一些細節。
例如,幼兒牙牙學語前,對父母會用「一拍、二指、三看眼」的方式,示意自己想要什麼東西。而自閉症患兒大多不會用手指指物。如果想吃餅乾,只會拉著媽媽的手,把她帶到餅乾跟前,既不點頭,也不用目光示意。當父母自動領會他的意思,給他餅乾,他不會向父母表達歡喜,也很少主動尋求父母的關愛或安慰。
健康寶寶對父母有依戀,如果被陌生人抱,就會掙扎哭鬧。而自閉兒不怕陌生人,父母走開,他不會表現得痛苦,仍舊自顧自地玩耍。
正常小朋友在三歲左右就會玩「扮家家」遊戲,例如女孩喜歡給洋娃娃當「媽媽」,男孩會一起玩打仗。而自閉兒喜歡獨自安靜地玩車、玩拼圖,不需要小朋友做遊戲搭檔。即使她主動抱著洋娃娃,也不會將其當成玩伴,而是獨自靜靜思考。
早期行為干預
多與寶寶共度「地板時光」
自閉症兒童進行學齡前兩年的早期行為干預,可以讓他們的智商和語言能力有很大的改善,一些康復得好的孩子可以順利上學。鄒小兵強調,更重要的是進行早期家庭訓練。起步階段要進行高強度訓練,每周25~40小時,平均每天四至六小時,基本訓練要維持兩年以上。
「早期訓練越早越好,可從1歲至1歲半開始,原則就是別讓寶寶一個人閑著,刺激他增加人際交流。」他推薦一個叫做「地板時光」的訓練方法:父母、親人要不斷給予孩子刺激,例如當寶寶自顧自玩東西時,父母可以擋在玩具前面,用目光注視他的眼睛,直到他的視線與父母對上,才走開。
還可以每天在孩子面前唱一首歌,待他聽習慣後,唱到某處突然止住,等他奇怪地看過來,再接著唱。
鄒小兵主張,自閉兒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要「熱情奔放」,要動作誇張、表情陽光。因為不少六個月以上的患兒還不會做出大笑等溫馨和快樂的表情,需要父母給予示範。例如,可以與寶寶一起進行「同感訓練」。一起觸摸熱、冷物體,做出相應的表情,讓寶寶學習做同樣的表情。
別太快滿足孩子要求
他建議,對自閉兒的指示,父母不要太善解人意,也不要太爽快地滿足他的要求,「你遲鈍一些,孩子為了滿足需要,就會努力地表達。」當孩子做出努力後,家長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例如孩子用手指著餅乾示意要吃,父母還可額外給他喝牛奶做獎勵。
自閉症康復訓練對父母要求很高。鄒小兵說,父母一定要有「四心」,即恆心、耐心、愛心和狠心,更重要的是,是信心,相信自己和寶寶一起努力,能夠得到善果。
現場Q&A
問:兒子患阿斯伯格綜合征(自閉症的一種),在幼兒園正常,在家特別依賴父母,可否把他送到寄宿學校,鍛煉生活自理能力?
答:就讓他在家依賴你一會兒吧。這類高功能自閉兒在學校人際交往能力差,雖然不會打人,但寄宿的話,可能會受人欺負,導致病情倒退或者發生意外。可在家裡慢慢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別讓他太依賴父母。
問:女兒三歲,目光不愛跟父母對視,但是對父母的叫喚有反應,喜歡看動畫片。有的醫生說是自閉症,有的說不是,怎麼辦?
答:不著急給孩子「戴帽」。在明確診斷之前,先開始「地板時光」等訓練,預防發展成為人際交往障礙。
問:寶寶一歲四個月,不愛講話,對疼痛沒有靈敏反應,但是跟父母對視正常。前段時間教會他說「車」,沒幾天卻不會說了。最近學會說「媽媽」,我好怕她又不會。怎麼辦?
答:先進行家庭訓練,多跟孩子玩互動遊戲,觀察情況進展。
文/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李文敏、江瀾 攝影/記者陳安(署名除外)
推薦閱讀:
※趣談松滋地名的由來
※容易讀錯的中國地名
※有沒有人走過my litter airport歌里所有出現過的地名?這是什麼體驗?
※湖北的城市名恩施,孝感名字很好聽,有什麼由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