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孫中山,兩岸走向統一的共同旗幟
核心提示:第二次國共合作得以實現,並且艱難地維持到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大敵當前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外,孫中山這面旗幟是國共兩黨間最大的公約數,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中共能接受的底線。直到1949年中共召開新政協,籌建新政權,掛的是孫中山像,舉的依然是孫中山這面旗。
大陸與台灣如何走向統一,這是海峽兩岸絕大多數民眾都在認真思考的大問題。但首先必須明白,統一的基礎是什麼?雙方有沒有共同的基礎?能否在這方面取得共識?
我們曾經強調歷史認同——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台灣歷來是中國的一部分。這無疑是歷史事實,問題在於這只是統一的可能條件,而不是必然條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領土,歷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地方今天已屬外國,都是得到中國承認的事實。例如今天的蒙古國稱得上「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特別是在清朝,蒙古一直是國家穩固的「長城」,蒙古族一直是滿族堅強支持者,但今天的蒙古國是得到中國承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外國。
我們曾經強調血統認同——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但是,沒有當初國共兩黨曾經同祭黃帝陵並沒有制止合作中的磨擦,更沒有防止內戰的再度爆發。今天,馬英九可以在台灣遙祭黃帝陵,但並不能改變他「不談統一」的立場。而且,在中國56個民族中、在台灣的原住民中,總有一些民族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成「炎黃子孫」。一定要強調血統,莫非他們就可以分裂出去?而且在今天世界上,同一個民族分屬不同國家並非偶然的例外。
我們曾經強調文化認同——台灣文化實質上是閩南文化,與大陸同屬中華文化。但主張台獨的人公然聲稱「文化認同不等於政治認同」,實際上他們也不否定與大陸在文化上的同源性、一致性。但任何一種文化的範圍都不一定與政治概念或實體一致,並不限於一個國家,也不一定覆蓋一個國家。華夏(漢族)、漢字文化區歷史上曾經覆蓋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卻不能包括西藏,在有些年代也不能達到新疆。同一種文化分屬不同國家的例子,世界上更難一一列舉。
顯然,如果真要談統一,政治認同和價值認同是無法迴避的。
那麼,兩岸是不是完全不存在認同的基礎呢?當然有——「一個中國」。但目前兩岸的共識是「一中各表」。但如果一直各表下去,一個中國的實際就很難出現。其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孫中山是兩岸唯一的共同旗幟。在孫中山遺體奉安中山陵八十周年之際,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團來南京參加紀念儀式。這是國民黨離開大陸60年來的首次,也是孫中山依然得到兩岸人民認同的象徵。
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他逝世後被尊為國父。前些年,台灣曾有人對此提出疑問,但隨著國民黨重新執政,「國父」的地位難以撼動。在大陸,毛澤東稱孫中山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始終受到尊崇。除了毛澤東,唯一能在天安門廣場掛畫像的中國人就是他。以「中山」命名的地名、公園、街道、學校、醫院、團體、紀念建築遍布全國,他的生日、忌日每年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等地得到隆重紀念。在當代中國能享受如此殊榮的,孫中山一人而已!
其實,孫中山生前從來沒有成為全中國的實際領導人,沒有一天能夠治理整個中國。雖然他是中華民國、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總統,但在他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北方還在清朝統治之下。而當他在北京逝世時,他終身為之奮鬥的統一還沒有實現。
當十八省代表雲集南京,籌建中華民國時,儘管匆匆回國的孫中山沒有一兵一卒,甚至一文不名,此前他也沒有直接發動武昌起義,指揮各地民軍,但大總統一職卻非他莫屬,因為他是共和的象徵,中華民國需要這面旗幟。
國共兩黨代表不同的利益,信仰不同,政見各異,能夠合作並取得北伐的勝利,關鍵在於作為國民黨領袖的孫中山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儘管國民黨內部對此有不同解釋)。而北京當局之所以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自然不是顧忌南方的軍事實力,而是借重孫中山的威望,以收拾四分五裂的殘局,中華民國離不開這面旗幟。
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左、中、右分裂。蔣介石雖能以武力和權術平息軍閥混戰,實現東北易幟,卻難使本黨真正統一。但「奉安大典」的舉辦卻能做到舉黨一致,連自動流亡在外的宋慶齡也回國參加,因為蔣介石明白國民黨必須舉孫中山這面旗幟。
第二次國共合作得以實現,並且艱難地維持到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除了大敵當前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外,孫中山這面旗幟是國共兩黨間最大的公約數,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中共能接受的底線。直到1949年中共召開新政協,籌建新政權,掛的是孫中山像,舉的依然是孫中山這面旗。
此後,大陸年年要「解放台灣」,鎮反肅反;台灣歲歲叫「反攻大陸」,「肅清匪諜」;天天「心戰」,隔天炮擊;這邊表彰「架機起義」,那邊歡迎「反共義士」。但即使在兵戎相見的歲月,兩岸都聲稱自己是孫中山的真正繼承人,都是中國的唯一代表。顯然,最能代表中國的還是孫中山這面旗幟。
今天,國共兩黨再次為兩岸人民的利益攜起手來,還是應該共同舉起孫中山這面旗幟。孫中山的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須努力」,「和平,民主,救中國」,完全可以成為兩岸民眾共同的追求。大陸實行的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提倡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與孫中山的政治主張並無二致。在孫中山的旗幟下,兩岸應該可以結束戰爭狀態,締結永久的和平,專心致志於民主建設,完成振興中華的偉業。
推薦閱讀:
※愛侶放手孫中山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一生愛的軌跡
※全力支持孫中山長眠中山陵東側的譚延闓
※孫中山祖父孫敬賢墓|
※中山研究——重溫孫中山的「建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