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唐宋詩詞看唐宋民居院落(二)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以木構建築為主,它相對於磚石建築的弱點是不利於保存,因此目前保存下來的傳統建築以明清時期的居多,唐宋的很少。而與宮室和宗廟建築相比,民居建築則更加未能得到保存。因此要了解唐宋時期的民居,除了唐宋繪畫和考古實物,兼以尚存明清民居為參照係數,剩下的唯一途徑,就是要到古籍文獻中去探尋蹤跡了。

然而可以想見的是,古籍文獻中的正史或官方史料,對於民居、尤其是本文將要探索的民居院落,是很少提及的。值得慶幸的是,唐宋時期的眾多詩詞作者,卻以一個個普通的民居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對其包括院落在內的居住環境、生活空間以及居住感受,都進行了細緻深入的描繪。因此唐宋詩詞可以成為我們探索唐宋民居院落情況的珍貴資料。

從唐宋詩詞看唐宋民居院落(二)

院落的小生境

1、院落中的植物:

(2)花木(續1)

關於梅花的詩詞更多,有許多專門描寫梅花的作品,如北宋林逋《山園小梅》詩: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明代王謙:卓冠群芳圖軸局部再如南宋鄭域的《昭君怨·梅花》詞: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明代陳洪綬作品其他還有南宋姜夔的《疏影》、《暗香》,南宋周密的《疏影·梅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除了松竹梅蘭菊和前文所述井邊梧桐,芭蕉也是唐宋人鍾愛的院落植物,在詩詞中被反覆吟詠,如: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明仇英:蕉陰結夏圖局部還有一些專門為芭蕉所賦的詞作,如南宋張鎡有《菩薩蠻·芭蕉》詞等。唐宋人對芭蕉和梧桐一樣,有著特別的審美體會:如: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再如關於梧桐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所反映的意趣是類似的。

清佚名山水樓閣

此外,唐宋院落中還廣泛種植其他植物,常見的樹種還有槐、柳、杉等。花卉則更多:如: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看中庭梔子花。

宋代佚名:折枝花卉圖卷·梔子花

又如:

庭下丁香千結。

又如:

石榴美艷,

一撮紅綃比。

南宋林椿:山茶霽雪

又如:

點火櫻桃,

照一架、

荼蘼如雪。

不勝枚舉。還有專門為海棠、薔薇等賦詩的,如宋代李清照《如夢令》詠海棠和周邦彥的《六丑·薔薇謝後作》。這些都反應了當時的院居者對花卉和自然美的敏感性。

院落中的動物包括人工畜養的動物,和自然界的野生動物。在農家院落中除了豬、牛、雞、犬以外,也養蠶,如唐代李郢《春日題山家》:

漠漠蠶生紙,

涓涓水弄苔。

丁香正堪結,

留步小庭隈。

描繪了春日一個宜人的農家院落,丁香盛開、蠶蛾正在紙上產卵的景象。

不論在農村還是城市,燕子這種親近人類的禽鳥,常常將巢築在住宅建築的房梁中間,與人的生活關係極其密切,所以在唐宋詩詞中有大量對於燕子的描寫,如: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元盛昌年:柳燕圖

南宋史達祖專門作有《雙雙燕·詠燕》詞:

過春社了,

度簾幕中間,

去年塵冷。

差池欲住,

試入舊巢相併。

還相雕梁藻井,

又軟語商量不定。

飄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開紅影。

把一對燕子在房屋和院落中穿梭忙活的情景描繪得十分細緻。

宋佚名:合璧冊(還記得《紅樓夢》里這一段描寫嗎?「林黛玉便回頭叫紫鵑道:『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紗屜子。看那大燕子回來,把帘子放下來,拿獅子倚住。燒了香,就把爐罩上。』」——瀟湘館裡也有燕子窩。)


北宋歐陽修《採桑子》詞

院落中的花草樹木不光能起綠化、遮蔭、清潔空氣和美化作用,它們還能吸引許多野生動物逡巡前來,為住宅主人營造出一個十分自然動人的小生境:在樹間、廊前,鳥雀們自在忙碌:

蒲萄架上春藤秀。

曲角欄干群雀斗。

又如:

水滿池塘花滿枝。

亂香深里語黃鸝。

又如:

午窗睡起鶯聲巧,

何處喚春愁?

明代藍瑛:花鳥冊

這裡也是小昆蟲的天堂:

寂寞閑庭戶。

粉蝶雙雙穿檻舞。

清代居廉:花卉四屏

院中鳴蟬吵醒了午睡的主人:

綠槐千樹西窗悄,

厭厭晝眠驚起。

又如南宋陸遊《烏夜啼》所寫:

鉤簾淺醉閑眠。

更無一點塵埃到,

枕上聽新蟬。

而在花蔭下、牆角根,有蟋蟀等鳴蟲在低唱: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螢火蟲也是院落里的常客:

月移花影西廂。

數流螢過牆。

還有很多專門描寫螢火蟲的詞作,如唐代虞世南《詠螢》、李白《詠螢火》,宋代趙聞禮的詞《賀新郎·螢》等等。

清代王武:花卉冊之四

院落對於室內活動的意義:

院落對於居室的功能,除了上文提到的交通、遮蔭等,還有兩項最為重要和基本的功能:採光和通風。唐宋時期民居建築的門窗通常開在院落一側,風與光線都通過戶門和窗子進入室內;同時也使這裡具有了納景的功能。因此對於室內活動的人來說,靠近門窗之處是尤為重要和敏感的地帶。白居易就這樣講過他居家時的方位愛好:

坐愛前檐前,

卧愛北窗北。

窗竹多好風,

檐松有嘉色。

清代金廷標:仙館澄秋

1、戶門與簾幕:

唐宋民居的正房中間一般為廳堂,其門通常採取隔扇的形式,尤其在氣候溫暖的南方是這樣。劉楓先生在《門當戶對:中國建築·門窗》中認為,隔扇作為廳堂的大門起源於唐宋時期,於宋代尤盛,它可裝可卸,十分方便。這個十分靈活的半開敞空間,是從最開放的院落到居住者最隱密的卧室之間的過渡。唐代儲光羲的《新豐主人》詩中寫: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樽色泛南軒竹。

描繪的應該就是在一個敞開的廳堂里,賓主歡宴的場景。

蘇州拙政園「留聽閣」敞門及室內

福建土樓內院(院落用於通風采光,陽光從開敞的隔扇門灑進室內。)

另外,由詩詞的描繪可以知道當時民居戶門上普遍使用帘子。北宋柳永在《望海潮》詞中描寫杭州的情形:

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

參差十萬人家。

北宋歐陽修《蝶戀花》詞中寫: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

簾幕無重數。

還有南宋黃機的《憶秦娥》詞中寫:

黃花約,

幾重庭院,

幾重簾幕。

都證實了這一點。

南宋佚名:月夜撫琴(可以看到樓下廳堂內捲起的帘子)

簾幕在不同季節採用不同的質材。冬天用厚重暖和之簾:

圖書一室。

香暖垂簾密。

……欲梅欲雪天時。

春秋季用相對輕盈薄軟之簾:

東風輕軟弄簾幃。

日正長時春夢短。

安徽省博物館內一個古代房間的復原

又如:

簾幕疏疏風透,

……春色年年如舊。

夏天則用竹簾、珠簾等,以增加通風透氣感,如:

下了珠簾,

玲瓏閑看月。

安徽省博物館仿古房間的另一側。

戶門與簾幕(續2):

在一天之中,夜晚時簾幕通常是放下的:

重重簾幕密遮燈。

到清晨帘子就被簾鉤掛起來了:

清晨簾幕卷輕霜,

呵手試梅妝。

又如: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

天冷、陰雨或午睡時則又放下帘子:

獨自倚妝樓

……不如歸去下簾鉤。

並有鎮簾之器物:

寶押綉簾斜,

鶯燕誰家。

「寶押」即鎮簾之物。午睡之後,則

捲簾人睡起。

放燕子歸來。

——開簾放燕子回巢。

而夏季天熱時,不光是午睡,夜晚睡覺可能也是捲起帘子、通風敞睡:

鉤簾淺醉閑眠。

更無一點塵埃到,

枕上聽新蟬。

又如:

開簾放入窺窗月,

且盡新涼睡美休。

敦煌壁畫中所反映的唐代建築(畫中人開門捲簾而卧)

戶門的納景功能在詩詞中也多有體現:

新綠小池塘,

風簾動、

碎影舞斜陽。

宋代佚名:荷亭銷夏(此圖看不見帘子,不過睡在「四面荷風亭」里銷夏納涼,爽啊)

又如:

院落深沉,

池塘寂靜。

簾鉤卷上梨花影。

通過這樣的建築空間安排,居住者既能體會到身在室內的安全和溫暖,又能感覺到與院落中的大自然聲息相通。難怪唐代韓偓作《懶起》詩:

海棠花在否?

側卧捲簾看。

十分愜意享受。

南宋趙伯駒:江樓卧雪圖

(插話1:從圖片中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還經常開門敞著帘子睡,大概是因為外面就是自家院子,沒關係吧。)

(插話2:我們現在的家裡也用窗帘,為何我們對這一事物不象古人那麼關注了?是因為窗外沒有好風景嗎?還是太忙碌了?)

院落對於室內活動的意義:

蘇州園林中的明代隔扇窗

除戶門以外,窗是溝通室內與室外的另一重要渠道,它同樣有採光、通風和納景的功能。對於窗的基本功能——採光,古人是敏感的:

睡覺滿窗晴日。

手寒不了殘棋。

又如:

玉窗明暖烘霞。

小屏上、水遠山斜。

昨夜酒多春睡重,莫驚他。

梅縣客家圍攏屋的門窗

在窗上人們往往冬季糊紙擋風:

睡覺寒燈里,

漏聲斷、月斜窗紙。

其他季節則換上窗紗:

暖日閑窗映碧紗,

小池春水浸晴霞。

唐宋民居的窗上通常裝有窗欞,它有著「避外隱內」的作用,一方面能遮擋外界對於室內的視線,一方面又並不阻攔室內向外觀景。關於窗欞的樣式,雖然目前遺存的唐代建築實物都是直欞窗,敦煌壁畫中出現的也是如此,但從唐代王維的《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來看,唐代已有「綺窗」,即由長短木條相互拼接組合成一定窗格圖案的樣式。

杭州園林中的冰裂紋窗

蘇州園林中的窗

窗欞既能減少光照刺眼感,使進入室內的光線比較柔和;又能「引景」——窗欞的邊線具有照相機取景框般的作用,能增加人對室外事物的視覺印象。東漢劉熙在《釋名·釋宮室》里說:「窗,聰也;於內窺外,為聰明也」,就是一方面指出了窗的基本功能在於採光,一方面就顯示它「更有視線通達、納景觀物的作用」[i]。在唐宋詩詞中常有這樣的描寫:

窗戶納秋景,

竹木澄夕陰。

又如:

夜寒江靜山銜斗。

起來搔首,

梅影橫窗瘦。

南宋姜夔在寫梅花的《疏影》詞中說:

等恁時、重覓幽香,

已入小窗橫幅。

元代王冕:墨梅圖卷

錢鍾書先生曾專門撰文一篇《窗》:「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其義有異曲同工之處。

人們在院落中的活動:

1、人際交往:

在中國古代,院落的利用率應該是非常高的,除天氣不佳的時日外,人們許多日常活動都可放在院落中進行。人是群居動物,人際交流往來是其天性,開放的院落宛如露天廳堂,成為人們聚集活動的極佳場所。人際交往包括家族或家庭內部,和鄰里或朋友之間兩部分。

(1)家族或家庭內部的天倫之樂:

院落往往是家族或家庭成員相遇時最為放鬆之地。住宅中的廳堂是他們聚集的另一主要場所,但廳堂的陳設往往具有正式感和等級感;廳堂的功能通常也是作為議事、祭祖和正式待客之用,因此禮儀感較強。相比之下,院落一般是人們休閑、娛樂之處,不同於廳堂的正襟危坐氛圍,彼此相處時常常心情更為輕鬆自在。南宋楊萬里曾作《閑居初夏午睡起》兩首絕句,形象地描繪了他在院子里看孩子們玩,又與其一起戲耍的溫馨、閑適的場景。

第一首:

梅子留酸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閑看兒童捉柳花。

明代周臣:《畫「閑看兒童捉柳花」句意》

第二首:

松陰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

兒童誤認雨聲來。

明代仇英:《蕉陰結夏》

人際交往(續):

(2)與鄰里、朋友的交往:

在唐宋民居的院落中,不僅能享受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也常見鄰里交往、守望相助,或者與知己、友人風雅交際的場景。

唐代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記載了他歷經戰亂,好容易返回家鄉時的場景。第一首是:

柴門鳥雀噪,

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驚定還拭淚。……

鄰人滿牆頭,

感嘆亦歔欷。

楠溪江畔芙蓉村民居(杜甫家的院子應該是這種矮牆哈,所以才會「鄰人滿牆頭」。)

知道杜甫回來,鄰居們也都聚集在他家矮牆外,為之感嘆落淚。

第三首是:

群雞正亂叫,

客至雞鬥爭。

驅雞上樹木,

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

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

傾榼濁復清。

這是杜甫返家歇息幾日後,鄰居們叩響院門,各自攜酒前來為之洗塵的場景。

杜甫另有一首《客至》描繪他在成都的草堂接待朋友的情景:

明代仇英:園居圖局部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朋友歡會之餘,仍不盡興,因此隔著籬笆叫鄰家老翁也來同飲。

北宋蘇軾則有《浣溪沙》一詞:

麻葉層層檾葉光,

誰家煮繭一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

——描繪了因習俗規定煮繭時節不能串門,蠶娘們於是隔著籬笆在院子里聊天的情景

(2)與鄰里、朋友的交往

院落不只可用作鄰里交往的處所,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飲茶品酒、吟詩論畫之地。北宋葉夢得在《虞美人》詞中描繪與干譽、才卿兩位友人院中共飲的場景:

曉來庭院半殘紅,

……

殷勤花下同攜手,

更盡杯中酒。

南宋李嵩:聽阮圖

北宋石延年在任金鄉知縣時,受當地富家張氏邀請,赴其宅園游賞和宴飲,後作《金鄉張氏園亭》一詩:

亭館連城敵謝家,

四時園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

地接東陵隱士瓜。

……

縱游會約無留事,

醉待參橫月落斜。

在詩中他極盡誇張之能事,將張氏之園比喻成前代顯貴之園林,充分顯示出他此行的暢快和內心滿足感。

現代·姚蘇作品

蘇軾在任杭州通判時,曾邀友人楊元素在梅園共飲:

寒雀滿疏籬,

爭抱寒柯看玉蕤。

忽見客來花下坐,

驚飛。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

坐客無氈醉不知。

描繪了院落中梅樹下賓主宴飲,枝上雀鳥爭飛,驚落梅花瓣、飄入酒杯的情景,十分細膩動人。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

從唐宋詩詞來看,居住者在院落中進行著各種世俗的或心靈的活動。

(1)院落中的日常活動:

唐宋詩詞中常見的日常活動有:

餐飲——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園藝——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明代佚名:岩壑清暉冊

明代仇英:水仙圖局部

品茶課棋——

茶煙逢石斷,

棋響入花深。

明文徵明:品茶圖

還有散步——

翳翳陂路靜,

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

杖屨亦幽尋。

明代佚名:博古圖

院落是閱讀與思考的絕佳之地。最典型的如南宋程珌在《沁園春·讀<史記>有感》中的描寫:

試課陽坡,

春後添栽,

多少杉松。

正桃塢晝濃,

雲溪風軟,

從容延叩,

太史丞公:

……

……

太史亡言,

床頭釀熟,

人在晴嵐杳靄中。

新堤路,

喜樛枝鱗角,

夭矯蒼龍。

程珌讀了《史記》後思如泉湧,有諸多問題要叩問先人司馬遷,而他要踱步園中方才「從容延叩」,在心中問了太史公一大堆問題;思考結束後,繼續園中漫步,園裡景色令他的心境寧靜愉悅。

日常起居與個人活動:

(1)院落中的日常活動(續1):

宋代蘇漢臣:秋庭嬰戲圖·局部(台北故宮)

院落也是孩童和婦女們的天地。對兒童來說,院落開敞,又有各種植物、動物,吸引力自然遠大過室內。院落成為他們遊戲玩耍的天堂。

宋代蘇漢臣:秋庭嬰戲圖(台北故宮)

南宋張鎡在《滿庭芳·促織兒》詞中回憶他小時候捉蟋蟀的情景:

兒時曾記得,

呼燈灌穴,

斂步隨音。

任滿身花影,

猶自追尋。

——是十分快樂的童年記憶。

宋代佚名:冬日嬰戲圖(台北故宮)

宋代佚名:冬日嬰戲圖·局部(台北故宮)

院落中的日常活動(續2):

在宋代,禮教對於婦女的束縛比唐代更為嚴格些,院落通常是詩書官宦人家女性的小天地甚至小宇宙,不論是少女時代還是出嫁以後,這些女子主要的活動空間就在一個又一個院落之中。

宋代詩詞中對院居婦女的活動有許多描寫,如蘇軾《阮郎歸·初夏》,描寫一個少女在院中玩水的情景:

榴花開欲燃。

玉盆縴手弄清泉,

瓊珠碎卻圓。

姚蘇《夏日初長》

又如: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撚粉香歸洞戶,

更垂簾幕護窗紗,

東風寒似夜來些。

——描寫「玉人」拈花。

清代居巢:人物花鳥扇冊

又如:

一方明月中庭。

粉牆東畔小橋橫。

起來花影下,

扇子撲飛螢。

——描寫月下撲流螢。

再如:

小院深深……

曲徑穿花尋蛺蝶,

虛闌傍日教鸚鵡。

——描寫撲蝶戲鳥。

清代胡湄:鸚鵡戲蝶圖

院落也是婦女們進行家務勞作之處,唐宋詩詞中提得最多的莫過於「搗衣」了。「搗衣」是把葛麻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一般在夜晚的院落中進行。早在南朝謝惠連就有《搗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櫩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細緻描繪月下一婦女至院中搗衣,心中為丈夫即將遠行而悲傷的場景。

明代唐寅畫山水人物冊(搗衣)

唐宋詩詞中有大量這樣的描寫,這裡只試舉兩例。如有名的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北宋秦觀《滿庭芳》詞:

又是重陽近也,

幾處處、

砧杵聲催。

日常起居與個人活動:

(2)感受自然,體察四時:

唐宋民居院落的自然小生境,適應了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果說實際居住功能主要由住宅建築來完成,而感覺和氣氛的營造則主要就在院落。

  院落中的自然訴諸人的感官體驗是多方面的,在視覺上有綠樹紅花、天光雲影、水光瀲灧,聽覺上有鶯聲燕語、雨打芭蕉、風入松聲,嗅覺上有泥土氣息、草木芬芳、花香氤氳,觸覺上有微風拂面和柳枝牽衣等等。中國古人又最善於「寄情」,即賦予自然生命以人類自身的情感。所以才出現了如下一些詩句:

樓前綠暗分攜路,

一絲柳,

一寸柔情。

宋代佚名:垂柳飛絮圖

又如: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

宋代佚名:翠竹翎毛(台北故宮)北宋周邦彥描寫園中薔薇: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薔薇枝條鉤住人衣裳,似乎是為春天離去、花朵凋零而向主人告別;花被完全擬人化了。

清代鄒一桂:白海棠圖(沒有薔薇,以海棠代哈)

日常起居與個人活動:

(2)感受自然,體察四時:

清代羅聘:山水花卉冊之一正因為能在院落中體會大自然,唐宋人對時光的流逝、季候的變遷十分敏感。關於一日中晝、夜、晨、昏,和一年中春、夏、秋、冬描述的詩詞數不勝數。如南宋史達祖《東風第一枝·詠春雪》,吟詠初春黃昏之雪:

巧沁蘭心,

偷粘草甲,

東風慾障新暖。

謾凝碧瓦難留,

信知暮寒較淺。

行天入鏡,

做弄出、

輕鬆纖軟。

料故園、

不卷重簾,

誤了乍來雙燕。

明代呂紀:柳塘禽集圖局部(台北故宮)

北宋周邦彥《關河令》詞寫秋日裡的庭院:

秋陰時晴漸向暝。

變一庭凄冷。

佇聽寒聲,

雲深無雁影。

現代孫寬:閑庭秋雨

李清照《浣溪沙》詞描寫冬天夜晚的庭院景象:

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

現代孫寬:梅花消息

通過院落,唐宋人感受著花開花落、草長雲飛,體會時光的流逝、晨昏的變化和四季的更迭,個體生命與自然的節律在這裡相互呼應,緊密融合在一起。

現代孫寬:茗香圖(從室內看梅當如是?)

(一)生命之安頓:

台灣建築學者漢寶德在《中國建築文化講座》中寫道:「說中國人面對院落,求生命之安頓,並不為過。」[i]中國人對院居生活的看重,無疑受到儒道釋三家的影響。如道家崇尚天道與自然,佛教講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等;而儒家的觀念,可能也在三者中影響極大。

首先,對於有志「入世」的儒士們來說,院居生活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孔子在《論語》中說:「天下有道則見(現),無道則隱。」這個觀點被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發展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孔子又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因此,院落既是忙於仕途經濟的官員暫時獲得心靈閑適與寧靜之地,又是失意文人或倦俗的雅士得以迴避塵囂、實現「出世」心愿的所在。

南宋辛棄疾的兩首詞可為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一詞中,他描繪了對爾虞我詐的官場的厭倦,和對清靜、樸素、自在的園居生活的嚮往:

意倦須還,

身閑貴早,

豈為蒓羹鱸膾哉?

……

東岡更葺茅齋。

好都把軒窗臨水開。

要小舟行釣,

先應種柳;

疏籬護竹,

莫礙觀梅。

秋菊堪餐,

春蘭可佩,

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

怕君恩未許,

此意徘徊。現代吳越晨:小園探幽系列

然而這並不是他短暫的逃避之思和臨時說詞,他在江西上饒之郊修築了園宅,一旦真正去職以後,他很快地就沉醉於自己的歸園田居生活,且看他的描寫:

連雲松竹,

萬事從頭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

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

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

老夫靜處閑看。

這首清新自然的詞,體現出辛棄疾十分享受園居生活,內心充滿了寧靜和愉悅。


明湖南岸丨鵲華橋畔丨超然樓前丨明湖七院

濟南府的新中式頂級院墅


推薦閱讀:

傳統民居建築保留在當下城市中,有必要經過翻修後重生與利用嗎?其利與弊何在?
侗族民居
瓦的發明和使用對中國建築的影響是什麼?
古民居買賣 老宅背井離鄉是不是真保護?
山西民居:建築材料的種類和來源

TAG:詩詞 | 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