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人:街頭血泊中的女童擊中社會之痛
□陳傑人
這是一個讓人既心酸不已又無可奈何的悲劇———兩歲小女童悅悅在馬路上被兩車先後碾過,目睹此事的18名路人和途經車輛,不約而同選擇了冷漠以對見死不救。最後伸出援手的是一位撿垃圾的阿姨,可惜為時已晚,小悅悅已近生命的懸崖。《羊城晚報》在報道此事時悲憤地發問:那位世俗中被視為最底層的撿垃圾者,卻以她的實際行動成了最可敬的人,這,是不是給了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一個絕佳的諷刺?
其實,這何止是一次諷刺,更是一次活生生的社會控訴。那麼多的路人對小悅悅不約而同冷血,實際上已證明,這個社會至少在特定場景和特定時間裡,許多人已經認可了甚至實踐著冷冰冰的人際規則。
即便如此,我仍然無意譴責那些冷血的見死不救者,因為我知道,這雖然是一個道德問題,但若僅僅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違反道德者,而不去探尋社會普遍違反道德的根源,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可能使事情更加複雜化。
由小悅悅的遭遇回溯,有許多經典的事件或典型現象:南京彭宇案以及後來發生於天津的許雲鶴案,以蠻不講理的司法邏輯對道德的粗暴否定,給這個社會本已脆弱的溫情紐帶無情地切過最後一刀;以三鹿奶粉、地溝油、蘇丹紅等系列醜聞為代表的、此起彼伏於中國各地的食品安全危機事件,則宣告了遍及全國的人與人、人與企業、人與秩序之間關係的普遍失信;以某些地方政府官員謊話連篇、無視常識的弱智舉動以及公然的腐敗為代表的政府官員道德淪喪,則給了社會以顛覆性的綱常倫理示範。
所有這一切,似乎都在以一種毫無顧忌、毫無廉恥的態度,在推進著極端私利主義的盛行。可以說,這一系列反覆的秩序重構現象,已經讓這個傳統文明社會顯露了嚴重的「禮崩樂壞」局面。
全球很多國家的社會實踐已經證明,一個完整的文明社會,不僅需要完備的法制,更需要高尚的綱常和倫理秩序。這些年來,我們一方面努力普及法治理念,一方面卻在破壞倫理秩序。有多少人意識到,如果沒有倫理秩序和道德規範作為無形的道義準則,哪怕再完備的法治,也註定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缺失,源於利益的過度強調,更源於自然的正義和基本的倫理被實質上否定。在當今社會,我們沒有必要指責任何人見死不救,甚至,指責者本人一旦遇到類似的場景,也很可能再次見死不救。搭救路人是一種道德責任,所以我們需要先問問,這個社會還有道德義務嗎?
孩提時候我生活在農村,記得某次一位鄉鄰家房子著火,大家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幫著救火,其中有一位是失火者的近鄰,他們兩家有隙已久。我不解地問父親:仇家為什麼也會去幫忙救火呢?父親答道,按照自古以來的規矩,救火是所有人的責任,無論失火者是誰。如果有能力搭救而不幫助,會遭天譴。
我至今不相信什麼天譴,但是,世界上很多人,包括生活在科技那麼發達國度的美國人,他們中的不少人自然知道天上沒有上帝,可他們又寧願相信上帝的存在並願意信奉這個明知並不存在的「神」。何哉?心中的道義也。
此事也讓我想起了多年前長輩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做了沒良心的事情,會遭報應的。」千百年來,這個樸素的信念,引領著國人的道德自律。可最近幾十年來,在功利化的世界觀指導下,在極度自私的人際規範中,這個社會已經陷入了信仰淪喪、綱常失范、誠信缺失的扭曲狀態,這才是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問題的解決,也絕非一日之力可以畢其功。一個最為緊要的對策是,社會管理者應當從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努力,加強倫理秩序和道德規範的重建;同時,社會管理者本身的遵守道德和法律,堅持清正廉潔,是最好的行動教化。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員)
推薦閱讀:
※你的老師有哪些口頭禪?
※怎麼看散發謠言來激起民眾愛國之心的行為?
※剛剛,日本公布了一個噩耗!低慾望社會有多可怕?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
※巫山一貧困戶被鞠躬,基層幹群關係為何衝突不斷?
※兩名80後新加坡華族青年的六封信:兩個世界 一個華人社會之母語教育
TAG: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