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薛姓看過來丨元天一柱薛澍考證

要研究薛澍,離不開其本人及其祖父、父親的三通墓碑。這三通元代碑是研究薛澍生平最有力的證據,因此,先把這三通碑的碑文拓出來,然後進行分析:

薛澍祖父之碑文

大元贈亞中大夫懷慶路總管輕車都尉追封河東郡侯薛公之墓

至元五年歲在已卯春二月吉日

亞中大夫前江西等處榷茶都轉使

孫 薛澍立石

薛澍父親之碑文

大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河東郡侯薛公之墓

至元五年歲在已卯春二月吉日

亞中大夫前江西等處榷茶都轉運使

子 薛澍立石

薛澍之碑文

公諱澍字時卿世修武利平之郇封村幼諄敏好學博極群書宗主孔孟第元貞丙申進士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初授承務郎主事歷升榷茶都轉運終吏部尚書掌吏部兼五部救時伸道用夏變夷年九十七

元故通議大夫吏部尚書薛公之墓

至正六年歲在丙戌春三月吉日

男 秉貞 秉庸 立

資善大夫前中書左丞知經筵事 許有壬書

田潤澤

根據上面三通碑文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於薛氏祖塋的由來

薛澍為其祖父、父親立的兩通碑,時間同為至元五年(即公元1339年)。根據傳說,薛氏祖塋是元末進士奇人劉伯溫選擇的塋地。此塋地何時啟用,從上述兩通碑來分析,薛澍為其同時立的叫「立祖碑」。此時薛澍也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在為自己的後事考慮了。所以,這是薛澍為薛家拔的新墳,證明薛氏祖塋由此開始。

薛澍祖父、父親是否埋在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其祖父、父親的遺骨並不在此處埋,僅為拔新墳而立的「祖墳碑」而已;二是將原不在此處埋的其祖父、父親的遺骨同時移到這裡,從此以後,薛氏後人開始在這裡埋人,逐步形成一百二十八畝多薛氏祖塋(即東墳)。

墓碑上立石的至元年號,元代用過兩次:一次是元世忽必烈時至元年間(公元1264年——1294年)。至元五年為公元1268年,這時薛澍二十來歲,年紀尚輕,功名尚無,所以薛澍沒有政治資本向元世祖同時給其祖父、父親討得雙份封贈謚號。因此,墓碑上的至元五年只能是元順帝時的至元年號(公元1335年——1340年)。此時,薛澍早已功成名就,又是老駙馬爺,又有老皇姑做後盾,替自己的祖父、父親同時向元順帝討贈謚號是絕對能辦成的事。

至於薛氏南墳開始年月,有南墳祖塋碑為證。南墳祖塋碑所書銘文,同東墳薛澍墓碑文字基本相同。正文為「大元吏部尚書薛公祖塋」,立碑年月為「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清明穀旦」,說明薛家戶大族繁,人口眾多,東墳塋地已滿足不了需要,至康熙年間,又拔新墳,立此碑為證也。

二、關於薛澍的生卒年

薛澍的生卒年,現今一般以薛澍墓碑立石的時間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為依據作為其卒歿年。進而根據墓碑銘文中「年九十七」按周歲推算出其出生年為公元1249年(蒙古海迷失後元年或南宋淳祐九年)。

三、孛兒只斤蒙曼其格是誰的女兒

孛兒只斤蒙曼其格公主是薛澍的第二任夫人,從薛澍做官到卒歿,一直陪伴薛澍一生,是薛澍的賢內助,她的事迹在《元天一柱——薛澍》一書中多有敘述,在這裡,主要探討她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還是文成宗鐵穆耳的女兒?在寫公主招親薛澍成駙馬的傳說中,有人把公主當成元成宗的女兒,這是地地道道的「關公戰秦瓊」,是缺乏歷史知識的表現。史載,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逝世。忽必烈的孫子鐵穆耳經過激烈競爭,繼承了皇位,是為元成宗(1265年——1307年),時年30歲(虛歲)。而這時薛澍已年近五十歲,元成宗的女兒即使是長女會有多大?頂多十幾歲,所以,公主蒙曼其格絕對不會是元成宗的女兒。另外,元世祖忽必烈的兒子太子真金早於至元二十二年去世,沒有當成皇帝,所以蒙曼其格公主也不會是真金的女兒。民間傳說,稱蒙曼其格公主為「皇姑」,那一定是當朝皇帝元成宗的姑姑。因此,蒙曼其格公主只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了。

四、薛澍何時進士及第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始終不能擺脫草原文化(游牧文化)的影響,其漢化道路是曲折和遲滯的,對漢文化是生疏的,對漢地制度認識是膚淺的,歷代歷史學家曾就此作過專門的研究,點出元朝「不惟帝王不習漢文,即大臣中習漢文中亦少也」的本質,他們採取「漢為蒙用」的方法,鬧出許多漢族人不可理喻的事情:如元世祖忽必烈在其太子真金去世後,立其孫鐵穆耳為皇儲,授給他「皇太子」寶,後來元武宗因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協助其奪位有功,也立他為「皇太子」。這些對漢人來說,絕對是非常荒唐的事,就是因為蒙古統治者昧於漢制,錯誤地將「皇太子」當成了不可拆卸的皇儲的專用詞。還有一樁事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元泰定帝為了對其母表示尊崇,竟然要將其母皇太后名號升格為「太皇太后」。因此,在元代文化體制中,有明顯的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並存的特徵,既行漢法,又行「國俗」(蒙古法),蒙漢二元性是元代文化的基本特性。

在宮廷禮儀制度上,也體現了蒙漢二元性的特點。例如元朝皇帝有蒙漢兩種廟號。如忽必烈的蒙古語廟號為「薛禪汗」,漢語廟號為「世祖」,元朝有8個皇帝具有雙重廟號。這種雙重廟號制度,反映了元朝政治文化制度的鮮明特色,也說明了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為什麼蒙古人沒有被融合至今仍能獨立存在的緣由。

即使是科舉考試製度這一漢化的傳統制度,隨著元朝政權的建立被打破了。元世祖忽必烈在提倡「文治」和「漢化」時,也曾有實行科舉制度的打算,但由於各方面原因,始終未能得以實現,但其實行了「漢為蒙用」的「選士」制度。如元代思想傳播和創造的先賢許衡在青年時就是通過「選士」制度占籍為儒成為對理學、儒學有獨特見地,聲譽遐邇的一代名儒,受到忽必烈對他的賞識、青睞和器重,先後徵招他為京兆提學,授為國子監祭酒、中書左丞。

到了元仁宗時才開始正式舉行科舉考試,但其內容和模式均不同於前朝唐、宋、金時,帶有明顯的「漢為蒙用」的特色。

那麼,薛澍墓碑上「第元貞丙申進士」是如何獲得的呢?元貞年號是元成宗的年號(1294——1296年。)丙申是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5年)。此時薛澍年近五十,已為官多年,不可能去參加科舉考試。況且離元代第一次科舉考試(元仁宗延祐元年)還有19年,所以,這裡的「進士」及第只能解釋成是作為封賞的榮譽稱號,是「漢為蒙用」特色的具體體現,也反映了薛澍作為朝廷重臣被元成宗器重的證據。

五、為什麼薛澍是謎一樣的人物。

我縣著名學者王保成在《修武通史演義》第二十七回:「薛駙馬治夷承漢化……」中指出:「薛澍官居吏部尚書,兼掌五部事,然而《元史》卻無隻字記載。要說沒有其人其事,薛澍墓前卻有「元故通議大夫吏部尚書薛公之墓」碑,落款為「資善大夫前中書左丞知經筵事許有壬書。許有壬(1287——1364),字可用,元時湯陰人。元統二年(1334年)任中書參政知事,官至集賢殿大學士。據文物部門考證,薛澍墓確實為元時之物。由此看來,薛澍不能不是歷史上一個難解之謎。」

在中國歷史中,元代文化是色彩最為淺淡的一頁。這主要是元代存在的時間較短,僅有百年光景。元代的政治、經濟又是在不同於有豐富積累的傳統文化的軌道上運行,這就使得元代思想沒有精力和資源去創造更多的燦爛,因為在更多時候,統治者都是處于思想補課階段。所以這些客觀條件的留給學者們創造的機會更少了。單就薛澍來說,由於其職務尚夠不上歷史記載,就聲望來講,也不具備大儒許衡在元代的影響,因此,查遍元史,無薛澍的只言片字也在情理之中的。但其留下的許多傳說和難解之謎,則有待於我們後人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照歷史史實去分析去探討、去破解、去尋求其正確答案。

參考書目

1、梅朝榮著:超級帝國。破解中國最強悍王朝的密碼,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7。

2、關中人主編:中國通史·元朝,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

3、李史峰主編:二十四史·元史,上海辭書出版社。

4、許慕羲著:元朝宮廷演義,華藝出版社。


推薦閱讀:

太后下嫁及相關考證
有考證的三皇五帝時期
永明四料簡考證
從日方史料考證平型關之戰日軍傷亡多少人
CVA學習順序與複習方法(精華總結)

TAG: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