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醫養生與預防
養生和預防是東方古老的黃河、長江流淌出來的文化。古人類對自我生命的養護意識至少在「有巢氏」的「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增巢」(《禮記?禮運》)到「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圍風寒」(《墨子辭過》)等居住條件的改善過程中已初見端倪。同時,從先人「衣皮韋」以禦寒到仰韶遺址出土的骨針、石坊車以及半坡遺址發現的陶紡輪和留有布紋的陶器等,都說明人類對自我生命和身體的養護已從被動適應自然發展到能動地去改造自然的階段。
在漫長的歲月里,人類與大自然進行著各種鬥爭,為了保護生命,繁衍後代,在勞動與生活的實踐中,他們逐漸認識了生命活動的一些規律,學會了自身保健的一些方法,並互相傳授。日積月累,逐步形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預防與養生文化。
瑤族人民亦不例外。瑤族先民早在秦漢時期就集中於湘江、資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的廣大區域,南北朝時期又擴大了分布區域,「東連壽春,西通上洛,北接汝疑」。
唐末宋初因民族壓迫加劇和天災人禍等原因才開始向南、西南方向遷徙,最終集中在位於廣西中部偏北的桂中地區。他們以深山老林為居,以毒蛇猛獸為鄰,山崗霧露、盤鬱結聚、風寒濕熱,不易疏泄,百病叢生。惡劣的自然生存條件,加之遷徙性的勞作生存方式,為了本民族的生息繁衍,發展壯大,使得瑤族人民更加註重對疾病的預防、對身體的養護。瑤族人民愛歌愛舞,瑤族山歌久負盛名,他們常把前人傳下來的民俗藥用防病養生方法編成歌括傳唱,一代傳唱一代。歌曰:春節菖蒲溫辛香,內服外浴效驗彰,四肢濕痹屈難伸,耳鳴頭風五勞傷。菖蒲能祛瘟虐瘴,咳逆上氣用亦良,常服骨堅顏面艷,延年益壽百年長。二月初一雞矢糕,四肢濕痹預防好,三月清明黃花飯,肝炎目赤治效高。四月初八楓木香,楓枝插門戶戶唱,糯米飯同韭菜炒,不畏濕氣與嵐瘴。
五月端午用雄黃,療癬鼠瘺痔疽瘡,雄黃早晚背身上,諸蟲蛇毒不敢傷。白花韭菜粽粑香,草果浸液祛虐瘴,小佔五加諸味葯,熏洗除濕去痹良。婚娶辦席需檳榔,酒後代茶以御瘴,醒之能醉醉能醒,健脾和中補勞傷。小兒降生燒蒼朮,川連頻咽時時知;滿歲防病銅鎖住,外出祛邪插桃枝。六十老人備命糧,初一十五食安康,雞子蜜糖蒸飯上,久服強身百年長。這些都充分展示了瑤族人民的養生和預防文化。
[1] [2] [3] [4] [5] [6]
推薦閱讀:
※養生壇
※中醫腳底養生五法
※6個簡單食譜,吃出來的脂肪肝「吃」回去
※【運動養生】千乘自體修復訓練基本方法(抗癌、治癌方法)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