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教您如何應對小兒腹瀉,很有用!

本文作者:吳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消化兒科副主任,教授。

腹瀉是小兒常見病之一,在兒科門診,因腹瀉就診的寶寶僅少於呼吸道感染。家長最常困惑的是,這麼精心地照顧寶寶,寶寶怎麼還會拉肚子?這和小兒自身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有很大關係,尤其是2歲以下的寶寶,他們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因此消化能力差,正常腸道菌群還未建立,而生長發育快,進食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所以極易因各種原因而出現腹瀉。

那麼,造成小兒腹瀉主要有哪些原因呢?兩大類:一類是感染性腹瀉,糾正家長朋友的一個錯誤觀點就是,嬰幼兒腸炎最常見的病原是病毒而非細菌,所以不要自己濫用抗生素;另一類是非感染性腹瀉,現在看這一類原因有上升趨勢,主要包括餵養不當、食物過敏和氣候等原因。接下來,我們就幾個臨床實際病例來了解一下寶寶腹瀉的原因。

寶寶1:妞妞,16個月,白天還活潑如常,晚上突然出現頻繁嘔吐,伴有發熱,體溫38.6℃,家人折騰一夜,第二天終於不吐了,熱也見下,家人剛鬆一口氣,妞妞卻開始拉肚子了,排黃色蛋花湯樣稀水便,日10餘次,眼見妞妞小臉瘦了一圈,尿量也明顯減少,家長趕緊帶妞妞來醫院,一化驗大便,醫生診斷:輪狀病毒性腸炎。家長不明白了,我們吃東西那麼注意,怎麼會得腸炎呢?

【點評】

輪狀病毒是造成秋、冬季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過去又叫秋季腹瀉,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4歲以上少見,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病初1~2天常有嘔吐,可伴有發熱,隨後出現腹瀉。自然病程3~8天。

治療:由於輪狀病毒性腸炎會造成繼髮乳糖酶缺乏,所以這類患兒應做到去乳糖餵養,就是說人工餵養的患兒需要暫時將奶粉更換成不含有乳糖配方的奶粉。這一點很重要,否則腹瀉不易控制。用藥方面,主要是對症口服止瀉藥物如蒙脫石粉,口服一些微生態藥物。患兒如水樣便次數多,可加服消旋卡多曲,治療分泌性水樣腹瀉。由於輪狀病毒腸炎容易並發脫水、酸中毒、低鉀等併發症,小兒要注意補液,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脫水較重,比如尿量明顯減少,精神萎靡,就需要靜脈補液了。

寶寶2:小偉,8歲男孩,暑假和家人出去遊玩2天,回家當日急起高熱,噁心嘔吐1次,腹痛,隨後出現腹瀉,大便呈粘液狀,帶膿血,總想上廁所,家人給吃了思密達、整腸生也不見好轉,小偉還是發熱、腹瀉,只好來醫院。便常規顯示有大量的紅白細胞,便培養為鼠傷寒沙門氏菌生長。

【點評】

夏季是小兒細菌性腸炎的高發季節,患兒經常有不潔飲食史。主要表現有發熱、腹瀉排粘液膿血便,經常有腹痛,里急後重感(總是想排便,去廁所又排不出或剛去完又想去)。確診需驗便常規和便培養。

治療:這一類細菌性腸炎,醫生會根據病原經驗性選用抗菌藥物如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再根據便培養及葯敏結果調整用藥。口服可加用腸粘膜保護劑如蒙脫石製劑和微生態製劑。切忌濫用成人止瀉劑,如洛哌丁醇,因為會抑制胃腸運動,加速細菌繁殖和毒素吸收而造成生命危險。

寶寶3:丫丫,7個月。因「腹瀉半年,大便帶血10天」來看病。新生兒期為母乳餵養,1月齡時改為混合餵養,以奶粉為主。2個月時出現腹瀉,不消化樣便日4~10次,偶有嘔吐,時有咳嗽,不發熱。近10天在黃色稀便中時有摻雜鮮紅色血液。當地醫院疑診痢疾,靜點頭孢類抗生素仍不見好轉。在我院化驗食物過敏原:牛奶蛋白高度敏感,蛋清蛋黃中度敏感。

【點評】

過敏性腹瀉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臨床發病率逐漸升高,大便可呈爛便、黏便、水便甚至是血便,化驗便常規可有白細胞和紅細胞,但抗生素治療無效,化驗食物過敏原及IgE可以為診斷提供一定的線索,飲食迴避及改為水解蛋白配方奶餵養對治療尤為重要。

治療:除對症止瀉治療外,主要是改用遊離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

寶寶4:明明,11個月,因持續腹瀉兩個月來就診。2月前明明曾因「上感」,口服頭孢黴素3天後熱退,但出現腹瀉,稀水便10~20次/日,有時大便帶蛋花清樣物。在當地醫院診為「腸炎」,一直口服蒙脫石粉,並先後口服磷黴素鈣、小兒瀉痢停、慶大黴素、氟哌酸,靜點氨苄青黴素,但腹瀉不見好轉。

【點評】

小兒呼吸道感染時由於影響胃腸功能以及毒素對腸道刺激可以出現腹瀉,此時只要儘可能早期停止抗生素,給予對症治療即可。如果繼續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會加重腸道菌群紊亂,臨床稱之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治療措施:①停用一切抗生素;②去乳糖餵養;③加用微生態製劑扶植正常腸道菌群。④腸粘膜保護劑。

小兒腹瀉除了以上幾種常見原因外,其它像餵養不當如過早添加輔食,或氣候驟涼,腸蠕動增加等也會導致腹瀉,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對症用藥即可。


推薦閱讀:

夏季急慢性腹瀉飲食指導指南
腹瀉食療方
【民間效驗方】[轉載]三味葯治好了三十年的腹瀉
兒童腹瀉小心腸易激綜合征
外出旅遊易腹瀉,掌握方法不鬧心

TAG:兒科 | 腹瀉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