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漫談
06-18
春天過去後氣候逐漸炎熱起來,氣候從節氣講從立夏節氣開始,就進入夏季,這一時期,萬物茂盛,生機盎然,故中醫認為夏季主成長季節,《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這樣描述:「夏三月,此為蕃莠,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蕃秀,蕃指茂盛,秀指秀美,強調萬物生機茂密,茂盛壯美,處於鼎盛時期。「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仍是指夏至之日陽氣到達鼎盛極點,此時陰氣開始化生,萬物已經充盛滿實,發展發育到頂點,下面《內經》接著說:「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季之應,養長之道也。」人的精神狀態應注意情緒不要過於生氣,防止氣機不暢,影響生長之氣的正常生長,這樣才能使萬物繁榮昌盛,壯實俊美,使陽氣外泄,達到長養萬物的目的,陽氣充盛主外,因此,人亦應順應自然,所愛於外,有利於人體的養生之道。「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強調不能健康養,不能順應四時,五行之中心主火,火不足就會傷及中醫的心臟,陽氣不足到了秋季時,就會發生痎瘧「這類的疾病。痎瘧,屬於瘧疾的總稱。即人體出現以寒熱往來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其意思是說:由於不會順應夏長的自然氣候,使人體的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外在邪氣容易侵犯人體,出現寒熱之類的疾病,痎瘧僅僅是得病的舉例而已。以此言之,人體夏季養生,同樣應當順應陽氣充盛的氣候變化,人體的陽氣也應當外泄、舒展、通達,這是夏季養長的基本法則。同時,在老百姓間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春捂秋凍,老了沒病。」這話有一定道理,在中醫工作者認為:《黃帝內經》早有論述,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所有的中醫工作者都知道,春夏之季要十分注意陽氣的保護,因此,不主張人們生活中貪涼飲冷,雖然在夏季時為了防止天氣過熱,出汗過多,津液水份損失過多,多飲水是正確的養生方法,但不應過多飲用冰冷製品,如冰淇淋、雪糕、冰棒等,熱時可飲用涼開水、涼茶之類、同時在起居方面,睡覺不應過於貪涼,尤其注意保護肚臍不要受涼,中醫認為大腹屬脾,肚臍受寒,傷及脾胃陽氣,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營養的後天來源主要依賴脾胃之氣的功能強盛,所以夏天睡眠時一定要蓋上肚臍,可以用毛巾被、薄棉被,甚至蓋一張布單也可以,就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理念派生出來的養生規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太極拳成眾多養生術最佳選擇
※養生恢復,腦力恢復之詳盡篇
※艾灸都有哪些好處?有沒有誇大其詞?
※適量運動,科學養生
※[轉載]《丹道修鍊與養生學》節選——陳禾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