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十個東北人,九種東北話:不是所有東北人都說「俺們那旮沓」
從本世紀初開始,隨著本山大叔的小品和一系列與東北老百姓生活相關的電視劇在全國的走紅,東北話變得家喻戶曉。
雖然東北話普及率如此之高,但大多數中國人都對它有一個誤解,就是東北人都說著一樣的東北話。但其實,東北話也是「一話各表」,懂行的觀眾能從《鄉村愛情故事》里的口音,準確定位演員的家鄉,至少精確到地級市。
十個東北人,九種東北話
說到東北話,就不得不提小品和電視劇,正是這些文藝作品的播出,才讓東北話火了起來。不過估計很多人並不知道,東北話的內部也是
有差別的。
來看一段視頻↓
這段視頻來自《鄉村愛情圓舞曲》,熟悉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本山老師飾演的王大拿說的是錦州方言,每句話的後尾都會故意往上挑,這跟他在《賣拐》《賣車》等小品中說的鐵嶺方言有很大不同。
事實上,雖然錦州和鐵嶺在行政區划上都屬於遼寧省,但在語言分區中,位於遼寧北部的鐵嶺屬於吉沈片,而位於西南部的錦州則屬於哈阜片。
賀巍在他的《東北官話的分區》中根據「愛、襖、藕、安」這組字讀音的不同將說東北官話的169個縣市(後來張志敏把方言點擴大到184個)劃分為吉沈、哈阜和黑松三個大片。
東北官話分區圖
其中吉沈片的人會把這組讀音讀得跟普通話一樣,哈阜片區的人則會把這組字讀成「nai、nao、nou、nan」,而在黑松片地區讀兩種音的都有,甚至同一個字在同一個人嘴中也會發出兩種音。
接下來,他又根據z、c、s和zh、ch、sh發音的不同把三個大片又分為了8個小片。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語言終歸是人說出來的,會根據人的流動、變化而發生變化,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所說的話也會有所不同。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交通的發達和交流的增多,臨近地區的發音會越來越趨同。
所以語言研究和實際是有所區別的,語言學家們劃分的片區並不意味著在現實中所有人的發音都符合,也就是說,不是所有長春人說話都和這裡所說的哈阜片長錦小片的發音特點相同。
特別是在普通話不斷推廣的今天,年齡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越接近於農村、與外界交流越少的人說的話會越符合這裡所說的
片區特點。
東北銀說話的四大特點
雖然被語言學家根據發音不同被劃分了三大片8小片,但東北話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
1、東北話普遍三聲比較多;很多在普通話中不讀三聲的字東北人習慣讀三聲,比如:脊(ji3)梁、撇(bie3)開、媳(xi3)婦兒、中國(guo3);
2、大部分東北人都不說r這個音,r聲母的字他們多會讀成y聲母,比如:東北人(yin)、吃肉(you);
3、都說四川人平翹舌不分,其實很多東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這個情況在東北也比較複雜,有的地區的人都讀zcs,有的都讀zh、ch、sh,還有部分人混著讀。
4、東北人習慣把o為韻母的字讀成e,比如:薄(be)荷、破(pe)爛兒;在東北,還有不少人會把普通話里首字為一聲、末字為四聲的兩字詞讀成首字二聲、末字輕聲,比如:乾淨(gan2jing)、東西(dong2xi)、機器(ji2qi)。
除了發音和語調以外,東北話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詞,他們很多常用的詞都是普通話里沒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撥楞蓋兒(膝蓋)、埋汰(不幹凈)、嘮嗑(聊天)、別扒瞎(說瞎話)、溜號(走神)等等。
如今的東北話是怎麼形成的?
雖然東北話很好玩也很有特點,不過相比於其他地區的方言,它跟北京話、普通話是最為接近的,甚至很多研究方言的學者把東北官話跟北京官話歸到一類。
不僅如此,如今的東北話里很多詞來自於其他方言。山東方言中的刀魚(帶魚)、炮仗(鞭炮)、嫌乎(嫌棄)和京、冀方言中半兒拉(一半)、捯飭(打扮)、開瓢兒(打破腦袋)如今都成了東北人的常用詞。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得從東北話的形成說起。
明朝開始加強對東北管理,朱元璋時期,有軍人和家屬約39萬人定居於此。明中期(1542-1578)有200萬人從山東划船到東北。
到了清朝,大量滿族人跟著皇上南下來北京。雖然清政府對東北有封禁政策,但這也阻攔不了關內人對東北的嚮往,慢慢地,東北地區的漢人超過了包括滿族在內的其他民族,漢語也開始佔了上風。
如今東北官話的形成主要源於晚清民國時期的兩次移民。從晚清開始,清政府缺錢了,於是對東北採取了開禁放墾的政策,大量河北、山東的老百姓開始闖關東。
有研究顯示,晚清50年時間中,從關內移到東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萬。這麼多移民讓漢語在東北成為了絕對的霸主,不少滿族人會說漢語,卻不會說滿語。
民國成立後的20年,東北又迎來了第二次闖關東熱潮,這次又有1000多萬人口來到東北。兩撥移民以山東人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東、河北方言成為如今東北話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雖然兩次大移民使漢語取代了滿語,不過東北方言和地名還是保留了很多滿語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元素。在東北,捉迷藏被說成是「藏貓」,這裡的貓就來自滿語,是樹叢的意思。
清代鴻遠堂刻本《滿漢字書經》
吉林(這裡指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在滿語中有沿的意思,烏拉指江,吉林因在松花江邊上得名。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這一地名來自達斡爾語,有邊疆、天然牧場之意。
東北也有人不說東北話
我們所說的東北話指的是東北官話,事實上,在東北地區,並不是所有人都說東北官話。
最多一撥不說東北話的東北人來自遼東半島,也就是遼寧營口、丹東、大連一帶,他們所說的是膠遼官話,跟青島、煙台、威海屬於同一方言區。
自成一片的膠遼官話
膠遼官話被人形容為有海蠣子味,實際上就是拐彎比較多、鼻音比較重。丹東、大連人說話基本沒有平聲,都是拐彎的,而且相比東北官話降調比較多,韻母u比較少。雖然以上口音有的已經被東北人同化,不過差別還是能聽出來的。
除了遼東半島以外,東北還有黑龍江的虎林和二屯兩個方言島也說膠遼官話,虎林的居民大都是從遼寧丹東遷移而來,而二屯的老戶都是山東安丘人,一小部分來自山東掖縣和黃縣。
黑龍江的太平屯和遼寧的朝陽兩個地方說的是北京官話。太平屯是個方言島,這裡的人多是從河北省東光縣和山東省曹縣、泰安遷過來的。
遼寧朝陽位於遼寧省的最西邊,以前屬於熱河省轄區,直到1956年劃入遼寧省,這裡的人一直都說北京官話。
黑龍江的站話也是非常特殊的。康熙時期,吳三桂的敗部被帶到北京,其中的800多戶被發配到東北,很多被派到黑龍江的驛站當站丁。
豆瓣上評價人數不足的《黑龍江站話研究》
這些人大都來自雲南,於是就形成了以雲南話為底子的站話。不過現在站話已經跟雲南話沒什麼關係,只是音調會和周邊地區的人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時期,有不少滿族八旗遊手好閒,給國家造成很大負擔。乾隆開始把一部分駐京八旗遣返回黑龍江,到道光朝共有5000戶以上會講北京話的滿洲人被遷到現在哈爾濱一帶。
為什麼很多人會說,哈爾濱話更接近於普通話、黑龍江話的東北口音更輕?這就是原因。
不僅東北內部有不同的分區,在遙遠的西南地區,也曾因為三線建設移民形成了東北方言的殖民地。比如四川的攀枝花市,幾萬東北人和他們的後裔,在四川方言的包圍中頑強傳承著東北話,以及西南地區最正宗的
東北菜館。
參考資料:
賀巍:《東北官話的分區》,《方言》,1986(3);
李榮:《漢語方言的分區》,《方言》,1989(4);
張志敏:《東北官話的分區》,《方言》,2005(2);
陶娥、鄒德文:《從移民狀況考論漢語東北方言的形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李無未、馮煒:《<滿洲土語研究>與20世紀30年代的東北方言》,《東疆學刊》,2010(2);
李銘娜:《關內人口遷移對東北方言的影響分析——以吉林方言語音、特徵詞為例》,《河北大學學報》,2012(3)。
好 文 推 薦
在長安建都乃千年之計,大漢繁榮至此開始
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定都,到公元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離開,期間雖然並未一直作為京城存在,但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足有千年之久。而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戰爭時期的蔣介石手諭:事無巨細一管到底,嚴厲怒斥更是日常
整個抗戰期間,蔣介石親下手令進行軍事部署、遙控指揮戰鬥的例子多不勝數,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總之可用五個字總結——委員長很忙。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生而為人,我要洒脫:這碗來自魏晉的雞湯我幹了
魏晉時代,政權更迭頻繁,戰火連綿,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但正因如此,魏晉人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既然生命無常,那我們就要在剎那的現量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最大豐富和充實。△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