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2

文 字體大小:大 中 小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2(2008-06-16 19:52:39)

轉載

標籤: 撥針 健康

8.針刀撥法臨床典型病例

8.1李從蘭,女,53歲,07年11.14――2007.11.27以頸腰椎病住院治療,針刀松解術治療後頸腰部疼痛緩解出院。2008.1.4複診,恢復較好。述仍有右側頸肩部酸痛,伴頭昏。體查疼痛的部位在斜方肌肩上部,在肩井穴(第七頸椎和肩峰連線的中點)處觸到一激痛點,按壓此點引起斜方肌上部一片酸痛並加重頭昏癥狀。提起局部皮膚較緊酸痛,下壓又緊繃感。診斷:斜方肌筋膜炎。定點於岡上肌上和第七頸椎右下各一點。常規消毒,不用局麻。快速進皮,到淺筋膜下,調整針刀至15度,朝肩井穴平刺推撥。退回針刀,按壓局部,疼痛減。把針刀退至淺筋膜和皮下之間,再朝肩井穴處扇形推撥。退針,按壓病人述疼痛全部消失,頭昏緩解。出針,創可貼保護。這是一個淺筋膜上下都有粘連的病例。肩井穴處是一個很常見的痛點,一般不好操作,因為離肺尖很近,又較軟,不好著力。而針刀平刺撥法治療,安全,簡單,無痛。效果立竿見影。(圖24、25) DSC05803.JPG (55.92 KB)

2008-1-10 17:18圖24 斜方肌平刺撥

2008-1-10 17:18圖25  斜方肌平刺撥

8.2黃先靖,男,26歲,2008年1月2日以頸腰椎病收入院。腰腿酸痛6月加重2天,伴頭昏,頸肩酸痛1月,無麻木。專科情況:頸椎棘突、棘突旁壓痛,雙側肩胛區廣泛壓痛,腰椎棘突、橫突、臀部廣泛壓痛,腰活動受限,不能彎腰和翻身困難。X片示腰椎棘突向左側偏移,關節模糊增生。(如圖26)

2008-1-12 10:27

圖26

於1.4行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對筋膜鞘進行立體的松解(如圖27),即腰背筋膜淺層的平刺撥和腰椎橫突的直刺撥以及骶脊肌椎板處的直刺切撥。1.7查房患者述酸痛明顯減輕,下肢酸痛消失。仍感骶部和下胸椎部緊繃感,予以補充治療和整脊手法後緊繃感消失。1.10出院,病人述癥狀消失,腰屈伸較差,囑患者加強功能鍛煉,以增加腰部動態。

2008-1-12 10:27

圖27  針刀拔法對筋膜鞘綜合征進行立體松解

8.3 患者歐雲,女,31歲,患者因腰椎間盤突出症於2007.102-10.8住院治療,行針刀松解術後腰腿痛緩解出院。於2008.1.6複診,腰痛消失,下肢酸痛麻木消失,述只有兩臀部酸痛,坐起時酸痛較明顯,未過膝。查臀上皮神經臀上處有壓痛,觸診有條索,予以針刀斜撥法疼痛消失。(如圖28、29)

2008-1-10 17:18圖282008-1-10 17:18圖29 臀上皮神經卡壓斜刺撥

8.4 患者汪明明,女,29歲,腰痛伴肩背部及下肢酸痛8月,無麻木,平卧時減輕,坐起和翻身加重,四肢發涼,失眠,月經量少。納可,眠差。專科情況:腰棘突、橫突、椎板、骶部、臀部、下肢以及肩背廣泛壓痛。直退抬高(-),「4」字(+),俯卧伸腰(+),背伸(+)。X片示棘突向右側偏移。(如圖30)。CT示腰3.4,4.5椎間盤膨出,腰5.S1間盤突出。完善相關檢查,於2008.1.7行針刀拔法筋膜松解術,對腰筋膜鞘進行立體松解,即淺筋膜的平刺拔和深筋膜的直刺拔,以及骶脊肌附著點的鏟拔。肩背部予以Z型針刀平刺拔。(如圖28.29.30)。1.8查房,患者述酸痛明顯減輕,感覺非常輕鬆,四肢發涼消失,睡眠很好。1.10予以補充松解左側腰4.5橫突間韌帶後整脊手法,患者腰部活動明顯改善。1.11出院,囑加強腰部鍛煉。

2008-1-12 10:27

圖302008-1-12 10:27

圖31 針刀撥法對筋膜鞘綜合征進行立體治療2008-1-12 10:27

圖32 漢章平刺針刀進針

2008-1-12 10:27

圖33 肩背部平刺撥

8.5唐××,女,60歲,左肩疼痛伴活動受限2周於2008.1.11來診,患者上抬受限,在左上肢上抬和外展時肩胛和腋窩以及三角肌等處疼痛難忍。體查腋窩後壁肩胛下肌肌腹的外三分之一處壓痛,緊繃感。診斷:肩胛下肌筋膜炎。患者側卧,左手上舉成「4」字,定點於腋窩後壁肩胛下肌肌腹的外三分之一處壓痛點,常規消毒,戴無菌手套,左手拇指加壓至肩胛骨,右手持4號針刀直刺至骨面,緊貼骨面向肩胛下推撥2-3下。術畢創可貼保護。患者疼痛立減,上舉和外展幅度明顯增加。(如圖34)針刀操作要緊貼肩胛骨面,定點要避開腋窩的血管神經2008-1-12 10:27圖34 肩胛下肌筋膜炎的針刀治療

經,如果在肩胛骨面的推撥較深,最好用鈍針刀。肩胛下肌筋膜炎是凍結肩發生的關鍵性原因,松解此處粘連,就好比打開凍結肩的鎖。8.6 患者蔣德舉,男,51歲,頭痛頭昏伴頸部酸痛6月,於2008.1.15就診,述感冒後加重,體查枕部枕大神經處壓痛,頸部壓痛觸及條索樣改變。X片示頸椎棘突向右側微小移位。定點於枕部枕大神經處和頸部左右各兩點。(如圖35、36)枕部直刺撥,頸部平刺撥。術畢患者述頭痛頭昏減輕,頸部活動輕鬆感。此病例是斜方肌筋膜病損,特點是受寒或感冒加重,頸肩部廣泛壓痛。平刺撥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圖35 平刺撥進針

2008-1-15 17:21圖36 頸部平刺撥

9.討論

9.1經絡的形態學的依據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證實是一個解剖實體,所以有專家認為筋膜就是經絡的認識也只是一種假說。不過在臨床通過對筋膜的干預,能產生較強的生物學信息。所以我們說筋膜和經絡有密切的聯繫。

9.2經筋理論是中醫研究經筋的分布及其相關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防治,康復的理論,是中醫學經絡學說的組成部分。軟組織疼痛是一種人們熟知但難以治療的世界性疾病。我國民間有句俗話「五口之家、必有腰痛」。軟組織損傷中肌筋膜損傷、腱性筋膜勞損是運動系統主要勞損之一,我們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肌筋膜勞損病理機制,對軟組織急、慢性損傷作全新的認識,同時印證祖國醫學「經筋理論」有現代解剖學的基礎,是沿用千年有效而不衰的中醫軟組織損傷的經典。在人體中,筋可隨人的意志伸縮變形併產生力量,有牽拉肢體產生相應活動的組織,就是現在醫學所指的骨骼肌。在肌組織中,其應力點基本在肌的起止點(即肌在骨骼上的附麗點)處,中醫稱筋結點。這裡也正是勞損並引起關節痹痛的重要部位。筋結點反覆損傷,尤其有「橫絡」形成時,則稱之為結筋病灶點。神經纖維管,骨性纖維管,腱鞘,滑液囊,滑車,籽骨等也容易出現結筋灶點的部位。肌肉附屬組織(筋膜、腱鞘、滑膜囊等)有保護運動肌和肌腱的作用。在生理範圍內,有利於肌肉發揮它的功能,但在非生理狀態下,它們又是最早受到傷害並表現癥狀的組織。尤其是反覆積勞性損傷引起的肌附屬組織損害,常是頑弊不愈的重要原因。

9.3中醫辭典:筋膜:指肌肉的堅韌部分。附於骨節者為筋,包於肌腱外者為膜。是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的組織。為肝所主,並賴肝血的滋養。《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筋屬肝,其在人體內呈縱橫交錯狀分布,須得肝之疏泄和肝血濡養方可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靈樞·五色》言:「肝合筋。」說明筋稟肝氣而為用。《素問·宣明五氣篇》云:「肝主筋。」進一步論述了肝與筋的關係。《說文》認為筋為「肉力」表明筋有一定力量,《靈樞·經脈》曰:「人始生,先成精,……筋為剛。」明確提出了筋具有剛強的生理特性。《說文》中筋「從竹者」,竹多節,筋與關節有關,《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諸筋者皆屬於節。」說明骨間形成的關節之聯結,主要依賴筋性組織加以包裹約束。《素問·痿論篇》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筋通過對骨骼的約束,附在骨上收縮與弛張,產生屈伸和旋轉運動。筋為五體之一,筋與皮、肉、骨共同組成軀殼,維持人體形態,保護五臟六腑免受外來壓力或衝擊而造成損傷。《素問·宣明五氣篇》「久行傷筋」的描述提示筋還具有一定的耐勞性。肝藏血而養筋,肝主疏泄調節情志。在臨床肌筋膜病損會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而加重筋膜病損的緊張攣縮,所以在治療中要幫助病人放鬆身心,對治療有一定幫助。同時在病人內服中藥時適當加入調補肝血,疏肝理氣的中藥。

9.4《靈樞·官針第七》「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即是:針刺的要點,在於正確選用符合病情的針具,九針各有其不同的功用,它各自的長、短、大、小,也決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如果選用不當,病就不能去除。田紀均教授認為在臨床上,我們比較重視的是長與短的選擇,而對大、小(即粗、細)的選擇就明顯不足,本段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對於使用針刀等各種帶刃針具的醫生,尤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我們在臨床中要對筋膜的病位的深淺以及病損的輕重選擇合適針刀器械。一般我們應淺筋膜病損治療,再治療深筋膜病損,能淺治而愈盡量不要深治。淺深筋膜俱重者淺深同治,如腰背筋膜損傷的筋膜鞘綜合征,淺筋膜的平刺撥和深筋膜的直刺拔可以同時治療。針刀的粗細可以選擇0.5――0.7毫米的刃寬。較細的刃針和鈹針可以選用。漢章平刺針刀由於針體有一個上折的角度,在小範圍的平刺撥的操作很方便,在頸椎和腰椎便於多角度的操作,上折的部分和前部分呈90度,向前推撥的時候起到一個限制作用,避免過長撥離。漢章平刺針刀以後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各種長短和粗細,並且有圓頭無刃的漢章平刺針刀,以供初學者選用。針刀拔法嚴格按照朱漢章教授的四步規程並強調要定深度和定範圍。即軀幹、臀部多為扁闊肌,肌組織一般分三層:即淺層肌、中層肌和深層肌、深層即骨膜層。下肢肌,多為梭形肌,除有肌層外,尚有肌間隔肌間隙,還有特有的皮下脂肪墊層。a、指壓法:淺壓有酸痛者為淺層;中壓有酸痛者為中層;深壓至有酸痛者為深層。 b、針感法:針刀進入肌層時針感(酸脹、麻、放射感)有三種現象:針感下行至病痛部位癥狀減輕或消失;針感下行至病變肢有舒適感;針感下行至病痛部位酸重加重後又減輕,視為有效針感層。一般急性、輕症病變多為淺、中層,病久、病重病變多為中、深層。定範圍:根據陽性點與隱性點和針刀進何病變肌間隙層時所出現的針感(酸、脹、麻等放射感)而定範圍。治療時腰、臀部可作360°透撥,大小腿可作上下、左右透撥,即點面結合,上下結合,範圍宜大不宜小,可防止複發性。針刀撥法直徑可達10――14厘米,對病損面積較大達的可以增加適當的點。我們根據針下反應感覺,判斷勞損性質,根據所出現的痛、酸、脹、麻等感覺,可以判斷出癥狀嚴重程度,病變範圍大小,淺深度等。痛、酸、脹、麻四種反應感是筋膜勞損特別的反應感(祖國醫學中叫得氣)。反應感的輕重與癥狀輕重成正比,即癥狀愈重,針下感覺愈強烈。治療後如針下反應減弱,癥狀好轉,有的病人疼痛立即消失。如進入無反應區,針下感覺空而松,為無筋膜勞損區。

9.5肌肉刺激療法是加拿大的顏質燦醫學博士創立的一種治療慢性疼痛症的臨床治療模式。肌肉刺激療法的針刺術借用傳統的中國針刺術手法,但應用現代解剖學和神經生理學原理加以改進和提高。是一套完整的系統,用於診斷和治療肌筋膜疼痛症。顏氏認為肌肉縮短是神經疾病原因引起肌筋膜痛的關鍵。換言之,沒有肌肉縮短,就不會有肌筋膜痛。所以我們有時稱肌筋膜痛為「肌肉縮短的癥狀」。肌肉縮短是肌肉和骨骼疼痛癥狀的基本特徵。「痙攣」常常用於形容肌筋膜疼痛癥狀中的肌肉縮短,但肌肉縮短的原因通常是典型的攣縮。顏氏的肌肉縮短的認識和朱漢章老師的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四大病理之一攣縮是不謀而合的,並且朱漢章教授對軟組織病理的認識要全面得多。由於筋膜和肌肉的特殊的解剖關係,即肌肉和筋膜在功能上可視為一個整體的關係,所以二者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甚至在臨床上很難辨別二者的損傷先後。我們也可以說沒有筋膜的攣縮就沒有肌筋膜病。因此顏氏的肌肉刺激療法實際就是軟組織刺激療法。顏氏的關於神經疾病原因的分析和認識,是對肌筋膜勞損所致的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增生、頸椎病、骨關節病等各種急、慢性軟組織勞損是一個深入的和全新的認識。基於這種認識,攣縮的治療單純的鈍性松解的療效是沒有銳性松解和鈍性松解結合的療效好,這正是針刀撥法的優勢。針刀的切撥起到對筋膜和腱膜和肌肉等的有效延長和減張作用。至於是鈍多還是銳多,即使用有刃或無刃,這根據對解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局部神經血管的分布情況而定。一般初學者建議鈍刀(無刃)為主。9.6層次的概念是田紀均老師的針刀操作的經驗總結,也是一個操作的重要方法和理念,按照層次進針刀和治療,使盲視閉合性的針刀松解術有章可尋。軟組織由淺入深的層次依次是:皮膚、皮下組織(淺筋膜)、深筋膜、骨骼肌、骨膜。以落空感來體會穿過層次,同時詢問患者的感覺,痛麻酸脹和針刀下的緊厚感結合判斷病損位置。9.7寒濕是肌源性筋膜勞損主要外因之一,寒、濕可透過皮膚層到淺筋膜層向深層筋膜侵襲,使淺、深筋膜緊張,正所謂「寒主收引」。濕是筋膜內水分循環的問題,實際上包括局部的代謝物的堆積,比如酸性物的過多等。濕性粘滯,所以纏綿難愈。當微小血管受寒濕侵襲,可造成循環不良,供血、供氧不足,代謝產物排泄受阻,可引起組織間缺血性疾病,酸性代謝物質刺激而產生酸脹。寒濕侵襲肌組織時,肌張力升高,引起自主性震顫而禦寒,被動性筋膜緊張,因此寒濕又是加劇肌源性筋膜勞損之主要外因之一。易受寒濕的季節以夏、秋為多,因夏秋季氣溫高,機體為了散熱而適應外界,體表外衛組織:皮膚、筋膜、肌肉、汗腺、微小血管均處於擴張狀態,即鬆弛狀態,此時人們倘若過於貪涼降溫,這時寒濕可乘虛而入侵組織。發病取決於體質強弱和筋膜功能的代償情況。一般以四肢遠端、掌心、足底為主要受寒濕部位,即寒從足起之說。遊走現象:當寒濕侵襲機體外衛組織時,皮膚、筋膜、肌肉等組織均產生緊縮現象。以抵抗寒濕向深層或四周擴散。寒濕在關節處有「滯留現象」,因關節處筋膜較緊密,這是筋膜的保護作用,同時也說明關節處的病損較普遍和較重。在生活中,寒濕在一年四季都很容易侵襲人體,也就是說不論冷天和熱天,熱天貪涼,冷天易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更易受寒濕的侵襲,比如產婦,說以有月子風濕之說,其實就是筋膜病損。天氣變化時身體差的人很難受,因為這是冷熱的變化,身體適應性較差,往往受寒感冒或軟組織病損加重。所以很多情況針刀的治療仍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而實際上就是一個寒濕為患的問題,多數病人短期內恢復,一部分這需要內服溫經散寒,除濕痛絡的中藥以幫助恢復。所以針刀有後期效果優於前期的說法。內服的中藥可以用唐孫思邈的小續命湯和清吳鞠通三仁湯加減運用,療效很好。同時要求病人配合適合的功能鍛煉和注意防寒保暖等。9.8松解肌筋膜的局部粘連是消滅MPS的觸痛點的基本技術,Patrick認為針刺的關鍵是對疼痛觸發點的機械性破壞而不在於注射什麼藥水,並主張注射時讓針尖在局部反覆探索分離組織,機械性破壞疼痛觸發點。在50年代曾風行過手術分離肌筋膜治療,效果雖好但創傷大現基本上被微創技術代替。目前治療CMPS的方法有針刀醫學;密集型溫質針治療;還有類似於密集型溫質針治療機理的正在探索的射頻熱凝療法。慢性疼痛疾病中有85%的病人原發或繼發CMPS,如骨質疏鬆症、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後支綜合征、骨性關節炎或強直性脊柱炎等。解除肌筋膜部分的疼痛是整個治療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為此在治療開始前要明確診斷和做好治療計劃並使病人理解。老年人或全身多部位肌筋膜炎或體弱者,往往伴發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腦血管、精神或心理疾病,應該予以計劃性綜合治療。  針刀醫學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授朱漢章於1976年發明,能有效切開或剝離局限性軟組織的粘連或小結節。與以往針灸不同之處是小針刀的治病機理除了有經絡刺激調整作用外,更多的是用於解剖學上肌筋膜粘連的分離。小針刀首先是機械刺激和分離,使局部組織活動能力加強和淋巴循環加快,局部被切松的疤痕組織會被一定的吸收。因其簡便驗廉,在國內外迅速推廣運用。9.9 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操作簡便快捷快捷,無痛安全,而且定點少,治痛效果立竿見影。運用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治療頸肩腰腿痛,明顯縮短治療的時間,一般1--3次即可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重症患者可以一次多部位、多層次的立體的治療,住院時間一般6--9天即可臨床治癒或明顯緩解疼痛。9.10腰筋膜鞘綜合征在臨床上外科稱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腰骶部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目前尚未被普遍認識,但是1981年Peck就首次報道腰部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並提出該病可能是下腰痛原因之一。腰骶部骨筋膜間隔綜合征與其他部位的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病理變化相似,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引起肌肉的變性、壞死及纖維化,這是腰肌勞損形成的重要病理原因之一。同時也可使穿經此筋膜間隙的神經粘連卡壓,引起放射痛或感覺異常。診斷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需要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結合骨筋膜間隔內壓力測定。骨筋膜間隔內壓力的直接測定仍然是骨筋膜間隔綜合征診斷的金標準。目前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治療四肢部位都趨向於行解壓手術治療,腰骶部的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治療意見不一,保守治療雖然可以暫時緩解酸痛癥狀但療效沒有確切的統計學依據,並且不能預防阻止受壓的骨骼肌變性。筋膜切開解壓術是針對此病的基本療法,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術前術後效果明顯。因此對腰骶部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認識、診斷及治療,對預防或減少慢性腰肌勞損所致的慢性腰痛具有重要意義。杜心如等曾對一具屍體解剖後認為,腰部骨筋膜間隔前壁為腰背筋膜深層,橫突及橫突間韌帶、椎板及黃韌帶、椎間關節。腰背筋膜深層向上附於第12肋骨,下附於髂嵴,內側附於腰椎橫突,呈膜性或腱膜性,後壁為腰背筋膜淺層。淺層筋膜上部薄弱,有下後鋸肌起始腱膜增強,下部有背闊肌起始腱增厚,呈腱性,在後正中線與棘上韌帶相愈著,在骶棘肌外緣與腰背筋膜深層相延續;內側壁為棘突、棘間及棘上韌帶。外側壁為腰背筋膜淺、深層在骶棘肌外緣相愈著處,此處有腹內、外斜肌、腹橫肌起始。骶部骨筋膜間隔的前、內、外側壁為骶骨後面、骶正中嵴及髂嵴後部、骶髂韌帶等,後壁為腰背筋膜淺層和骶棘肌肌腱。同側的腰骶部骨筋膜間隔為同一筋膜室,左右側互不相通,骶部與腰部相比,骨筋膜間隔的四壁更為堅韌,缺乏彈性,無緩衝餘地。在骨筋膜間隔內有骶棘肌、橫突棘肌群,腰神經後內、外側支及伴行血管。腰背筋膜在骶部與骶棘肌肌腱相癒合,在腰部與骶棘肌肌健之間隔以少量疏鬆結締組織及脂肪,形成腰背筋膜下間隙。腰背筋膜有包裹、固定骶棘肌,增加該肌穩定脊柱的作用,有效地防止骶棘肌滑移和彈射,類似指屈肌腱的腱鞘。疏鬆結締組織及脂肪有緩衝、減少腰背筋膜與骶棘肌之間的摩擦,類似滑液的潤滑作用。目前臨床上較多採用以熱敷、按摩、推拿、物理治療為主的綜合保守治療方法,但尚沒有確切的保守治療的效果評估報道。保守治療可以緩解腰骶部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所引起的疼痛癥狀,但是對於已證實的筋膜間隔綜合征隔室壓的減少往往是無效的,白躍宏等所報道的33例手術患者,在L3棘旁突25 cm 為中心做長約2.0 cm 的縱行切口,行腰骶部豎脊肌骨筋膜間隔切開減壓術,骨筋膜切開12 cm。術後患者卧床及常規應用抗生素3 d,待手術創口疼痛減輕後進行腰腹肌功能鍛煉。術後療效評價採用手術前後下腰痛癥狀,步行能力,腰部前屈、後伸活動度,超聲多普勒腰骶部血流的改變及腰骶部骨筋膜間隔內壓在靜息、運動中、運動後改變的方法。手術效果極佳,其中31例疼痛消失,2例緩解。通過以上分析,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室綜合徵實際上就是陳超然提出的筋膜鞘綜合征,外科醫師通過開放的骨筋膜解壓術治癒此病,但外科手術的治療沒有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簡便快速,並且針刀撥法可以重複多次治療,相比外科的骨筋膜減壓術,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是閉合性的微創治療方法,值得推廣和運用。由於針刀可以發揮銳性松解、延長、解壓的作用,其治療效果優於超然撥針的單純的鈍性撥法。並且針刀撥法根據腰筋膜鞘的解剖特點,制定了一個針刀撥法立體松解,即在腰背筋膜淺層、橫突尖、橫突下、椎板、關節突、骶部等處的多部位的聯合松解和解壓。採用平刺撥、斜刺撥、直刺撥等針刀閉合性的手術方法,術後配合適當的整脊手法和功能鍛煉,並配合內服活血化瘀、溫通經脈、袪風除濕的中藥,恢復筋膜鞘的各種平衡。9.11鍾世鎮院士針對「筋膜學」研究發表聲明中說「筋膜學說」最早是由江蘇省江陰市的陳超然中醫師提出的。至於 「筋膜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在實現生命過程中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轉化傳遞方面有重要作用」則早已被許多研究者認同,能否作為「人體第十個功能系統」,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這說明筋膜在軟傷臨床研究中的重要性。針刀醫學創始人朱漢章教授總結的四大病理即粘連、疤痕、攣縮、堵塞,概括筋膜損傷的病理改變,同時為我們治療筋膜損傷提供理論和臨床的參考依據。不過還有很多的不明之處,如關於肌肉的收縮蛋白的機理以及筋膜學說的假說的部分較多,雖然得到臨床療效的大力佐證,但缺少大量的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筋膜的病理機制和治療機理等需要更多的科研來支持,同時也希望有關的部門重視針刀醫學的發展,促進針刀醫學的推廣運用,為廣大頸肩腰腿痛的軟傷患者帶來福音!本文是筆者學習前輩老師們的寶貴經驗後的一些感悟,僅是個人的一孔之見,敬請同行專家批評指正為謝!

參考文獻:

[1]  朱漢章著 . 針刀醫學原理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第1版 .2002.4[2]  田紀均著 . 刃針微創治療術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第1版 .2005.10[3] 董福慧著 .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版.2002.4[4] 李殿寧著 針刀診斷與治療精要 華夏出版社 第一版 2007.7[5] 王秀義主編 中醫微創技術 黑龍江科學出版社 第一版 2006.7[6] 黃開斌主編 第一版20中國針刀學 世界醫藥出版社 200.4[7] 顧雪忠 《關於針刀臨床治療腰腿痛的機理分析》中國針刀醫學雜誌第一期[8] 陳超然吳湘蓮 《超然撥針在骨膜勞損中的應用》[9] 鍾世鎮院士關於「筋膜學」研究的聲明 2007年4月30日 [10]  陳超然吳湘蓮 《論「骨膜效應」臨床應用》[11]  陳超然 《 論肌源性·腱性筋膜勞損》[12]  顏質燦《慢性疼痛症的顏氏治療法》 學苑出版社[13] 朱國慶 《松筋針治療經筋痹痛症綜述》[14] 周中煥 《針刀技術新突破-針刀斜刺的研究報告》[15]盧鼎厚《人體運動功能障礙和肌肉損傷-阿是穴斜刺治療肌肉損傷的臨床和實驗研究》[16]田紀均《 「激痛點」與「橫絡」的比對探討—針刀治療肌筋膜激痛點症候群》[17] 朱燦麟 《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18] 鍾世鎮 徐達傳 骨科臨床解剖學圖譜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一版 2005.7[19]聞德超 認識人體筋膜[20] 金弦浩 肌肉刺激療法 2007.11[21]潘之清主編 實用脊柱病學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一版 1999.10[22]伊志雄主編 實用中醫脊柱病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一版 2002.12[23]謝華編著 黃帝內經 中醫古籍出版社 第三版 2004.11[24]張春燕.畢 霞.白躍宏.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解剖及臨床研究現狀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25]盧振和.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的微創治療.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http://www.zhendaoyixue.com/bbs/viewthread.php?tid=175

分享

0

頂閱讀(370)┊ 評論 (0)┊ 收藏(0) ┊轉載(3) ┊ ▼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轉載列表:

  • 轉載

    轉載是分享博文的一種常用方式...

    前一篇:針刀撥法筋膜松解術1 後一篇:中醫傷筋七法1
    推薦閱讀:

    【引用】關於針刀療法
    針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針刀治療髂腰肌綜合症
    皮膚病的針刀治療思路
    豎脊肌下段腱損傷的針刀療法

    TAG:針刀 | 筋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