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嫻:中美如何劃分中產階級
06-18
一嫻:中美如何劃分中產階級 ————說說美國中產階級的劃分和特徵現在中產階級的話題很熱。美國經濟不好,失業率高居不下,中產階級數量也隨之下降。美國是以中產為主體的國家,根據皮尤中心的調查數字,美國中產階級人數約佔美國成年人的53%。經濟危機以來,中產階層受創最重,中產階級下降必然動搖美國社會的穩定,因此奧巴馬政府要力推各種救經濟方案,提高就業率,挽救中產階級。先說美國中產階級的分法,到底什麼是中產階級,歷來有許多說法,標準也不一。一般來說有按職業劃分和按個人或家庭收入劃分兩種。按職業劃分有許多爭議,其實職業和收入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比較流行的是按照核心家庭年收入來劃分。即使這樣,也有個很寬的標準,過去有平均在4萬和12萬之間都可以算中產階級的標準,最新的標準是平均5萬到12萬,都可稱之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也可依收入、教育程度和職業分為上層和下層,上層約佔美國人口15%。大都擁有碩士以上的學位,如大學教授和大中公司中層主管等。中下層約佔38%,一般被稱為白領階層,受過大學教育。過去製造業繁榮的時候,美國很多製造業工人收入和福利較高,也屬於中產階層。還有一種分法挺有意思的,這種分法把美國的中產分為「富有的中產階級」,「憂慮的中產階級」,「滿足的中產階級」和「掙扎的中產階級」。「富有的中產階級」多出身名校,收入有保障,身體最好,前途一片光明。「憂慮的中產階級」是美國中產階級中最不快樂的一部分,屬於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對生活現實也最不滿。「滿足的中產階級」按中國人的話說就是知足者常樂,多半是老年人和年輕人,老人不再有職場壓力,年輕人有的是年輕的本錢。「掙扎的中產階級」的經濟地位只比貧窮階層稍好一點,屬於日子緊巴巴的,一遇到經濟危機被裁員,就立刻被剔出中產階級。再說美國的中產階級的特徵,美國investopedia.com最近發表文章提出符合中產階級的6條特徵:住房,汽車,子女大學教育,退休保障,醫療保險,家庭度假。住房在美國夢中居首。除了「掙扎的中產階級」有一部分租房,其他的都擁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同是中產階層的收入,也還依各地的生活水平不同而不同,在底特律可以買到一幢獨立屋,在紐約或洛杉磯,可能只能在不好的地段購買小屋。汽車是美國人必需的交通工具,很多窮人也擁有汽車。中產階級擁有汽車,一般不是指有沒有汽車,而是指是否擁有較好的品牌,例如傳統的美國中產階級擁有的汽車,一般都是SUV或轎車或加皮卡,擁有的汽車品牌越好,說明所處的層次越高。子女的大學教育,這是美國中產階級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支付子女的教育的成本,一般來說要花數萬到數十萬美元,儘管美國在習慣上家庭都是要求孩子自己貸款,但是許多條件好的中產階級家庭還是會幫助子女支付學費或其他費用。退休保障,對中產階級來說,房屋,社會保險和養老金是主要的退休保障。在美國養老金改革之後,出現401K計劃,養老金的投資風險改由僱員自己承擔,這個風險有時也是很大的,金融機構都搶奪這一塊蛋糕,欺詐時有發生。投資錯誤也時有發生,據資料,安然公司倒閉之後,2萬多員工的養老金20多個億灰飛煙滅。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是保住中產階級地位的至關重要的一環。據美國商務部資料,20年來醫療費成本上漲了155%,而中等收入增長率約為20%。在醫療費用飛漲的今天,即使有保險,還有很多名目的費用要自己掏,如果沒有合適的醫療保險,一場大病就可能使一個中產家庭破產。最後是家庭度假, 家庭外出度假並非不重要,它表明一個家庭能夠有可供自由支配的金錢和時間,也算是事業成功的一個標誌。但在事實上,下層中產階級度假的可能性是不大的。經濟危機以來 ,受衝擊最大的是底層中產階級。全球化以後,美國的製造業外移到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製造業失業率很高,例如三大汽車公司。美國服務業又無法容納這麼多人員,這也是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跨國大公司老闆不會因為愛國就把製造業搬回美國,某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了,資本家會搬到更低的國家,這是資本的本質決定的。另外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也會使一些白領的工作被取代而失業。下層中產階級一旦失業,房子、醫療保險、退休金都保不住,立刻變成窮人,中產階級人數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奧巴馬要拯救中產階級,增加就業是期中選舉前面臨的最大壓力。至於中國的中產階級的討論,據說也很熱鬧。到底如何劃分?昨天一微博友告訴我,說亞行有個標準,日消費2~20美元以上就可算中產,如此中國便有8億中產階級。這個標準和數字如果屬實,未免太不專業。上網看了一些文章,眾說紛紜,究竟如何劃分還是不清楚,覺得或許應該參照美國的方法,有個大致的收入標準,有若干明顯特徵,這樣也許就比較清楚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矽谷年收入40萬美元的人自稱是中產階級
※幕後玩家:來自中產的危機感
※聽說新中產要逃離北京?慢走,不送
※AI和機器人將給中產階級帶來巨大衝擊
※中產先生,六個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