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督徒的標記

基督徒的標記  十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用各種不同的象徵來展現他們的基督徒身分。有人把襯衫的領子翻出外套之外,有人在頸上帶著鏈子,有人甚至以特別的髮式。  當然,如果有人認為這是他分別為聖的記號,這些作法沒什麽不對。但是有一個重要得多的記號——一個在某些時機或特別時代常被疏忽的記號——它是一個普世性的記號,一個從教會的建立起一直到基督再來,世世代代所延續的記號。  這個記號到底是什麽呢?。  在主耶穌結束他的事工之前,看見前面十字架上的死、敞開的墳墓與復活升天。知道自己離世的日子近了,主耶穌就為他的門徒預備了將要來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基督徒最高貴的記號: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3一 35)。  這段經文顯示了主耶穌賜給所有基督徒,從他離世升天到他的再來。不受時空限制的永遠標記。  我們注意到主所說的並不是一件事實的陳述,而是一條帶有條件的誡命:『我給你們一條新的誠命,乃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如果我們遵從,我們就戴上了基督所賜的標記。再者,由於這是條誡命,我們不得違抗。  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不必表現他對別人的愛。要讓別人曉得我們是基督徒,我們就必須表現出這個標記。    世人與兄弟    這條誡命在這裡是要我們愛在基督里的肢體,我們的弟兄,但我們必須力求平衡,不要忘記基督教訓的另一層面:愛我們的同胞,愛所有的人類,愛他們如同鄰舍。  所有的人都有神的形像,他們都有價值,不是因為他們蒙受了救贖,而是他們都是照看神的形像所造。現代人棄絕了這個真理,就棄絕了可以追尋自己來源的線索,於是,無法肯定自己與他人的存在價值。因此,他否認了他人的存在價值,以致產生了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兇殘惡暴的世界,一個病態的文化,人不以人道待人,猶如對待機器一般。然而,我們身為基督徒的,應該明白人的價值。  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當要愛他們如同愛自己。在全人類都是受造之物的前題下,即使他們尚未蒙救贖,但照神形像造的人當然有其生命的價值,我們仍然要付出最大的代價去愛他們。  這也是主那穌所設好撤瑪利亞人比喻的關鍵所在。因為人有其生命的價值,所以要付上愛的代價去愛他。  所以,在主耶穌賜給我們愛肢體的誡命時,並沒有忽略其他的誡命,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愛世人如己,當然也不能疏忽對肢體的愛,這兩者必須互相激勵的。  如果主耶穌如此強烈的賜給我們愛人如己的誡命,肢體之間的愛更形重要了。王命令我們要愛人如已,那麼我們可以很確定地說,我們這些蒙召跟隨基督的人,是藉著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里,同有一位父神又同住在一位聖靈里,這樣我們就知道彼此的關係是多麼密切,也知道該讓世人看見被圈在恩典下的這群人當中顯而易見的愛,是多麼重要了。保羅在加拉大書六10詳述了這種雙層義務: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他沒有忽略向眾人行善的誡命,他還強調說: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我們基督徒應該有這雙層目標的心志,有這樣的負擔,在意識思想里思索它,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思想其意義。這會使我們誠於中且能形於外。  許多真正相信聖經的基督徒常常會有雙重的人性:一面是蒙救贖,另一面是失喪的。也就是一方面藉著基督回到神的面前,另一方面還站立在背叛神的地位上,這是一幅只有人類才有的醜陋景象。  雙重人性是存在的,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但仍然站在背叛神的地位上,但是有許多人在神的恩典下,把自己完完全全交在神的手裡。  但我們仍然不要否認人性非常重要的單一層面。神從一本造出萬族來,所有的人都是受造之物,都佩戴著神的形像。在此觀點之下,全人類都是同一身體,同一血緣。  所以,只有人類才有的雙重人性是束縛在人類單一性之下的。如果基督徒不能愛末信的世人,他就不算是愛信主的弟兄,因那是醜陋的。我們應該在良心上記取好撒瑪利亞人的教訓。    微妙的平衡    第一條誡命是要盡心、盡性、盡意、儘力愛主我們的神,第二條誡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愛人如已。我們要知道,第二條誡命不但要愛所有基督徒,還有更廣泛的意義,就是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帖前三12也是帶著雙重強調的意義:『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這裡的次序剛好對調、首先,我們要先彼此相愛再愛眾人,但它並沒有改變這個雙重強調的意義,而是指出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的實現並不是自然而然就能維持的。  在約壹三11(本書寫於約翰福音之後所以冠以此名)約翰說道:『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在主耶穌基督升天後若干年,約翰寫書信,要我們記取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三章的誡命。對教會,約翰是說:不要忘了......不要忘了,這個誡命是基督在世時賜給你們的,這就是你們的標記。」    給真基督徒    如果我們回來看約十三章的誡命,將會注意到某些重要的關鍵。首先,這個誡命是踢給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的。從聖經觀點來看,並不是所有自稱為基督徒的都是真基督徒,這尤其是我們這一代思空見慣的事。『基督徒』這個調已被貶低得不像話了。的確,除了『神』這個字眼,還有什麼字詞被貶值到如此地步的?從語意學的中心觀點來看,一個字除非代表某種象徵,否則,它就沒有意義了。這十分正確。因為『基督徒』這個字的象徵已經變得如此微弱,所以它可能俱有某種意義,也可能是毫無意義的。  然而,主耶穌所說的是要我們愛所有的真基督徒。這是一條兩刃的誡命,它不但要我們從偽裝者中分辨出基督徒來,它還要我們確定沒有一個真基督徒在我們關心的範圍之外。換言之,人文主義與自由神學繼續採用基督教的名目,或是以教會會友的基督教名目,都只是外表的形式,並沒有實質意義。  我們還要謹慎『對立』的錯誤。我們必須涵概每一個持守『歷史聖經信仰』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我們的肢體或國體中的一份子。  即使一個人若不是個真基督徒,我們仍然有責任去愛他如同愛鄰舍。所以我們不可以說:『據我所知,這兒有一個人,並非真基督徒的一員。所以我不必想到他,我可以不管他。』絕不可以,因為他是第二條誡命所包括的人。    質的標準    在約翰福音十三章里我們要注意的第二件事就是愛的質,這是我們的標準。我們要愛所有的基督徒『如同自己』,主耶穌說:『我怎樣愛你們』。我們現在來思想主耶穌給我們的愛的質與量,當然,他的愛是浩翰無邊的,而我們的是何等有限。他是神,我們只是蟲,因為他如此浩大,我們的愛無法與他的愛相比擬。  雖然如此,只用他所曾表現的愛來做我們的榜樣,我們不敢有較低的標準,我們要愛在基督里的肢體如同基督愛我們一樣。  每當我們提到這一點,可能會立即發生一種或兩種狀況,我們可以如此說:『我知道!我知道!』我們甚至可以做面小旗子,寫上『我們受所有的基督徒』,你可以經常看見我們帶著這面為著『我們愛所有的基督徒』的小旗子,把它捲起來,長途跋涉四處遊走,只有在需要時才脫去它的橡皮帶,拉開外套的拉鏈,然後高舉它,沿路揮舞著:『我們愛所有的基督徒』這是多麼醜陋啊!。  它可以非常的醜惡,醜惡到任何你所能想像到的樣子;它也可以非常的深厚,深厚到你所能想像的。如果信靠聖經的基督徒選擇了後者,他需要花較多的時間、較多良知的談論和文字的啟發,以及更多的思想和禱告。  在此垂死的文化中,教會要充滿愛心。我們是否讓這垂死的文化來尊敬我們?主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在世界中,在現世垂死的文化中,耶穌正將權柄賜給世人。在他的權能下,耶穌將權柄給了世人,為了要判斷我們是否是重生的基督徒、是否對所有基督徒表現出具體的愛來。  這真令人驚訝。主耶穌轉向世界然後說:我有些事要告訴你們,基於我的權柄,我也給你們權柄:你們可以就一個人是否用愛去對待別的基督徒的基礎來判斷他是基督徒否。換言之,如果有一個人走到我的面前,公然指責我們不是基督徒,因為我們沒有用愛去對待其他的基督徒,我們就必須明白,他只是在運用主耶穌賜給他的特權而已。  我們不可以生氣。如果有人說:『你們沒有愛其他肢體』,我們就應該立即回到家裡,雙膝跪下,問一問神,我們是否犯了過錯,如果是,那麼他們是有權柄那麼說的。    愛的缺失    然而我們要非常謹慎。我們可能是個真基督徒、重生的基督徒,但仍然在愛其他基督徒的這件事上失敗。就事實而論,它是完全真實的,並且是很強烈的。會有一些時候(讓我們含著淚說),我們在以愛對待其他基督徒的這件事上失敗了。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直到主耶穌的再來以前,我們都知道沒有完全的事。當然,在我們失敗時我們要求神的赦免,因為主耶穌並沒有告訴我們,一旦我們失敗了就不再屬他了。  讓我們彼此相顧,如果我不能愛我的肢體,這並不證明我不再是基督徒。然而主耶穌卻明說,如果我沒有表現出對其他基督徒應有的愛,世界有權柄判定我不是個基督徒。  這區別是種祈願,如果我們無法表現對其他肢體的愛,我們不必撕開我們的心去證明我們的失敗。活著的人,除了主耶穌以外沒有一個人是未曾失敗過的。如果硬是要用一個人對在基督里弟兄姊妹的愛是否成功來做為判斷他是否為基督徒的標準,那將沒有人配得上稱為基督徒,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失敗。但是主耶穌賜給世界一張試驗酸礆的石蕊試紙,一個合理的溫度計:這個標記就是,如果世人沒有看見,就允許他們下結論說『這個人不是基督徒』。當然,世人可能作錯誤的判斷,如果這個人的確是個真基督徒,根據這個事實,世人的判斷是錯了。  但有一個事實,非基督徒常常躲在基督徒的背後觀看,一有機會就大叫「偽善!』尤其是當這位基督徒犯了罪又不敢到基督面前接受責備時。這不是主耶穌所指的,主耶穌所指的是,我們個人與團體有責任去愛其他基督徒,那麼世人控告我們不是真基督徒的話就沒有果效了。    最後辯解    這裡還有一件更嚴肅的事。為了明白它,我們要讀一下約十七21的經文。這是一段主耶穌以大祭司身份代禱的經文。他說:「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在這裡,主耶穌以大祭司的職份禱告,祈求教會的合一,這個合一是所有真基督徒的合一。主耶穌並不求一個世代的人文主義、浪漫主義的合—。第9節更明顯:『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卻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為他們本是你的。』主耶穌在這裡很謹慎地將那些用信心把自己交託給他的人,與那些仍然背叛神的人分別得清清楚楚。因此在21節,他的禱若是為『他們』祈求合一,『他們』是指所有的真基督徒。  然而,我們要注意21節所說『使他們都合而為一』,這個強調令人鼓舞的與第十三章異曲同工,這不是整個基督教的合一,而是所有真基督徒的合一;不是某些教會團體的合一,而是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的合一。  現在我們來談那個嚴肅的部份。主耶穌在21節所說的話非常令我敬畏。如果我們基督徒不敬畏就是有欠敏感有欠忠厚,因為在這裡主耶穌所賜給我們的,是最後的辯解。什麽是最後辯解呢?『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這就是最後的辯解。  約翰福音十三章主要是說,如果一個基督徒與其他肢體之間缺乏愛,世人可以判定他不是基督徒。在此主耶穌所解析的是更重要、更奧秘的事:我們不敢期望世人都相信神差耶穌到世上來,雖然耶穌所作所為都是真實的,基督教也是真實的、但除非世人看到基督徒合一的真實性。  這是令人震驚的,我們怎可毫無感動呢?  我們再來看,主耶穌並沒有說基督徒可以互相審判(審判對方是否真正的基督徒),在這個基礎上,這一點我們要非常謹慎。教會在真理的基礎上可以審定一個人是否為基督徒,也可以從他信心的規模、信心的真確性來判定。當一個人來到本地教會,教會可以設法找出他個人信仰的情形。譬如說,一個教會在處理異端事件(新約聖經曾教訓說,基督教會裡有異端存在),異端的問題存在於教義中,教會有權柄審判它。事實上,這就是審判的誡命,審判一個人的信仰和教訓的內容。  但我們不要指望世人按此方法審判,因為世人不顧教義。這在廿世紀後五十年尤為顯著,因為人在認識論的前題下,不再相信絕對真理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周遭的世界不再相信真理的概念,當然我們不能指望他們對教義的真偽產生任何興趣。  主耶穌的確賜給我們一個會引起世人注意的記號,甚至一個自以為是部機器的人也會注意到。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所以都期望得到愛,無論在什麼風土環境,每一個時代的關鍵時刻里,人們都不會忘記對它的注意。  那是什麼呢?就是每一個真基督徒都必須用來互相對待的愛。    誠實的回答,可見的愛    當然我們身為基督徒的,對於別人誠懇的問話要誠實回答,不要吝嗇。我們要有智慧的辯解力。聖經上如此教訓我們,主耶穌和保羅也都給我們立下了榜樣。在猶太人的會堂里、在市集上、在家裡,以及任何我們想得到的情況中,主耶穌和保羅都隨時隨地談論著基督教。同樣的,基督徒的功課就是以誠實的回答來回答誠懇的問題。  同時,主耶穌告訴我們,若沒有基督徒的彼此相愛,我們不能指望世人聆聽我們,甚至我們用最動聽的言語來回答他們也沒有用。讓我們有生之年謹慎而確實地學習。多年來正統福音派的教會在這一方面太貧乏了,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應對我們四周的人。但在我們能夠為這個迷失的世界提供最好的意見後,仍不要忘記主耶穌賜給我們的,真基督徒之間彼此確實相愛的最後辯解。  雖然這並不是我所要談的中心主題,但是基督徒之間確實的愛與合一,必須明顯地跨越所有引致世人紛爭的每一層面,讓世人都能看見。新約聖經上說的,不分希利尼人或化外人,不分猶太人或非猶太人,也不分男人或女人……。  在安提阿教會的所有基督徒,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從與希律王一同養育的弟兄到奴隸;以及來自馬其頓俱有公民權優越感的希臘籍的外邦基督徒,都對耶路撒冷的肢體表現了供應物資需要的愛心。這種基督徒之間確實而可見的愛心,今代的世人也應享有這種權利,並且應該除去因不同語言、國籍、國界、老少、膚色、教育與經濟水準、語言腔調、血緣、任何特區的社會等級、衣著、白人和黑人間頭髮長短、非黑人的髮式、有沒有穿鞋子、文化差異、講究傳統或不講究傳統…等等所產生的界限。  如果世人沒有看出這些來,他們就不肯相信天父差遣基督到世上來,世人也不肯相信我們動聽的言語。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世人用誠摯的疑問問我們,他們要求適切的答覆,而同時,基督徒彼此之間也應在愛里有合—。這就是達成以下目的所需要的:使一個人明白主耶穌是天父所差遣的且基督教也是真實的。         虛假的合一觀念    讓我們確實明白什麼是合一,這樣我們才能剔除一些假合一的雜質。首先,我們要知道主耶穌所指的合一併不是組織上的合一。在我們這世代有許多人在推崇傳道事工的合一,該聲浪四起,就像德國麻疹傳染時期一般,連我們也身受感染。人類可以擁有任何組織形式的合一,但那是屬世的合一,並非真正的合一。  古代羅馬大公教會就是歷史以來的例子。羅馬大公教會曾經有過外表的大合一,它可能是歷史上空前的組織大團結,但卻在那個時候,有一股巨大而可恨的力量隱蔽在合一教會的內部掙扎著。現在守舊的羅馬大公教會與進步的羅馬大公教會之間,仍有著嚴重的歧見,他們仍然力求組織上的合一,但是在完全不同的宗教思想、不同的上帝觀與不同的真理觀之下,這樣的合一隻是組織上的合一。  基督教的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亦如出一轍。他們也試圖以主耶穌的話為前題,把世人招聚在一起力求組織上的結合,但那不是真正的結合,因為兩種完全不同宗教觀的人——相信聖經的基督教與怎麼看也不像基督教的基督教參雜在一起。他們可能達成組織上完美的結合,甚至於花了一生一世的光陰努力去達成,但這與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所說的完全摸不到邊呢!  我並不否認在正確教義基礎下達到組織上的結合,但主耶穌所教訓我們的卻大不相同,因為組織的結合併不見得是合一,甚至一個教會在潔凈上的努力亦然。  我非常相信一個可見之教會潔凈的原則與實踐,但我看見教會努力尋求潔凈的結果,僅是成為隱藏醜陋的溫床而已。他們當中的個人關係不再有明顯的愛,對於其他基督徒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其他我們不可把這種組織上的結果解釋為主耶穌所謂合一的原因。所有的基督徒——『使他們都合而為一』都應當合而為一。這顯然並不是指世界上每一個地方所有重生的基督徒都在組織上結合,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重生的基督徒事實上並不屬於任何的組織。是不是有任何組織可以用強制的手段把這些真基督徒從世界分別出來呢?因此,組織上的結合併不是合一。  其次,虛假的結合還有另一層觀念,這也是福音派基督徒想設法逃到裡面去的觀念。福音派人士常常說:『好的!主耶穌既然已經告訴我們無形教會精神上的結合。那麼他就會讓它成就,我們也不必再加以思索了。』  我們應該從神學的觀點來分辨有形和無形的教會。無形的教會才是真教會——它有權以大寫的英文字母來拼,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全然高舉基督為救主。我一旦決志歸主,就把自己全然交託給主,並且成為教會的一員,有一股神秘的結合力量來約束我和教會的其他肢體。然而,這並不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三章和十七章所指的,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可以破壞這樣的合一。所以,若以主耶穌基督的話為無形教會的神秘結合,那就是否定他的話語的真正意義。  第三,基督要的合一併不是地位上的結合。我們一旦接受基督做救主,我們就共享了一位主、一洗、重生(重生的生命),穿上了基督的公義,我們就享有了在基督里地位的合一。但它並不是這裡的主要關鍵。  第四,基督要的合一併不是法定的合一。在所有基督徒當中存有美好而奇妙的法定合一。審判宇宙萬有的天父在法庭說,因為基督已在時間、空間與歷史中完成了工作,所有信靠基督之人道德上的罪已經被洗凈,因此我們已經享有法定的合一,但它並不是主耶穌所說的重點。  福音派人士試圖逃入無形教會與其他毫無意義的合一概念里;這是沒有效果的。把約翰福音十三章和十七章的經文當作無形教會的有形實體,完全是以為耶穌在胡說八道。除非我們明白耶穌所說的話是清清楚楚指著某件事說的,否則我們根本就蔑視了他的話。  這就是整個問題的關鍵。世人會藉著許多敞開而易見的事來判定主耶穌是不是天父上帝所差來的。  真正的合一    在約翰福音十三章和十七章里,主耶穌說明了真正而可見的合一,即實踐的合一,亦即所有真基督之間超越各種界限的合一。  基督徒真有雙重任務:他們要同時表現神的聖潔與慈愛。基督徒要表現出永活的神是無限位格的神,同時要表現神聖潔與慈愛的屬性。沒有慈愛的聖潔就是殘酷無情,而沒有聖潔的慈愛則是妥協。任何一個基督徒或教會團體若在表現神聖潔和慈愛之平衡上失敗了,他就不是向眾目睽睽的世界見證永活的神,而是使永活神的名受虧損。  根據聖經及基督的教訓,愛心須實際且強烈地表現出來,而不是偶然掛在嘴邊的。    可見的愛    那麼,愛到底是什麼?如何使它看得見?  第一,它是非常淺顯的事:即當我做錯了什麽事而虧欠弟兄時,就該走向他對他表示道歉。  這雖然是一件很淺顯的事,卻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我們認為太容易而不去實踐,我們將永遠不會身體力行。  在我們的團體中,在我們較接近的基督徒弟兄姊妹間,甚至在我們的家庭里,每當有互相虧負的情形時,身為基督徒的若不肯主動去向對方表示道歉,那麽這樣容易的事也變得困難了。  向人表示道歉求別人原諒,本來是件很容易作的事,但事實卻不然。這是更新團契的途徑,不管是夫婦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教會弟兄姊妹之間,或是我們團體里的人際關係。當我們對別人有虧欠時,要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勇於向對方認錯。  如果我對某人有虧欠,尤其是欠缺他的愛時,又不肯去向他表示歉意,我就是疏於思想基督徒愛在愛里合一讓世人知道我們都是主耶穌基督門徒的真正含意了。世人有權盤問,我是不是個基督徒。我還要再說,如果我不肯作如此簡單的事,世人有權盤問神,是否真的派遣主耶穌到世上來,基督教是否是真實的等問題。  如果我們在心智上有這種負擔是多麼美好啊!在聖靈的能力下我們是否常常走向我們團體中的弟兄姊妹,向他們表示道歉呢?我們的團體是否常常為所作所說或所寫的向其他團體道歉,以便和這些團體重建關係。當兩個團體意見相左時,是否能常常彼此互相體諒對方呢?這太重要了,它對我們的福音事工有很大的影響。真理的實踐與彼此確實的相愛,是耶穌基督所宣告之福音中加影隨形的兩大要素。  我發現在許多國家的真基督徒都有一個共同的紛爭:這使基督徒和他的團體形成分裂或斷絕關係,而留下了廿年、卅年、四十年(或甚至到他兒子的五、六十年之久)的痛苦,這種紛爭往往都不是起於信仰或教義的不同看法,而是一成不變地缺乏彼此間愛心的緣故。這就是基督徒所說的,因差別而產生的苦毒。它像沉澱在一潭清水底部的污泥。雖然在時間的流逝中基督徒之間或團體之間的差異會逐漸消失,但仍然存在著這些苦事,我們還認為這樣的苦澀對客觀的討論會有益處,事實上我們忽略了這些尖刻的態度和文字,就像那清水底下的污泥,不斷散發出惡臭來,世人就聞出了這些在耶穌基督教會裡之基督徒之間的醜事來。  如果我們認為真基督徒必須要抵擋某些事,就更應該謹慎我們的舌頭,並且用愛來說明,那麼五年或十年後這些苦毒就會消失。否則的話,我們會給教會留下傷痕,成為世世代代的咒詛,而且不只是教會的,也是世界的咒詛。教會文字上的頭條新聞,也會造成世俗報紙的沸騰--基督徒之間彼此用尖酸苛薄的話語互相攻擊。  世人看到這樣的新聞,聳聳肩就走開了。一個活潑的教會在垂死的文化中,開始時是沒有這種現象的。在耶穌所賜最後辯解的起初也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當時在基督要真正的基督徒都是弟兄姊妹,他們之間有可見的合一。我們尖苛的舌頭,彼此間愛心的缺乏,不必多說必定會有差異存在真基督徒之間,這正是紛擾世人的因素。  這與耶穌基督的誡命——彼此確實相愛,讓世人知道我們都是他的門徒——有著多麼大的不同啊!    寬恕  除了肯向對方道歉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就是互相寬恕。表示道歉不容易,互相寬恕更不容易。然而,聖經很清楚的教訓我們,屬神的子民必須在世人面前表現寬恕的精神。  耶穌在主禱文里告訴我們如何禱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樣的禱告我們要很快地說出來,不是因為我們已蒙救贖,也不是因為我們已經重生(我們的重生是因為基督已經完成的工作,不是我們能加添什麽的)。但是與每一個現存的基督徒有絕大關係的,就是時時刻刻經歷與神的關係。我們不但需要有一次被贖永遠得救的確據,並且為了向神坦然,就必須在基督所完成之工作的基礎下,時時刻刻把罪帶到他面前來求取赦免。在主禱文里,耶穌所教訓我們的禱告,應該讓每一個基督徒在每日的生活中時刻做醒。求神讓我們從寬恕別人的功課中,坦然地經歷與神的美好關係。  有些人認為主禱文已經不合時代了,但我們相信它今天仍然在教訓著我們。我們在一年中難得一次省察在神已經赦免我們的關係上是否還欠缺寬恕別人的心。許多基督徒很少(甚至未曾)把他們與神之間貧乏的關係和欠缺寬恕別人的心聯想在一起,有人甚至於認為主禱文只是每一個主日崇拜里朗誦的例行公事而已。  我們應該不斷地思想,有沒有欠缺應有的寬恕之心。我們的禱告應是:『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在別人向我們表示道歉之前,我們就已有了寬恕的靈。主禱文並沒有教訓我們說,直到別人向我們表示道歉時我們才在寬恕的靈裡面合一。寬恕的靈是不必等待別人來表示道歉的,雖然我們心裡說對方錯了,但是在他認錯之前就要先寬恕他。  這種寬恕的靈不只是對待主要的肢體,也應該擴大到全人類。並且,如果它應該擴大到全人類,對基督徒的意義就更為深遠了。  這種寬恕的靈表示出一種關愛別人的態度。雖然人可以稱之為態度,但真正的寬恕是可以感覺到的。這是事實,因為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臉色看到他寬恕別人的誠意。世人眼睜睜地看我們是不是有超越團體和宗派界限的愛。他們會觀看我們有沒有互相關愛、互相寬恕。容我再重覆說明。雖然我們的愛並不完美,但是它在本質上足以讓世人看到我們有沒有遵守約翰福音十三章與十七章的教訓。如果世人不能在基督徒當中找到這些特點,他們有權照著這二段經文所指的來評判說:『這不是一群基督徒,耶穌也不是上帝所差遣的。』    當基督徒有不同意見時  當我們在必要情況下一定要表明在教義上或生命上與肢體不同觀點以張顯神的聖潔時,該如何做呢?在生命的要件上,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前後兩封信里所表現的平衡,正適用於教義的解釋。  在林前五1一5他責備哥林多教會允許不守紀律之淫亂的人存在教會中,為了神的聖潔,為了向眾目睽睽的世人表現教會的聖潔,為了在神所啟示之律法的審判是出於神的權能,保羅責備該教會沒有把這樣的人趕出去。  這樣的人受到教會的制裁之後,保羅在林後二6一8又責備他們沒有表現當有的愛心。這兩件事是相關連的。  感謝神讓保羅把當時的情況藉看這兩段經文向我們啟示。哥林多教會接受了他的忠告,並且制裁了那人。但現在保羅告訴他們:『在你們制裁他的時候,為什麼不向他顯出愛心呢?』他盡可以引用主耶穌的教訓說:『你們難道不知道在哥林多的外邦人有權向你們說,耶穌並不是神所差派的,因為你們在懲治那人時全然沒有表現基督徒該有的愛心?』。  這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如何能遵照主耶穌的誡命表現與肢體的合一,卻又沒有在他人的罪上有份呢?我在這裡要提供一些建議,是可以在『我們必須表明不同的立場』時,仍然能實踐並表現彼此合一的方法。    懊悔  首先,我們絕不能與真基督徒有如此的歧異而不懊悔又不流淚。看起來很簡單是不是?但請相信我,福音常忽略它。我們常興緻勃勃地去挖掘別人的錯誤,想盡辦法拆垮別人來建立自己。這絕不是在表現基督徒的合一。  只有一種人可以隨時隨地近乎完美地與神一同爭戰,這樣的人的本質是不好戰的。一個好戰的人永遠是好戰的,最起碼他會有好戰的表現。我們要讓世人看見,我們基督徒之間的爭端,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聞血的味道、喜歡觀看鬥技或鬥牛戲,而是為了主的緣故。當我們的言語帶著眼淚時,我們就會發現一些美好的事物。  其次,有關基督徒之間對錯的嚴肅問題,良心上最重要的是,基督徒在世人面前應表現出可見的愛,因為基督徒之間不同見解的程度不一致,有的強烈有的薄弱,而有的是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的。  越是有了嚴重的錯誤,表現神的聖潔——說出錯誤的出處--越是重要。同時,越是有了嚴重的歧見,讓聖靈來幫助我們使彼此表現基督徒確實的愛也更是重要。如果那只是個些微的差異,可以不必花太多心智的考慮就可以表彰出愛來;若差異越大,就越不可以忽略神的聖潔的重要部份,而向世人表明我們仍然確實相愛的重要性也就更加增了。  以人的立場而言,我們的功能實際上是彼此相背的:如果彼此的差異不太重要,我們或許還能互相付出較多的愛,一旦在某些較為敏感的層面上有歧見時,我們所付出的愛就短少得多。從反面來看,當基督徒之間的歧見擴大時,我們就更需要誠摯的愛心,並要付出這樣的愛心向世人作見證。  所以,讓我們這麼想:我與主內弟兄間的歧見真的這麼重要嗎?若是如此,這裡有兩方面的重要性:其—、用膝蓋來服事主,求基督求聖靈在我和我的團體中作工;其二、即使有著更大的歧見存在於基督里的弟兄或團體間,我或我們仍然可以付出愛給對方。    付代價的愛  第三,當我們在遇見大難題時,我們必須付出愛的實際證據,甚至於必須付上代價,因為愛並不是口號。換言之,愛是不管任何代價、任何方法的付出。我們絕不能說:『我愛你』,然後——砰!砰!砰!  世人總以為基督徒是溫和、善良,對邪惡概不拒絕,這不合聖經真理。在付出愛的時候不可以忽略神的聖潔。不管是在教義或生命的層面上,在我們自己與其他團體間,都要非常謹慎,不要積非成是。不管到那裡,錯的總是錯的,切勿委曲求全,但在表明愛時,應該不惜任何代價。  聖經上教導我們必須據理力爭。林前六1-7這麽說: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放在不義(未得救之人)的人面前求客,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么,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么?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麽?何況今生的事呢?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么?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容斷弟兄的事么?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什麽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麽不情願吃虧呢?這是什麽意思?教會應當睜隻眼閉隻眼嗎?基督徒應當忍受實際上的金錢損失以求彼此合一?或當與其他肢體對簿公堂,讓眾目睽睽的外邦人眼見教會裡的紛爭嗎?這就是愛的代價,並且是實踐的,世人可以看見的愛。  保羅所說的就是既實際又可見的愛:基督徒與他的弟兄間即使有了必要的歧見,也要付出這種忍受金錢或其他任何損失的愛,雖然許多基督徒似乎已忘記愛與合一和金錢的關係。  但不管如何,愛的實際已證明適用於任何特殊的環境,聖經是一本最嚴謹、最實際的參考書。  第四種我們可以付出愛卻可以不在弟兄的過犯里有分的方法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不以嬴為目標。我們都不肯認輸,事實上沒有人能比神學家更不肯服輸的。歷史上神學觀點的爭論都表現了這種不肯服輸的慾望。  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在彼此歧見上的努力就是為了要榮耀神。這樣的解答是合乎聖經的:在付出愛時並不忽視神的聖潔。當我們與弟兄(或是我們的團體與團體之間)坐下來談論彼此的歧見時,是用什麽樣的態度呢?是為了居首位?高舉自己?如果我們期望被愛,那麽無論如何,每當我們在討論彼此的歧見時,所期望的應是歧見的解決之道,而不是要證明我們是對的。    歧見中的歧見  第五種可以讓世人看見我們當中實際的愛又不必在弟兄的過犯上有份的方法是,隨時了解彼此的狀況,保持清醒並幫助對方明白實際情形,因為我們很容易妥協而以非為是,同時也很容易忘卻表現基督里的合一。這種心態應該持續而有意識地發展,無論是在談論或在寫作上,無論是在團體中或在個人生活中。  事實上,在引起歧見以前就應該在講壇或用文字加以宣導。在世界上有各種名目的盟會,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屬於基督教的聯盟忠貞地在世人面前實踐神的聖潔與慈愛。誰又聽說過一個講壇或文字機構肯謹慎地把起初看起來是互相抵擋的,呈現在兩個實際原則之下:(1)在教義與生活的範圍下,有形教會的實踐原則;與(2)所有基督徒間可見的愛與合一的實踐原則。  如果講壇或文字機構沒有謹慎地處理這些事,我們為何還如此愚昧地認為,當基督徒彼此有歧見時仍然誠懇相待是件美事呢?在虎視耽耽的世界中,分別為聖的基督徒即使有歧見,仍然要表現可見的愛,其歧見與一般人的歧見是全然不同的。世人無法明白基督徒的歧見何在,但如果他們發現我們當中雖然有歧見,仍然在實際情形中有著敞開與可見的愛,那麽他們很快就會分辨出我們當中的歧見與世人歧見的基本差異。  這就是了,你知道為什麼主耶穌說有某些事可以引起世人的注意嗎?你無法指望世人明白教義的不同,尤其在我們這一世代,真理的存在與絕對性已經被指為不合時代的概念。  在神的聖潔前提下,我們不能指望世人明白,我們為何在神的絕對下會有不同的歧見,但是當他們看見基督徒,雖然有歧見卻仍然表現了堅強的團結,這對他們來說會是一條敞開的道路,讓他們思想基督教的真實與耶穌自稱是神所差遣的真理。  事實上,我們彼此間存在著不同意見,總比毫無歧見更能表現出主耶穌所說的愛之真諦。我們當然不是吹毛求疵地去挑剔對方,而是讓我們之間的歧見成為付出實際之愛的難得機會。假如一切都那麽順利,我們大家都圍成一個圈子,世人也就看不出我們當中有什麼值得注意的特點了。但是一旦有了歧見時,雖然大家都表示不妥協的立場,但彼此間仍能表現確實相愛的態度,世人就可以從這些事上來判斷我們是否是真基督徒,判斷耶穌是否是天父上帝所差遣的。    愛的實踐  這裡有兩個彼此確實相愛的絕佳例子。一個發生在二次大戰德國教會弟兄們當中的例子。  希特勒為了控制教會,制定法令,命令德國境內所有教會團體接受聯合管理。在此法令下,弟兄分成二派:一派接受政令,一派拒絕接受。屈服的那一派當然是可以舒服地過日子,但是在組織上與自由派團體合一的那一派,靈性漸漸枯萎,教義也被削減。而不妥協的那一派,其靈命則保持興旺,但他們幾乎每一個家庭中都有人死在集中營里。  我們可以想像這種情緒不安的情景,戰爭結束後,這些基督徒又彼此見面了,他們曾經有相同的教義,彼此同工了一個世代之久,現在如何了呢?有一個人回憶到他的父親死在集中營里,而這些妥協了的人竟然還活得好好的。但在另一方面,人們卻都有很深的個人感情。  漸漸地,這些基督徒們明白這種情況不應該如此,兩個團體的長老們就約定了時間,在一個很僻靜的地方開會。我曾問到他們怎麼作,有一個人對我說:『好的,我告訴你,我們聚集在一起,每人靜坐數日,捫心自問。』這就是真正的不同,各人都有很深的感觸,長久不能平靜。『我的父親死在集中營里,母親被拖了出去。這些事並不是海灘上的鵝卵石;它們已沁入人類情感的最深處。但這些人明白主耶穌基督的教訓,好幾天來每一個人除了省察自己的失敗與主耶穌基督的教訓外,什麽也不作。最後他們又聚集在一起。  我問那位人士說:『後來怎麼了?』他說:『我們合一了!』對我來說,這正如主耶穌基督所說的,天父的確差遣了他的獨生子來到世上。    分散卻合一  我們所探討的原則真正適用於任何時間、任何空間,現在我要說明第二個實例。  多年來我一直在期盼二個重生的基督徒團體,他們雖有不能攜手共事的好理由,但千萬不要用惡毒的言語互相攻擊。我長期盼這兩個無法在組織上聯合的團體,能在世人面前顯出確實的愛。  當然,理論上每個地方教會都應該善盡向社會宣教的職責。實際上我們必須明白,它有看社會不同環節、不同需要的困難存在著。  最近在美國中西部有一個大城市的教會就發生這種情形。有些人想要把各種不同年齡的信徒分開在不同教會要崇拜,但牧師漸漸感覺到,他無法在兩個團體中講道和服事,雖然有些人可以,但他自己總是認為,他無法服事他會眾中所有範圍的人——他們帶來了長發的、時髦的人們,同時也有附近的鄰居。  讀者不應當把我即將要敘述的應有之可見的愛的例子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在我們這世代中若缺乏愛,是很容易破壞團契的:中產階級很容易流於勢利眼,而看不慣留長發的基督徒,留長發的也流於勢利眼,而看不順剪短髮的弟兄姊妹。  經過長期同工的嘗試後,教會的是執們開會決議把他們分成兩個團體。他們都很明白,如此做絕不是分裂而是切合實際地劃分。有部份長執歸入新團體里,讓整個長執會很有規律地轉移。現在這個教會擁有兩個團體,他們在本質上仍然是合一的。  這就是愛里的合一而非組織上的合一,讓世人看見他們彼此相愛。父真差了祂的兒子來。  我要強調的是,我們若竭力要在廿世紀的世人當中宣揚主的道,在信息當中就應該特彆強調彼此確實相愛的道理,不耍忽略了口頭的道歉。世人有權論斷我們,而我們基督徒即使有歧見,也仍然要在愛里,好讓世人感覺到我們彼此確實相愛——看得見、摸得到的愛。  讓我們再看看聖經所說基督徒的標記應該如何: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被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4一35)。  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十七21)那個好撒瑪利亞人應該是最好的榜樣。聖經教訓基督徒要愛憐舍如同自己,同時也要向世人顯明肢體的愛,也就是說,不管我們的歧見是大是小,都要愛我們教會裡的肢體,不管任何代價,甚至在情緒緊張的時候,都要顯出確實的愛,好讓世人看見。總而言之,我們要實踐,表明神的慈愛與聖潔,否則我們就會令聖靈擔憂。  愛與合一表明了基督賜給信徒與世人分別為聖的衣裝,只有穿上它才能讓世人知道我們是真基督徒,認識耶穌是神所差造的。
推薦閱讀:

你真的會讀譜嗎?
身上有這種標記的人,必得祖上庇佑,家業顯耀!
後天第八宮 標記整理by安乃近
身上有這3個標記,命中帶福

TAG:基督 | 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