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中國人缺少幽默感

中國人第一缺少幽默感,第二缺少幽默感,第三還是缺少幽默感。這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說中國人有幽默感的人,不是雜種,就是假洋鬼子。最可能的是,這種人愣裝不明白,如一些御用文人那樣,睜眼說瞎話,要不就是誤把笑話或低級黃色段子等,都當成了幽默。談中國人有沒有幽默,必須以中國文化為背景來談。因為幽默與不幽默都來自一種文化。人能幽默,首先來自內心深處的一種「人人平等」的概念,即人人有權可以在任何人面前幽默,無需看人的眼色行事。你可以在老闆面前幽默,因為你無需懼怕因為幽了老闆一默,損害了老闆的權威而被開除。你可以在自己父母面前幽默,因為你不害怕他們說你不肖,得到一記耳光。你還可以在自己的下屬或晚輩面前幽默,因為你知道,這根本不會損害到你的威嚴,你還是人家的老闆,還是人家的長輩。然而,中國文化的最主要內容,卻基本是君臣文化,進一步說,是一種視主子眼色行事的文化,一種以投機鑽營為大的文化,以「指鹿為馬」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這種文化熏陶出來的中國人,不可能有什麼幽默感。有幽默感,那是出了鬼,那是莫名其妙。這種文化下最易產生的,是仰人鼻息的恭維式的假笑話,假幽默。這種文化最易產生的,是虛頭巴腦,是陽奉陰違。其次,人之所以幽默,還來自於不論資不排輩。可惜,中國文化更注重的卻是論資,倘若無資可論,那就排輩。輩分排好,人的位置大小落定,如宋江的一百單八將,各司其職,就可以毫不擔心地彼此相處下去,大哥說小弟,小弟說更小的,以此說下去。這樣的關係下,就不會產生什麼造次。然而,幽默是什麼?就是在一種不講資歷,不論輩分的環境中,產生「造次」,造成一種快樂因素,所謂幽默是也。這裡不妨從多個深入角度來談中國人有沒有幽默。首先是普通人際交往。誰都知道,產生造次,在中國人的人際交往中是大不幸,是犯大忌。然而,我不得不強調的是:幽默的真正產生,卻是將這個造次並不看在眼裡,而是以人人平等的身份說話為前提,為先決條件的。這還得了?這不是反了嗎?所以,我們中國人是生活在沒有產生幽默的基礎的文化之中的。因此,就只能拿開低級玩笑誤當幽默感使用。更可憐的,當數中央電視台一些節目主持人,他們本來也與眾多中國人一樣,在沒有幽默細胞的文化中生長起來,是中華民族一份子。但卻總想狗長犄角,玩個「洋式」,總要不住地想幽默,在「盛世」的歡歌笑語中,想著法兒地說些自以為充滿幽默感的笑話。可是臨了,讓我等之人樂也不是,不樂更不是。這時,就聽那些節目主持不住地添加說,「開個玩笑」,讓人感到基本上就是個驢唇不對馬嘴的事情。其次是聚會。中國人不喜歡什麼AA制,中國人受不了各拿自己的錢湊數的尷尬場面,絕大多數人認為那樣做太丟顏面。中國人最喜歡的,就是突然之間像打架一樣爭著付飯錢。而強調AA制的人,必定最後被淘汰出朋友圈子之外被人不齒。真正原因還是中國文化在起作用,中國人就喜歡我這次多吃虧,讓你心中產生一種低我一頭的感覺。而在這種壓根兒不講人人平等只講你欠我來我欠你的氣氛中,幽默的產生的基本土壤已經喪失。更有趣的是,聚會吃飯時,將拿錢買單的一定要暫時當爺,不拿錢的暫時當孫子。爺在中國文化里,本來就是活到成精地步之人,於是,在吃飯時,就得準備一些段子。不會段子?那就直接吹牛X了事。當孫子的,就只有聽的份,只有賣笑的份,只有裝孫子的份,因為人家當爺的一會兒是要瀟洒掏錢買單的呀。如果要付款的人是個傻X大款,又喜歡一擲千金,還喜歡當眾裝相,得,哪怕他的笑話講得比臭狗屎還臭的話,諸位當孫子的也得在恰當地方,適當地把嘴張大,假裝笑得很正確,笑得很開心才對。當然也有幾個所謂要好朋友之間的沒有什麼意義的聚會。不過就是想幾個人吃點喝點。有決定買單者,如果錢不是太多,那不好意思了,買單歸買單,咱們今天就各說各話,只是偶爾給買單的主兒留點說幾個沒勁笑話的時間就算了。至於上下級之間的交往,則更令人傷神。聽領導講笑話,或抬舉一點說,講幽默,那更是一件頭痛得要死的事情。說句實話,有幾個領導會講幽默的?不是自己在那裡端著裝相,就是說些永遠在做指示的話。聽的人,你什麼時候要當幽默地聽?至於你如果不幸,攤上一個笑話永遠講得憋腳還非講不解的領導,那真是用今天時髦的話說:「你死定了」。除上述情形之外,就是親戚之交了。得,這種交往比上述情形更難找到什麼幽默因素。大家見面之後首先論大小,之後就是大哥大姐爺爺奶奶三叔二大爺地叫著。哪怕那個三叔二大爺是個不識字的王八蛋,你也得當人家的面,把你是小兔崽子人家是你三叔二大爺的感覺弄出來。一個裝三叔二大爺,一個裝三侄二孫子。這樣大家相安無事。至於幽默,那與這種交往沒有任何干係。而師生之間的交往,則更是與幽默沒有任何關聯。中國的老師們,有幾個會幽默的?那些當老師的,幾乎個個受中國文化基因的真傳,都認定「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屁話,自始至終把自己當人家的爹,而當爹的又怎麼可能屈尊跟兒子們幽默呢?要幽默的話,那不是自己把當爹的臉給打了嗎?本來是個正常人,可自從當了人家的爹以後,一見到學生模樣的出現,馬上開始裝。而當學生的,也不含混,也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嚴重熏陶,還真就把那廝當成爹伺候著。直到有一天,那個當爹的死了,自己又當了別人的爹,才「多年的媳婦」熬出了頭。中國人與老外相處時,也同樣喜歡跟人家先論個大小,總控制不住地想打聽一下對方到底有多大,情不自禁地溜達出來一句「how old…」。要不就是讓老外們猜猜自己的年齡多大。這樣,當謎底揭開,哦,原來比我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心理上得個舒坦。如果幸運地發現自己是大哥,就開始裝大哥樣。其實,你是不是人家的大哥,又與人家何干?可中國人就喜歡這樣。至少因年齡得出結論說,我比你大,因此我說的話就一定是對的,你得聽,哪怕你是老外。常言道,我比你吃的鹽多,走的路也比你多。可是,老外們卻心中從來沒有想過你多大,至少不會太在意你的大小,而更在意的是你有沒有幽默感。這於是就更糟糕了。中國人想幽默,可永遠也學不會幽默,永遠也掌握不了幽默的真正精髓。中國文化不造就幽默,只產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些永遠與幽默無關的中國文化現象。這些外國人看似複雜,而中國人看來極其簡單的交往,折射出中國文化最大特點:喪失做人的基本尊嚴,也因此將做人的基本尊嚴的副產品__講幽默,給一併犧牲了。於是,我們看到的是,個個「韜光養晦」地活著,個個「矮人三分」地活著。這樣的活法,如果產生幽默,誰信?只有鬼信。縱觀中國文化下沒有幽默感的中國人的方方面面,可以這樣說,我們中國人不會幽默,也沒有幽默,我們的文化產生不了幽默,我們的文化不是「人人平等」概念下的文化,而是君臣文化,上下文化,吹捧文化。而在這種文化下,如果說非要將幽默這種洋玩藝與我們的文化相關聯的話,恐怕只能將訕笑,皮笑肉不笑,假掰掰的哈哈大笑,假裝豪爽實際深藏不露的笑,哥們兒之間並不一定講義氣的笑裡藏刀的笑,隨時夾雜背叛與憤怒情緒的假戲假演的笑,等等各種笑,一併統稱為「中國式幽默」?可憐的是,「中國式幽默」與老外的幽默之間,因為其背後的「君君臣臣」與「人人平等」兩種概念之間的風牛馬不相及,彼此一直顯得十分陌生。
推薦閱讀:

英文媒體爭相報道中國買家炒熱大溫樓市 逾七成豪宅買家皆華裔
批判醬缸理論
中國教練在美國拒唱美國國歌遭懟她霸氣回應
中國對外作戰如果失敗:損失會遠超三個滿清滅亡
經濟危機如何改變了中國白領女性的生活

TAG:中國 | 中國人 | 幽默 | 幽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