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06

《佛說十善業道經》06

慧律法師講解

喝酒,戒酒的人就是這樣子,他太太說:你有沒有戒酒?有戒酒,真的戒酒了,全戒掉了。他太太再也不曾看過他喝酒了,不曾看過他喝酒了,不過,奇怪,只要是從廁所出來臉就紅紅的,結果他一瓶XO放在那裡,你知道嗎?放在馬桶水箱裡面,你看他聰不聰明,坐下去後面馬桶水箱打開,拿起來(法師做喝酒的樣子)。老公,你有改酒嗎?你有戒酒嗎?他就說:有啦,戒了。她沒看到,沒看到又偷喝。業確實不簡單,確實不簡單。你看電影就知道,這個女的如果喜歡上這個男的,她父親是富有的員外,他怎麼關她,用柵欄如何地關她,打封條,那個女的就絞盡腦汁像狗似的挖個洞爬出去,跟那個男的見面,兩個人就高高興興的,對不對?你怎麼鎖她都鎖不住的,業力所牽是很可怕的,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無能為力。所以我們人就是這樣子,臨命終也是這樣子,你興趣哪一樣,你執著哪一樣,臨命終你走得開嗎?走不開,走不開。我們人修行如果沒有從心地這個執著徹底的除掉,大家都很會做表面的,所以你晚上作做么夢,你臨命終就走什麼路,真的。晚上作個夢,某某人不讓我跟,又開始傷心了,這樣她就執著,我晚上夢到四周圍有很多錢,像我那一天夢到地上一筆錢,我就合掌念佛,這不是我的。不該我的我不應該拿,醒來自己稱讚自己,在夢中錢那麼多我都不會貪了,更何況是清醒者,對不對?清醒者,不過不曉得有沒有那種功夫,所以在夢中知道這不是我們的,沒有去動它,沒有去動它,所以說你晚上作什麼夢,臨命終你就走什麼路,晚上你常常夢見佛,你常常夢見出家眾這是好夢,夢到三寶這個太好了,你心中都是三寶一片的光明,夢到在道場跟人家共修,夢見在念佛,太好了,太好了。最近台北板橋有一個男的往生了,臨命終的時候,這個男的平常就很精進,認真念佛,聽說他在世的時候,就見到過佛三次,臨命終自知時至再用力大聲念,在大聲念佛當中斷氣,實在不簡單。見到佛三次,在家眾不是出家眾,他念佛是用拚命的,到最後他也是死,他贏了,這一場仗他打勝了,對不對?他知道他唯有這條路而已,你偷懶也是死,你執著這個世間也是死,他今天能夠用生命來打賭,萬緣放下,什麼財、色、酒、氣,他知道在臨命終,拼!我就說這一局他財贏了,臨命終,他見過佛三次又自知時至,臨命終又大聲念佛,他一直念到無法出場聲為止,你看他那一種虔誠,為什麼?他知道沒別的路可走,要不然我們臨命終要走什麼路,你說給我聽聽看,除非你大徹大悟,自性就是彌陀,自性就是凈土,你證到空性的法身,不來不去,不增不減,我們是凡夫俗子,一品惑、見惑、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都沒有斷,你哪有辦法跳出三界,唯一的辦法就是念佛,所以你看過這個老伯,他也不什麼了不起的學者,也不是做什麼總統,他是一個很平凡的人,跟在座諸位一樣,所以要了生死,是你要不要而已。今天你穿得西裝筆挺的或者是女孩子戴上大顆的鑽石戒指,要做什麼?色身爛壞只剩下骨頭,五臟六腑臭穢不堪,對不對?聰明的人,每一個都拚命地求生凈土,對不對?非去不行,不然哪有路可走?對不對?你想想看你臨命終,你難道就要靠自己的力量,說我要打坐求生極樂世界,不求生極樂世界,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可能嗎?我告訴你那非常地難,非常地難。你如果說極樂世界是騙人的,千千萬萬的人念佛,大家都念得這麼有感應,臨命終見到佛、觀世音菩薩,對不對?這怎麼騙得了人,那一本《凈土聖賢錄》,對不對?千千萬萬的聖賢往生,那就是見證,所以說我們既然要走,這一條聽經聞法的路。諸位,你要走得徹底一點,不要半途而廢,半途而廢,你又被五欲六塵所轉,你也是要死,死不過是一堆臭肉這樣而已,要記住!我們人死了就是一堆臭肉,不是臭豆腐,臭豆腐還可以吃,這一堆臭肉拿到市場去,沒人會買的,你看這皮膚白白凈凈的,割下來擺在市場上沒人要買,皮膚再怎麼漂亮,割起來也是沒人要買,所以我們人死後,值不了一顆豬頭的價錢,豬頭人家還會買去燉豬頭湯,煮豬頭,對不對?人死後要幹什麼?連一顆豬頭的價值都沒有,因此我們業力所牽,平常我們就以念佛為業,念佛的業,時時刻刻意識裡面都堅持到底,我一定要了生死,一定要了生死求生極樂世界,絕對不後悔也不退轉,保證往生的,保證往生的,一個在家人都能夠做到這樣,還不是出家人,出家人整天閑來無事,對不對?人家說出家人整天在那裡浪費時間,生命實在很悲哀,你想想看今生沒了生死,來世再來你還不完,你吃這些施主的就還不完,吃都是吃施主的,修行不夠抵償,你穩死的,所以說了生死一定要下定決心,無路可走了。底下說:

[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是誰逼迫誰的,現在善惡兩條道路,明白橫在每人面前,由你自己選擇去走好了。是的,道路只有善惡兩條,但是我們要問的:「同是一條善道,為什麼有著三個不同方向?」這就看你所行善行的程度如何來決定的。如你所行的十善是上品的程度,那就走向天堂的一條路;如你所行的十善是中品的程度,那就走向人間的一條路;如你所行的十善是下品的程度,]比較差的,[那就走向阿修羅的一條路。善業道如此,當知惡業道亦然。如你所造的十惡是上品的程度,]上品的就是甲級的,流氓有分為:甲級、乙級、丙級的,叫做甲級流氓,甲級的,上品的,[那就走向地獄的一條路;如你所造的十惡是中品的程度,那就走向餓鬼的一條路;如你所造的十惡是下品的程度,那就走向畜生的一條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善惡業道,為什麼各有三種方向不同了。]

[十善業道經五字,已分別地解釋了。但每一部經,都有一說者,本經是誰說的?題中明白告訴我們是「佛說」的。佛是通名,十方世界有無量佛,而我們所講所聽的佛經,都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說的。大聖釋迦]牟尼佛,[約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出在在這個世界的印度。]印度人,[在未成佛前,]釋迦牟尼佛[本是個王太子,]底下說,[由於感到眾生的苦痛,激發內在的悲心,為了解救人類以及一切眾生的苦痛,毅然]就是下定決心,[決然地走出王宮,去尋找解脫之道。經過六年的探索,終於發現了真理,而成為人間的佛陀。]世尊[體悟真理以後,為了啟迪]就是啟發[有情,]就是眾生[乃席不睱暖地]他的草席不曾暖和過表示很忙,比喻事情很忙碌,也就是迫不及待無法久坐,椅子都還沒坐暖,表示世尊救度眾生的心很熱誠、很懇切,[到處奔走說法,不知感化了多少人群,走上真理之途!本經是佛所說很多經中的一經。能說的人是佛,所說的法是十善業道,綜合能說所說,名《佛說十善業道經》。]

[四 譯者簡介]就是翻譯者簡單的介紹。翻譯的人的簡略介紹。[本經的經題已簡單地解釋過了,今天繼續來介紹翻譯人的歷史。中國流行的每一部經,都是從印度傳譯過來的,所以每一部經都記載著譯者是誰,假定對於某一部經對於某一部經,不能確實的指出一個翻譯人,那是不是從印度翻譯過來,便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要把翻譯人的歷史先加以說明。從印度文翻譯成中國人的佛經,佛教史上記載的譯人是很多的,如姚秦時代的鳩摩羅什三藏,盛唐時代的玄奘三藏,都是最負盛名的佛典翻譯家,對中國佛教的貢獻亦很大。現在我們所講的這部經,既不是羅什法師譯的,亦不是玄奘三藏譯的,而是實叉難陀法師]實叉難陀,西元六五二到西元七一○,跟武則天同一個時代的人,西元六五二到西元七一○,世壽五十九歲,他是唐代的譯經僧,八十卷的《華嚴》主要的翻譯人,實叉難陀[譯過來的,有根有據,不是什麼人偽造的經典。玄奘法師是中國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鳩摩羅什是龜茲國人,]這個念qiūcí,龜茲是今天的新疆省的天山南麓的重要都城,就是今天的庫車,所以新疆那個時候先有佛法,再傳到中原來,[實叉難陀三藏是于闐國人,]就是新疆的西部,就是今天的和闐之地,于闐國,[龜茲與于闐,在過去都屬西域地方,現在則是位於中國的新疆。這兩個國家,在中國還沒有佛法時,就已有了佛法的流行,而且]那個時候新疆省流行的是[大小乘佛法同時弘傳的,所以中國有很多的大乘佛法,是從那裡傳過來的。實叉難陀法師,從於闐到中國來時,是在唐朝時代。]唐朝是西元六一八到西元九○七,我們如果稍微記一下,唐朝總共歷時兩百九十年,唐朝歷時兩百九十年,西元六一八建立,到西元九○七年滅亡,唐朝歷時兩百九十年,像我們中華民國今年八十六年,一個國家要建立兩百九十年,這個很久了,不簡單,[唐朝是中國最興盛的時代,現在很多研究歷史,或希望國家織成的人,都時常相信唐朝盛世。此一唐朝是緊隨隋朝以後而建立的帝朝,所以通常都和隋朝連起來稱為隋唐,或者叫做李唐,因為開國帝王姓李名淵的關係。]所以[唐朝時代的中國版圖已經相當大了。]非常地大,[在這以前,有很多領土原不屬於我國的,到了唐朝時候,就陸續地歸入中國版圖,使中國的領土擴大了很多,所以稱為大唐。大唐高宗時代,中國出了一位有名的女皇,就是眾所周知的武則天。]武則天,西元六二四到西元七○五,武則天世壽八十二歲,世壽八十二歲,西元六二四到西元七○五,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還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垂簾聽政,垂簾聽政,她本身來講還是母后的角度,位在後面,掌有實權但是還不是說皇帝,武則天她確實是個皇帝,[原因唐高宗的為人,非常仁厚,但又極為懦弱。]嫁了這個丈夫很懦弱,他又是皇帝,[在初即位的時候,確還能繼承父王太宗的遺志。後來因為寵愛武則天,先封她為「昭儀」,進而廢王后改立則天為後,]就是說先封她為昭儀,然後把大老婆廢掉改成小老婆,所以武則天算是小老婆,然後又封后,封后。唐[高宗患風眩病]風眩病就是會頭暈,會頭暈,會暈,會暈,會暈,站不住,他[不能親理朝政,]親理朝政,老婆是最好的,武則天又有能力,[常令武后代為處理國事。]處理久了,請神容易,送神難,[武后天賦聰敏,學識亦佳,處事得當,因而很能得高宗的信任,於是漸將朝中的大權,移歸武后掌握。]女眾掌權,[那裡一般人視高宗與武后,有同樣尊崇的地位,號稱「二聖」,]二聖,所以我們這裡有二聖二路,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兩個,二聖二路,不知道是不是唐高宗跟武后,[武氏則加「天后」稱號。]做了皇帝要號稱什麼都可以,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中,]西元六五○到六八三,但是實質[由武后執政者,則有二十五年之久。]這個相當久,執政二十五年。[武則天女皇,在中國歷史上的記載,有很多人把她看成是個很壞的女人,但也有很多人說她為女中丈夫,可說毀譽參半,這是歷史上的事情,現在暫且不去談它。但這位女皇,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於佛教倒有相當的貢獻,因為她信佛,不如一般女的迷信,而是出於理智的了解,所以自信佛後,竭力地護持佛教。如本經的譯來中國,就是由她派人到于闐國,請實叉難陀法師來翻譯的。她之所以請來實叉難陀法師,原因是這樣的:約在我們東晉時代,]東晉是西元三一七到西元四二○。東晉時代,是一百零三年左右的朝代,東晉[已有六十卷的《華嚴經》本,傳到中國來,武則天曾經讀過這部《華嚴》,覺得這部經譯得不怎麼完備,]就是不齊全,[同時聽說在於闐國有此經的完本,於是便派使節團到于闐國去求經,順便請一位能夠翻譯的法師來中國負責翻譯。使節團到了于闐,果然求得《華嚴經》,並且請得實叉難陀法師來到中國。三藏]法師[來到中國後,武則天女皇對他很恭敬尊重,]所以武則天也算是很有福報的人,懂得恭敬三寶,[同時請他先把《華嚴經》翻譯過來。於是三藏就在東都大內]大內叫做帝王所居的皇宮,[大遍空寺翻譯,]這個讀作biàn,大遍空寺,取這個名字怪怪的,大遍空寺,算整間都是大便,大遍這個讀作biàn,不是讀作piàn,你如果讀作大piàn空寺就錯了,這個讀作大biàn空寺,真的,把它取為華嚴不是很好的聽嗎?[由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沙門義凈同宣梵本,後來交由沙門復禮]復禮大師、[法藏]法師[等,於佛授記寺整理而成八十卷《華嚴》。當譯這部經時,據實叉難陀傳說:「天后親臨法座煥發序文,]煥發序文,煥發就是增添序文的光采,煥就是光採的意思,親筆作序增添《華嚴經》的光采,[自運仙毫首題名品」,]自運就是親自運筆。仙毫就是毛筆的意思,皇帝的毛筆叫做仙毫,自運仙毫就是親自運筆,就是運筆,為經名、品名題字,經名和品名題字,所以就自運仙毫首題名品,[可以說是極為隆重其事。]隆重就是鄭重、盛大、莊嚴,所以我們常常念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這偈就是武則天所做的,可見她的學問有多好,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讀誦武則天的偈頌,對不對?開經偈,大家都「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這一句就是武則天所做的,你看她的學問好到什麼程度,這個女人真是不簡單,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女人,如果剃度,剃到武則天這麼厲害的,她差不多變成我的師父了,比我還凶,太過分就抓去砍頭,對不對?[六十華嚴因為是在晉時譯的,所以後人稱為晉譯。八十《華嚴》因為是在唐時譯的,所以後人稱為唐譯。實叉難陀譯成《華嚴經》後,又繼續地譯《大乘入楞伽經》、]我覺得《楞伽經》,這一本經非常地棒,只是很可惜太深了,如果你想要空間開悟的人,這一本書不得不看,我們印了一本《楞伽經(的)義貫》,這一本寫得不錯,諸位,你們如果有因緣,你們如果要,講堂有印,老參的人才看得懂,初學的人沒有辦法,老參也很難講,實在是不知所云,我看過的經典之作,這本《楞伽經》是可以說是最深的,最艱澀,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看過四遍了,看過四遍了,如果看得懂保證你開悟,但是依我看你保證看不懂,拍胸脯保證一定看不懂。[《文殊授記經》等,前後總共譯了十九部經,本經]《十善業道經》,[就是十九部中的一部,亦是在武則天女皇的護持下譯成中文的。實叉難陀是他自己本國的名稱,譯成中文是學喜。]學喜,學習、歡喜,[傳記上說:]說實叉難陀[「智度恢曠,]智度恢曠就是說智慧高超,氣度宏廣,恢曠就是恢宏曠達,智慧跟氣度都恢宏曠達,[風格不群;]就是說他的品格,風就是風範,不群就是脫俗超群,品格風範脫俗超群,[善大小乘,]他不但精通大乘,而且又精通小乘,[旁通異學。」]旁通異學,就是說還包括其他的四書五經,統統都懂,《易經》也懂,[不但精通大小乘的佛法,對世間的哲學以及種種學問,亦都有相當的研究和認識,不是一位普通的法師。因為他的學問高深,]深厚地通達,[所以對於佛法方面,不但了解經藏,對律藏、論藏,亦有深湛的通達,因此稱為三藏法師。]我們一般稱三藏法師,都把他當做玄奘法師,其實不是,如果通達三藏的,都稱為三藏法師,[後來實叉難陀,感於慈母衰老,很想回去看看,以慰慈母之情,所以特上書請求歸里,皇上由於他的孝思,不特准他回去,並且派人送到于闐。沒有經過好久,再度來到中國,寂後火化,其舌猶存,]跟鳩摩羅什一樣,[真是難得。諸位還要知道的,本經除了實叉難陀的翻譯,更有施護三藏所譯的,]施護三藏是宋代的譯經師,宋代,北印度人,世稱顯教大師,出生在什麼地方?什麼年代?出卒年不詳,他平常都致力於翻譯經典,[名為《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這部經就是《十善業道經》,共一卷,宋代施護所翻譯的,施護所翻譯的,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與實叉難陀所翻譯之《十善業道經》們本異譯,[是可取來作為研究參考的。]

[正釋經文 甲一 證信]證信就是序分,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看到佛講經的對象在龍宮對海龍王,這個列入畜生道,與大比丘眾這樣就是聲聞,還針對菩薩又是摩訶薩,又是大菩薩,所以當機眾有畜生就是凡夫,有比丘眾就是聲聞還有菩薩眾,這樣就知道他所講的這部經典,是五乘所共有的,懂得看經典的人看第一句他就知道了,他就知道後面要講什麼了,表示這一部經典所講的是五乘所共修的,我們打開《華嚴經》,就不是這樣子,《華嚴經》一打開,就什麼菩薩什麼菩薩,全部統統都是在講菩薩,當機眾全部都是菩薩,所以會看經典的一看前面就知道後面了,看他對什麼根機來講的,譬如說《金剛經》他是對解空第一的講的,《金剛經》須菩提就是當機者,一看《金剛經》就是在講空、講般若,講般若。所以看經典看前面就知道後面了。

底下說:[佛教講經,對於經文,首先是要分科的,其最有名的,就是序]底下加一個「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人的頭,就像一個人的頭,[正]宗分,就像我們人的五臟六腑,[流通]分,就像我們人的雙腳和雙手,會流通,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分法,而這在中國佛教史上,為晉代高僧道安法師所分的,]道安這個很重要,東晉的一個高僧,跟慧遠大師都是東晉,道安大師影響我們佛教非常地大,非常地大,西元三一二到西元三八五年,西元三一二到西元三八五年,東晉的一個高僧,他十八歲就出家,他的師父叫做佛圖澄,佛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圖是圖畫的畫,畫圖的圖,澄是澄清湖的澄,佛圖澄,佛圖澄神通非常廣大,外道都勝不過他,過去、未來的事情都知道,在《高僧傳》裡面佛圖澄他降伏很多的外道,他用神通降服很多的外道。道安大師他對佛經的翻譯跟經典的記錄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是東晉當代的高僧,對佛教有很深遠的影響。道安法師所分的,[後代佛教大德講經,大都是依這個分科來講的,所以有「彌天高判,]彌天高判就是說像天那麼高,意思沒有人比他更行了,他把一部經典判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個就像天那麼高了,這個判是指最圓滿最高,[今古同遵」之說。]大家都遵守,所以每一部經典都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所以[一般經典的序分,本有證信序]證信序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與……眾」多少人這樣,叫做證信。證信就是說證明這部經確確實實是我阿難所聽來的,不是捏造的,[與發起序之別,]發起序就是看哪一個當機者,像《金剛經》就是須菩提,就對他合掌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就發起序。起是誰發起的叫做發起序,[現在此經只有證信序而無發起序。]證明這部經是佛所說的,沒有。[所謂證信,就是為了使人信仰,必須找出事實證明。世間有許多事情,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這樣就是這樣,那樣就是那樣,]這樣就是這樣,那樣就是那樣,[當下可以相信,不必另找證明。但也有很多事情,不是親自見聞得來,如要他人相信,就得事實證明。現在講的這段經文,目的就在證明本經的確是佛所說的,所以稱為證信。關於證信這段經文的敘述,太虛大師老早舉出一個例說:「如現代人的舉行仁義,在會議簿的記錄上,一定寫明會議的地點、]會議的[時間、]會議[主席]是誰、[出席人數]有多少、[會議事項]是什麼?[後來如有人對討論事項發生懷疑,就可取出當時會議記錄來作證明,使你不得不相信這一事實。」]所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哪裡,這個就是證明確實有這件事。

[「如是」:二字,通俗地說,就是這個,為指定下面的全部經文。若以信受不信受解釋如是,就是白話所說「是的」。如我們平時對人講一件什麼事情,假定對方信任得過,文雅的便說「如是,如是」;]這樣、這樣對。[通俗的便說「是的,是的」。設或對方信任不過,文雅的便說「不如是,不如是」;]不是這樣子,不是這樣子。[通俗的便說「不是的,不是的」。可見如是兩字,含有信的意思。]信或者是不信。

[「我聞」:的我,是代名詞,亦即阿難自稱。聞即聽聞,如諸位在聽《十善業道經》這樣,我一句一句地講,你們一句一句地聽,名之為聞。我聞,是表示親自聽聞。如諸位今晚聽完經回家,告訴家裡沒有來聽的人說:「這次聽講的十善業道經,是由實叉難陀譯成中文的。」家人如果問你:「你怎麼知道的?」你可肯定地回答說:「是我自己從法師那裡親聽得來的。」]所以[每一個人自己所聽到的,都可稱為我聞。本經是阿難尊者所結集的,為了表示這不是自己所說或杜撰的,]杜撰就是沒有事實的依據,而憑空捏造的,[而是由我從佛那裡親自聽聞得來,所以稱為我聞。]

[「一時」:時指說法的時間,等於現在開會的時間。世間一般開會的時間,都寫明某年某月某日,把日期交待得清清楚楚的。佛說法自有其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時間,[為什麼不把它指明而籠統]籠統就是說不明確、含糊,統括或者不明確,籠統。為什麼不把它指明而用這種不太明確[地說為一時?]他為什麼不說某月某日某時?當然[這是有道理的。現我告訴諸位:在這個世界上,由於各國的曆法不同,]像我們中國就使用農曆和國曆,國曆是全世界的,國曆是全世界的,農曆就是中國人使用的,所以[因而各地的時間,也就顯然的有著差別,]我們現在晚上就是美國的白天,所以[特別是在古代,中國有中國的曆法,印度有印度的曆法,如中國一年分為春夏秋冬的四季,印度一年則分為熱際]你稍微作個筆記,熱際就是: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這是印度的分法,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總共四個月,[雨際]就是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如果是印度的[寒際]呢?就是九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日,所以是每四個月一季,我們中國春夏秋冬是每三個月為一季,印度是每四個月為一季,所以這個一定要分清楚。熱際就是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雨際就是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寒際就是九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日,[的三際。]三際,就是三個時期,[如再把區域擴大來說,世界很多國家的曆法,都不能完全一致的。佛法要流傳到各國去,就不能明確地指定其時間,所以就簡單地說為一時。]像這樣也有好處,也有好處,譬如說今天我們東邊,譬如說十一月五日是我的生日,農曆九月二十二日生日,生日做一做,坐飛機到美國十二個小時,到美國又做一次生日,又收一次紅包,又收一次紅包,因為飛到美國,剛好是九月二十二日,所以時間上就相差一天,因此沒有辦法肯定,喜歡做生日的人這樣就最好了,喜歡做生日的人。但是我坐飛機到那邊做生日會來不及。[雖沒有明白地指出什麼時候,但中國古來大德,往往用]什麼呢?[「機教相扣之時」這句話,]機就是根機,教就是教法,根機和教法相扣就是相應的時間,根機和教法如果相應的時候,該講經的時候,[解說一時。]一時就是相應的時候,簡單講就是因緣具足的時候,這樣講比較直接,如果因緣具足的時候就講經,[機指眾生的機宜,教指如來的言教,機教相扣為時。如佛要說法,眾生不願聽,或眾生要聽,佛無暇說法,]就是沒有空閑,[其法都是說不成的,必須一方面眾生要求聽,而另一方面佛陀慈悲為人宣說,如是機教相扣,說為一時。 ]

[「佛」:現代人的開會,一定有個主持會議的主席,說法當然有個說法主,這裡的佛,便是指的說法主。十方雖有很多的佛,但說本經的佛,是專指在這人類世界出現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聖者,]可以說是聖中之聖,比丘戒裡面講:一切聖人當中,佛陀是聖人當中至高無上的聖人,佛陀,佛是所有的聖人裡面最高超的聖人,[亦即是人間的佛陀,千萬不是把佛看成是個虛無飄渺]虛無就是虛幻渺茫捉摸不到的,就是把他神話了的意思,縹緲就是若有若無,若現若隱的樣子,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神怪之物,]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把釋迦牟尼佛詮釋得已經有一點太離譜了,那個神通廣大,太離譜了,就像電影上所演的,其實世尊是一個老老實實的比丘,和我們人一樣,為父母所生有一個肉身,不過他是一個大覺者,大覺者,心二十四個鐘頭都如如不動,沒有妄想、沒有顛倒,沒有執著連微細的煩惱都沒有,清清凈凈,他就是發現到我們的覺性,每一個人的覺性,歐美髮現新大陸他們就很高興,釋迦牟尼佛發現眾生每一個都有佛性,這是比發現新大陸還要偉大,麥哲倫發現什麼新大陸,釋迦牟尼佛發現人人都有本性,還是離我們最近的,卻是我們每一個都感覺不出來。

底下:[否則的話,那就根本沒有了解到佛之所以為佛。這點,希望諸位先要了解清楚。佛是印度話的佛陀簡稱,]Buddha,Buddha。[中國譯為覺者。者是人的代名詞,覺是覺悟的意思,合言之,就是一個覺悟的人。世界上的人,本來是很多的,如在座的諸位,每一個都是人,雖然如此,但覺悟與不覺悟,顯然有著很大差別。]覺悟的人他心所散發出來的,就是真善美的解脫,不覺悟的人他處處束縛,處處執著、處處分別,他不曾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二十四小時都綁得死死的,斤斤計較總是空,但是知道不過擋不住習氣,煩惱的習氣擋不住。[覺悟了的人,就稱為覺者,未覺悟的人,只稱為迷者。迷而不覺的人,當然就流轉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出離;覺而不迷的人,從宇宙人生的覺悟中,不再為世間的一切所轉,]所以我們如果在這世間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顛倒這樣我們就是佛,當下就是佛,我們可以訓練什麼叫做修行?時時刻刻都訓練這顆心,不要被相所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就是你七個鐘頭都不要做什麼工作,你提起觀照這一念,不要被它所束縛,這樣也是一種修行,[過著一種自由自在的真理生活。所以我們對於佛陀的認識,不要從過高和過深處去認識,只要知其是個真理的覺悟者就好了。但是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連這個最簡單的認識都沒有,不能不說是個最大的遺憾!做了個佛教徒,對於自己所崇奉的教主,不能有個正確地認識,]說起來好像天方夜譚,把佛陀神化到極點,他已經不是世間的人了,[實在是太辜負了大慈大悲的佛陀!因此,我望諸位對於這點,要牢牢地記住!]佛陀就是跟人一模一樣,沒有兩樣,是人格化不是神化,佛陀就是我們人,人就是佛。

[「在娑竭羅龍宮」:這是法主說法的地方,等於現代開會的地點。如我現在講的《十善業道經》,]演培法師說現在[是在越南堤岸的妙法精舍,當知這就是我說法的地方。佛說法,不唯是在這個現實人間,龍宮天上無處不沒有如來宣說法音的。像現在所講的這部經,就是佛在龍宮說的。宮是宮殿,如過去的君主時代,一個國家有個國王,國王所住的地方,]不是[叫做王宮或]不然就叫做[皇宮,現在所講的龍宮,表示是龍王所住的。人間的國王住在王宮,顯示其有福德,海中的龍王住在龍宮,亦顯示它是龍族中有大福德者。龍宮的所在之處,中國古籍及佛經所說,]都[是在大海的下面。]大海的下面,[不過實際說來,佛經所記載的龍,是有天龍、空龍、陸龍、海龍的四類,現說龍宮在海的底下,是約海龍說的。]針對海龍說的。以前的人龍宮有很大的爭議,很大的爭議,如此要到龍宮說法,就不是用我們這個色身了,因為我們人要呼吸,竟然跟八千比丘要到海底,這八千比丘要證到意生身才有辦法,可見這個問題很大,問題很大,所以有的人說:龍宮這個地方不是在海底,它是一個皇帝住的地方,皇帝住的地方就像龍,叫做龍宮,所以從以前探討佛教歷史的人,認為龍宮不是在海底,《華嚴經》像龍樹菩薩入龍宮,看到《華嚴經》,不能不是在海底下,是地名,龍宮,它是一個地方名字,不是真的在海底下,真的在海底下來說,用色身下去你沒有辦法,因為你要呼吸,你要呼吸,那個都是水你沒有辦法,要不然龍王他會變化,這樣就要用意生身下去,比丘他沒有辦法,他頂多證到初果,有的是阿羅漢果有的是凡夫,他怎麼會有意生身,他要怎麼跟世尊下到海底,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所以有的人是這樣講,經典如此記載而世尊又不在了,到底龍宮真的是在海底,或者真的在人間只是一個地名,地名,譬如說世尊在鯉魚潭說法,你會想鯉魚潭可能在潭底,花蓮有一個鯉魚潭,可能在鯉魚潭的潭底,但是不是這樣,鯉魚潭只是個地名,對不對?它是個地名,像我現在在魚池鄉買的叫做蓮花池,有一天慧律法師去蓮花池說法,說:慧律在蓮花池內講經,其實不是,那是地名,魚池鄉裡面,我買的那塊土地叫做蓮花池,蓮花池段,剛好在蓮花池,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池這樣子,所以我比較相信考據學家所說的,龍宮是個地名不是在海底下,我比較傾向相信這個角度,經典這樣寫這樣註解,我們就跟它這樣讀,所以大乘佛法有很多都沒有辦法解釋,因為講到很多神通就不符合,不符合現在的解釋,你說八千個比丘要怎麼下海底,都不要呼吸嗎?不然穿潛水衣跟氧氣筒下去,要不然他們怎麼下去,世尊當然沒問題,世尊上山下海他什麼都沒問題,他神通自在穿牆走壁,意生身,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三千大千世界任他遨遊,因為他有意生身,我們沒有,我們沒有,就是沒辦法,不然就戴氧氣筒下去,如果戴氧氣筒也沒辦法聽,以前的科學有這麼發達嗎?有戴氧氣筒,氧氣筒的底下要怎麼講經?那也沒有辦法,所以我比較偏重相信龍宮是個地名,我才不相信在海底下。

[龍王的宮殿,在大海底下,]叫演培法師再活起來,他如果再活過來,我就問他:大海底在哪裡?可能也無法回答。真的,換我問他,他就無法回答了,所以經典這樣寫,我們中國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以前人講的我們就這樣讀,讀到矛盾的地方,它就多一句:不可思議。講一句不可思議就帶過去了,沒有辦法解釋,以前釋迦牟尼佛說右肋而生,我當時看到這一句,說:奇怪,佛陀的母親,這個地方怎麼生得出佛陀來,到底怎麼回事,我打了一個大問號。我就去問老和尚:師父,為什麼佛陀是從母親的右肋而生呢?老和尚:傻孩子,不可思議嘛。我就止住了,他說不可思議,師父既然說不可思議,你就要默不作聲了,這個地方會生小孩,真奇怪,這個地方會生小孩,我實在很不相信,後來我們到印度去探討,再向考據學去研究,好好地去了解到底為什麼佛陀會從右肋而生?原來印度的種族分得很清楚,階級分得很清楚,大梵天王是從口生,他們的相傳是這樣,貴族是從胸口而生,貴族,剎帝利、首陀羅是肚子跟膝蓋,是肚子跟膝蓋,嘴巴生,大梵天嘴巴生婆羅門,貴族從胸口生,剎帝利由肚子生,首陀羅從腳生,世尊是貴族,他是貴族胸口生,右肋剛好跟胸口是平等位置,所以說佛陀是右肋而生,原來佛陀是貴族而生的,出生是貴族,在右肋而生表示他是貴族,不是從這裡生出來的,我問了好幾十年,沒有一個法師說的使我滿意,每一個回答我都不滿意,我非常不滿意,打破沙鍋問到底,可是問老和尚,老和尚沒有一個有明確地回答。如果說龍宮,這樣解釋能清楚嗎?也不可能,沒辦法,所以我相信龍宮它是個地名,絕對不是海底下。

龍王的宮殿,在大海底下,[為龍王的神力所化作。《海龍王經·請佛品》說:有次龍王上來人間,到靈鷲山去聽佛說法,聽了佛說法後,對於佛法有所領悟,便對佛陀垂直歡喜信敬之心,要請佛陀到大海去應供,佛陀慈悲地允許它,龍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用無量的珍珠寶貝,種種莊嚴其上,且自海邊通至海底,]就像在畫卡通影片一樣,[造作三道寶階,恰如佛於過去化七寶階自忉利天下降到閻浮提來的那樣,]他怎麼寫你就怎麼想像,像在演卡通影片那樣想像就好了,不必想太多,我們要的是他的法,[佛與諸比丘及諸菩薩,共同地踏著這個寶階到龍宮裡去,受諸龍眾的供養,並為龍眾說法。依據此說來看,不特佛及聲聞並諸大菩薩有其神通,就是海中的龍王亦有其神通,]所以大乘佛法,如果用神通都講得通,它都是用這樣解釋都叫做神通,[所以龍王能變化寶階,佛等能循這個寶階而行,在沒有得神通的我人,當然是做不到的。《佛說十善業道經》的這個龍宮,叫做娑竭羅龍宮。娑竭羅是印度話,中國譯為鹹海,因為其龍常住在鹹海中,而其龍宮亦是在鹹海的下面,所以稱為娑竭羅龍宮。娑竭羅龍王,是很多龍王的一種,如《法華經》就說有八大龍王。]《法華經》裡面的八大龍王,我讀給你們聽一下:一、難陀龍王;二、跋難陀龍王;三、娑伽羅龍王;四、和修吉龍王;五、德叉迦龍王;第六、阿那婆達多龍王;七、摩那斯龍王;八、優缽羅龍王。這個在《法華經》裡面有,你不必作筆記,讀一遍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龍在印度叫做那伽,是一種身體很長的動物,而且是沒有足的,其形態有點像蛇,不過比蛇長得多,還有相當的神力,可作種種的變化。佛法承認有龍,龍亦作為佛教的護法,列為天龍八部之一,所以說「天龍八部皆護法」。]龍在中國來說是吉祥物,譬如說十二生肖,你知道這些都有可能,十一個生肖有可能,唯獨龍不曾見過,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你看有十二生肖,唯獨龍你不曾見過,為什麼龍不曾見過?而十一生肖都見過,唯獨龍不曾見過,不過十二生肖裡面其中又有龍,對不對?叫做龍,你要否認牠,對不對?中國人也都承認有龍,是不是?因此我看天龍八部這個天龍,可能也是一種業力,跟我們人間不太相同,在某一個時刻它會顯現出來,會顯現出來,好像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就像鬼道一樣的會變化的一種,牠是列為畜生,所以我認為牠是一種,屬於會變化的一種畜生,這個可能比較合理化,要不然我們那些鼠牛虎兔龍,中國人不曾見過龍,但是他就有這個龍。[不過龍雖有神力變化,但在佛法,仍把它歸納在畜生的一類中,如豬馬牛羊一般。可是不要以為是畜生,就小看了它。老實告訴諸位,很多畜生的福報,比我們人類還要大,因為嗔心大的關係,始墮到畜生去,龍就是有大福德的。]畜生有的比我們人福報大,像狗這樣的畜生如果長得漂亮,被有錢人飼養這隻狗就好命了,真的,它也不必要看門,整天幫它梳毛還綁兩個人蝴蝶結,主人回來這隻狗就跟他舔兩下,這樣主人就高興了,尾巴搖兩下,對不對?狗就很好命了,你看像我們有的當乞丐,寒流來的時候沒地方住,台北市就有很多睡地下道、鐵道旁要不然就睡火車站,要不然就睡公路局的,沒地方睡,你看人不如一隻畜生,那隻畜生他又弄最好的給它吃,還有「寶路」,看是一隻狗而已卻疼愛有加,一個人比不上一隻狗,真的就是這樣子,說真的就是這樣子,所以狗的狗的福報,人有人的業力。

[「與八千大比丘,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這是指出聞法的大眾,亦即等於出席會議的人數。聞法的大眾分為兩類,就是大比丘眾與大菩薩眾。比丘眾有八千這麼多,而且都是已有相當果證的,即是已證聖果的大比丘,不是剛出家的新比丘。比丘是男人出家已受具足戒的通稱,如果女眾出家而受具足戒的,就稱比丘尼。比丘是印度話,中國譯為乞士,乞是乞求的意思,士是人的代名詞,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乞化之人。佛所定的出家僧團制度,在僧團中住的出家眾,不可做政府的官吏,不可做士農工商的事業,]都不可以,[所有一切生活所需,都向信徒乞化而來,所以叫做乞士。]這個在佛在世時可以,泰國也可以,台灣行不通,在中國大陸就行不通了,中國大陸,冷到零下二、三十度,零下二、三十度,在零下二、三十度,比丘僧團如何出來外面托缽,我問你:什麼人要煮給叢林三百個人吃飯,叢林甚至有五百個比丘,五百個比丘在零下二、三十度出來托缽,像黑龍江,我們教授說的:黑龍江,零下都四十幾度,你怎麼出來托缽?打到耳朵,耳朵掉下來,打手,手斷掉,你沒有辦法托缽,所以這種生活在佛在世,今天的泰國也可以,比較熱的地方可以,太冷的地方根本沒有辦法,所以中國大陸我們那些祖師大德都沒有辦法用乞食的,所以就自己煮,因此我們中國修行就比較好修,為什麼?關起門來你不必去攀緣信徒,你也不必怕去犯眾,也沒有譏嫌罪,為什麼?我只要跟眾生保持距離,我就不可能犯眾或者犯到譏嫌,這個根本不可能,沒有在接觸,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中國的法師修行就很輕鬆,像法觀師他們去泰國,他說泰國每一個都要托缽,去那裡親近每一個都要托缽,他說四、五點就要出門了,三個比丘走到一個地方要分叉路,他從東邊走,他從南邊走,他從西邊走這樣子,分開去托缽,你不能三個都在同一間托缽,他煮來不及給你們吃,沒有那麼多,一趟出去,回來都兩個多小時,兩個多小時。我說:你去如果尿急要怎麼辦?他說有時候尿急,急得回來袈裟一丟就跑廁所了,托缽一次要兩個多小時,哪像我們文殊講堂早課結束,一坐下去,引磬拿著,供養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放下,開始吃,就這麼輕鬆,佛在世就是這麼苦的日子,親自去體會到那種艱苦,那一種冷眼甚至碰到恭敬的,也有碰到輕視你的,也都有,侮辱你的,所以在托缽當中動心忍性,磨練你的個性,我就是一個乞丐,降伏你的傲慢,你出家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你跟乞丐一樣跟人家托缽,低聲下氣,但是偉大的地方,外表很窮不過內心很富有,向佛陀乞法,向眾生乞食,所以他走路托缽,也有很大的用意,很大的用意。

底下:所以說除了乞以外還乞正法,所以說不可做政府的官吏,不可做士農工商的事業,所有一切生活所需二種我見信徒乞化而來,所以叫做乞士,[如更深一層地說,就是乞法。出家之人,最要緊的,還是乞法,即常常地向佛乞求正法,唯有乞求正法,才能聽到正法,這樣說來,比丘叫做乞士,是向兩方面乞化的:外向社會的群眾乞化飲食,以資維持色身,內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資長養法身,唯有如此,出家的生活,方可算是正命,]所以正命就是佛弟子依從正法,遠離咒術、占卜等等,五種邪惡的謀生之法,如法如律求此飲食、衣服等生活資具稱做正命,正命就是用正當的方法養活自己的生命,不從事咒術、占卜、算命等等,[而不至於過著邪命不正當的生活。比丘除了乞士一義以外,還有破惡與怖魔的二義,順便再為一談。惡在這裡,主要指內心中的種種煩惱,出家以了生死得解脫為目的,若不解決生死根源的煩惱,無論如何不能達到目的的,所以當修戒定慧的三學,撲滅貪嗔痴等煩惱,是為破惡義。魔在這裡,主要是指六欲天的天魔,]這個天魔是他化自在天子魔,住在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人天魔,魔王跟他的眷屬叫做天魔,[天魔最大的希望,就是一切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受他控制,如有欲跳出三界,不願再為其掌握,那他就要來作種種破壞。]你要修行他就破壞,製造種種的逆境給你,[設若不為所動,那他就要害怕起來。]他就會害怕,你若為所動他就高興,[出家的佛弟子,大都認真修行,而以解脫為期,]為期就是期望、目標,[天魔外道擾亂,不能發生作用,於是魔宮震動,魔王怖畏起來,所以稱為怖魔。修行能使魔王恐怖,這就真的有了相當功夫。如果馬馬虎虎地修,]馬馬虎虎地修就是隨隨便便,[縱然出家,魔王亦不會怖畏的。]他也不會怕的。

[菩薩的聽眾,超過比丘三倍,共有三萬二千那麼多,所以說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中國譯為覺有情。佛法將人以及畜生等,都名有情,雖然同樣的叫做有情,但覺悟與不覺悟,就有很大的差別。覺有情,是指覺悟了的有情說的。怎樣稱為覺有情?我們知道,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多得很,而這眾多的事物,依佛法看,無時無刻不在生滅變化中,甚至剎那剎那的在生滅變化中,]所以阿姜查說一句話:一切萬法唯有兩個字,生跟滅而已。萬法唯有這兩個字而已,生跟滅而已,你如果體會到阿姜查這句話,你就開悟了,不是生就是滅,沒什麼好討論的,世間沒有什麼叫做高興,沒什麼好傷心的,該滅的滅,該生的生,就是這樣子而已。

[所以說:「一切諸法,生滅無常。」可是世間上的一般人,很難體認到這點。如以重建的妙法精舍來說,因為它是剛剛修好,大家覺得它是新的,今天來看到的是新的妙法精舍,明天來看到的還是新的妙法精舍,似乎一點變化都沒有,殊不知這樣看法錯了!事實上,妙法精舍時刻都在變的,不特現在不可說它是新的,當建樓上時,樓下已開始變化而向舊的方面邁進了,]新的一蓋好就向舊在變化,[昨天與今天的絕對不同,後一小時的絕對不是前一小時的,如有這樣的領悟,是就叫做覺悟,世間難得有人體悟到這點,所以只叫做迷昧的有情。但菩薩已確切的領悟到無常的定律,深知諸法剎那剎那的在變化不息中,向毀滅的路上推進,決不再對演化的萬有諸法,]演化就是遷流變化,[生起常住的妄執。]意思是說我們對於生滅演變的假相,我們都很清楚地去透視它,我們千萬不要在這生生滅滅的無常的世間,生起一念虛妄的執著,明明知道這是假的東西,怎麼如此死執不放,這樣痛苦到自己,痛苦到自己,[由於有了這樣正確的領悟,所以稱為覺有情。]覺有情。[菩薩在佛教中說來,是個很重要的修學佛法的人,亦是積極推動救人救世的行者。世間有很多不了解佛教是覺世救人的宗教,以為修學佛法的行人,對於人類社會的事情,不聞不問,]都沒有在關心,[似乎有點近於消極,其實,佛教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可以說是最積極的宗教,]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觀世音菩薩說: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度人舟。我問你們:哪一個有辦法像菩薩這麼的積極,所以說佛教[亦是最關心人類劇苦的宗教,]世間的苦知道是苦,不過沒有辦法用正當的方法去解除,沒錢苦,他不用搶的,更苦,被抓去槍斃,被抓去槍斃,對不對?今天女朋友離開了他很鬱悶,他很鬱悶拿錢到外面交易,暫時得到滿足,結果得了AIDS回來,得病回來,本來想快樂一下,變成宣判死刑,我們人本來在煩悶當中想找一個來解決我們的煩悶,結果變得更糟糕,更糟糕,所以說徹底的認識佛教,就是要徹底認識自己,徹底地認識自己,就下定決心改過遷善,這樣自然離苦得樂,[因為佛教是以救人救世為最終目的,是真正推動這個救人救世之工作的,就是菩薩。諸位不要以為供在寺院殿堂上泥塑木雕紙畫銅鑄的是菩薩,寺院殿堂上所供的,不僅是菩薩像,還有比菩薩高一級的佛陀像,亦有比菩薩低一級的羅漢像,就是供的菩薩像,亦為我人所未見,]這個未畫×,也是我們人所常常見到的像,所常見的不是所未見。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四集)-凈空老法師
凈空法師開示: 我們今天遇到經教,這一生當中是不是根熟了?
海濤法師咒語大全
佛光菜根潭節選----星雲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