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長壽的秘密

張學良養生語錄   樹是個好東西呀,它對這個肺對皮膚是確實有太大好處了。沒有樹木陪伴,我可能會早早地枯萎。我們張家承襲下來的養生之寶還有米湯,我就相信這個米湯的功用。 ——張學良語   以宗教力量化解抑鬱   ●張學良很多時候都是處在卧床靜養狀態,也就是「呼吸氣功」,保持了思維的活躍和大腦的靈敏,這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越來越多的醫學家承認,宗教信念能帶來身體機能奇妙的不可思議的變化,而這種有益的催化作用又是西醫原理難以解釋的。世紀傳奇老人張學良,一生的經歷可以說是奇幻又非凡。不到而立之年,因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不得已接替父親職位,執掌東北軍政大權,統治3000萬人民,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獨裁者」(埃德加·斯諾語);後又歸順中央,成為民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與蔣介石結拜為兄弟,深得蔣的信賴;「九·一八」事變後,又成為萬夫所指的「民族罪人」,實際上是「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他遊歷世界各國,見過希特勒、墨索里尼,一度崇尚「國家主義」——簡言之就是中國的法西斯主義;後又因對蔣介石的內戰方針不滿,開始接近共產黨人,同紅軍合作,思想上贊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成為一名愛國將領; 1936年年底,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這次事變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其重大意義歷史學家已有公論;然而事變的發動者張學良卻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生涯,國民黨從大陸潰敗後,又險些被蔣介石泄憤處死……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滄桑變化,不但沒有使張學良「看破紅塵」,厭世遁出,反而讓他提前進入「散淡」境界,把囚禁生活當做修身養性的人生大課堂。在被軟禁期間,張學良把自己的生活設計得十分充實:研究明史,鑽研《聖經》,養雞養鴨,徜徉林泉;在貴州時,還幫當地貧苦鄉民操辦婚事;在湘西,同流亡的東北大學生們共同聯歡……等等。   從張學良身上體現出適時而變的稟賦來看,根本看不出這位將軍曾經是一位著名的享樂主義者。   張學良年輕時曾經吸過毒,靠著堅強的毅力戒掉了毒癮。   張學良也曾經歷過歌舞昇平的富貴溫柔生活,不論在天津、北平,「少帥」的風流韻事也曾是報章追逐報道的「花邊」。   從這一點看,他的一生也是繁複多變的,「烈火烹油、鮮花鼎盛」的繁華場面也經歷過,「鐵窗孤月,寂寞流水」的晦暗境遇也飽嘗過。然而張學良能從人生變化無常中超脫出來,並且能超越憂鬱,使人生境界臻於完美,終於迎來祥和、平靜、充實的晚年。   綜觀張學良的大半生,他以自己的順時應變的精神書寫了一部奇特的養生經歷,並修成善果,可謂「囚禁中修鍊成的全福老人」。   張學良享年101歲,他的長壽之謎也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話題,有人稱之為「張學良現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卻能實現長壽的現象,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見的。   有一次,張學良被問到養生之道時,回答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養生之道,只是會吃能睡。平時都從晚上10時一直睡到轉天上午11時,中午再睡2個鐘頭。再加上不愁吃,不愁穿,心情保持開懷。」話雖聽上去極端,卻也道出了這位36歲起就開始過囚禁生活的少帥之所以能頤養天年的某些真相。按照張學良所說的睡眠時間來計算,他每天睡眠的時間竟達15個小時,這樣的睡眠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偏長的。睡眠偏長或偏短對身體都是不利的。但據衛士回憶,張學良很多時候都是處在卧床靜養狀態,也就是做「呼吸氣功」。在卧床同時回憶平生經歷,在靜思中重新體味過去的戎馬生涯和酸甜苦辣,保持了思維的活躍和大腦的靈敏,這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在晚年時,他口述歷史,情節次序有條不紊,細節也鮮明生動,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學良囚禁時的大腦體操。   蔣介石囚禁張學良,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扼殺了少帥的滿腔抱負,張學良不得不被迫過起了賦閑的生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張學良將軍被禁,也免去了鞍馬勞頓的軍旅生活,更無法思慮政治上的得失,反而成就了他提前「退休」養生的條件。為了防止和外界接觸,蔣介石一直把張學良軟禁在山裡,從奉化雪竇寺到貴州的青山綠水,都是一些風景幽美之處。客觀上張學良有了清凈的生活環境,而清凈是養生的首要條件。    一旦越過了心理上的檻,眼前的就是悠閑的生活。張學良對此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生活態度,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未嘗不值得慶幸。所以晚年張學良說他「不愁吃,不愁穿」,雖然言語中滋味很苦澀,雖然他本意上不願意以這樣的生活換取長壽,但這種生活對養生是大有益處的。   張學良的靜修養生法,是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不自願而為之的。   討論張學良的養生之道,不能不探討宗教帶給他精神的寄託和力量。54年沒有自由的生活,對任何人都是一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何況張學良年輕時是那樣一位熱血沸騰、胸懷大志的將門虎子。   他的生活表面上看上去一派悠閑散淡,內心卻非常孤寂。一段時間裡他精神憂鬱,心境凄涼,過早地脫髮禿頂,眼花耳聾;在心理上、精神上也有了些變化。在宋美齡的開導勸說下,他皈依了基督,希望能找到新的精神寄託。他不光熟讀《新約》、《舊約》,也對宗教的精義進行研究,還是美國一家研究聖事的學院的函授生。到了星期日,他就下山到士林的一家小教堂去做禮拜。   張學良原本是不信教的,年輕時雖然加入過基督教青年會,但時間不長,而且那時的基督教青年會主要是開展一些社會活動,並不是個純粹的宗教團體;加之後來戎馬生涯,四處奔波,對此早已興味索然。被囚禁後由於苦悶孤寂,覺得像「安貧樂道」「心正手潔」之類的教義,使他那備受摧殘的心靈可以得到某種慰藉,似乎精神上也有了一種寄託,所以他信教了。   宗教,與其他信仰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著不尋常的誘惑力。一個人一旦投身其間,耳濡目染,就會變,甚至往往會像著了魔、入了迷似的,對它執著追求,篤信不已。至於它所宣揚的東西,究竟是真是假,對或不對,科學不科學,是不是合乎實際,那是另外一個範疇的問題。然而,現代醫學也日益重視宗教信仰與生命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多的醫學家承認,宗教信念能帶來身體機能的、奇妙的、不可思議的變化,而這種有益的催化作用又是西醫原理難以解釋的。精神救助法,往往使一些絕症患者化險為夷(至少病情能大為減輕),北京醫院某著名心血管醫生就勸過他的一個病人研究《佛經》,就是希望病人找到寄託、釋緩精神壓力。   張學良篤信宗教,有複雜的原因,這裡不多評論。但他以基督教義中的愛人與己自勉,卻是值得借鑒的。他在九旬壽筵上驕傲地說:「除了老了,我沒有崩潰!」說明了他信仰宗教最終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力量。   對於宗教信仰,醫生的觀點是應從宗教中汲取積極因素,用於養生,才是目的。眾所周知,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非法囚禁,一關就關了54年,風華正茂的36歲青年人被關成了九旬老翁。張學良是個有極高抱負的人,他 26歲時就在給二弟張學銘的信中說:「我們將來要為中華民族造幸福,不是為個人謀榮華富貴也。」由年輕有為、叱吒風雲的少帥,一夜之間變成階下囚,失去了一切,這種人生給予的殘酷打擊,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住的。張學良卻能在半個多世紀非常人能忍受的幽禁生活中,獲得長壽,實屬奇蹟。過完百歲大壽,張學良仍然精神矍鑠,他的私人醫生說他的心臟、腎臟、肝臟、血壓,都很正常。牙齒也很好,吃自助餐仍能自己端盤子取食物。被囚禁的一開始,張學良也接受不了現實,「終日繞室長嘆」,大發脾氣,內心非常憂鬱。有著殺父之仇、失地之恨的堂堂愛國將領,看著日本軍隊橫行中國大地,竟然整天枯坐賦閑,幽居深山,他哪能不滿腔怨恨、愁苦不堪呢?   憂鬱,也就是中醫說的鬱症,是無人能倖免的,也是現實世界的客觀存在。早在幾千年前,養生學家就已經開始研究鬱症。《內經·素問·遺篇》中就提出了「五郁」論:「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不郁折之。」說的是鬱症範圍極廣,是致病的心腹大患。   在《素問·疏五過論》中,說明了鬱症發病的原因和癥狀:「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洒洒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這提出了一個觀點,貧富、貴賤、苦樂等人生變化,使人處於心理需求不能被滿足的逆境狀態,如政治迫害、懷才不遇、家庭糾紛、經濟困難等,於是造成精神壓抑,感到苦海無邊。鬱症幾乎是任何一種身心疾病的致病原因之一。[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26 17:07:32編輯過]分享到: QQ空間 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 收藏0 分享0 頂0 踩0回復 引用 舉報 返回頂部俏吟一簾風貴賓帖子7009 精華52 註冊時間2005-7-8 威望171 點 金幣2916 沙發發表於 2006-10-26 17:07 |只看該作者人生變化帶來的精神壓抑,如果時間較短,就是一般性問題;但如果持續時間在3年以上,例如長期政治迫害(張學良的經歷就十分典型)、懷才不遇、民族歧視、戰爭恐怖、顛沛流離、中年喪偶喪子等,就是對健康具有嚴重殺傷力的嚴重威脅。它有著強烈的精神壓抑作用,能加速人體衰老,甚至導致當事人不幸夭亡。   清朝名醫葉天士指出,《疏五過論》中提到的「嘗富後貧,故貴脫勢」是人生之大忌,如果因此發生精神創傷,是很難恢復常態的。換一種方式說,人容易接受先貧後富,先苦後樂,由逆境轉為人生順暢,是無礙於健康的;在一帆風順中出現暫時性的挫折和意外,也不會對壽祿產生太大影響,然而哪怕心胸最豁達、意志最堅強的人,都難以從「富貴溫柔」中猛然轉向不可逆轉的窮愁困苦的命運,因此而鬱悶,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心疾」是最難治療的鬱症。這恰恰就是張學良面臨的問題,張學良在囚禁生活的一開始,也是極其不能適應的,幾度陷入絕望,並大病了幾場。   在這種情況下,他曾在半年之內做了兩次外科手術。醫生說,張將軍身體一向很好,現在半年內兩上手術台,可見身體狀況已經很差。   但張學良在認識到無法改變囚禁命運後,就選擇了「既來之,則安之」的豁達態度,尋找各種方式排解煩惱。他常說,百折不「惱」,一笑了之,人要善於制怒息火,解憂消愁,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尋找新的生活樂趣來適應環境。所以,張學良的養生之道非常具有獨特性,靠的是精神和意志的力量,來克服憂鬱。   張學良的養生之道就是解郁養生。解郁養生有藥物養生和非藥物養生,在被軟禁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大陸,恰逢戰爭,藥物養生是不現實的,張學良就採用非藥物養生法,盡量培養自己多方面的愛好,通過各種娛樂和體育運動來調節情緒,擺脫和削弱政治迫害對他的傷害。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養性》中說:「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善養性者,不但餌葯饗霞,其在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可以遐年。」孫思邈說的「百行」,就是指各種娛樂活動。   張學良的大半生,其實是在鬱悶和忍耐境況下度過的。他曾經得過嚴重的抑鬱症和神經官能症,這是兩種全世界範圍內普遍高發的精神原因引起的身心疾病。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2600萬,每年造成經濟損失640億元。美裔華人作家嚴歌苓患躁狂性抑鬱症20年之久,她一直以為僅靠自己能夠扛過去,最終還是接受了系統的藥物治療,才將這種不可小視的病魔壓服下去。   抑鬱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有效的預防、疏導和治療,有時候這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剛開始被囚禁的時候,張學良正是年輕氣盛的時節,由統領大軍的最高將領,淪落為幾個特務看守之下的階下囚,這種落差給人精神上的刺激,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張學良整天繞著關押他的斗室長嘆,不嘆氣的時候就是大發雷霆。外面的國讎家恨未報,在深山裡過著沒有人身自由的幽居生活,不能對時局產生絲毫影響,鬱積於心,自然要發泄於外。而越是發脾氣,脾氣就越壞,躁狂性抑鬱症的癥狀就越突出,並往嚴重的方向發展。原本身體底子非常好的他曾在半年之內做了一次胃的手術、一次心臟手術,由此可見, 「心病」對生理的損害是實實在在的。在大陸關押期間,張學良被轉移地點達10餘次,顛沛流離,生活條件越來越差,並且四周布滿幽靈般的特務,隨時報告他的起居和政治動態,氣氛壓抑至極。「龍卧沙灘被蝦欺」的瑣瑣碎碎,更是令他暴躁易怒,發作之後又陷入身體虛弱與失神當中。   然而張學良素來意志堅強、胸襟開闊,在認識到無法改變囚禁命運之後,他決定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把天下可笑之人、可氣之事全都付之一笑。他制怒息火、自找樂趣的方式可謂不拘一格。誰能想到,整天吹噓「是英雄必風流,大英雄大風流,我就是最風流的」的人,正是在拘禁之中摸索出一條「鐐銬中的養生太極舞蹈」的呢?   張學良的豁達胸襟、磊落作風,早在「西安事變」之前的一件事情中就表現出來。那是1936年8月29日,張學良因為秘書被陝西省國民黨黨部捕去,一怒之下派兵抄了省黨部,差一點與蔣介石提前決裂。後來回憶起這一段經歷,張學良說:「人啊,禍背而出,倚背而入。你怎麼待人,人家也怎麼還你。那孟子說得一點也不錯,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讎。你用這法子待人,開始人家不知道,慢慢人家知道了。記著我的話,做事情,我告訴你,要謹記這兩句話,問心無愧。也許我錯了,但是我問心無愧,我對你沒什麼。我說我這個人,待朋友,待部下,待什麼都是如此。」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的話,張學良能夠僅靠精神的力量克服抑鬱症,也根源於他的這種大海一般的氣概。   平常人如果得了抑鬱症,往往沒有多少條件去迴避引發抑鬱症的環境。如果它越來越嚴重,意志難以控制,就不能諱疾忌醫地一天天拖延下去。心理上的小毛病比生理上的更容易發展成難以彌補的大病。需要藥物和心理的雙管齊下治療,才能事半功倍。   以文化陶冶調理氣血   ●釣魚是眼、手、腦和靜、意、動的結合,意守水面,形靜實動,其實在練氣功(靜功)。張學良的娛樂養生法很多,他以釣魚養生、寫作養生和花卉養生來消遣自樂,使本來單調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電影《西安事變》一開始,就有一個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在特務監視下在湖邊默默垂釣的鏡頭。可以說,垂釣生活,貫穿了張學良將軍的大半生。   張學良被軟禁在湖南鳳凰山時,有一大樂趣,就是釣魚消遣。他經常漫步到山腳河邊垂釣,有時沒釣到魚,也得買一條魚掛在鉤上。有一次他去釣魚一無所獲,就買了一條4斤多重的鱖魚掛在自己的釣鉤上,放在河裡觀賞。剛開始,他的釣魚技術不好,就專門向同在河邊釣魚的老翁請教,拜他為師。   釣魚可以鬆弛緊張的情緒。釣魚時,人的眼、神專註於水面浮鼓的動靜,意識完全沉浸在水面上魚漂的一抖一動的安靜意境中,大腦皮層只有一小部分在興奮和活動,大部分腦細胞得到了休息,所以釣魚就起到了調節、放鬆、消除疲勞的健身作用。尤其當「魚漂送起,竿彎滿月」時,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釣出水面,必然會產生興奮感,不良心境和疲勞煙消雲散。所以,釣魚能解乏、清肺、養性、順氣、增加食慾。
推薦閱讀:

得到|時代周刊:長壽秘訣哪種靠譜?
長壽老人、被拐賣的婦女,記錄身邊的百態人生
長壽的老人都有哪些特點?
10種長壽的「超級食品」
男人哭吧不是罪,哭出來有助長壽

TAG:張學良 | 長壽 | 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