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養生術,每天練一練功效甚好!

一、靜立養氣法

類似立正姿勢,兩腳跟併攏,腳尖間距為橫拳四指寬。松膝,重心在湧泉。拔背松腰,舒胸松腹,保持身直,收頦直項,鼻尖對臍,頭項正直,兩臂自然下垂,小拇指貼靠於褲縫前,其餘四指斜向前。口眼輕閉,舌抵上齶,呼吸自然。

說明:此式又名無極式,是內功的基本功法。要做到意靜,體松,形神合一,氣運自然。練此式有了體會,可結合到其它動作中。

本式以靜養真氣為主,真氣充沛則氣血和順,能增強內在調節功能,對各種慢性病都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單練靜立每次不少於15分鐘,可逐步延長至1小時左右。

二、調經順氣法

1、在靜立的基礎上,兩手向左右斜前方徐徐上抬與胯平,小指斜向上,無名指沉,食指提,兩手內合,中指對,兩肱圓,小指內扣與頭平,手心斜向下。

2、兩肘外撐,兩手中指相對,經胸前徐徐下按,至小腹,隨即兩手左右分開,歸靜立式,可重複練習。

說明:初練功之人,大都氣浮於上。本式有升清陽、降濁陰、收心定意、調經順氣之功效,對頭脹、胸悶、高血壓等症效顯。練時要求松靜慢勻,一般做3~9次。

三、開合運氣法

1、從靜立開始,兩腳分開,間距與肩同寬,兩腳向外側轉呈直線,兩手徐徐向前向上抬起,達與肩平。

2、微屈膝坐身,松肩墜肘,兩勞宮穴相對,距30厘米許,兩臂各呈半圓形。

3、注意體松意靜,手心微有麻脹或熱感時,兩手可慢慢內含,則會有氣體阻力或吸力之感,合至兩手心距7~10厘米時停止。再慢慢外拉,此時似有氣相連,具有拉不開或斥力感,可開至比肩稍寬。如此反覆做3~5分鐘,氣感會逐漸增強。

4、收式為兩手回至胸前,中指相對,手心向下,兩足併攏,舒身上起的同時,兩手經腹部下按,兩手與兩足尖同時分開,歸靜式。

說明:運氣法能使內外氣相合。在兩手開或合時,腹內會有脹或縮之感,故能增強內臟功能。待氣感強後,可用外氣為他人治病。

四、拜佛樁功法

兩腳平行分開,間距與肩同寬,腳尖內扣呈倒八字,屈膝坐身,兩手合掌至胸前,肩放鬆,肘前頂,兩手五指相對,掌根相靠,手心空開。中指對咽喉,距離7~10厘米,臂外撐,舒胸松腰,鼻尖對肚臍,掖胯斂臀,身直腳平,松靜自然。

收式與第三式同。

說明:此式能開胸順氣,增強經氣循環,對心臟病、肺病、肝病、胸悶氣脹等效顯,並可幫助減肥。

五、旋轉起落法

1、兩腳平行分開,間距與肩同寬,兩手向上抬起,達與肩平。

2、屈膝坐身,右腳內扣,左足尖抬起外擺不落,胯向左轉90度的同時,右小指內擰上起至面前,大拇指外扳,小拇指跟對鼻尖,臂呈半圓形。左手小指經腹部內擰下落,再外擰向後至腰,手心向外,大拇指內扣,中指順尾閭下指,對準右腳跟。頭正,身直,屈右膝坐身。

3、左腳內扣落實,胯向右轉90度的同時,左手翻轉上起,達與肩平,小指向上,右手下落至左腋前。

4、右腳尖抬起外擺不落,胯繼續向右轉90度的同時,左手小指內擰上抬至面前,小指對鼻尖,臂呈半圓形。右手下落經腹部、右脅向後至腰,手心向外,大拇指內扣,中指順尾閭下指,對準左足跟,屈左膝提右膝坐身,保持頭正身直。

5、右腳內扣,再向左轉反向練習,動作與本式前3、4節同,惟手足相反,可反覆練習。

收式同第三式。

說明:本式鍛煉四肢關節,能舒筋松肌,對四肢麻木、關節炎顯效。對症者可反覆練習幾十次。

六、進退開合法

1、從靜立開始,兩手向左右前斜方徐徐上抬,達與肩平,手心向下。左腳平起前進一步,平落的同時,兩手上抬經面前翻轉下落至腹部,左手背置於右手心上,大拇指外撇,坐身。

2、弓步,重心前移的同時,兩手分列左右體側,手心向後,兩肘一前一後,重心移至左腳成左弓步。然後,兩手向外翻轉向前,手心相對,間距7~10厘米,達與肩平,松肩墜肘,頭正,身斜直,右膝微曲,尾閭斜對右腳跟。

3、屈右膝坐身,兩手翻轉下落至腹部,左手背置於右手心上。再接第2節重複練習3次,兩手落至與前相同時(左手背置於右手心上),接下式。

4、換步,左腳尖外擺,右腳進步平落,其餘動作與2、3節相同。如繼續練習可再換步。

至合掌時,兩手還至胸前,中指相對,手心向下,後腳向前跟步併攏落實,兩手下落的同時,分開,歸靜立收式。

說明:此式有合陰、開陽兩種練法,動作相同。手心相對,叫合陰,可增強臟腑功能;手背相對,叫開陽,能加強筋骨肌肉運動。習者可任選其一,或兩者兼練;對症者可反覆習練。


推薦閱讀:

鄧門心意內功七寶丹田功
曼宇內功增訂版
拳架姿勢與內功勁法
內功十三段
宋氏形意拳的內功及其作用

TAG:養生 | 內功 | 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