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三十而勵的芮成鋼這個人
2011-01-12 08:52:09|分類: 勵志偶感 |標籤:芮成鋼一個人採訪耶魯成為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是他,讓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心甘情願花20萬美元,讓他以公派的方式留學耶魯一年,並因此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耶魯世界學者」。
他在全球著名的達沃斯論壇上為一個患白血病的朋友向頂級製藥公司高管尋求幫助,並因此成為諾華全球總裁來中國一定要見的人。
他24歲前已經採訪了兩百位世界政治、經濟、學界的頂級人士,成為「採訪外國政商領袖最多的中國記者」,並因採訪與許多人成為忘年交,比如剛剛托女兒去他新書發布會捧場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就是他「出來一起喝喝酒」的朋友之一。 他英語好到讓人嫉妒得想學日本武士切腹,但他卻只用漢語拼音Rui Chenggang做英文名。他開一輛中華車,因為曾用博客把星巴克請出故宮而名噪一時。他剛剛31歲。
他是芮成鋼。
而這些,都不是他追求的,他只是希望自己自由,並且更有意思——這是他採訪了上百個製造成功故事的名人之後,最堅持的原則。
跨國500強企業的高管,金融巨擎的中國首席代表,包括一位美國極富傳奇色彩的資本運作高手,曾三次請芮成鋼吃飯,希望他成為自己在中國的業務負責人,芮成鋼謝絕了。他說:我不喜歡那種生活。讓我拿一個比現在高出好幾倍的薪水,在國貿19層以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身份進進出出。對我來說沒有任何的吸引力。
這個長句子他說得異常流利,顯然已經經過反覆思考,成為個人信條。
本以為芮成鋼是一個對自己的未來考慮得非常現實又周詳的人。他接觸的每個人都有能力給他一個塑造截然不同的職業生涯的機會。但是在採訪中卻發現。他似乎沒有什麼明確的人生規劃,只要求「有趣和自由」,而所謂自由,就是擁有選擇的權利,隨時可以拋下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他現在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芮成鋼現在都堅持租房子住的原因。他希望人生不要這麼快固定下來,仍舊充滿冒險的可能。
芮成鋼的座右銘是美國小說家菲茲傑拉德所說的:The test of a first rate of intelligence is to have two opposed ideas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意思是,最高的智慧莫過於在自相矛盾的情況下仍能夠發揮作用)這似乎能解釋為什麼我們覺得,他是一個追求「嚴謹與進步」和「自由與散漫」的共生矛盾體了。
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他終日和全球知名人士打交道,論起朋友動輒就是某國政要、某金融巨頭、某諾貝爾獎獲得者;而另一方面,他恰是因為與這些人靠得近,所以更能看清真實。他曾經這樣說過:看得越多,越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在芮成鋼的眼中。鏡頭裡寬敞的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不過是用廣角製造出效果的小房間,他比划了一下三十多平方米的演播室,說:只有我們演播室一半大,白宮西翼的門尤其矮,一米九的人進去都要低著頭。
而美國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在他的想像中是一個多麼野心勃勃的人物,結果一見面,卻發現是個面慈心軟的和善老人,對掙錢已經亳無興趣,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做慈善。這些人和事都更讓芮成鋼想清楚,他需要的是什麼。
他說:我有時會在晚上開車去香山,站到山頂上往下看,會發現你所焦灼的、在意的或者猶豫不決的事情,那些職場上的狂喜和刺痛,人生的喜怒哀樂都被北京二環、三環、四環、五環的萬家燈火所包圍著。一旦你跳出了那個圈兒v。它們就不重要了。
芮成鋼有個朋友是宇航員。發現號太空梭的機長,搭載太空梭無數次升空。芮成鋼問過他一個問題:從太空看地球什麼感覺。
那個朋友回答說:地球這麼一個小東西,在太空里很脆弱。那麼多行星隨便碰一下就沒了,我們還在星球上打仗,彼此跟彼此過不去······。
芮成鋼說:其實他和我站在香山頂上看北京的感覺很像,很多平常你特別在意的事,其實沒那麼重要。人生嘛,和那個用手握住沙的故事一個道理,太用力把握反而容易失去,所以有是很好的,沒有也沒關係。
「開始之前。結束之後。」如何面對這兩個時段,足以考驗一個主持人的天分。而芮成鋼的天分恰在於他不把自己定位為主持人——他介紹自己工作經歷的習慣說法是:過去的10年我一直在做財經記者。工種沒有變。
他說:打個比方,我一直在做一個車工,10年來一直在練習如何去車一個零件,我沒有去做鉗工、水暖工或者焊工。不管天生資質如何。就一個10年車工工人來說,對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車一個零件,肯定有自己的積累。
這就是他的天分。 他說過:在我們小時候,一個主持人可以又做財經節目,又做文藝節目,甚至我記得有個北京台的主持人星期一做新聞,星期二做財經,星期三做文藝。星期四做體育,一個人什麼都做,但是我覺得那個時代,正在逐漸離開我們。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是專業記者,假設我是一個球迷,有非常好的關於體育的觀點,我就能夠通過很多渠道像專業的媒體從業者那樣,成為大眾獲得信息的平台。以前我們沒有那麼多娛樂產品與手段,大家最大的消遣,可能就是看電視了,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因此有可能成為大家都喜歡和關注的對象,今天已經不可能了。眾多先決條件需要你必須深諳你所播報的話題,能針對問題有自己的分析和觀點,能夠適宜地向專家拋出專業的問題,並且要可以找到你所關注領域的專業人士做智囊團去共同探討問題的本領。
他還說:做這行一定要有一種專業精神,專註於一個領域。別想著什麼出名主持什麼,什麼火播報什麼的,想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喜歡,本身沒有錯,但是今天不再是一個『廣泛受歡迎時代』。媒體從業人員要做到『了解』一個專業領域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也越來越高,我不可能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很強的人,只能把一件事做好。
芮成鋼很贊同美國前總統里根的一句話。「我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流者。但是我交流最偉大的內容。」他用學英語舉例子,他說: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注意英語的發音是否標準、說得是否流利。其實關鍵是內容,是語言背後的思考、觀點和內在的邏輯。語法錯誤沒關係,發音不對沒關係,中國口音沒關係,關鍵在於是不是值得聽的內容。
此外,通過這些年的採訪,芮成鋼發現他接觸的高端之中,人們形容另一個人棒的最高評價,不是他的身家背景,不是因為他是首富,或者某某公司的高層,而是說「這個人很有意思」。芮成鋼又拿自己比個例子,他說:後來在耶魯讀書,我也注意到,這是一個在美國知識階層,很多人認同的標準說法。反過來,當說一個人boring(煩人的意思),那就是批評他最狠的話了。所謂有意思,應該是代表有某種思想、判斷和激情的人,他可以是任何職業。但是同這樣的人一起交談,你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
他覺得耶魯法學院遇到的那幾個一畢業,就放下幾十萬美元的高薪、準備來中國兩年四處遊歷一下的法學博士是有趣的,他們能說出「錢,以後有的是機會掙,趁年輕的時候,要讓自己高高興興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而那些「考不考大學,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畢業找什麼工作,讓家人、學校甚至社會替我們選擇,搞得自己最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對什麼真的感興趣」的學生是無趣的;那些「大學一畢業就攢錢、找父母要錢、借錢買房子。把自己變成一個不敢冒險、小心謹慎,天天想著供房供車,失去了年輕人該有的朝氣、勇氣和隨之而來的各種機會和可能性」的學生是無趣的;那些評價人只會把興奮點集中在財富和地位上,很少去真正感覺一個人的精彩之處的人、那媒體和社會就一定是是無趣的。
所以,芮成鋼致力於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交流偉大內容的溝通者,他說自己做這份工作最快樂的事在於能把中國的事用英文講給外國人聽,把世界的事情用中文講給中國人聽;在於可以和全世界有趣、有影響力的人士進行溝通,不管是政要還是財團CEO,不管是贏家、輸家,還是金融風暴的晴雨表,都可以去分享他們的觀點,從360度的角度去解讀。
我也是偶然在電視上見過他,很精神的小夥子。當我聽到他說過的英文 我卻大大震驚了。英文如此完美的中國人,我還是第一次遇見過。這完全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全中國從小學到大學,學英文的人不要太多哦,可是其中有幾個能夠達到他這樣水平的人呢?這個問號應該有半邊天那麼大。
作為八秩老翁勵志博客的博主,我想我必須向咱們的朋友們,尤其是年輕朋友們,鄭重推薦這位不簡單的人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