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佛教發展史:台灣佛教三百年奇蹟

根據鳳凰網2004年統計,台灣的佛教徒超過800萬人,約佔台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佛教可以說創造了人間奇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所謂的四大道場,即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和中台禪寺。這些道場規模之大、信眾之多、活動影響之巨、組織之嚴密,不僅在中國佛教史上前所未聞,即便放在當代世界宗教的整體視野中,亦堪稱翹楚。

【台灣佛教奇蹟】

1、台灣佛教信仰人口約548.6萬 宗教影響人心主導力量

據統計,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548.6萬人,佔2300萬總人口的23.9%。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信仰人數統計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

2、人間佛教是台灣佛教的特色

人間佛教的普及,是台灣佛教的特色。例如當台灣民眾描述「有人去世」時,大多使用「往生」這個佛教術語。還有「輪迴轉世」的觀念、「觀音菩薩」的信仰、「吃素」的普及、「布施」救濟的風氣……從這些民間現象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社會與佛教潛移默化的融合。

3、創造了人間奇蹟的台灣佛教 典型代表四大道場

標榜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四大事業,然而,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傳教。200多個道場,遍及五大洲,可以說第一次將漢傳佛教世界化。而所有的道場都以麥當勞式的連鎖形式出現,統一的組織架構,統一的標識,統一的活動形式,統一的微笑和告別手語,使佛光山派成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漢傳佛教道場,乃至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這一被稱之為「星雲模式」的傳教方法,足以奠定星雲在中國佛教傳播史上的大師地位。

4、佛教聖地入選台灣十二大景點 內地朝聖人口劇增

2012年,台灣發起了「台灣新十二大景點」票選活動。經過觀光旅遊專家推薦與網友票選,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新北市法鼓山佛教聖地雙雙入選。此外,佛教也以藝術、建築等多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線內。在2012台灣建築獎評選中,台灣法鼓山大溪齋明寺奪下「2012台灣建築獎首獎」。台灣的佛教景點不僅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也屢屢被列入到中國內地的佛教信眾的台灣旅遊清單。

【台灣佛教人物】

1、慈航法師:台灣佛教教育先驅

慈航法師(1893-1954)俗名艾繼榮,閩北人,17歲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後追隨太虛大師,於中國各地巡迴弘法,後訪南洋,宣傳抗日國策;晚年駐錫於台灣,創辦「台灣佛學院」,開創台灣僧伽教育為中國佛教在台灣的開展打下基礎,對台灣佛教有著很深遠的影響。1949年,受誣告以「匪諜罪」被台灣有關方面逮捕入獄。1954年在關房中示寂,寂後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後開缸檢視,面呈紫色,全身完好。慈航法師金身供奉於台灣彌勒內院,為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

2、印順法師: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比丘博士

印順法師(1906—2005年),俗名張鹿芹,浙江海寧人,當代著名高僧,台灣佛教知名僧侶佛學家,以智慧深廣、學識淵博、著述宏富而享譽當今世界。社會評價法師學優行粹,為海內外佛子所同欽。1967年中華學術院授導師以該院「哲士」榮銜。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亦因導師《中國禪宗史》一書之創見,而授予博士學位,這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比丘博士。導師於年青時,曾追隨太虛大師辦學。來台後歷任善導寺、福嚴精舍、慧日講堂、妙雲蘭若住持及導師,暨福嚴佛學院、華雨精舍、妙雲講堂導師。並多次前往國外弘法。數十年來著述研學,不遺餘力。撰書數十種,蜚聲士林。

3、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聖嚴法師,台灣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1930年誕生於江蘇一戶農家,俗姓張,14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當時只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歷;聖嚴自幼身體不好,1949年,他從軍入伍,由上海搭船來台,1959年,30歲時,結束10年軍旅生涯,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

聖嚴在二度出家後,前往高雄美濃山區潛修6年,勤研經藏,並完成9種著作,奠定日後弘揚佛法的基石。聖嚴於1989年創建法鼓山,歷經16年建設,在2005年落成。聖嚴提出「心靈環保」觀念,推動「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的理念,接著提出「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觀念等。在1998年,獲天下雜誌遴選為400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士之一。

4、惟覺長老:傑出愛國高僧

台灣中台禪寺開山方丈。生於1928年,四川營山縣人。年少喜閱佛經,1963年於基隆十方大覺禪寺依靈源老和尚披剃,法名知安,號惟覺,翌年受具足戒。後四處參學、閉關潛修。1982年於台北縣萬里鄉建靈泉寺,弘宗演教,常以禪七接引大眾,成為以禪修著名的高僧。1994年,於南投縣埔里鎮中台山興建規模宏偉的新道場,廣弘法教,成為台灣佛教界領袖人物之一,他所領導的中台禪寺也成為島內深具影響的佛教教團。

5、昭慧法師:當今華人圈子裡最出名的比丘尼

昭慧法師是當代最偉大的佛教思想家印順法師最得意的門生,祖籍廣東梅縣,1957年生於緬甸仰光。8歲隨父母定居台灣。台北市立中山女子中學畢業,19歲升人台灣師範大學文學系學習。1978年,已21歲的她在大學三年級暑假期間於板橋祥光精舍禮祥雲法師出家。

昭慧法師為推動佛學教育,於1998年初在桃園縣成立弘誓文教基金會,任第一屆董事長。2000年初,倡導佛誕放假運動,得到台灣佛教界的積極響應和共同努力,使當局作出農曆四月初八日為佛誕節的決定。

昭慧法師是當今佛教人物中深入世間學術最深、最廣的出家人之一,他所研究涉獵的範圍涵蓋了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保育、護生、法律、人權、邏輯、心理、宗教、哲學等等學術領域。

不做不問世事的出家人,昭慧法師一改傳統社會的對出家人不問世事的誤解,以健筆回應一場場的筆戰,以不撓的態度堅持到底。他認為,面對眾生的苦難如果還如此不動,那不是溫和,而是種殘忍。

昭慧法師富有強烈的正義感和道德勇氣,十年來凡遇有不公不平不法不義的事,無論是教內或教外他都不畏強權與惡勢力,主動介入,口誅筆伐訴諸輿論,無論是平面媒體或電視媒體,所以他的角色和形象,在這幾年來實際上已成佛教的發言人。

【台灣佛教教育】

1、台灣佛教院校教育第一人

慈航法師一生,在俗17年。出家為僧後,於大陸之外,尚駐錫弘法緬甸5年,馬來西亞3年,新加坡4年,台灣6年。學於太虛大師,法接圓瑛大師。三次閉關,數年閱藏。創辦佛教團體、院校、報刊,不下30個。培養僧才上百人,為台灣佛教院校教育第一人,亦為推動現代中國佛教真正國際化的先驅。從1948年慈航法師於中壢圓光寺開辦台灣第一所佛學教育機構——台灣佛學院至今,台灣已開設了八、九十所佛學院所,今天有影響的仍有三十餘所。

2、台灣佛教興學熱潮

在台灣,由於佛教團體的勃興,從而產生了許多佛教團體興辦教育的現象,也引起了多方的關注,這種現象被稱為「佛教興學」。使得宗教團體舉辦高等教育,從此不再成為基督教、天主教的專利。興辦高等教育是花費巨大的,佛教團體越過最有經濟實力的財團企業,在短短的六七年中,就先後有五所佛教大學創辦或進入實質性的籌建過程,在私人辦學中出人意外地拔得頭籌。這一近乎奇蹟的現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3、台灣佛教教育功能

台灣許多寺院辦有託兒所(幼稚園、育幼院),如雲林縣慈德寺曾辦有全台灣最大的幼稚園之一,高峰期曾有兒童800多人,台中市慎齋堂還曾與台中市當局合辦「保育人員培訓班」,台中市各幼稚園教師當年多出其門下;有的寺院在學校設立獎學金;有的寺院自辦中學;有的寺院為成人提供夜間補習教育;有的寺院為在校生提供諸如中文、外語等各種功課的補習班;有的寺院為兒童提供各種才藝班;有的寺院還直接介入台灣教育界最熱門的「聯考」,如台北縣三峽鎮的元亨堂在正堂後蓋有許多禪房,讓參加當年「聯考」的學子在酷熱的考季中有這一處清涼幽靜的地方自修;新竹市碧雲寺每年都會收留大批參加「聯考」的學子,由寺中法師嚴格管理督促。

4、福嚴學舍——印順法師建立台灣唯一男眾僧教育機構

福嚴佛學院始於印順法師在台灣建立「福嚴精舍」之後,有許多法師追隨印順法師研習佛學義理,發展到1961年3月成立了「福嚴學舍」,是當時台灣唯一的男眾僧教育機構。依照印順法師在《論僧才之培養》一文中所說:「佛教的弘法人才,不單是對於佛教知識有所認識,因為弘法不是知識的灌輸。尤其是身為宗師的出家眾,要想真正能夠攝受廣大信眾,給予佛教的真利益,除教知識外,必須要有高尚的德行和精勤的修持。」

4、台灣佛教高等院校掃描——華梵人文科技學院

華梵人文科技學院為台灣佛教界舉辦高等教育的前驅,1990年由佛教界人士釋曉雲法師所創辦。原名為華梵工學院。初成立時僅有五系。1993年陸續增設人文科系,更名為華梵人文科技學院。1997年經台灣「教育部」核准改為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為佛教界大德比丘尼,集教育家、宗教家、藝術家於一身,提倡重視德育的覺性教育。

5、台灣佛教高等院校掃描——台灣慈濟大學

1994年10月16日,「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創辦人證嚴法師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精神,以慈悲喜舍的大願,起救苦救難的大行,在東台灣創建了千秋萬世的濟人志業。積十餘年的經驗,深深體會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貧窮的由來,因此在慈濟綜合醫院落成啟用之後,興辦慈濟醫學院。鑒於教育乃國族根本之所系,醫療為病苦患者之所依,慈濟醫學院期望培養悲天憫人,視病如親的醫護人才,以增進全民福址。2011年9月,學校全銜更名為「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

證嚴法師從佛法中體悟「慈悲濟世」的理念,並將體驗的道理實踐出來,娑婆世界、現實社會就是慈濟世界的道場。慈濟的各項志業,是眾生平等、一體尊重的,四十年來不間斷地努力與耕耘之下,從「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國際賑災」、「骨髓捐贈」到「環境保護」和「小區志工」一步八腳印,締造了全球愛心奇蹟的「慈濟世界」。

【台灣佛教慈善】

1、「四大山頭」 台灣佛教界慈善組織成最具影響力社團

「四大山頭」是由台灣四位著名的出家人所創辦的慈善組織所組成,包括星雲法師創辦的佛光山、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功德會、聖嚴法師創辦的法鼓山、以及惟覺法師創辦的中台禪寺。每當世界上出現大的天災時,沖在最前面的往往就是這「四大山頭」。在台灣人眼裡,「四大山頭」已然成為樂善好施的代名詞。

作為全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團體,「四大山頭」代表著台灣社會最有效的組織模式。它們深入台灣社會,是司法之外維持社會治安的一股約束力量,同時也是當局公權力延伸不到之處的補充力量。由於「四大山頭」在民眾中的信用度很高,所團結的信徒群體數量也非常龐大,就連馬英九這樣的政治領袖也對其非常尊重。

2、佛光山大慈育幼院

1950年星雲大師於宜蘭雷音寺弘法時佛光山開始了育幼事業,當時辦有託兒所和幼稚園。1970年亦即佛光山開山後第三年,大慈育幼院正式成立。然大慈育幼院不刻意開放參觀,不讓「孤兒」兩個字影響院童的幼小心靈,因為這些幼童都是佛光山的公主、王子,佛光山有責任給院童們一個正常的生活空間,如一般家庭的兒童一樣,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3、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

佛光山於1967年從基督教手中接辦「仁愛救濟院」,經佛光山改名為「蘭陽仁愛之家」後,專門收容孤苦無依的老人;1974年成立佛光精舍,主要對象為佛光山徒眾的父母,以及對佛門有貢獻的長者大德,使其晚年可以在清凈的佛門聖地安住。到了1995年,佛光山與高雄縣政府合作,以公辦民營的方式成立崧鶴樓,專為銀髮族長者提供一個清靜、優雅、舒適、學習的生活環境。而公辦民營的崧鶴樓(老人公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在全省各縣市委外業務辦理績效評比中,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評為優等。

4、佛光山雲水醫院

1976年,佛光山為嘉惠社會低收入貧困患者能接受完善的醫療照顧,於高雄壽山寺創辦佛光診所,兩年後遷回佛光山,一直為本山、附近居民以及來山的信徒、遊客服務,診所內聘有專業中西醫專科師掌理診療業務,以及作義診服務。

此外,佛光山又開辦雲水醫院,讓醫療走進家庭,走進村落,以箱型醫療車,載有法師、醫師、護士、醫藥、器材,定時到各地偏遠鄉村小鎮義診,每輛醫療車的隨行法師在看病之餘,還專為病患心理輔導。

目前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每周均定期前往各縣市醫院,關懷院內的患者,到病榻床邊鼓勵、慰問病患,聆聽病患的心聲,亦即佛法慰藉其心靈,令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病的事實。

5、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與佛光山、慈濟功德會等不同的是,法鼓山所主導的佛教慈善模式,更多的是積極深入社會各階層而廣泛開展道德重建、心理慰藉、精神寄託等實踐活動,焦點始終圍繞著「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的理念。

法鼓山2001年3月成立 「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辦理社會福利及海外公益慈善事業為宗旨。其救助內容包括:(1)急難救助。為因應各種天災所建立的緊急救援系統,發生災難時,能用最快的速度動員人力、物力,投入物資救濟、助念關懷、災區慰訪等工作。(2)安心服務站。初期為持續推動「9 ·21」災後人心重建計劃,在中部受災地區設立四個安心服務站,後為擴大關懷層面,據點擴及全台灣島。(3)冬令慰問、貧病慰訪。法鼓山已舉辦40多年的冬令救濟,提供災民慰問金、物質,協助轉介相關社福機構。(4)發放獎學金。設有法鼓山百年樹人獎學金,專為低收入戶子女所設,每年申請案超過百餘件。

【台灣佛教文化】

1、佛教著作出版社——豐富中國佛教文化寶庫

台灣佛教界自1949年前後大批中國大陸僧人進入台灣以來,出版了大量的佛教著作。這不僅在台灣的佛教發展史上是空前的,而且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佛教文化的寶庫。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的《大正藏》、《續藏》、《宋藏遺珍》、《大藏遺珍》;佛教書局出版的《頻伽藏》之再增補《佛教大藏經》;佛光出版社出版的《佛光大藏經》等,不僅對保存中國佛教古籍,而且對進一步發展佛教文化,都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佛教報紙——平面媒體發揮的文字般若

台灣佛教界還大量出版佛教報紙、期刊、書籍和光碟。如佛光山有報紙《人間福報》、《普門學報》、《人間環宇報》(英文),法鼓山有《人生雜誌》、《法鼓雜誌》、《禪雜誌》(英文),中台禪寺有《中台山》等等。台灣佛教主要道場都有自己的出版社,如佛光出版社、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法鼓文化出版社、慈濟出版社等,出版各種佛教書籍和音像光碟。

3、影音傳媒——與時俱進的弘法方向

相對於報紙、雜誌、書籍等等的平面傳播媒體,面對二十一世紀信息化的時代,利用電台、電視、計算機、網路視訊的立體媒體來弘揚佛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早在1957年,星雲大師便在台北民本廣播電台首創「佛教之聲」節目,繼而於1983年在中視開闢「信心門」、1984年於美國洛杉磯中華之聲電台製作「佛光普照」,接著陸續于海內外各公、民營電台錄製佛教節目,1990年更加入「全國廣播電台」股份,希望透過廣播頻道,讓法音宣流,利益人心。

4、電視弘法——台灣佛教弘傳邁入新紀元

除了電台弘法,1997年8月,佛光山排除萬難,在媒體戒嚴的時代,終於於中華電視台製作了佛教團體第一個電視弘法節目,開台灣電視史宗教性節目得以在黃金時段播出之濫觴。1997年創立「佛光衛視」,2002年更名為「人間衛視」,是華人社會第一家宗教衛星綜合公益電視台,目前有27個國家可以收看到開啟智慧、凈化心靈的佛教節目,佛教傳播的力量可謂無遠弗屆。爾後台灣陸續有慈濟大愛電視台,法鼓山網路電視台等成立,台灣佛教的弘傳邁入新的紀元。

5、音樂藝術——修行不一定在寺院 佛法全面走入家庭

從印度到中國,佛教一直非常重視以梵唄、讚頌的歌詠形式,對諸佛菩薩表達虔誠禮敬。1954年,星雲大師成立佛教第一團的青年歌詠隊,當時的成員日後都成為推動佛教弘化五大洲的中堅骨幹。之後五十年間,又陸續在世界一流藝術殿堂巡迴舉辦梵唄音樂會、人間音緣音樂會,從莊嚴曼妙的歌聲中展現對佛法的感動,藉由音樂把佛教推向國際舞台。

除此之外,早在1957年8月,便錄製了首套佛教聖歌唱片六張、1978年8月,更推出《佛教梵唄全集》錄音帶;1998年則製作《法音清流》CD片22張,讓信眾居家也可以隨著梵唄錄音朝暮課誦如儀,修行不一定在寺院,佛法全面地走入佛教徒的家庭。

來源:鳳凰網

—END—

推薦閱讀:

佛教「善」的標準
要怎麼做才能改變人生,掌控命運
永生(佛教無量壽)----第二章 闡明宗旨 第十節/共十三節
既然神通不及業力,那為什麼念經可以消除業力呢?
既然說人的福報是靠修布施而來,為什麼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念地藏菩薩聖號,也可以衣食豐足不為金錢發愁?

TAG:台灣 | 佛教 | 發展 | 奇蹟 | 專題 | 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