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何有十九座皇帝陵墓?
圖片 1朱元璋的祖陵風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少時,父母相繼去世、鄰居劉繼祖見他可憐,贈給他墳地—塊,遂得以安葬親人,從此,他孤無所依,於是入皇覺寺為僧。後來,紅巾軍起義,他加入郭子興部隊,不久,擔任了左副元帥,逐鹿中原,定鼎南京,位登大寶,國號大明。他當了皇上,於是便追尊四代,祖父被追封為熙祖,父親被追封為仁祖,建仁祖淳皇帝陵於風陽,命皇太子到泗州(今江蘇泗洪)祭告祖考妣。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祖先當年葬地的確切位置連朱元璋本人也難以確認。因此,皇太子一行就只好站在泗州城外,望河憑弔。可是,待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農曆十月十二日,族人朱貴聲稱他已找到朱元璋祖父當年的居地和葬處,並隨之公布了—個連朱元璋事先也未必知曉的神秘的故事、尤其是祖墳的神秘的風水地址。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朱元璋的祖父生於宋元之際,為江蘇句容縣通德鄉朱家村人,因天下大亂,遂攜家渡過淮水,到泗州定居。有—天,他在楊家墩下屋後的—個土坑裡正躺著休息。忽然來了師徒兩個道士,那個師傅老道指著熙祖所躺的地方說:「如果葬於此地,—定會出天子。」小道士問道:「何以見得?」老道說:「這個地方地氣暖和,手氣凝集,不信可以插根枯樹枝試—試,十天內一定會長出葉子來。」接著,急忙喊熙祖起來,熙祖佯裝睡熟,好一會兒才醒。老道士問他,你剛才聽到了我們說的話了嗎?熙祖又佯裝耳聾聽不清別人說的話。於是,師徒兩道士插上樹枝便揚長而去。10天之後,熙祖急急忙忙趕早去檢驗,果然枯枝發芽生葉。於是巧施掉包計,拔去已生枝葉之木,另換一相似原來的枯枝,過後,待到兩個道士趕來,見枯枝未發葉,小道士就問:「為什麼沒有生葉呢?」老道見熙祖又在附近,因此心生疑竇,指著熙祖說:「肯定被此人換去。」熙祖沒有辦法隱瞞真相,就不置可否。道士說:「你這樣做泄了兒子的王氣,看來不能傳給兒子輩了,只能由孫子輩做天子了。」並對他說:「你有福氣,死後葬此,你家—定會出天子。」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熙祖臨死前把這個事告訴仁祖,後來果真葬在此地,不等封土,即自成墳。這一年末,朱家又遷到鍾離之東的盱眙縣木場里。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遇一異人,儒須奇貌,頭戴黃冠,身著紅衣,給了她一丸白葯。這葯神光閃閃,待吞下,即身懷有孕。次年,即元天曆元年(公元1328午)九月生下一子,這就是後來成為明太祖的朱元璋。朱元璋對這個故事大為讚許,根據朱貴提供的線索,朱元璋命皇太子到泗洪縣建起了高大的陵寢,此即明祖陵。朱貴也因認墳或杜撰有功,朱元璋除了恩賜給他田宅、鈔錠、金帶、衣服等物外,還特別授予他一個祖陵奉祀四品官,並詔子孫世襲管理陵寢事宜。客觀地看,說句不恭的話,明祖陵所在地的確算不得風水寶地。其東為洪澤湖,其東南、西部皆為淮河環繞,由於位置正處於淮河入湖的水口處,因此,每當淮水泛濫,祖陵就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中。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祖陵曾淪入洪澤湖,以後才被加以保護。這樣的地方,與其說是風水寶地,不如說是窮山惡水。然而,有道是:一個得道,雞犬升天。既然此地的祖宗繁衍出了朱皇帝,人傑自然地也靈。因此,誰還敢說它不是一塊風水寶地!好在風水中有的是遁詞:雖說穴地欠佳,卻可用所謂龍脈、祖山做掩護,打花拳、耍綉腿矇混過去。明崇禎時,禮部侍郎蔣德對祖陵風水做過—次肉麻的吹噓,他說:「龍脈西從汴梁而來,由宿虹至雙溝鎮,起伏萬狀,為九溝十八窪,從西轉北,亥龍入首坐癸向丁。……大約五百甲之內,北戒帶河,南戒雜江,而十餘里明堂前後,復有淮、泗、汴河諸水環繞南、東、北,惟龍從西來稍高。陵左肩十里為掛劍台,又左為洪澤湖,又左為龜山,即禹鎖巫支祈處,又左為老子山。自老子山至清河縣,縣即淮、黃交會處也。陵右肩六十里為影塔湖,為九岡十八窪,又右為柳山,為朱山,即汴梁虹宿來龍千里結穴。真帝王萬年吉壤。」平平常常的一塊地方,被他們把那些相關與不相關的陰陽水拉來一附會,這樣,土墩的龍脈變成了發自中條山前有渚水成湖,作內明堂;淮河、黃河合襟作外明堂;「天下第一山」成了近案,淮上九峰插天為遠朝。如此等等,一塊「真正的帝王萬年吉壤」就這樣被巴結、討好皇帝的官吏與風水師們製造出來了。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不僅有人為他祖陵製造出了風水,而且還為他父母葬地的中都皇陵也製造出了風水。據載,朱元璋父朱世珍、母陳氏因瘟疫死後,朱元璋因家貧不能棺殮。次日與其兄抬著父親的屍體草葬山莽。相傳兄弟二人將抵山麓,忽然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只好放下屍體避雨村寺。第二天拂曉,朱元璋急忙去看,見父親屍骸之上已是土堆高聳。朱元璋自覺奇怪,遂把準備抬柩的六尺長扁擔放在地下,坐於其上,累了,就仰躺在扁擔上,四肢伸展,不一會,有一老道經此,看到朱元璋整個身子和扁擔恰好組成了二個標準的「天」字;老道正覺驚奇,不料朱元璋無意中側了側身子,頭一低,手一縮,腳一鉤,腰一彎,又睡著了。說來也巧,他這一側身,扁擔正好轉到了腰裡。老道一看大驚,啊,這不是個「子」字嗎?睡著時能現出「天子」二字,這人看來貴不可言,定是真龍「天子」下凡世。也有人說老道說的不對,說朱元璋睡覺的形狀是「北斗七星」,當皇帝是上符天象。後來朱家祖孫入葬的時候都採取這種方式擺身子。發掘出來的明定陵里的萬曆皇上就是如此。朱元璋稱帝後第二年,就在他父母墳墓上修築皇陵,洪武十年(公元1377午)竣工,歷時十年,皇陵棱園規模宏偉,園中有皇城、磚城、土城座。皇城中有正殿、大金門、御橋、左右廡碑亭和石像生。磚城內有具服殿、膳廚、官廳、欞星門、紅橋、神廚、神庫、天地鼓房等。陵園內還有大批精湛的碑石雕刻,其雄偉壯觀的氣勢不亞於明孝陵和十三陵。同時。在修陵的過程中,也按照風水術的要求,對陵園的自然環境進行了修、補、填、挖,使它更合乎皇陵風水有關地勢、龍脈、砂、水、內外明堂、近案、遠朝等的標準,這樣方符合皇族貴胄的氣派。至於修建明祖陵,也同樣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那個朱貴也真有辦法,不但將朱元璋祖父的葬地找到了,而且將朱元璋的曾祖、高祖的遺物也都找到了。現在的明祖陵,位於古都南京北部100多公里處,屬於江蘇省盱眙縣,緊靠我國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東岸。埋葬的是朱元璋祖父、曾祖父與高祖父修建遺物,俗稱衣冠冢。始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建成於明永樂11年(公元1413年),歷時28年,距今已有590年了。據史料記載,明祖陵原有城牆3道,金水橋3座,殿、亭、閣、署房、官私宅上千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素有明朝第一陵之稱。這座規模宏偉的皇陵,在公元1680年由於黃河泛濫,大量黃河水湧入了洪澤湖,將其淹沒在湖底,成了一座「水下皇陵」,直到1963年大旱,這座淹沒了300多年的「水下皇陵」才重新現出水面。經過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與發掘,確認其就是失傳多年的明祖陵,並1976年起開始進行修復,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祖陵目前還保留有一條長250米的神道,為南北走向,南為寢門,北為玄宮——即埋葬朱元璋先祖的地下宮殿。神道上等距離地放置著21對42尊石像,從南到北分別為麒麟、獅子、望柱、馬官、拉馬侍、侍從、文官、武將、太監等,每尊石像都有數噸重,高大威武。目前,南京至徐州的高速公路就路過明祖陵,從古都南京乘車只需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這風景名勝區。
推薦閱讀:
※商周王陵是否可能存世?
※這座陵墓群沒有人盜,也無人敢盜!孫殿英搖搖頭說了「四個字」
※揭開李蓮英陵墓的驚人謎團:棺內為何只有頭?(5)
※中國古代的陵墓,通常有哪些機關暗器?
※明朝歷代皇帝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