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中華玉文化漫談
玉文化發展時期
中國在夏商時期進入奴隸制社會,青銅器的發明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這時原來具有權力象徵的玉器如圭、璋、鉞、戈等變成祭祀禮器和儀仗器。
夏的玉器極少,在這裡主要說的是商代。商代早期至中期的玉器主要有玉刀、玉鉞、玉戈、玉圭、玉琮、玉璜、玉斧、玉鏟、玉柄形器、玉筒形器等,這主要是從兵器轉化而來的儀仗器或者祭祀用的禮器。商代晚期的玉器已經較為豐富,根據1976年發掘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統計,可分為禮器、儀仗器、實用工具、裝飾品等。其中出土的禮器較全,有大琮、組琮、圭、璧、環、玦、璜和簋等。這為西周時期禮制的健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從婦好墓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的玉雕工藝在選料、造型和製作技巧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在選料上,已經開始使用質純色美的和闐軟玉,特別是商代晚期,和闐玉已佔有相當比例。在製作技術上,當時已經出現獨立的手工制玉作坊,不僅掌握了勾撤、鑽、管鑽、拋光等技法,並能熟練地將線刻、浮雕、圓雕、透雕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玉器的視覺立體感。商代玉器還繼承了立體圓雕人像個各種動物形象,是我國古代玉器從平面走向立體,由簡單裝飾走向複雜陳設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西周時,周公制禮作樂,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種禮器,即「六器」,也稱「六瑞」。除六器外,周禮還規定了天子與諸侯的服飾制度,建立嚴格的等級制度。如皇帝冕冠前後備有「十二旖」,用玉288顆,玉珠使用白玉。又如「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緇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 佩瓀玫而縕組綬。古者君子必佩玉。」至此,中華玉文化完全步入禮器玉時代。
商周時期,青銅器工具的出現,提高了制玉水平,使切割、研磨、勾線、碾軋、勾撤等工藝流程變得容易起來。商代王室有龐大的百工作坊,其中就有專門攻玉的作坊,如河南安陽殷墟曾發現了商代制玉作坊遺址。在作坊里,玉工不斷改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技術,為宮廷生產了各式各樣的玉器,形成了制玉繁榮昌盛的局面。二里頭遺址出土了很多大型玉兵器,有玉戈、玉刀等,大者在半米以上,薄片玉器在當時大量出現,是銅切片工具使用的結果。
青銅工具的使用是先進技術,對複雜形狀的玉器製作很有利,但是,銅硬度不高,在切磨玉石的同時,也在快速地磨損本身,這不能不影響到玉石的細加工和深頂撞。在商周玉器中多是勾軋的紋飾,稱之為雙勾碾軋,這種紋飾有陽紋的效果,也是銅工具所達到的最好效果。
東周時期,諸侯混戰,禮崩樂壞,西周初期制定的禮玉制度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對玉器的價值和功能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討論。當時代表平民的墨子強調「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不生」,他反對掠奪戰爭,主張節約,把是否有利於解決人們的溫飽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他指出:「和氏之璧,隨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所謂良寶也,可以富國家,眾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意思是「和氏之璧」等天下公認的寶物,既不能使國家富裕,也不能使人丁興旺,對社會安定起不了作用,所以不是什麼寶物,只是少數統治者的奢侈品而已,認為用玉「費財費力,不加利」,對奢侈的用玉活動給予全面否定。代表新型地主階級的韓非子則極力主張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三者結合的功力主力思想,忽視玉器帶給人的精神享受,把玉器等同於純粹的物質用品,認為「有實用價值的玉器才有價值」。儒家創始人孔子則採取比較實際的態度,不僅寶愛玉禮器,而且呼籲重建禮制,將玉器人格化,提出「君子比德於玉」,從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11個方面對玉的道德內涵作出詳盡的描述。他的描述最終形成了儒家用玉體系,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東周時期玉器盛行,上起帝王將相,下至庶民百姓,無不以玉為貴,視玉為寶,玉器被廣泛應用祭祀、裝飾和喪葬等處。伴隨著尊神敬天思想的動搖和青銅器禮器的盛行,此時的玉禮器裝飾味漸濃,主要用於朝覲、盟誓、婚聘、斂葬等。東周最為顯著的特色就是玉佩飾的盛行,這標誌著古代玉器有神到人的轉變,儒家用玉思想的形成標誌著玉器人格化的正式確立。
戰國以後,鐵器工具大量使用,鍛鐵有良好的鍛造性能,可以打制各種形狀的工具,比青銅工具在形制上和耐磨性上前進了一大步。尤其鍛造小工具更有有利條件,琢制紋飾要求有掖、撞、勾、撤等小工具,勾面紋要求勾砣刃口薄,打長孔要求細長鋌,搜尖角孔要求細金屬絲,這些工具用鐵打造既耐用,又沒有脆性。鍛鐵加碳成鋼後硬度增大,能製成細而長又硬的鋼鋌,用於打長細孔,解決了大、小眼孔的打眼問題。所以東周玉器的比起以前,琢玉工藝更加突飛猛進,線條遒勁有力,鑽孔勻稱光滑。而且金銀銅嵌玉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除普遍使用在劍、帶鉤、車馬器等小件器物上外,在鼎、壺、尊等大型銅器上也開始使用,透雕、鏤空等高難度的作品此時亦屢見不鮮。
西漢時期,玉器的禮儀性質已經大大弱化,除璧、圭可能還有一定的禮儀功能外,璜、琥也僅具有裝飾功能,而琮和璋幾乎找不到了。但是出現一類極富特色的用玉方式——為祈求屍體不朽而製造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琀、玉握四種。 第四節 玉文化成熟時期 秦漢時期,中國統一,採運玉石原料更為便利,新疆和闐玉大量進入中原地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禮器、裝飾為主的儒家用玉體系得到了很大的扶持。這時裝飾玉器已經佔了很大比例,主要有純裝飾意義的和具有一定實用性質的玉佩,前者如龍形佩、虎形佩及串飾、組佩等,後者則是指帶鉤、發笄及心形佩等飾物。但價值最高的應是圓雕和浮雕的陳設玉,這類作品發現較多,玉質優良,琢磨精細,造型新穎,在中國古代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漢代玉器以雄渾豪放、清逸脫俗的特有魅力令世人傾倒。
隋唐時期,人們對玉器已不再覺得神秘,大量的玉器變成王宮貴族的私家收藏,這促使當時的玉雕製品出現以珍玩、裝飾為主的格局。唐代裝飾玉器中較為多見的是玉步搖,這是一種金屬嵌玉組合飾物,「步搖」所嵌玉片極薄,竟然還雕有精緻的花鳥紋飾。另外一類是玉帶,為官袍上禮儀腰帶所用的玉飾,唐代有嚴格的用玉制度,只有皇帝、親王和三品衣上的官員才能佩帶,佩帶的數量從7到13不等。等級愈高,數量也愈多。雕刻工藝在繼承傳統玉雕的基礎上融合同時代金銀細工、雕塑繪畫的表現手法,並吸收中亞、西亞等地藝術,兼收並蓄,融匯貫通,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唐代玉器開始呈世俗化傾向,具體表現就是生活氣息的逐漸滲入,寫實性強,不摻雜有誇張色彩,這與漢代自由奔放的浪漫主義有了明顯區別。
宋代玉器呈現出強烈的世俗化傾向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造型選取日常生活中的題材進行現實主義創作,迎合社會消費心理,這是由於城鎮的繁榮,商業的發展,使得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玉器為普通市民服務的傾向已經成為時代潮流。宋代文人書畫的興盛,許多文房用具如筆筒、筆架、硯台、鎮紙等也成了玉匠們精心雕琢的對象。宋代玉器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大量仿古玉器的出現,宋代厚古之風盛行,出現一股尊崇古玉質樸、典雅風格的風氣,這類仿古玉器多為宮廷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明代學者高濂盛讚「宋工制玉,發古之巧,行後之拙,無奈宋人焉」。宋代的鏤雕法被廣泛應用,在形制和紋飾上講究對稱均衡,在圖案化的形體上透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達到了生活和藝術的高度統一。
推薦閱讀:
※近似「民族虛無主義」的民族理論|城與邦
※如何看待「平墳運動」,其深層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何為繼母?未生未養未教化,甚至年紀比自己還小,能稱繼母?
※一年來十大熱點話題排行榜
※為什麼蚩尤被譽為中華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