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科普】夏秋交替,當心患上「歪嘴風」~針灸治療為「上策」

?定期推送中醫院動態,名醫名家,杏林擷寶,本草故事,惠民公告等優質內容。關注我們妥妥的!

藍天,白雲,秋葉這才是秋天本來的模樣啊~

然而無錫的天氣時而悶熱難耐時而濛濛細雨,完全捉摸不透。且春秋交替時,季節病多發,一不小心就生病了~周圍性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俗稱「歪嘴風」、「吊線風」等,是以顏面表情肌群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癥狀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鼻唇溝平坦、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癥狀發生突然,進展迅速,可在數小時或1-3天內達到高峰。伴隨癥狀可能有聽覺過敏,淚液減少,味覺改變及耳後乳突區疼痛、耳內或下頜角疼痛。面癱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在季節交替時節,特別是氣溫變化無常時會高發,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及生活。

數點面癱的多種「病因」中醫認為的病因是:人體正氣不足,絡脈空虛,風邪、寒邪乘虛入中而致病。例如雨淋、吹風扇、吹空調、坐車受風等。西醫認為的病因有:感染性病變,如耳部帶狀皰疹、中耳炎、乳突炎等;腫瘤,如基底動脈瘤、聽神經瘤等;頭面部外傷;中毒,如酒精中毒,藥物中毒等;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其他病因,如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等。治療把握「三早」原則面癱的預後大多良好,多數病人在1-6個月間恢復,70%-85%徹底恢復或恢複比較好,少數病人可能因為治療不及時或個體原因,完全不能恢復或者恢復不理想,約10%的病人可能再次複發。面癱從出現癥狀到治癒,通常有4個病程發展階段。第1周為面神經麻痹期;第2至3周是病情穩定期;第3至4周是面部神經復甦期;第1個月至第6個月是面神經恢復期。即使發現病情,立即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也會經歷這4個發展階段。尤其是在第1周至第2周,癥狀會有加重的表現。這不是因為治療的效果不好,而是疾病發展的正常表現。如果不進行治療,癥狀可能會更加嚴重。面癱的治療需要一個過程,萬萬不能急於求成。目前面癱的治療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也不外乎中醫、西醫兩大類,中醫的治療首選應該是針灸的治療,其次是服用中藥。西醫也分保守的藥物治療和外科的手術治療。急性期的面癱一旦確診,若無藥物禁忌,應儘早使用激素、甲鈷銨和對症治療,同時配合針灸,要把握「三早」原則,即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應對面癱針灸為「上策」針灸療法在面癱的治療過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早期針灸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發展,提高治癒率。周圍性面癱剛發病初期針灸治療效果較好,面癱發病的第一周針灸治療一般恢復很快,因此建議面癱剛發病的患者早點採取針灸治療。針灸可以明顯改善病變面神經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促進修復。從經絡的角度分析面癱的病機為經氣痹阻,經筋功能失調,只要是手、足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所致,治宜取手、足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經穴為主治療,治療方法可以多樣化,普通針刺、透刺、梅花針叩刺、針刀、艾灸、電針、拔罐、穴位注射、埋線等方法根據病情聯合使用。在針灸的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因症因人進行辨證分型:風寒型早期有受涼史,症見發熱惡寒、面部板滯、舌淡、苔白、脈浮緊者,辨證為風寒型,針刺治療時可加用灸法,同時配合患側面部神燈照射。風熱型發病初期發熱重惡寒輕、面部皮膚烘熱、耳後乳突脹痛、舌紅、苔黃、脈浮數者,辨證為風熱型,治療時除常規取穴外,取曲池、列缺、大椎疏風清熱,配合耳尖、大椎放血。痰濕型發病後症見嘔惡胸悶、面肌麻木、身體困重、納呆、耳鳴、視物模糊、舌淡、苔膩、脈滑者,辨證為痰濕型,常規針刺治療時配合足三里、三陰交、豐隆、太沖等穴,可加灸,以益氣健脾、溫化痰濕。氣血不足型患者恢復較慢,病程延長,兼見肢體睏倦無力,面色萎黃、頭暈等症,辨為氣血不足型,治療時加灸關元、命門、氣海、脾俞、胃俞、足三里,以健脾胃益氣血。健康生活習慣「趕走」面癱面癱發生後,除了及時正規就醫,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自我康復訓練也同樣要引起重視。面癱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忌: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藥,熱性食物,煙酒,濃茶,羊、狗肉,動物內臟等。食:新鮮蔬菜,粗糧如豆類,黃豆製品,玉米,瘦肉,洋蔥,山楂,海帶,大棗,苦瓜,黃瓜,香蕉等。動:適當活動,加強身體煅煉,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充足睡眠。減: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面癱的患者還需要堅持表情肌的針對訓練,即抬眉、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每個動作持續5-10秒鐘,連續訓練10次,每日鍛練20-30次即可。面癱「未然」時,如何防患面癱的發生常常是由於勞累、緊張或汗出後體虛,身體抵抗力下降,且頭面部受風寒所致。所以,在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幾點,一定可以防患於未然。遠離風寒 吹冷風、受冷水刺激是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圖一時之快,直吹久吹空調、風扇,尤其是在體力活動出大汗之後。在乘車、戶外乘涼、洗浴、飲酒後也應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頭面部,年老體弱、病後及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應尤其注意。勿用冷水洗臉。注意休息 面癱的預防和治療期間都應該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少看電視、電腦、避免各種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以利疾病的康復。心理減壓 面對來自工作、學習、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時,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如:傾訴、聽音樂、旅遊等。適當鍛煉 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一些適宜的體育項目,如:散步、打太極拳、跳舞等,長期堅持下去,會使體質得到增強,對風寒的抗禦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合理膳食 少吃油膩滯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來維持足夠的維生素攝入。另外還要吃一些米面、粗糧類食物,以保持機體足夠的能量供給,增強抗病能力。我院針灸科:傳承經典 矢志創新針灸科由「杜氏金針」創始人杜曉山創建,是無錫市中醫重點專科。2012年,「杜氏金針手法」入列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繼承「杜氏金針」的基礎上,運用理、法、方、穴和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系列治療。「杜氏金針手法」以其無痛、效驗的特點,深受民眾認可和青睞,在錫城及省內周邊地區享有盛譽。對臨床常見病種如面癱、中風、面肌痙攣、頸椎病、急慢性腰腿痛、關節炎、肩周炎、失眠、頭痛、神經麻痹等多種疾病採用綜合性的傳統針灸療法,如體針、頭針、舌針、面針、眼針、腕踝針、腹針、火針、梅花針叩刺、磁珠耳壓等;採用冬病夏治的針灸方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的慢性頑症;採用小針刀療法、微創埋線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骨性關節炎、腱鞘炎等各種痛症;採用針刺、穴位埋線、刃針等方法達到減肥效應;在治療中風、面癱、面肌痙攣、頭痛、三叉神經痛、眩暈、頸椎病、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膝關節炎、滑囊炎、顳頜關節紊亂、失眠、帶狀皰疹、月經不調、痛經、肥胖症、胃腸神經官能症、呃逆、便秘、小兒遺尿、小兒抽動症、耳鳴、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方面特色鮮明。專家介紹

丁敏 主任中醫師針灸科主任、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師從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省名中醫杜曉山主任中醫師,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杜氏金針」代表性傳承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擅長採用多種針法以及小針刀、穴位埋線、火針等治療中風、面癱、頭痛、頸肩腰腿疼痛、產後身痛、帶狀皰疹痛、肩周炎、腱鞘炎以及小兒遺尿、呃逆、失眠、眩暈、胃腸神經官能症等。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三、五上午,周二全天。

蔣亞秋 主任中醫師擅長針灸治療面癱、中風、失眠、面肌痙攣、周圍神經損傷、頸椎病、頭痛、骨質增生、腱鞘炎、肩周炎、腕管綜合症、月經不調、痛經、帶狀皰疹、心悸、肥胖、便秘等。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三、五全天。

馮驊副主任中醫師針灸科技術骨幹,擅長採用腹針療法治療失眠、便秘,小針刀療法治療腱鞘炎,綜合療法治療面癱、頸椎病、頭痛、腰痛、膝關節痛、帶狀皰疹、月經不調、產後身痛等。專家門診時間:周四全天。

談耀生 副主任中醫師從事針灸工作60餘年,擅長針灸治療中風偏癱、面癱、小兒抽動症、失眠、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以及各種骨關節病。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三、五下午,周二、四、六上午。

協助供稿:針灸科


推薦閱讀:

科學和藝術有交集嗎 ?

TAG:科普 | 針灸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