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憑啥這麼火
06-18
「福原愛東北話」網上熱傳漢語憑啥這麼火2012年8月7日,倫敦奧運會乒乓球女團決賽中國對陣日本時的福原愛()2008年7月18日,迎奧運學中文節目「漢語橋」決賽。選手身著中國傳統服裝,發表漢語演講,水平很了得(CFP)「漢字叔叔」理查德·希爾斯(漢字字源網)羊城晚報記者何硯華奧運會上,兩個「老外」用漢語採訪和接受採訪;生活中,兩個「老外」只能用漢語談戀愛;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能講外語,頗值得炫耀;今天,「老外」會漢語,卻是真金白銀軟實力;在哪兒都有冷不丁就開口講漢語的「老外」。漢語在網路十大流行語種中排第二。天啊,漢語憑什麼這麼火……壹奧運會英國媒體採訪福原愛:兩個「老外」的漢語訪談在百度輸入「福原愛東北話」,可以查到14萬條結果,視頻就有473個。8月7日,福原愛對陣女單冠軍李曉霞之後,接受英國媒體的採訪的視頻,在網上極其火爆。視頻里,英國記者以英語提問,而翻譯卻用漢語而非日語與福原愛溝通,福原愛則用流利的中國東北話作答。在奧運會的大背景里,這令網友覺得「這是見過的最奇怪的採訪!」瓷娃娃福原愛3歲就開始打兵乓球,受到過中國教練劉楊、韋晴光的指導。而來自遼寧的教練湯媛媛,更是帶了她七年,把她從世界排名百名外帶到前20名。所以,福原愛能講一口流利的東北話,甚至偶爾也會用東北話爆粗口。不同國家的「老外」用漢語來溝通的並不少。在南京當攝影師的韓國帥哥林炫錫,經人介紹認識了到中國留學的俄羅斯美女瑪利亞。聽說瑪利亞媽媽是英國人,她精通俄語和英語,林炫錫心裡很忐忑:自己英語快忘光了,韓語也用不上!見面那天,林炫錫用「HELLO」和瑪利亞打招呼,沒想瑪利亞卻俏皮地跟他說:「你好!」兩個人就這樣用漢語開始戀愛。2011年1月,他們在中國訂了婚,定居重慶,成就一段「漢語為媒」的佳話。還是網上一個叫《老外說中文如此厲害,下次要小心了》的視頻,主角是個帥小伙,他分別用標準的英語、廣東話和普通話介紹了自己。他叫「派克」,生在伊朗,長在美國。他用普通話講了他的「艷遇」:一天在酒店的電梯里,上來兩個漂亮的中國女孩,看到電梯里的派克,就用普通話打趣說,後面那個男孩很帥,跟他搭訕一下吧。她們打趣時,派克沒有做任何反應。但離開電梯時,卻用普通話說:「謝謝你倆,你們也很漂亮!」在國外,這種「下次要小心了」的遭遇,不純是個案。貳陸克文、大山的漢語明星效應和白樂桑式「老外」教師蘇凡在《會說中文的美國人真不少》中也講過這種「下次要小心了」的故事。2005年,到美國開會的一幫中國人在洛杉磯的餐廳聚會,大大開涮了美國的種種不是。末了,商量合影留念。這時,鄰桌的老美探過頭來,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說:「要不我來幫個忙吧。」一時間,大家都有背後說人壞話被抓現行的感覺。2004年,德國的弧曉在《聽「老外」說中文》中講了一個發生在德國的故事:已經六十多歲的約翰,每次見面總能給我們講一下中國歷史或典故什麼的。一次跟我談到在做北京地圖的德文電子版,問我:「你知道北京有個北禮士路南禮士路的,你知道這個禮士路以前是做什麼的嗎?」我想了想,「禮士」不就是禮賢下士嗎?約翰笑著搖頭:「禮士路啊,在元朝的時候,其實就是個驢市,賣驢子的地方!」更離譜的是有次在校園看見兩個德國人竟然在用中文交談。天啊,這裡是德國啊!如今,有「老外漢語明星」范兒的陸克文、大山和加藤嘉一,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這都是能操「倍兒棒」的漢語的「老外」。《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說:「大山雖然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大山被中國媒體評為「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外國人之一」。2012年,加拿大總理哈珀宣布任命他為「加中文化大使」。這一切,都與他那口漂亮的漢語有關。2008年4月9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就曾經在北大用詼諧自如的普通話,做了個演講秀。他開場說完「女士們、先生們、學生們」後,突然問:「你們為什麼不去上課?」馬上就掌聲、笑聲、歡呼聲四起。他說:「我是在1976年開始學習中文的,那時的中國非常的不同。周恩來總理剛剛去世,毛澤東主席還在世。『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我們當時使用的中文課本還充滿了階級鬥爭。」這位外國總理活脫脫就是一個中國教授。說到「文革」就開始學漢語的人,不能不提到白樂桑。這位1972年在北京語言學院(今北京語言大學)開始學漢語的「老外」,如今是首任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全歐首位漢語教學法博士生導師。作為法國漢語教師協會的創始人及會長,他負責全法漢語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制定、漢語師資力量的考核和聘用。按他的說法,法國是第一個在大學裡開辦中文系的西方國家。2009年3月,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說,世界各國學習漢語的人數,很多都是以50%甚至是翻番的速度增長的。全世界學漢語的人已經超過了4000萬。這與無數的白樂桑不無關係。2011年12月,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國家漢辦外國本土教師來華教材培訓班,就有100多位來自馬來西亞、印度、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老外」參加。叄讓「漢字叔叔」變成「老屌絲」的「漢字字源」網站漢語傳播不僅僅是靠白樂桑那樣的學者推動的,漢語傳播也不僅僅是一種語音普及。加藤嘉一的漢語寫作,大山在其「大山網宅」中對漢字的鑽研,已可看到「老外」對漢語言文化的深入關注。但在漢語的普及當中,備受追捧和崇拜的,首推被粉絲稱為「老屌絲」的美國「漢字叔叔(UncleHanzi)」。1972年,這位22歲的波特蘭州立大學物理系一年級學生,用自己在中餐館刷一年盤子掙來的750美元,買了張機票,飛到了他夢想中全部說漢語的地方———台北。落地時,他只有80美元和幾句「洋氣」的廣東話。他開始靠教英文的每小時5美元收入維生,每天教3小時之後,就跑到街上跟人聊天學普通話。40年後的今天,他的普通話依然很「洋氣」,他都是在街上學的,沒有上過一天中文學校。1985年,他從田納西大學拿到計算機專業的碩士學位,便給不同的公司做電腦顧問,一年、半年、三個月不等。這20年里,他到過西伯利亞、非洲、東南亞、東亞的許多國家和中國一半以上的城市。曾經和一個台灣女人結了婚、離了婚;又和另一個台灣女人結婚,再離了婚。1990年,他覺得自己漢語講得「不錯」了,就開始學漢字。但他發現一個漢字,每本書都有說法,要理解一個字,非得看幾本書不可。於是,他想,把相關的資料全部整理匯總,做數字化處理。他為此投進30萬美元和20年的歲月。他說:「原本計劃1年完成的任務,沒想到一干就是20年。」電腦工程師出身的他設計了一個程序,雇了個不會說英文找不到工作的中國朋友吳安幫他掃描《說文解字》、《六書通》等。沒想到,掃描《說文解字》的1萬個篆字就花了一年時間。《六書通》的3.8萬個字、《金文編》的2.4萬個字掃描整理出來後,又花了6年。其間的許多程序技術問題,每個都要花費他很長的時間。2003年,他的「漢字字源(ChineseEtymology)」網站建立起來了,字型檔多達96000個漢字。在搜索框里輸入漢字,就會顯示此字從公元前1400年的商朝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秦漢的大篆和小篆,到繁體字、簡體字的變遷過程,還有字音、字義的分析。而4年前,他就已經失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屌絲」,原本對錢毫無概念的他,只得天天掰著所剩無幾的積蓄過日子。但2011年1月,他這個網站火了,一天有30000多人訪問。他在中國「成名」了!古文字不是顯學,更不是絕學,從學術往往不被人理解的角度來看,他也算不上窮經皓首的學者,但卻得到了人們非同一般的敬仰。他的真名叫理查德·希爾斯。他的網站沒有廣告,所有資料都可以免費下載。肆網路十大流行語種,漢語坐二望一2011年7月,按照國際公認的語言影響力6項綜合排名來評價,漢語在全球的影響力排名第六。2012年3月12日,英國廣播公司兒童頻道開播講授普通話的動畫片,以滿足兒童學習漢語的強烈需求。英國廣播公司並不是最早教漢語的英國媒體。在2007年2月8日,英國《泰晤士報》就曾掀起學漢語熱潮:漢字「人」的象形圖案出現在頭版報頭下,看報的人都在想這些符號是什麼。9日,該報報頭下又用醒目的紅方框刊出「Willit雪or雨today?」,讓讀者猜到底哪個漢字才是「雪」,內頁的長文則講述了漢字是如何從古老的象形字演變成現代漢字的。到了10日,又刊出了該報記者本·邁克因泰講述其在中國學漢語的經歷文章。當天起,向讀者免費贈送漢語增刊和普通話教學光碟。這樣連續做了10天,其網路在線還特意為英國人提供五節漢語自學課程。而更早的2004年2月9日,美國的《基督教箴言報》就發表《未來的講中文者在哪裡?》指出,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美國學校缺少漢語教育不利於美國發展。根據互聯網數據統計機構InternetWorldStats發布的數據,2009年,網路十大流行語種中,第一是英語,網路用戶4.78億;第二是漢語,網路用戶數3.83億;第三是西班牙語,網路用戶數1.36億。到了2010年,該數據顯示,英語仍是互聯網的「主導語言」,用戶數5.37億;漢語的用戶數4.44億,列第二;西班牙語的用戶數1.53億,列第三。美國科技資訊網站TheNextWeb據此預言:5年之後,漢語將取代英語成為互聯網上最流行的語言。漢語已在西方社會不可或缺,服務性的行業都設有漢語服務專員或者翻譯。巨大的市場誘惑使許多國家不敢「怠慢」中國客,紛紛設立「漢語口語學習班」,幫助有關服務機構人員學漢語。2007年1月,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招待法國官員、學者的招待會,已是「只用中文而不用翻譯」的招待會。法國教育部「2010-2011漢語教學狀況」顯示,法國19所公立小學、535所公立中學和21所高校開設了漢語課,還有150所高校開辦了漢語短期培訓班和大學文憑班。全法有12萬人在學習漢語。2011年,原只有新加坡、泰國、韓國和澳大利亞開考的「少兒漢語水平考試」(YCT)在法國啟動。此時,法國的「高等漢語水平考試」(HSK)已經整整舉辦了13屆。2011年,美國有4000多所中小學開設有中文課程,中小學生學漢語的人數超過16萬,是6年前的8倍。加拿大有超過100萬人使用漢語,而在工作場所使用漢語的起碼有20多萬。在英國有近10萬人正在學漢語。在泰國開漢語課的學校超過1700所,超過70萬人在學漢語。伍漢語與英語、西班牙語鼎足而三意味著什麼儘管漢語熱的現象和數據,難以盡舉。但人們不會忘記,從前曾有一種論調:漢語遲早要被英語淘汰。當時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名人、學者,持此論調並公開發聲的並不少。事實已經無聲地給了他們回擊。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從事漢語教學的老師和學漢語的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2008年11月7日,「玫瑰寒」在他的博客里發表了題為《將來的世界將由哪種語言統治?》的博文,開頭是這樣說的:「前幾天問了一個德語助教和一個法語助教這個問題:將來的世界將由哪種語言統治?她們異口同聲地說是英語。問她們為什麼,她們說,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說英語。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問我的學生同樣的問題,他們卻異口同聲地給了與那兩個助教不一樣的答案:Chinese(漢語)。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TheBritishempirenowhascollapsed(現在的英帝國已經垮了)!』我真想不到英國的『花朵』會是這樣回答。這是他們的『遠見』還是只是他們恭維我的話語?」關於「老外」近年來華學漢語的情況,羊城晚報記者電話採訪了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際合作教育學院對外漢語教研室主任杜宏權先生。他非常簡要地給記者作了如下概括:「全世界講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加,對漢語的需求越來越大,漢語教育機構越來越多。來華學習漢語的學生,呈由大學向中學甚至小學蔓延的態勢。而且,講漢語學漢語教漢語的地域越來越廣泛。」當記者問及近年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漢語的「老外」在群體和地域上出現什麼變化時。杜宏權先生說:「不算其他專業,以單純學漢語計。一是人數急劇增加,現在的人數是2008年的5倍;二是國別日益增多,過去來學漢語的學生,日本、朝鮮、越南和美國居多,而現在最多是韓國、俄羅斯,泰國、蒙古以及中亞和非洲國家的學生增長非常快。」長期致力於漢語國際推廣的北師大漢語文化學院副院長朱瑞平先生,則在分析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和《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中,將漢語學習標準提到「全球視野」的高度。在他看來,「漢語國際教育不單純是語言的問題,更是一個文化問題」。「因為從根本上說,語言既是文化的一種載體,是文化賴以構建和傳承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語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積澱,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兩者密不可分。」而西南師大中文系教授翟時雨說,過去「老外」學漢語,主要是出於對中國語言文化的愛好,現在學漢語大多變為謀生的需要。在許多國家,懂漢語可以更容易找到工作或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韓國《中央日報》的記者張世政說,韓國的二百多所大學,已有一百五十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專業。因為大學學的是漢語,他畢業後就在韓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社找到了令人羨慕的工作。對於語言的興衰,儘管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共識:國強,軟實力強,則語言文化興,反之則衰。歷史,也為此作了明證。作為拉丁語系中的西部羅曼語的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的興起,是隨著十五六世紀他們國力的崛起而傳播四方的。至今,西班牙語仍佔領著網路十大流行語種的第三把交椅。而英語的崛起,是因為的英國工業革命引領了時代潮流,1588年消滅了西班牙「無敵艦隊」,18世紀末打敗了法國,成為世界霸主。而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英語為主流語言的美國,又成為世界強國。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文化影響力的提高,漢語的版圖正以空前未有之勢擴大。漢語與英語、西班牙語鼎足而三之勢已經形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岳川:漢語熱與英語熱之我見
※【品鑒】60種趣味詩,看漢語多神奇
※古代漢語常見謙詞、敬詞類說
※漢語知識
※漢語及漢字系統在語意學和語用學上的優越性
TAG: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