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終極目標:快樂和幸福 作者:海納百川868
- 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追求快樂和幸福。這裡有兩層含義:1、人活在世上。也就是生存,人死過了什麼都談不上。2、追求快樂和幸福。人類所作的事,最終都是為了讓自己快樂或幸福。首先說生存,影響人類生存的因素很多,除了疾病、天災等人類難以完全控制或躲避的因素以外,還有戰爭。人類由於具備高智力並且發展出高度的科技水平,生存較之其他動物容易得多,也不完全遵從叢林法則,但是由於這個世界上還有獸性未滅或者挑起事端的人存在,叢林法則又沒有完全失去作用。所以,中國人還是應該有憂患意識,當今的中國人還不能說,我們已經不可能發生戰爭了。所以,生存壓力依然存在。但是,生存壓力不是中國人生活的全部,只是一種遠憂而已。更多的時候是要去做第二件事:追求幸福。目前有很多人誇大了生存的壓力,讓大家的注意力都要盯到那「遠憂」上,一切以發展「叢林法則」中的「優勝法寶」為中心,這顯然會失去很多追求幸福的機會和時間。我說了追求快樂和幸福,我在這兒就先定義一下快樂和幸福(我的理解)。快樂就是通過五官和皮膚等身體器官直接感知的人體快感。如吃一個香甜的水果,聽一段優美的音樂等等。幸福就是通過大腦的思維感知的外界對自己的影響而產生的快感,是愛與被愛是所產生的欣慰和溫暖的感覺。這樣定義就把由物質直接帶來的人類快感和經由大腦思考的精神方面的享受分隔開來討論。前者是所有動物都能獲得的,後者應該說是高等動物的專利。再來談談快樂的來源,前面已經說過,快樂來自於物質,作為快樂來源的物質又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要錢買來的,或者說需要物質交換來的;另一類則是不要錢買的,如冬日裡的暖陽、清風明月等等。再來看看幸福的來源,仔細地想想,幸福基本上都來自人與人的感情,人與人的愛與被愛。關於以上兩點,舉個例子可以說明:母親沒了一個梨子,母親已經很久沒吃水果了,全家也已經很久沒吃水果了。母親心疼兒子(或女兒),把梨子遞給了兒子,兒子接過來吃了。這裡面,母親獲得了一份幸福,當她看著兒子吃著梨的時候,心裡是幸福的,因為給自己所愛的人帶來了快樂;兒子首先吃甜甜的梨子獲得快樂,這快樂是舌頭傳遞給大腦的,另一方面兒子心裡還有一絲暖流流過,媽媽的愛使他獲得了一份幸福。一隻梨,在金錢教手上只會得到一份快樂(由舌頭傳遞來的)。在有親情的人手上就可以帶來一份快樂,兩份幸福。而且,那份快樂肯定沒有一份幸福深刻,而且那份快樂是和所有動物一樣的享有,幸福卻是人類獨有。再拿那個例子來說,愛和被愛是幸福的源泉,這裡的愛可以延伸,可以是夫妻的愛情、母子之情、家族之情、甚至愛朋友、愛國家乃至愛全人類甚至芸芸眾生。但是愛或被愛產生幸福感還有個前提,就是愛和被愛必須是主動的,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被強迫的,被動的。所以綜上所述,目下被眾多人們追捧的物質特別是金錢對於人類快樂和幸福所起的作用僅僅是:1、部分快樂的來源;2、愛與被愛的部分載體;這樣也可以看出,是否有利於人類物質財富的增長不是判定人類行為和思想正確與否的標準。有些思想雖然可能阻礙了人類財富的增長,但是卻使人類的幸福指數獲得增長。現在的調查也顯示,幸福與財富不成正比。再回到開頭,來討論一下物質的作用,重點來討論一下金錢財富的作用。物質,首先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牽涉到生存問題,那麼物質至上。現今我國,整體已經不缺乏生存條件,但是還有一些人生存條件不足。不過,生存條件不足的那部分人也沒能力在這兒反儒,在這兒反儒的應該都是生存無虞的人。我們一般說,我國目前的要務是發展。並且有口號:發展就是硬道理。也就是說,物質作為生存的必要條件在中國目前情況下是具備的。生存無虞的中國人應該要把注意力放到尋找快樂和幸福上了吧?物質財富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除了擁有財富本身的快樂感以外,還可以通過財富去購買其他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物質。但是有一點,物質財富都是耗費資源的,而地球上的資源有限,這就意味著你獲得物質財富就是以別人失去物質財富為代價的。這也就說明,世界整體的由物質財富所帶來的快樂感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爭的話,會出現很多矛盾,會給人類帶來很多煩惱,從而削弱物質財富帶來的快樂感。但是還有種不需要金錢買的快樂感資源卻很足,比如陽光、清風明月。所以,人們應該不要都把目光關注於物質財富,不要把物質財富的增長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而浪費了其它可以不用金錢購買就會給自己帶來快樂的資源。而物質作為愛與被愛的部分載體的情況我們再來討論:一隻梨子,附加了愛與被愛,就使人獲得了一份快樂,兩份幸福。而且幸福更加綿長。快樂僅僅在獲得快樂的那一段時間起作用,幸福在記憶中想起的時候都還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感。所以在給人帶來幸福方面,精神的作用往往大於物質。前面已經說過,快樂主要來自於物質,有些物質是要錢的,比如水果、音樂,有些是不要錢的,比如清風明月。物質是否帶來快樂,以及帶來快樂的多少,都是有前提的。前提一:要擁有和使用這個物質,就是通過五官、皮膚等感覺器官去體會這個物質,比如一個蘋果,自己擁有吃在嘴裡才能感受到快樂,如果是別人的,那麼你就體會不到快樂。而清風明月經常在我們身邊,我們卻很少留意到它們的存在,更別說去享用呢。前提二:主動擁有和使用,如果是別人強迫的,那麼快樂就不會有或大打折扣,已經吃得很飽的人,別人再強迫你吃一個蘋果,我想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前提三:沒有感覺疲勞。現代有個流行辭彙叫作「視覺疲勞」,引申為所有感官也適用。記得小的時候,能夠吃到一個蘋果,幾乎可以開心半個月,現在的小孩兒蘋果咬一口甚至根本不吃就扔掉了,論糖分和口感,現在的「紅富士」顯然好於當年的「國光」,這就是「味覺疲勞」。再來說幸福,我已經說過幸福是人們在愛別人和被別人愛的過程中感受到的長久的快感。這裡的「愛」是廣義的,包括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幸福或者幸福感的多少也是有前提的:前提一:有愛與被愛的交流存在,這個前面有那個梨子的例子作過說明;前提二:愛與被愛的行為都不是被強迫的,而是發自自己的內心的。舉個例子:你在公共汽車上讓座位給老者,自己主動的會感覺到很幸福,自己的所為給需要幫助的人帶來了快樂。但如果是別人拉著你的領子揪你起來讓座,那麼你是什麼感覺。這個前提也就是我說儒學的推行不能強迫別人的原因。前提三:有愛與被愛的物質基礎。勉為其難自然也達不到幸福的目的。根據以上推論,幸福來自於有前提的愛與被愛,愛有愛情、親情、友情直至人間情。愛情我不想多說,也是每個人一輩子的重大問題,各位自有自己的見解。我只想探討怎樣使自己主動的對別人施以自己的愛。首先,自己如果要對別人施以愛,首先必須是自己知道對方值得自己施以愛,那麼就必須要有依據。依據之一:天性天性是指人生而具備的性格,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愛、惻隱之心等等。依據之二:良心良心實際上是社會基本道德規範在自己心裡的反映,也就是說是自己了解和理解了的社會道德規範。人們據此分辨善惡、對錯,從而決定當為不當為。良心和後天所受的教育有關
|
推薦閱讀:
※研究稱中年危機確實存在:人到40最不快樂
※運動著,是快樂的
※快樂的嚮往
※如何享受工作的快樂
※心懷「七然」,快樂一生
TAG:人類 | 幸福 | 目標 | 快樂 | 樂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