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進步,獎勵還是鼓勵?這些方法別用錯!

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言一聲暑天寒。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

都喜歡受到鼓勵和表揚

有研究表明

人最大的願望

是做一個被肯定的人

多鼓勵

能讓孩子產生自信和勇氣

盲目鼓勵

甚至會增加孩子自滿、自卑的情緒

「為什麼我的鼓勵如同廢話?」

鼓勵也要講究方法

多鼓勵少表揚

很多父母無法區分鼓勵和表揚的差別,其實很簡單,我們拿一個孩子的考試績為例:

鼓勵是針對這個孩子為這個考試所做的努力和對考試的態度,比如你看到孩子在考試之前認真複習,鼓勵到:「媽媽看到你這麼用功,真為你感到驕傲。」

表揚則是針對這個孩子的考試結果,比如孩子考試得了100分,媽媽說:」你考試得了第一,你真棒!「

鼓勵不以結果為導向,多鼓勵可以讓孩子產生自信和勇氣,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會有更強的克服能力。

而表揚有時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會讓他們為了尋求別人的肯定而做事,容易產生虛榮心,將來一旦遭遇失敗往往不能正確看待。

別看鼓勵和表揚似乎只有細微的差別,但它們產生的效果差別很大。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經花費10年時間,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研究。

她經過反覆做實驗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表揚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

因此,對孩子做的事情總體應該要多鼓勵、少表揚,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讓他們一定要更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能「輸得起」。

以身作則

網路上經常流傳著這樣鼓勵孩子的經典名句: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

很多父母堅信不疑,每日一語,希望通過這些連成年人都快喝吐了的雞湯來鞭策孩子。但仔細想來,這些其實就是「正確的廢話」!如果把你換成是孩子,你願意別人在你耳邊嘮叨這些大道理嗎?

喜歡說這些雞湯的父母,大多希望用這些話語來當孩子的指路人。孩子不傻,有些道理他們是懂的,只是真正付諸實踐的時候會手足無措。

孩子更想知道的是達到這些結果的方法。

相信很多家長都被孩子這樣質問:「為什麼你可以玩手機、看電視,我卻要學習?」

家長一邊告訴孩子努力學習的重要性,一邊坐在沙發上刷朋友圈、刷微博。這會使孩子的心理很不平衡,產生抵抗心理。

所謂,言傳身教

想要孩子喜歡上學習,家長要當一個典範。你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情,為什麼要強迫孩子去做?在孩子學習的1~2個小時期間,學著放下手機,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來學習,成為孩子學習的夥伴,用自己的行動來鼓勵孩子,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你不聽我的,將來會後悔的!」

物質鼓勵好不好?

理論來講,鼓勵孩子最好是以口頭形式為主,但中國家長想要快速達到效果,更習慣用物質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物質獎勵實施起來必須要謹慎。

01

物質獎勵要適度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老人自己種植了一片草地,一群小孩子每天來踢球。起初老人很開心,久而久之,小孩子很吵鬧,老人受不了了。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告訴孩子們,明天過來踢球會給每人一元錢。第二天小孩們如期而至,拿到了錢很開心。就這樣連續三天,小孩子們很積極。第四天老人說今天沒有錢可以拿了,小朋友們很掃興,一鬨而散,再也不來踢球了。

這個故事說明,物質使他們忘記了他們來草地是為了踢球這件事情。所以,物質獎勵要適度,不然會使孩子失去做事的內在興趣。

02

最好不用實物做激勵物

家長可以用:」全家旅遊一次「、」去滑雪一次「、」可以學習一個自己喜歡的樂器「,這些激勵物一定是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這樣不僅能表達出對孩子努力的認可,也可以讓孩子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加深自己努力的記憶。

一個孩子如果為了一雙旱冰鞋而去做一件事,他就開始變得功利了。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取得好結果,可一旦得到了這雙鞋,做事就會懈怠。庸俗獎勵只能帶來庸俗動機,把獎品當作目的,真正的目標就丟失了。

無論採取什麼樣的鼓勵方式,只要傳遞出:過程比結果重要,能夠增強孩子的信心才是達到了目的。


推薦閱讀:

誦南無阿彌陀佛最殊勝的方法,你知道嗎?
形煞及化解方法
顧客說:「我只是隨便看看」,這兩個方法,讓你業績翻5倍!
(1132)[轉載]去留配舒  論格需精(淺說論格方法)
打開女人心扉的23種方法

TAG:方法 | 進步 | 鼓勵 | 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