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應強教授診治脊柱病經驗介紹
林應強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林教授行醫近4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脊柱疾病的診治。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良多。現將其診治脊柱疾病經驗介紹如下。
l 機觸於外 巧生於內
指摸診法屬中醫學四診切法I 。《醫宗金鑒》將正骨手法概括為8種手法, 「摸」法是其一。林教授繼承和發揚了中醫診斷傳統的指摸法,使之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指摸診法用於診治脊柱疾病是用手指檢查棘突旁壓痛點,局部是否存在痙攣或肥厚等異常手感,如存在異常手感則為病變部位。在觸摸診斷同時,整套的手法治療技巧也隨之形成。林教授將指摸診法作為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結合現代臨床輔助檢查如x線攝片、CT等,形成互補關係。如診斷小關節紊亂的病症,現代醫學輔助檢查儀器往往未能發現病變,而以手指的觸摸卻能發現病變存在;指摸診法也能用於疾病的鑒別診斷,如患者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易被診為腰椎問盤突出症,林教授通過指摸診法能迅速區分是腰部病變還是骶髂關節病變,從而採用正確的治療方案;指摸診法還能判斷病情輕重緩急,對治療方案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指摸診法也是判斷手法療效的重要方法,手法治療起效後,患者原壓痛點存在痙攣、肥厚感消失,臨床癥狀亦隨之緩解。
2 手隨心轉 法從手出
林教授認為,手法治療要取得最佳療效,實施前第一步是診斷明確。此外,還要了解患者年齡、體質、患處外在情況等,再形成整套治療方案,最後才能動手治療。 《醫宗金鑒》日: 「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夫手法,然後治之多效」。林教授手法的特點就是爆發力,但爆發力的使用則因人因部位而異,主要應把握方向和力度。具體應用為:老年人用力要輕,骨質疏鬆患者用力要更輕,嚴重骨質疏鬆者則不使用爆發;就部位而言,胸椎部用力應輕,腰部則宜重手法,而且手法治療時要求患者全身放鬆。總之,治療前對患者的情況有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並要求其配合治療,決不盲目動手,以免造成患者痛苦和創傷。
3 治病求本
四肢疾病從脊柱找原因是林教授辨證治療心法之一。他認為脊柱是人體最易受傷的結構,臨床常見的四肢疾病,如肩周炎、網球肘、膝關節炎、跟痛症等都可能與脊柱損傷有關,所以診斷思路首先從脊柱病變切入。如:許多患者被診斷為肩周炎 ],往往能從第4~5頸椎棘突同側旁找到壓痛點,而且經過旋轉手法治療後,肩部疼痛癥狀明顯好轉。臨床診斷為膝關節炎的患者,多能從第l一3腰椎棘突同側旁找到壓痛點,經端坐位旋轉複位後,膝關節疼痛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跟痛症患者多能從第5腰椎和第1骶椎棘突同側旁找到壓痛點,經斜扳法複位腰椎後,跟痛症隨之消失。如果診斷不明確,易延誤治療而增加患者痛苦。
4 病案舉例
吳某,男,50歲,2004年l0月l7日初診。右肩及肘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3月。曾在多間醫院診為肩周炎、網球肘,經理療、針灸、按摩及口服扶他林等葯治療,疼痛仍反覆發作,晝輕夜重,夜不能寐。檢查:右肩外觀正常,主動活動受限,被動活動功能尚可,肩前壓痛明顯;右肘肱骨外上髁及伸腕肌壓痛,前臂伸肌緊張試驗陽性;第4~5頸椎棘突同側旁壓痛明顯、有肥厚感。察其舌淡紅、苔薄白。脈弦。x線攝片示:第2—6頸椎略有骨質增生。西醫診斷:頸椎病(神經根型)。治療予以頸椎旋轉複位。手法結束後,檢查患者第4—5頸椎棘突同側旁已無壓痛,患側肩肘關節活動自如,自覺疼痛消失。囑其近期不宜做重體力勞動,勿使患肢負重。次日複診:肩肘疼痛大減,再按上法治療1次而愈。
按:本例患者僅自覺右肩及肘部疼痛,而頸部無疼痛癥狀,x線攝片檢查病變亦不明顯,依患者臨床表現及x線攝片檢查不能確診為頸椎病。但依照四肢疾病從脊柱找原因的方法,醫者以手指觸摸可感覺頸椎病變。依循治病求本的原則,患者雖表現為右肩和肘部疼痛,但病本在頸椎,針對頸椎病變應用手法旋轉複位而解除患者痛苦。
推薦閱讀:
※【付濟華醫師腎結石經驗方】速效排石湯,方小力專,療效甚好!
※【臨床經驗】「中醫不是慢郎中」之低燒失眠驗案
※學習成功人的經驗教訓
※我的銀行工作經驗(四年經驗,入行必看)
※利費莫爾的經驗與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