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小知識丨四聖諦(三)
苦相
依苦之性質,
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種。
1、苦苦:
苦苦者,上苦字,逼迫義;下苦字,名詞。種種憂患逼迫,皆名為苦,故曰苦苦。
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各種苦。苦受以及順苦受的法。『受』有苦、樂、舍三種受,苦苦是指苦受。除了苦受外,還有引起苦受的種種法也是苦,被稱為順苦受法。比如你的手被火燒到,手痛是苦,而燒你的那些東西的作用也應該歸於苦。我們會感覺到苦受是由嗔引起,我們要遠離、要拋棄,但它又如影隨形般地窮追不捨,所以我們覺得苦。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怨憎會五種苦屬之。
2、壞苦:
諸可意之樂受法,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故曰壞苦。
樂受以及順樂受法變壞而引起的苦。我們享受快樂時,它卻如朝露般的消失無影無蹤,令人懷念,我們貪愛,就感受到苦,稱為壞苦。是你感受到快樂的東西,稱為順樂受法,因為變壞所以苦。愛別離與求不得苦屬之。
此苦苦與壞苦是由嗔、貪所引起的,此兩種苦凡夫可以以世間的智慧覺知,稱為世俗諦苦。
3、行苦:
除可意非可意以外所余之舍受法,為眾緣所造,難免生滅遷流,故聖者觀見之,於身心皆感逼惱,故曰行苦。
一切有為造作都是遷流變化,它包括苦苦、壞苦、舍受。我們不把不苦不樂受(舍受)當作是一種苦,但依行苦來看,它也是一種苦,原因是:『舍受』是不永恆地,它無常變化,舍受之後,樂受、苦受業接踵而來,因為它遷流變化,不能做主,不自在所以苦,此稱為『行苦』。此種行苦愚痴的凡夫不知不覺,唯有聖人能覺知,稱為聖義諦苦,五取蘊苦屬之。
文殊院理念
以文教強化素質、以弘法教化大眾
以慈善回報社會、以修持莊嚴生命
青燈黃卷文殊院
弘法基地文殊院
心靈家園文殊院
美編 仁達
責編 慶廣
圖源網路
推薦閱讀:
※佛法不離世間法
※三十七道品之八聖道
※佛法點滴-生活篇
※佛法改命運:怎樣求得好婚姻?(轉)
※面對周圍(包括網路上)對佛法的各種解讀如何判斷正確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