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鄉村衰敗根源在土地所有制

鄉村衰敗根源在土地所有制

每到春節,大家總是感嘆中國春運。億萬人流,賽過非洲角馬的壯觀遷徙。

此刻,既欣慰、又惆悵的是文人。中國絕大多數的村莊日漸凋零,大家都看到這一點了。每個村子,幾乎都是老人還孩子在留守,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莊沒落,人們覺得無處寄託鄉愁。而一到春節,中國的村莊彷彿突然打了雞血,抽風般地繁榮片刻。

如果農民工大軍沒有製造春運的緊張,則大家不會這麼關心農民工的返鄉問題。而城市裡每到春節時候,一些服務業的勞動力缺乏,也讓人們暫時有了希望農民工留下的想法。雖然在多數時候,人們都會在地鐵公交里躲避農民工。

有人指責農民工愚昧,說他們不肯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另有人在感嘆:是城市不給農民工容身之所。

且不談「農民工」三個字在邏輯上的漏洞以及歧視,暫且引用「農民工」這個詞,我們要思考:農民工回家值得批評嗎?回,家,有錯嗎?

一些地產商的代言人在各種輿論上為農村的凋零歡呼。他們認為,農民的唯一出路是拋棄村莊,湧入城市。此話有些殘酷,並且,農民工的進城,對於如今的天價房來說,完全不足以支撐天價。但從大的趨勢上來看,農民工進城是有道理的。

人類的發展史,前半部分是農業史,後半部分則是商業史、城市史。城市的發展,吸引絕大多數人口,這是個商業趨勢,無法阻擋。

但是,一定要釐清一個概念:人口湧入城市,並不意味著鄉村的沒落。日本的城鄉基本一體化,其國土面積狹小與人口眾多導致了這個結果,或許對中國借鑒意義不大。歐洲、美國,尤其是美國,城市化的同時,鄉村一直沒有衰敗,相反,一直保持了適度繁榮,其並不低的生活水準,加上美到極致的環境,成為城市人羨慕的對象。

為什麼只有中國出現了巨大的春運潮,為什麼只有中國的鄉村如此凋零?

因為,鄉村的靈魂缺位。

土地,是鄉村的靈魂。在中國,實行土地公有制,每一寸土地都屬於政府。城市土地,以政府直接支配的面目出現;在農村,政府以「集體所有制」的名義掌握土地。

農民只是租賃政府的土地來種,他們腳下的土地是空虛的。最為關鍵的是,商業資本無法牢牢掌控土地,所以,任何大的資本,在面對農村土地時,都是沒有信心的。而沒有商業的力量,農村的凋零就是必然的。

中國的城市,畸形發展;中國的農村,畸形凋零,這是商業力量所致,一種以所有制的弊端為基礎的商業力量。

幾十年來,中國的體制一直是壓榨農村、壓榨農民的。1950年代起,為了給所謂工業輸血,公開承認搞「剪刀差」,將農村財富輸送到城市。1980年代以後,農村承包責任制被宣傳為成就巨大,其實僅僅是讓農民吃飽了肚子,隨後則是鄉鎮工業發展,使得江浙地區的農村繁榮,甚至有城鄉一體的趨勢。而在中國大多數地區,農村多年都停留在溫飽階段。

從1990年代後半段開始,隨著WTO紅利,中國工業化突然加速,特別是廣東、福建等地的加工業,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一旦進城務工的觀念開始被農民接受,出外打工就成了全國農村的趨勢。

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沒有為農民工留在城市而進行一些具體操作。社保、醫保體制均不支持農民留在城市。高房價則是對農民工直接的逐客令。

在這種局勢下,農民工回到家鄉,是他們理性的選擇。他們長期在城市,卻是過客;他們短暫回家鄉,在那裡能享受生活。有人同情地說:農民工「城市留不下,鄉村回不去」,這話一廂情願了。相對於農民工來說,城市貧民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艱難。

1950年代,實行土地公有制,是政府出於政治目的,也是為了快速積累財富。如今,各地政府完全把目標放在稅收上,對於取消了農業稅的鄉村完全失去興趣。

這時候的土地公有制,就是對農村的雙重扼殺:既扼殺了農民對土地的投入,也扼殺了商業資本進入農村的通道。

許多學者呼籲政府關注農村的,關注農民。我對於這種廉價的呼籲向來很厭惡。我想問:你們具體想讓政府做什麼?是每年過年送幾袋米、幾桶油過去嗎?這些年不是經常在送嗎?除了留下一些擺拍的照片,還有什麼用?

要讓中國的農村發展起來,不需要政府的「關注」,而需要政府的「不關注」、「放手」。只要把土地的所有權還給農民(不是賞賜,而是歸還),那麼,鄉村自然會蓬勃發展起來。商業的力量會導致城市繁榮,也會導致鄉村的盛況回歸。

土地是鄉村的靈魂,鄉村是我們精神的歸宿。一個鄉村凋零的國家是可恥的。

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0

推薦閱讀:

和蘭亭郡主【七律】春日鄉村無限好
我拍《鄉村裡的中國》
鄉村醫生往事
鄭健雄:鄉村旅遊的產業特性與發展策略
婺源鄉村:美景如畫猶如仙境

TAG:土地 | 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