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姓氏略考-趙姓-帝王國君-⑵
2010-03-16 17:08:44|分類: 第01冊_0001~010 |字型大小訂閱
趙 炅:(公元?~997年待考),涿州人(今河北涿縣)。宋朝第二個皇帝,北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在位時間從公元976~997年為期二十二年,終年五十九歲。
宋太宗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為趙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宋太宗排行居中,比宋太祖小十二歲,比秦王趙廷美大八歲。二十二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宋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宋太祖駕崩,三十八歲的趙光義登極為帝,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後,繼續進行始於後周世宗時的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力,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因為急功好利,幾次北伐攻遼都受挫,宋太宗轉而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朝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要想全面了解宋太宗一朝的施政措施,還得從他的繼位說起。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後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這一特殊的繼承結果對宋太宗朝的政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此點甚至在宋太宗個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農曆10月19日夜,大宋王朝的締造者宋太祖忽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農曆10月21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宋太祖英年而逝,宋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農曆10月19日夜,大雪飛揚,宋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入宮後,宋太祖屏退左右,與趙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的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宋太祖大聲喊:「好為之,好為之。」兩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便告辭出來,宋太祖解衣就寢。然而到了凌晨,宋太祖就駕崩了。
得知宋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太子趙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來趙光義,而趙光義也早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趙光義,趙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趙光義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趙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宋皇后一見趙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趙光義,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於是,趙光義便登極為帝。
宋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宋太宗搶在趙德芳之前登極卻是事實。宋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宋太宗毒死宋太祖之說。宋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天,可知宋太祖是猝死的,而趙光義似乎知道宋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宋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後,宋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后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杜太后臨終之際,曾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說當時宋太祖也在場。杜太后問宋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蔭,太后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趙光義,趙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宋太祖泣拜接受教訓。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至今也未能揭開,後人推測是宋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那麼,到底宋太祖是否有傳位趙光義之意呢?據說宋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趙光義留守都城,而對於軍國大事趙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宋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群臣相諫,宋太祖不聽,趙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才使得宋太祖改變主意。趙光義曾患病,宋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趙光義若覺疼痛,宋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手足情深,頗令人感動。宋太祖還對人說:「趙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宋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的。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無非是後人的臆測而已。
姑且不論宋太宗是否毒殺宋太祖,是否編造「金匱之盟」,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與傳統的父子相傳相比,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宋太宗繼位後首先要採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帝位。
宋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對於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趙德芳也封為節度使。宋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為國公主。宋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宋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宋太宗更注重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其實,宋太宗早在繼位前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了。宋太宗任開封府尹長達十五年之久,正是韜光養晦之時,他在此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據統計,光晉王的幕府成員便有六十人之多。與此同時,趙光義還有意結交不少文官武將。即便是宋太祖的舊部,諸如楚昭輔和盧多遜等掌握實權的朝中要員,宋太宗都著意加以結納。這兩人都與宋太宗關係密切,在宋太宗繼位後都升了官。宋太宗繼位後,其幕府成員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宋太宗還罷黜了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和張美等,將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便於控制。
不過,宋太宗改變宋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當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宋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科舉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入仕,況且宋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錄取,士子們便青雲直上,這些「天子門生」出任各種職務,無疑對宋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願地為新皇帝效力。這樣,即使當時朝野內外對宋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宋太宗也能夠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而「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則成為了後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
不管宋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宋太祖的地位,但終宋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宋太祖的陰影。宋太宗繼位之後,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後的皇位繼承。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並由廷美傳回宋太祖之子德昭。這是宋太宗所不願意看到的。自古帝王傳承多為父死子繼,宋太宗也不例外。為此,宋太宗絞盡腦汁,力圖一一排除傳子過程中的障礙,走過了一段充滿風波曲折的歷程。
所謂的金匱之盟可能是宋太宗、趙普捏造出來的,雖然一時能掩人耳目,但最終限制了宋太宗傳子的願望。這還得靠宋太宗和趙普自己解開這道難題。在此過程中,宋太宗逼死弟弟和侄兒,逼瘋長子,其間的無奈、痛苦也許他再也不願重受一遍。
趙普在宋太宗定儲一事中扮演了極為特殊的角色。宋太宗曾以傳國之事詢問趙普的意見。趙普一生讀書不多,但好讀《論語》,並從中學到一些治國之道。他曾對宋太宗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指《論語》)。昔以其半輔宋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因此以「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於世。
趙普在宋太祖時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樞機構執政達十年之久,與宋太祖私交甚好,被其視為左右手。宋太祖時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制定統一戰略等事上,趙普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趙普的權勢甚至一度在晉王趙光義之上。他還反對過宋太祖傳位晉王趙光義的意圖。因此,他與宋太宗的關係極為微妙。
宋太宗繼位後,趙普的地位已遠遠不及宋太祖時代,頗受壓抑和冷漠。宋太宗要維護自己的權力,對趙普這樣的宋太祖舊臣自然心存猜忌,何況兩人還曾是政敵呢。然而,趙普是開國元勛,宋太宗要安撫人心,自然需要利用這樣的元老重臣裝點門面,所以對趙普在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趙普沉浮宦海幾十年,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身家性命隨時有危險的情況下,政治態度自然會發生一些變化。於是,當宋太宗向他詢問傳任趙廷美之事時,趙普心知宋太宗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宋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大獲宋太宗賞識,堅定了宋太宗傳子的信心。此後,趙普在宋太宗傳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宋太祖去世後,還留有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宋太宗繼位之初,趙德昭封為節度使和郡王。宋太宗征遼時,趙德昭從征幽州。高梁河之戰宋軍慘敗,宋太宗隻身逃脫,不知所蹤。這時有人商議立趙德昭為帝。後來宋太宗生還,此事便作罷。班師回京後,宋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便很久不舉行此前平定北漢之賞,將士們不免議論紛紛。趙德昭便為將士們請賞,認為即使與遼作戰失敗了,還是應該賞賜平北漢有功的將領。宋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就說:「待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此言一出,趙德昭惶恐萬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
趙德昭所處地位本就微妙,而叔父那番話分明又是懷疑他有奪位之心,日後難全其身,又思及父母早亡,兄弟二人不得保,滿腹心事竟無處訴說,頓生短念,回來後便自刎身亡。據記載,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又驚又悔,趕過來抱屍痛哭:「痴兒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趙德昭死時年僅二十九歲。兩年以後,趙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年僅二十三歲。於是,宋太宗皇位繼承的兩大「隱患」被消除了。
趙德昭兄弟死後,對皇位能構成威脅的就只剩下秦王趙廷美了。宋太宗雖然不敢明目張胆地對趙廷美下手,但只有除掉其弟,才能保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宋太宗此次又想到了趙普。趙普曾提醒宋太宗不可「一誤再誤」而深受宋太宗信任,自然知道在這種情形下該怎麼做。
趙普有個政敵盧多遜。盧多遜為人機警,知道宋太祖喜歡讀書,經常到史館來取書,就讓小吏每次都查看宋太祖所取何書,於是通宵閱讀此書。等到第二天召對時,宋太祖問起大臣們書中的事情,只有盧多遜一個人應答如流,以此獲得宋太祖賞識,拜為宰相。他跟趙普一直不和,好幾次在宋太祖面前說趙普壞話,而趙普本人也因專權、貪財等弊端為很多大臣所忌,並被人抓住把柄,結果趙普被罷相。當時有人跟宋太祖反映趙普非議皇弟趙光義,估計這也是盧多遜乾的。趙普上表自訴說:「皇弟忠孝,我怎麼能夠輕議。這是外人的離間之詞,何況當初太后臨終前的遺命我親目所見,並作了記錄呢。希望陛下明察。」宋太祖將趙普的上表一併藏在金匱里。宋太宗初年,趙普受到冷落,盧多遜怕他復起,就跟宋太宗說趙普當初反對宋太祖傳位給他。
過了幾年,宋太宗為晉王時的舊僚揭發秦王趙廷美陰謀造反。宋太宗將信將疑,就問趙普的看法。這給了趙普表白的機會。關於秦王趙廷美,趙普說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但這次趙普趁機說自己為權奸(當然是指盧多遜了)所害,並詳細說起杜太后的金匱之盟以及自己的上表等事。這下,宋太宗感覺到趙普原來是自己的大忠臣,於是對趙普加官晉爵。但不多久,宋太宗君臣都意識到了金匱之盟所存在的隱患。趙普提醒宋太宗不可一誤再誤的話一出口,就已經決定了趙廷美的結局。
沒多久,趙普就查到了盧多遜私遣堂吏交通趙廷美之事。趙普毫不客氣地捅給皇帝,說盧多遜盼宋太宗早日晏駕,就好儘力侍奉趙廷美,趙廷美表示滿意,還送盧多遜弓箭等物。宋太宗大怒,借題發揮,嚴懲盧多遜及其同黨。大臣王溥等七十四人聯名上奏盧多遜及趙廷美怨望詛咒,大逆不道,宜正刑章。盧多遜被削奪官爵,其同黨不少被處死;趙廷美勒歸私第,其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
趙普借盧多遜交通秦王案,既打擊了政敵盧多遜,又討好了宋太宗,一箭雙鵰。但趙廷美的悲慘命運還沒到頭。趙普更進一步挑唆開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言說趙廷美不思改過,反多怨望。於是,趙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遷置到房州。宋太宗命人嚴加監管。趙廷美氣憤難平,兩年後便逝世在房州,年僅三十八歲。順便提及的是,李符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趙普怕他泄漏秘密,後來找了一個別的茬兒,將他貶到地方做了一個小官。
趙廷美逝世後,宋太宗對外稱趙廷美乃是乳母陳國夫人耿氏的兒子,並非杜太后所生,這樣就徹底地將趙廷美排除在皇位繼承系統之外。當時,杜太后早已去世,宋太宗兄弟也只剩下他一人,宋太宗所言無人能夠反駁。因此,趙廷美到底是誰的兒子,恐怕也只有宋太宗自己最清楚了。
經過上述種種手段,宋太宗終於清除了將皇位傳給兒子的障礙。不過,宋太宗對皇位繼承人的挑選卻並非一帆風順,也頗多曲折。
宋太宗長子趙元佐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宋太宗,頗為宋太宗喜歡。趙元佐有武藝,善騎射,還曾經隨宋太宗出征過太原、幽薊。宋太宗迫害趙廷美時,趙元佐頗為不滿,力加營救,請免其罪,但未能成功。後趙廷美逝世於房州,趙元佐得知此事,悲憤成疾,竟然發狂。左右僕從若有小錯,趙元佐即以刀棒傷人。宋太宗命太醫治理,才稍有好轉。
然而在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重陽節,宋太宗召集幾個兒子在宮苑中設宴飲酒作樂,因趙元佐病未痊癒,就沒有派人請他。散宴後,陳王趙元佑去看望趙元佐。趙元佐得知設宴一事,說:「汝等與至尊宴射,而我不預焉,是為君父所棄也。」忿氣難平,一個勁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燒宮院。一時間,殿閣亭台,煙霧滾滾,火光衝天。宋太宗得知後,猜想可能是趙元佐所為,便命人查問,趙元佐具實以對。宋太宗怒不可遏,欲絕父子之情。眾人營救不得,趙元佐被廢為庶人。宋太宗去世後,其妻李皇后曾打算立趙元佐為帝,但趙元佐並不知情,所以未受牽連。趙元佐的同母弟宋真宗即位後對趙元佐很好,努力幫他治病,只是趙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後,終身未見他。趙元佐逝世於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終年六十二歲。在宋真宗即位後,趙元佐竟能安享富貴達三十年之久,真是幸運。有人說趙元佐實際上是在裝狂,以表示對父親的不滿和對皇位的拒絕。
在趙元佐焚宮這件事中,有一特殊人物,即陳王趙元佑。宴會後,趙元佑去趙元佐府中,不知說了什麼竟惹得趙元佐縱火焚宮,而後宋太宗認為趙元佐宮中起火並非偶然,決意廢趙元佐為庶人,趙元佑是否對宋太宗說過什麼,也難以查明。宋雍熙三年農曆7月趙元佑改名趙元僖,並被封為開封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儲。
同年,宋雍熙北伐失利。趙普上《諫雍熙北伐》奏疏,頗得宋太宗嘉賞。後來,趙元僖也上疏論及伐遼之事,為宋太宗採納。宋太宗、趙元僖和趙普在處理對遼事宜方面有了很多的共識。趙元僖見宋太宗優待趙普,便與趙普交好,更是上疏建議宋太宗重新任用趙普為相。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趙普第三次為相,威權一時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攏趙普的陳王趙元僖也晉封許王,更加鞏固了皇儲地位。趙普罷相後,趙元僖又與另一位宰相呂蒙正關係密切。
然而事不如人所願。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農曆11月,趙元僖早朝回府,便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宋太宗極為悲傷,罷朝五日,贈皇太子,並寫下《思亡子詩》。趙元僖之死,據傳是其侍妾張氏下毒所致。趙元僖不喜正妻李氏,寵愛張氏。張氏欲下毒毒殺李夫人,但誤毒死趙元僖。張氏恃寵驕橫,對奴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重罰,甚至有棰死者,但趙元僖並不知情。張氏又逾越制度葬其父母。宋太宗後來探知其事,大怒,遣使按問。張氏自縊身亡,左右親吏都被處罰,其父母墳墓亦被毀去。宋太宗又下詔停止趙元僖的追贈儀式,降低其葬禮的規格。趙元僖本來甚得宋太宗喜愛,又與宰相交好,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建議立他為太子,本是春風得意之時,卻逝世於非命,而逝世後又被宋太宗所厭,實是可嘆。
趙元佐被廢,趙元僖暴死,儲位空缺,馮拯等人上疏請早立太子。這是個敏感問題,宋太宗正為此心煩,便將馮拯等人貶到嶺南。自此以後沒有人敢議論繼承問題。不過,宋太宗本人被箭傷所擾,也知該早立儲君,便就此私下詢問寇準。在寇準的支持下,襄王趙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趙恆。
宋太宗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師之人見到太子都歡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宋太宗得知後很不高興,馬上召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為皇帝所忌,有哪個皇帝不想權力為自己所操控呢?況且早在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遙拜唐玄宗為太上皇而自立為帝,尤其是五代以來,子侄逼宮之事更是史不絕書,因此,宋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幸得寇準說:「陛下擇所以付神器者,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宋太宗聽後才消氣,請寇準喝酒,大醉方罷。
隨著病情加重,宋太宗又開始設法保住太子皇位。在此情況下,大臣呂端被推到了風浪之顛。呂端為相時已六十一歲,擔任宰相前,他在地方和中央都做過官。呂端為人穩重、鎮靜,又信奉黃老思想,這與宋太宗晚年所持清靜無為的政治信仰相符合,因此,呂端頗得宋太宗賞識。據說在重用呂端之前,宋太宗曾寫過《釣魚詩》,詩云:「欲餌金鉤深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這是宋太宗以周文王自詡,而將呂端比做姜太公。當時,曾有人反對用呂端為相,說他為人糊塗,宋太宗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呂端果然不負所托。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農曆3月,宋太宗駕崩,李皇后與宦官王繼恩等人企圖撇開太子趙恆,另立趙元佐為帝,幸得呂端處置得當,才得以保證趙恆登基為帝,便是後來的宋真宗。宋太宗的去世,標誌著宋朝開創局面的結束,守成時代的到來。
趙炅個人小檔案:
屬 相:豬
謚 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廟 號:宋太宗
陵 寢:永熙陵
父 親:趙弘殷,追贈宋宣祖
母 親:杜太后
初 婚:十七歲
配 偶:尹氏、符氏、李皇后
子 女:九子,七女
繼承人:第三子趙恆
趙 恆:(公元968~1022年),涿州人(今河北涿縣)。宋朝第三個皇帝,北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在位時間從公元998~1022年為期二十六年,終年五十五歲。
趙恆,曾名德昌、元休、元侃。生於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農曆12月2日,宋太宗第三子。宋淳化五年(公元995年)被立為太子。宋至道二年(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趙恆登皇帝位,是為宋真宗。
宋真宗不是宋太宗的長子,母親也不是皇后,原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但大哥趙元佐發瘋、二哥趙元僖暴死之後,就輪到了他繼位。宋真宗即位之初,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蠲免五代以來的欠稅。但是與久經沙場的宋太祖、宋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宋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宋真宗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反而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日趨嚴重。
自宋雍熙北伐慘敗後,大宋王朝對遼國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國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開始,遼國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大將楊延朗(又名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國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宋真宗朝名相寇準,對宋遼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寇準十九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宋太宗時,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準的話很不合乎宋太宗的心意,宋太宗憤而離去,寇準居然不顧君臣之禮,扯著宋太宗的衣服不讓他離開,宋太宗被他搞得極為尷尬。或許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宋太宗比較信任他,在立太子等敏感問題上也徵求他的意見。寇準支持宋太宗立時為襄王的趙元侃為太子,又打消宋太宗立太子後的疑慮,所以說起來宋真宗能順利登上皇位也有寇準的一份功勞。這樣,宋真宗也很信任寇準,後任命他為宰相。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農曆閏9月,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圍攻定州,來勢洶洶。此消息傳至京城,朝野震驚,宋真宗急召群臣商量對策,主和、主戰兩派各持己見,莫衷一是。王欽若、陳堯叟等人主張遷都金陵或成都避難,而宰相寇準則力排眾議,堅決要求宋真宗北上親征,安定民心,鼓舞士氣,打退遼軍的進攻。宰相畢士安、大將高瓊等人也反對南遷,原想一逃了之的宋真宗極不情願地把南遷計劃壓了下來。為了防止王欽若再向宋真宗進言,寇準便把王欽若調離京城,出任地方官。朝廷中的主遷派失去了核心人物,懦弱的宋真宗也只得決定親征,卻遲遲不肯出發。
為了催促宋真宗早日啟程,寇準頗費了一番心思。前線戰事日趨緊急,急報一封接著一封發到朝廷,他故意都扣留下來,先不讓宋真宗知道,等積多了一併呈給宋真宗看。宋真宗一見這麼多急報,就慌了手腳,忙問該怎麼辦。寇準不緊不慢地說:「陛下是想儘快解決此事呢,還是想慢慢來?」宋真宗當然是想儘快解決。寇準趁勢說道,只要陛下御駕親征,此事五日之內就能解決。無奈之下,宋真宗只得同意立即出征。此後,朝廷確定了親征的相關事宜,安排雍王趙元份留守京城,宋真宗於農歷11月20出發親征。
兩天之後,宋真宗一行抵達韋城,但前方戰況不明,王超的部隊又沒有按照事先約定南下接應,宋真宗開始猶豫,是否按原計劃繼續北上。此時隨行的官員中,有人主張儘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張撤回京城。寇準則堅決反對,他對宋真宗說:「陛下現在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河北諸軍日夜盼望陛下到來,若是現在撤退,軍心必然大亂,遼軍趁勢前來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遼軍的俘虜。」宋真宗聽後大驚失色,加之有其父宋太宗親征失蹤的前車之鑒,於是不敢再提撤退之事。
與此同時,遼軍繼續南下,其主力早於宋真宗到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而宋朝大軍行動遲緩,直到農曆11月25日才抵達澶州南城。澶州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城,南城相對較為安全。宋真宗看到河對岸煙塵滾滾,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準勸宋真宗:「宋軍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親征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再說各路大軍已經陸續到達澶州,不會有什麼危險。」高瓊也勸宋真宗過河,不等宋真宗同意,他就催促衛兵們護送宋真宗前進。宋真宗勉強到了北城,在城樓上召見了各軍將領。宋軍將士看到城樓上的黃龍旗,得知皇帝到了,立即高呼萬歲,士氣大振。
巡視完畢,宋真宗把軍事大權交給寇準。他相信寇準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宋真宗內心還是頗為忐忑,生怕出現意外。其實寇準等人內心的憂慮決不亞於宋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來而已。為了穩住宋真宗,寇準每日與楊億等人飲酒作樂,裝出毫不在意的模樣。宋真宗得到密探關於寇準動靜的彙報後,以為寇準胸有成竹,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
宋、遼雙方在澶州相持了十餘日,形勢對宋軍相當有利,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死遼軍大將蕭撻凜,使遼軍士氣一落千丈。蕭太后唯恐腹背受敵,秘密派人前來求和。宋真宗生性優柔寡斷,並沒有與遼軍第一決勝負的決心。早在親征之前,他就曾經暗中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議和,只是因為戰事激烈,曹利用一直未能到達遼營。這時遼國主動提出議和,正中宋真宗下懷,於是急忙催促曹利用前去議和。
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規定:宋朝每年輸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因該盟約在澶州簽訂,其西有湖泊曰澶淵,澶州亦名澶淵郡,故史稱為澶淵之盟。
據說曹利用在議和之前曾面見宋真宗,詢問給遼國財物的數量限度。宋真宗提出了可以接受的底線為一百萬。寇準知道後警告曹利用:「皇上雖然說可以給一百萬,但是若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就砍你的頭。」曹利用最後果真以三十萬代價談判成功。曹利用回來之後,宋真宗派宦官去問他答應給遼多少錢物。曹利用沒有回答,只伸出三個手指。來人回去告訴宋真宗,曹利用伸出三個手指,估計是三百萬吧。宋真宗驚叫:「太多了!」想了一會,宋真宗又居然認可了如此巨大的賠付數額:「能了結此事,三百萬就三百萬吧。」等到召見之時,曹利用只是一味謝罪,宋真宗問他到底許給遼國多少財物,曹利用說許了三十萬。宋真宗大喜,重重獎賞了曹利用。
澶淵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屈辱求和的結果。對宋朝而言,這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僅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輸金納絹以求遼國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使北宋國威掃地。遼國卻是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佔了大便宜,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這終現象在在幾百年後的清朝又再次重現,中法戰爭中清朝勝而不勝,不敗而敗,何其相似,大概是國運下滑的先兆吧。不過,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餘年之和平,這對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宋真宗先後有三位皇后,第一位妻子潘氏是名將潘美第八個女兒,在宋真宗即位之前就去世了,後追封為皇后。郭氏是宋真宗第二任妻子,宋真宗即位後封為皇后,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去世。宋真宗第三位皇后,就是著名的劉娥劉皇后。宋真宗去世之後,劉皇后垂簾聽政,把持朝政達十餘年之久。作為宋朝八位攝政皇后之第一人,這位對北宋政局產生過重要影響的皇后,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劉娥是四川成都人,生於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她出身貧寒,從小父親就死了,跟隨外祖母家的親戚四處流浪,十幾歲時就嫁給銀匠龔美為妻。後來,龔美帶著劉氏到京城做生意。龔美生意不好,走投無路,就想把劉娥賣掉。
當時還是襄王的宋真宗幕僚張旻見過劉娥後,覺得她聰慧貌美,想起襄王曾說起想納一個四川女子做侍妾,就安排兩人見面。襄王見到劉娥後非常滿意,便把她買了下來。劉娥頗得襄王的歡心,兩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宋太宗知道此事後大怒,勒令襄王把劉娥逐出襄王府。父命難違,但襄王實在捨不得劉娥,便偷偷把劉氏寄養在張旻家。張旻安排家人悉心照顧劉娥,自己為了避嫌,每天睡在襄王府,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懷疑,甚至是殺身之禍。
宋真宗即位後,沒有忘記劉娥,把她接到了皇宮,疼愛依舊。劉娥在宮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已經升為德妃。當時郭皇后已經去世,在後宮中,劉娥的地位最高,離皇后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劉娥不僅溫柔美麗,且生性機敏,通曉書史,對國家大事也頗具見識。宋真宗批閱文件,劉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難,劉娥總能提供恰當的建議,深得宋真宗信任。在郭皇后去世之後,宋真宗有意立劉娥為後,但他也知道劉娥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礙。
宋真宗拿不定主意,就找參知政事趙安仁商量。正因劉娥出身卑微,趙安仁反對立她為後。宋真宗聽了很不高興。第二天又找王欽若商量,並把趙安仁的意見告訴了他。王欽若對宋真宗說:「陛下不如問問趙安仁,他認為應該立誰為皇后。」改天,宋真宗問趙安仁該立何人為皇后,趙安仁建議:「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義倫的後人,可以做皇后。」宋真宗次日跟王欽若說明了趙安仁的意見,王欽若說:「陛下不說,我也知道他會這樣說,趙安仁過去曾經做過沈義倫的門客!」宋真宗覺得趙安仁徇私,就罷免了他的官,下決心立劉娥為後。但劉娥為人處事頗為謹慎。當宋真宗決定立她為後時,宰相王旦忽然請病假,劉娥擔心王旦持反對意見,就勸說宋真宗推遲此事。後來王旦上疏表示同意立劉娥為後,這件事情才最終確定下來。
宋大中祥符五年農曆12月24日,劉娥被冊立為皇后。劉娥由銀匠之妻成為一國的皇后,絕非單單因為美貌。此時的劉娥已經四十多歲,早已過了花樣年華,吸引宋真宗的是她的智慧和能力。精明能幹的劉氏把後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同時在朝政方面能給宋真宗以幫助。宋真宗十分信任這個陪伴他多年的枕邊人,甚至有一點依賴她。當宋真宗的身體狀況日趨惡化時,劉娥便順理成章地幫丈夫處理朝廷日常政務,裁定軍國大事。另外,劉娥的前夫龔美將自己的妻子讓給宋真宗之後,也留在宋真宗身邊為其效力。宋真宗即位後,龔美改姓劉,與劉娥以兄妹相稱。由於劉娥的關係,劉美升得很快,逐漸掌握了京城軍權,成為劉娥最為得力的助手之一。宋真宗統治晚期,劉娥權力越來越大,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其一舉一動,對當時的政局,尤其是寇準、丁謂兩派之間的鬥爭,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劉娥雖受宋真宗寵愛,但自己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正巧,宋真宗看上了劉氏宮裡的一個侍女李氏,受到宋真宗寵幸的李氏於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產下一子(趙受益,宋仁宗)。當時劉娥還沒有被封為皇后,年近四旬的劉娥知道自己不會再有孩子,便接受了李氏的這個孩子,由她和另外一個嬪妃楊氏共同撫養,嚴禁宮人向孩子說明真相。宋真宗很寵愛劉娥,默許她抱養李氏之子。擁有子嗣,對劉娥能冊立為皇后,以及宋真宗逝世後順利垂簾聽政具有重要的意義。聰明的劉娥十分明白兒子對她的重要性,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劉娥還真是充當了一個合格母親的角色,細心地撫育趙受益,母子感情十分融洽。這位皇子從小就叫劉娥大娘娘,叫楊氏小娘娘,一直認為劉娥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直到劉氏去世後,才知道真相。
宋真宗先後有五個兒子,但都陸續夭折。趙受益的降生,使宋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從小就十分疼愛他。等到趙受益年紀稍大一點,宋真宗就細心為他挑選老師,關注他的學業,培養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中秋節,宋真宗正式下詔冊立八歲的趙受益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禎。
宋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農曆2月20日,宋真宗病情急劇惡化。彌留之際,宋真宗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丁謂等人向宋真宗保證將全力輔佐太子,宋真宗這才稍稍安心。農曆2月20日宋真宗逝世於延慶殿,終年五十五歲,葬於永定陵。太子趙禎即位。遺詔規定:尊劉皇后為皇太后,在宋仁宗成年之前代為處理軍國大事。宋真宗時代結束之後,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劉太后垂簾聽政時代。
趙恆統治時期,宋朝政治制度如職官、科舉等日趨完備,社會經濟也有發展。為掩蓋澶淵之盟的「屈辱」,趙恆與宰相王欽若合謀,於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偽造「天書」下降,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建玉清昭應宮等,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
趙恆個人小檔案:
屬 相:龍
謚 號: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廟 號:宋真宗
陵 寢:永定陵
父 親:宋太宗趙炅
母 親:李皇后
初 婚:十六歲
配 偶:潘氏、郭皇后、劉皇后
子 女:六子,兩女
繼位人:長字趙禎
推薦閱讀:
※這30個姓氏居然都是皇室後裔,快來找找有沒有你的姓... LIFE生活網
※【轉載】45個最容易讀錯的姓氏
※如果有人侮辱你的姓,比如姓朱,如何巧妙的回應?
※中華姓氏源流通譜
※未來中國人的姓氏是會更加多元化,還是會更加集中於幾個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