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心》林清玄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願意品嘗,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柔軟心是蓮花,因慈悲為水、智慧做泥而開放。
·柔軟是最有力量的。
第一章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蘇軾)
·「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李覯)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西漢陶弘景)
·老人和父親生長在不同背景的同一個年代,他們在顛沛流離的大時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紅心番薯才能記錄他們心裡的顏色;那顏色如清晨的番薯花,在晨曦掩映的雲彩中,曾經欣欣茂盛過,曾經以卑微的球根累累互相擁抱、互相溫暖。他們之所以能卑微地活過人世的烽火,是因為在心底的深處有著故鄉的驕傲。
·為什麼番薯的心還紅著,父親的頭髮竟白了。
·原來人要活得抬頭挺胸,需要更多的智慧,要常把乾枯的頭腦泡在冷靜的智慧之水裡。
·人只要用細膩的心去體會萬象萬法,到處都有啟發的智慧。
·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莊嚴,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人也是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讓我們來體會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現吧,當我們有大覺的心,甚至體貼一朵黃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們就會知道,原來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絕的睿智呀!
·這世界如此美麗,有的人特別容易看見,是緣於他們有美麗的心。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複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找到智慧。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緻;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恆常的。
·在現代社會,獨樂與獨醒就變得十分重要,所謂「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就是一下午靜靜地坐著,也能安然;所謂「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眾人都認為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那麼,何不獨自醒著呢?
·由於有了信仰,才能有直心、有靜心、有道心。
第二章用歡喜心過生活
·心有沒有經過訓練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個人如果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過得開心,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你要有不斷超越的心,不斷地去超越你原來的自我。
·所以以後大家注意,凡是面帶微笑的動物都活得很長久,烏龜、海豚、鯨魚、大象、白鶴,這些動物臉上都帶著微笑;凡是臉上很兇惡的,大概活的時間都不會很長,獅子、老虎、豹子、豺狼都是臉很難看的動物。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個人慾望得到的滿足有多短暫,假設你把你的舌頭拉長,從舌尖到你的喉管一共是十五厘米,所有食物的滿足就在這十五厘米,吞下去都一樣。
·什麼叫作覺悟?覺很簡單,覺就是學習來看見。什麼叫作悟呢?悟左邊是心右邊是吾,我的心叫作悟,所以覺悟就是學習來看見我的心。那人生不斷地往上追求,並不是說你追求一個特別的境界,而是向外追求那個更高的靈性,向內探索自己內在的思維,從探索你內在最深的部分來跟這個靈性相應,這才是真正的好的追求。
·其實禪宗並沒有那麼深奧,禪左邊是「表示」的「示」,右邊是「單純」的「單」,所以單純的心就是禪。
·一個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一秒鐘有六十個剎那,一個剎那有六十個當下,所以一秒鐘有三千六百個當下,就是活在非常非常小的時間單位里。如果你可以活在那個非常小的時間單位里,你就可以每一刻都活得很飽滿、很有力量。
·譬如,宗演禪師說:「醒來的時候要好像朝陽衝出山谷來照耀這個世界,睡覺的時候要好像死去一樣,放下從前一切的憂傷。」
·快樂地活在當下,盡心即是完美。
·即使你把樹搖死,第二天的樹葉也不會在今天落下來,所以只要把今天的樹葉掃乾淨,人生就已經很圓滿了。
·逆來順受一般人的解釋是,不管碰到什麼事情我都去承受它。其實,在禪宗裡面本來不是這樣子的,逆來順受就是橫逆來的時候,要用好的態度去承受它,這個叫作逆來順受,這就是轉化。
·另外一個禪宗的語言叫作笑裡藏刀,笑裡藏刀一般人都解釋成不太好,好像說微笑的時候心裡是很陰險的,其實不是這樣的。禪宗一開始的笑裡藏刀的意思是說,在微笑的時候也不失去你內心的敏銳,你的內心要一直保持像刀鋒一樣敏銳,因為一般的人在逆境的時候是比較敏感的,在順境的時候是比較遲鈍的。我們要把它改變過來,在順境的時候也保持敏感,然後在逆境的時候使這個敏感降低,那麼我們就可以去轉化它。
·剛剛我們講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世界上有五種毒,叫作人間的五毒。什麼叫作五毒呢?就是貪、嗔、痴、慢、疑。貪就是貪心,嗔就是嗔恨,痴就是愚痴,慢就是傲慢,第五個叫作懷疑。
·那麼菩薩跟佛之所以跟一般人不同,我們把這個佛字寫出來,就會發現佛這個字很有意思,左邊是「人」,右邊是「不是」,所以佛這個字簡單地翻成白話就是不是人,不是人就是佛,為什麼?不是人就是他轉化了人共通的負面的習性。共通的負面習性就是貪、嗔、痴、慢、疑,把它翻轉,翻轉成什麼?翻轉成悲、智、行、願、力。悲是慈悲的悲,智是智慧的智,行是實踐、力行,願是願望,力是力量,把貪、嗔、痴、慢、疑轉成悲、智、行、願、力,這樣的人就是佛。那中間的過程,中間非常關鍵的東西叫作覺,察覺到人間的五毒,願意把它翻轉成悲、智、行、願、力,這種察覺是菩薩跟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這個察覺就是轉化,把你的心轉化過來。為什麼人的心需要轉化?因為人的心如果不轉化,負擔是很重的,人生的負擔本來就很重,如果你背著你的負面情緒前進,你的負擔就很越來越重。
·還有我喜歡寫的一幅字叫作「常想一二」。為什麼常想一二?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常常想那「八九」,你的生命就會越來越沉重。如果你常想那一兩件開心的事情,你的人生負擔就減輕了。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的咒語是祈求內心的蓮花開放,因為在佛教裡面說蓮花具有五種德性。五種德性第一個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清凈;第二個就是蓮花的花瓣很細膩;第三個是蓮花的梗是沒有骨頭的,所以非常柔軟;第四個是雖然沒有骨頭但是風吹不斷,所以蓮花是非常堅強的;第五個叫作芳香,仔細地品嘗蓮花有很深的芳香,所以這個叫作蓮花的五德。
·觀世音有他的咒語,我從小自己也發明了一串咒語,這個咒語比唵嘛呢叭咪吽更好記,年輕人可以把它記下來,叫作林清玄的五字大明咒,這五字大明咒叫作「大家都是人」。
·我們中國有一個文學家,寫了一副對聯非常好。他說,山水是大地的文章,文章是案頭的山水,我們的人生裡面跟這個世界其實是共通的。如果你懂得觀察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跟這個世界合一,那你就慢慢地變成一個開闊的、有智慧的人;如果你不懂得觀察,你就會慢慢地跟這個世界脫離,甚至對立,變成一個痛苦的人。
·當我們可以有超越的心,有承擔的心,有轉化的心,有融入的心,跟這個世界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的時候,我們的歡喜心就慢慢地形成。歡喜心形成以後,我們的生活就很容易處在一個清凈的、柔軟的、平常的狀態。當我們很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因為生命裡面很多的事情常常會影響到我們,但是慢慢地……你跟這個世界處在一個好的關係以後,每一件事情你都可以看到它的智慧,每一件事情你都可以進入它。
·智慧的智是知識的知,下面有一個日,太陽的日,所以智慧跟知識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可以發光的知識叫作智慧。你要自己能夠發光,自己有一個太陽,自己會發光,就是你可以在每一個生活細節裡面,看到那個生活的美好、優雅,把生活裡面的那種體會創造出來。
·所以智慧在我們佛教裡面,有四個非常重要的特質,第一個叫作「妙觀察智」,就是你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微妙的觀察,你可以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東西。第二個叫作「平等性智」,你對這個世界有平等的心,平等的心很重要。第三個叫作「成所做智」,就是有智慧的人跟沒有智慧的人的差別,就是有智慧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成功,沒有智慧的人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成功。第四個叫作「大圓鏡智」,對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講,他的心就像一個很圓很大的鏡子一樣,照耀著這個世界,跟這個世界合在一起。鏡子的特質並不是說把糞便照成玫瑰花,而是糞便就呈現糞便的樣子,玫瑰花就呈現玫瑰花的樣子,可以照出那個事物的真相。因為可以照出事物的真相,所以可以跟這個世界融合為一。
·慧上面是樹、草,下面是心,心裡不斷保持著青翠,保持著生機,保持著活潑的力量,這樣的人才擁有智慧,所以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
·在紅塵中有獨處的心,在獨處時有紅塵的懷抱。
·醒是好的,但醒不能離開夢而獨存;覺是好的,但覺也不能離開迷惘而起悟。
·生活中本就有夢與醒、迷與覺的兩面,人在其中彷徨、掙扎、奮鬥、追求,才使生命的意義、永恆的價值在歷程中熠熠生輝,這正是為什麼達摩祖師會寫下如此動人的偈語:亦不睹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
·人生的不圓滿並不可怕,人投生到有缺憾的婆娑世界也不可怕,怕的是永遠迷途而不覺,永墮沉夢而不驚;怕的是在心靈中沒有一個鬧鐘,隨時把我們從無明、習氣、妄想、執著中叫醒。
·夢中還有夢在,這是生命的遺憾,而覺中還有覺在,則是生命的幸運。
·覺,是菩提之意,是對煩惱的侵害可以察覺,對無明昏暗能明朗了知,心性遠離妄想,而能照能用,做自己的主宰。
·所謂美好的心靈,就是能體貼萬物的心,能溫柔地對待一草一木的心靈。
·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只不過是偶然。一撮泥土偶然被選取,偶然被燒成,偶然被我得到,偶然地被打碎……在偶然之中,我們有時誤以為是自己做主,其實是無自性的,在時空中偶然地生滅。
·我們的情感,乃至於生命,也和一根湯匙沒有兩樣,「捏一塊泥,塑一個我」,我原是宇宙間的一把客塵,在某一個偶然中,被塑成生命,有知、情、意,看起來是有的、是獨立的,但緣起緣滅,終又要湮滅於大地。
·「諦聽」就是「關照」,是專心地聽聞外在的聲音,其實,「諦聽」就是「觀世音」,觀世音雖是菩薩的名字,但人人都具有觀世音的本質,只要肯諦聽,觀世音的本質就會被開發出來。
·「回憶」就是「靜慮」,是禪最原始的意涵,也是反觀自心的初步功夫。觀世音菩薩有另一個名號叫「觀自在」,一個人若不能清楚自己成長的歷程,如何能觀自在呢?
·「檢討你的動機」,動機就是身口意的「意」,在佛教里叫作「初發」,意即「初發的心」。一個人如果能時時把握初心,主掌意念,就能隨心所欲不逾矩了。
·「把煩惱寫在沙灘上」,這事禪者的關鍵,就是「放下」,我們的煩惱來自於執著,其實執著像是寫在沙灘上的字,海水一衝就流走了,緣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實相,能看到這一層,放下就沒有什麼難了。
·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拍檔,不要與煩惱的自己同住。
·境界高的茶師,並不在於他能品味好茶,而在於他對待喝茶這整個動作的態度,即使喝的只是普通粗茶,他也能找到其中的情趣。
·境界高的人生亦如是,並不在於永遠有順境,而是不論順逆,也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對,這就是禪師說的「在途中也不離家舍」「不風流處也風流」。因此,我們要評斷一個人格調與韻致的高低,要看他失敗時的「殘心」。
·「江湖」的用語,最早出自《莊子·大宗師》里「不如相忘於江湖」,指的是三江(荊江、松江、浙江),五湖(洞庭湖、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後來成為佛教里的常用語,把雲遊四海的雲水僧人成為「江湖人」。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雲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期盼。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加入我們願意品嘗,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事物都與含笑花一樣,有各自的面目,外在的感受並不會影響它們,它們也從來不為自己辯解或說明,因為它們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不需要任何語言。反過來,當我們面對沒有語言、沉默的世界時,我們能感受到什麼呢?
·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千利休)
第三章走向生命的大美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遇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
·唯有心性的絕美,才使人能洗滌貪、嗔、痴、慢、疑五毒;也唯有絕美的心,才能面對、提升、跨越人生深切的痛苦。
·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地覺悟,才能體驗到更深刻、廣大、雄渾的美。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
·要學習水,我們要做能推動別人的、常探求自己方向的、以百倍力量通過障礙的、有容清納濁度量的、永不失本性的人。
·要學習水,先要如水一樣清凈、無礙才行。
·猶如人生蒼涼歷盡之後,中夜觀心,看見並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
·那一張泡泡糖的包裝紙,整整齊齊,毫無損毀,卻珍藏了一段十分快樂的記憶,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樣無瑕的少年歲月,因為它那樣白那樣純潔,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
·唯有懷著感恩與菩提,才能使我們清和柔軟,才是真隨喜。
·人家都說隨緣,我相信緣是隨願而生的,有願就會有緣,沒有願望,就算是有緣的人也會錯身而過。
·悲憫使我們心胸寬廣,善於包容;謙卑令我們人格高潔,善於感恩。
·慈悲是由感恩而生的,感恩則源於真正的謙卑,驕傲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而由於感恩,我們才可以無憾地喜舍。這是四無量心慈、悲、喜、舍的發起,謙卑的感恩是其中的要素。
·有很多夢是遙不可及的,但只要堅持,就可能實現。
第四章幸福的開關
·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其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為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由於世界是相對的,使得到處都充滿缺憾,充滿了無奈與無言的時刻。但也由於相對的世界,使得我們不論處在任何景況,都還有幸福的可能,能在絕壁之處也見到縫隙中的陽光。
·幸福的開關有兩個:一個是直觀,一個是心靈的品味。
·平凡者,就是平順、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一個社會格局的開創固然需要很多不凡人物的創造,但一個社會能否持久安定維持文化的尊嚴與品格,則需要許多平凡人的默默奉獻與犧牲。
·但是我始終相信,真正圓滿純粹的愛情,是沒有任何怨恨的,就像我們愛玫瑰花,也可以承受它的刺,以及偶然的刺傷。
·「心扉的突然洞開」,來自於從容,來自於有情。
·下山的時候,我想,讓我恆久保有對人間有情的胸懷,以及一直保持對生活從容的步履;讓我永遠做一個為眾生奉茶供水、在熱鬧中得到清涼的人。
·這個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麼,改變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象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
第五章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樣的吧!除了食物與工作,只是渴求著明澈的陽光、新鮮的空氣、不被濡染的水,以及一點點有良知的關心。
·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
·如果我們的心足夠明凈,還會發現太陽離我們很近,月亮離我們很近,星星與路燈都放著光明,簇擁我們前進。
·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藉情的溫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髒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生活品質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一個人在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下最好的風格與方式。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凡夫」的「凡」字就是中間多了一顆心,剛強難化的心與柔軟溫和的心並無別異。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地相見。
·追鹿的獵師是看不見山的,捕魚的漁夫是看不見海的。
·要見山,柔軟心要偉岸如山;要見海,柔軟心要廣大若海。因為柔軟,所以能包容一切,涵蓋一切。
·人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亂、大苦、大難時,若未被擊倒,自然會在其中超越而得到「定」,因定而得到清明,由清明而能柔軟。
·有慾念,就有火氣;有火氣,就有煩惱。柔軟心使慾念的火氣溫和,甚至消散,當慾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從煩惱到菩提的開關,就是柔軟心。
·隨順,就是處在充滿仇恨的人當中,也不懷絲毫恨意。隨順,就是隨著充滿黑暗的世界轉動,自己還是一盞燈。隨順,就是看任何一個終生受苦,就猶如自己受苦一般。隨順,是柔軟心的實踐,也是柔軟心點燃的香。
·最好的是,在孤單與寂寞的時候,自己也能品味出那清醒明凈的滋味,有時能有一些記憶和相思牽繫,才是最幸福的事。
·凄清的明月和美麗的明月是不是同一輪明月呢?當我們從生命的爛醉中醒來的時候,保持明凈的心靈世界,讓我們也歡喜獨處時的寂寞吧!因為要做一個自足的人,就是每一時每一刻都能看清雲彩從心窗飄過的姿勢。在雲也散乾淨的時候,還能在永夜中保持愉悅清明,那麼,即使記憶與相思不滅,我們也能自在坦然地走下去。
第六章快樂地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是禪宗的語言,是說人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把全副的精力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失去此刻就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無法向往來生了。
·「活在當下」也就是「快樂來臨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以淡然自然的態度來面對人生。
·我把「活在當下」加了「快樂地活在當下」,是除了承擔之外,希望有期許、有願望、有好的心情,不只坦然和自然,還希望能扭轉此時此刻的生活,使自己永葆喜悅之心。
·不要期待永恆的理想,若能安住在此刻的時間上,此刻就是凈土,就是永恆的理想。
·有理想、有壯懷的人不因時間消逝而頹唐,而是到死的瞬間還保持著向前的心。
·人不必一定斷除愛恨,但人要努力地使愛澄澈如清晨的水面,使恨明朗如午後的微風。
·但我們卻可以提醒自己往自由的道路上走,少一點貪念,就少一點物慾的纏縛,多一點淡泊的自由。少一點嗔心,就少一點怨恨的糾葛,多一點平靜的自由。少一點愚痴,就少一點情愛與知解的牽扯,多一點清明的自由。限制迷障了我們自由的,是貪、嗔、痴三種毒劑,使我們超脫覺悟的則是戒、定、慧三帖解毒的藥方。
推薦閱讀:
※林清玄的散文《煮雪》寫的好嗎?好在哪裡?
※最美的事物永遠是在心中。 ▍林清玄
※林清玄:人生最美的心境是清歡(深度好文)
※鳳凰飛 林清玄
※夜讀 | 林清玄:我們到底要交什麼樣的朋友?震耳發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