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動心靜 健康長壽
體動心靜 健康長壽 ——中國長壽網 |
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到底是要多運動?還是要注意靜養,在這方面我國古代養生家、思想家有過大量的論述,闡明自己的觀點。 儒家主「靜」,認為「仁者壽」、「仁者無欲,故靜:性靜者多壽考」。《呂氏春秋》主「動」,以「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形象比喻,說明通過運動可以增進健康,延長壽命。荀子亦主「動」,認為「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因而提倡老年人養生保健時要多運動。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則主張養生保健要「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認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他還結合自己的養生實踐創編了《五禽戲》體操,作為一種健身鍛煉的手段,一直流傳至今,他告誠人們要經常運動才能保持健康,頤養天年。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亦提倡:「養性之道,常欲小勞」。所謂「常欲小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經常從事運動量較小的健身運動。 綜觀歷代養生家、思想家的養生理論和觀點,筆者認為,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既要動,也要靜,應當講究動靜結合,煉養兼顧,其要訣在於:「體動心靜」,即身體要多運動、心境要安靜。古人云:「馬不行而腳直,車不駕而自朽」。人離不開動,俗語說:「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人的身體也是活動和勞動中創造的。各種運動,如健身跑、步行、散步、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木蘭拳、保健體操等等,只要經常鍛煉,均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益壽延年。 然而,運動也決非多多益善,要適可而止,倘若運動太過亦會損害健康,因為長時間從事過於激烈的運動,會使人體的新陳代謝長期處於旺盛狀態,從而縮短了人體細胞分裂的周期,加快體內器官組織的磨損與衰老。國外學者通過調查5000名已故的優秀運動員發現,他們中多數人的壽命短於一般人。美國科學家薩馬勞斯在研究不同職業的壽命時也發現,超級球星和優秀拳擊運動員的壽命比在學術研究方面有成就的人平均短8—8.3歲。美國著名的運動醫學家、《跑步全書》的作者詹姆斯·菲克斯,50歲時就在一次超負荷的跑步途中死去,說明運動過度亦無益於健康長壽。
因此,筆者認為在提倡老年人從事健身運動的時候,應當注意「形勞而不倦」。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主張「有氧運動」、「低度運動」,認為老年人從事健身運動時,每周從運動中消耗2000卡熱量對身體健康、延年益壽是有益的。美國哈佛大學和福斯坦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對1700多人為期16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經常從事有氧運動、低度運動的人,較平時不運動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2倍,平均壽命長4—5年。一般來說,一小時輕快的步行可以消耗400—500卡左右的熱量,如果每位老年人每天能夠堅持30—40分種的步行,就可以達到低度運動的要求了。 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愈來愈劇烈,容易使緊張、焦慮、壓抑、憤怒、嫉妒、憎恨等負性情緒對人刺激而產生心身疾病,縮短人的壽命,國內外心理學家經過研究一致認為,人的各種各樣的貪求、慾望、是導致負性情緒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廣大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就要避免負性情緒對人的刺激,然而,心靜是避免負性情緒刺激的最好辦法。 老年人要做到心靜,就要加強思想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腦從各種個人的慾望和私心雜念中解脫出來;在待人處事方面,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多理解別人,對人寬,對已嚴,顧全大局,在非原則問題上,不妨學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盂子說:「不動心,可養浩然之氣」。其意思是說,要排除外界的各種干擾,不受外界事物的引誘,保持心境的安靜,做到既「不以一得為喜」,也「不以一失為憂」,若能這樣做就能使自己的心境保持安靜,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說:「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葯更無方」。蘇氏這活的大意是說,病後的康復並無靈丹妙藥,唯一的良方就是安心靜養 |
推薦閱讀:
※老祖宗眼中的長壽菜、救命菜,35歲以後要多吃!
※不瞞你說:長壽的人,早上一般有5個習慣!你能做幾個?
※怕老婆會長壽!「妻管嚴」意想不到的10大好處(組圖)
※張岱年:養生有道 長壽法天地
※能中和者必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