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畫石的背後:雪浪名石憶坡翁
被認為是東坡畫作的《枯木怪石》
《瀟湘竹石圖》局部 近日偶讀北京保利2015年春季拍賣會《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圖錄,發現了一組有關蘇東坡的文物拍品,分別是《宋拓原石醉翁亭記》(蘇東坡所書)、《唐宋諸家筆跡存景》冊頁,以及《雪浪齋玉印》(蘇東坡制),原來均為清末大收藏家龔心釗瞻麓齋之舊藏。其中《宋拓原石醉翁亭記》冊頁最後附有蘇軾所畫的《枯木怪石圖》照片兩楨,旁有龔心釗1938年的題跋曰:「蘇畫米題墨跡,清初在黔南王沐府,奇品也。民國丁丑入於東瀛,余得影本存之。」由此可見,此畫是在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流入日本的。
《宋拓原石醉翁亭記》等一組拍品 同時上拍的《雪浪齋玉印》(長8.1cm,寬3.1cm,高3.1cm),也是身價不凡。系1933年龔心釗自清末山東大收藏家陳介祺後人處購得,原來曾經劉司農、高鳳翰、陳介祺等名家遞藏,楠木匣中還留有高鳳翰的卍字綾。玉印朱文篆書「雪浪齋」三字,有陽文邊欄。印側楷書陰刻「軾」字。玉印以褐、黃色為主調,上部夾雜有青、白色,其上淺浮雕浪花並陰刻水波紋飾,隨色賦形,尤見巧思。不過,此玉印似乎與宋代形制不相吻合,而且也沒有確鑿旁證認定此就是蘇東坡的齋名印。結果流標(一組三件拍品估價600-800萬元)。
雪浪齋玉印及盒
雪浪齋印面
雪浪齋印拓 雪浪齋是蘇東坡當年因收藏雪浪石而稱的室名。這也是古代最早,更是最有名的以收藏奇石命名的齋名。有人把雪浪石稱為「中華第一名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被貶定州(今河北保定)任知州,在衙署後花園(今定州一中院內)偶得一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猶如晚唐五代時期著名畫家孫位、孫知微所畫的水圖,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紀之,刻銘於盆沿,並作《雪浪齋銘》,其中有「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云云。
雪浪石
雪浪石(局部) 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盆與石埋沒。蘇東坡後來一直在貶官的途中,但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在寫給好友、同僚滕希靖的《次韻滕大夫三首》中,有兩首寫到了雪浪石,其中提到:「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國山水聊心存。」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於七月二十八日(8月24日)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我守中山,乃公舊國。雪浪蕭齋,於焉食宿。俯察履綦,仰看梁木。思賢、閱古(系中山後圃堂名),皆經貶逐。玉井芙蓉,一切牽復。云云。其詞曰: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一直至今未曾移動(今址為武警8640部隊醫院後花園)。
張若靄《雪浪石圖》 雪浪石是什麼石頭?很多人恐怕會有此一問。據新近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石譜·中國觀賞石資源分布》介紹,雪浪石是一種水沖片麻岩,廣泛分布於太行山和燕山片麻岩地區的河谷里。至今在河北省定州市、曲陽縣、阜平雪浪谷等地均產,體型較大,石面平滑,黑質白紋,頗多山水畫意。如今雪浪石之名,也是沿襲了蘇東坡當年的稱謂。這方奇石圖紋其實很一般,但在詩人眼中卻別具風采。清初詩人王士禛曾目睹過雪浪石,他也認為:「石實無他奇,徒以見賞坡公,侈美千載,物亦有天幸焉。」「(蘇軾)集中別有《醉道士石》、《怪石》、《石斛》詩,要皆以坡傳耳。以雪浪例之,未必奇也。」(《秦蜀驛程後記》卷上)可見,名人效應,古今皆然,何況蘇軾。後來清高宗慕名前來觀賞,曾經六次過定州,命人繪《雪浪石圖》,尤對張若靄繪《雪浪石圖》視如至寶,三次在其圖上題詩並題字(今藏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並步蘇東坡《雪浪石》詩原韻題於畫上,「此翁詩句豈易和,如繼陽春以叩盆。前言未足更疊韻,仇池事例今聊存。」云云。乾隆還作有《題雪浪齋》、《疊蘇軾刻盆石詩韻》、《雪浪石五疊蘇軾韻》、《雪浪石用蘇東坡韻》等十多首詩作詠贊雪浪石。
乾隆御制詩詠雪浪石 亁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趙州刺史李文耀在臨城掘得一奇石,為太湖石質,玲瓏多孔,上刻「雪浪」二字。直隸總督方觀承奏報朝庭並把奇石運到京城想取悅乾隆,清高宗看後認定是好事者所為,寫了《御制雪浪石記》並御題「後雪浪石」四字,命張若澄繪其圖(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並題詩其上,稱「若靄昔圖石,謂已傳其神。今復雪浪出,難喚泉下人」云云。他下令把「後雪浪石」運往定州,與蘇東坡的「雪浪石」(「前雪浪石」)相伴為伍。
張若澄《雪浪石圖》 雪浪石之石之詩名揚後世,仰慕效仿者不絕。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平生致力於雲南大理石收藏。他曾經得到過一方大理石屏,畫意如飛濤走雪之勢,亦名之曰「雪浪石」,置於香雪齋中,並步蘇東坡《雪浪石》詩原韻,十分精彩:「太行石畫如雲屯,人巧不到天工尊。花石綱殘汴河凍,雪浪齋破寒雲昏。蘇公久別此石去,尚留銘字埋荒村。黑水梁州玉斧劃,別有大理開國門。孫知微死八百載,點蒼山裡招其魂。畫家粉本入石骨,詩人魄力通天根。飛濤向天學雲白,古雪窖地變玉痕。片片幻出洱海浪,定州一卷非所論。況此翻瀾激磯石,屏立不用蘇齋盆。齋前梅花亦香雪,目擊雪子吾道存。」
南京瞻園雪浪石
南京瞻園雪浪石局部 除了「後雪浪石」之外,後世還有好幾方「雪浪石」存世。南京瞻園有新十八勝景,其中之一「雪浪尋蹤」就是一方「雪浪石」,為太湖石質地,卧式造型,玲瓏有孔,如同一團浪花或是積雪,上面有「雪浪石」「東坡居士書」字樣。記得若干年前被遺棄於土堆邊,近年來受到園方待見,被安放於靜妙堂東側圓門旁石台上,十分醒目。瞻園明代曾經是開國元勛魏國公徐達王府的西花園,這方「雪浪石」或許與園主徐達有關也不得而知。
金山寺大雪浪石,收錄於《中華古奇石》
金山寺小雪浪石,收錄於《中華古奇石》 鎮江金山寺有不少秘不示人的藏寶,如大、小雪浪石就是。大雪浪石呈屏風狀,褐黃色,石表溝壑縱橫、凹凸起伏,頗具畫意。背部有篆書刻銘其上:「似雪非雪,不浪而浪……蘇髯米顛,或揖或拜」云云。相傳曾為清代收藏家端方所藏,1930年代歸藏金山寺。另一方小雪浪石,石形呈三角形,石色灰黑,石表皺褶豐富,鐫有「雪浪」及蘇東坡雪浪石詩,並有清代書畫家郭尚先的銘題。這兩件雪浪石原來一直附會為蘇東坡的石頭,大概是因為當時資訊欠發達,定州的雪浪石並不為人所悉知。至於金山寺為何與蘇東坡的雪浪石扯上干係,可能是因為金山寺留有蘇東坡的玉帶(為「鎮山四寶」之一),而且當年蘇東坡多次游金山寺,並且與寺僧佛印禪師來往甚密,所以人們便想當然了。猶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編寫《奇石賞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一書時,專門梳理了蘇東坡賞石的事迹,在「蘇軾詠石」一節中提到雪浪石,還特意註明此石迄今猶存鎮江金山寺(此文曾在網上被轉載,致使「謬種流傳」)。
金山寺蘇東坡玉帶 蘇東坡一生宦途失意,浪跡天涯,就如同他筆下的鴻雁——「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不過,幸有奇石作伴,來安撫詩人那傷感而又曠達的心。蘇東坡留下了許多詠石詩文和故事,雪浪石只是其中一例。兩年前,蘇東坡故鄉四川眉山市觀賞石協會編有《東坡賞石詩文集粹》一書,收錄了蘇東坡平生所作的賞石詩文(包括硯銘)共百餘首,曾蒙萬志剛會長寄贈,細細讀來不無感慨。如果說蘇東坡的文章像波瀾壯闊、氣勢磅礡的大海(文學史上有「蘇海」一說),那麼,他的賞石詩文就像是噴涌四濺的浪花,「雪浪」也許是最貼切的比喻。
《東坡賞石詩文集粹》書影 如今,雪浪石雖然保存完好,而且早已成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7月15日認定),可惜局促於偏僻定州的醫院一隅,不但交通不便,而且管理也成問題。為此,有識之士呼籲應該移建新址,妥為保存,以供瞻仰。
雪浪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鍾攝)
推薦閱讀:
※索額圖:債務危機背後的陰謀和中國的對策
※女人出軌背後的推手都有哪些?
※劉備長相背後的秘密,曾因缺少男性特徵惹出人命?
※預言背後的瑪雅人[6P]
※這是一件佔據你三分之一人生的大事,然而大多數人卻對其背後的故事一無所知
TAG: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