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和《捉妖記》相比,《路邊野餐》更符合……宗旨 金馬獎費比西獎評審後記

必須看電影不能聽闡述

第52屆金馬獎,其中的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頒給了《路邊野餐》,它的導演是來自貴州凱里、年僅26歲的畢贛。這可以說是個毫無懸念的結果。

對很多影迷來說,「費比西」是個老朋友了,世界上很多電影節都有以此冠名的獎項。但「FIPRESCI」並不是個人名,它的意思是「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 la Presse Cinematographic(國際電影媒體聯盟)」;這個混雜著非英語的全稱,與今天費比西官網上的注釋: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lm critics(國際影評人聯盟)略有不同,也剛好見證了這個組織源自歐洲的歷史——它的官方語言現在是英語和法語兩種。

1925年,一群來自巴黎和布魯塞爾的電影記者成立了「電影媒體職業協會」,其中一些比利時影評人,試圖讓更多歐洲國家的代表加入,但推進得並不順利。1930年,來自法國、比利時和義大利的影評人決定先把組織搞起來,這也是通常認定的國際影評人聯盟成立的時間;而「費比西」這個名字,是義大利人在次年的第二次大會上提出的。

二戰中斷了國際影評人聯盟的發展,費比西獎今日的樣貌,始自1946年戛納電影節上的首次頒發。今天的國際影評人聯盟,有來自六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會員,在近百個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上設獎,其中包括戛納、威尼斯和柏林三大電影節。華語地區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常設此獎,而台灣的金馬獎自2007年開始設立此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以推廣電影藝術、保障電影評論與報道的自由和倫理為使命;費比西獎的宗旨則是推廣電影藝術、鼓勵年輕的新電影。這個獎常常給人「很藝術」的印象,原因即在於此。設在金馬的費比西獎,候選作品必須是提名金馬的新導演作品。

第52屆金馬獎不算新導演的大年,在最佳新導演獎的五部提名影片(《左耳》《青田街一號》《少年巴比倫》《路邊野餐》《我的少女時代》)之外,只有獲得四項技術獎提名的《捉妖記》能被列入評審範圍,因為它是許誠毅執導的第一部長片。

為保障會員權益(會員需繳納會費),國際影評人聯盟對費比西獎的評委構成也有要求。比如在亞洲舉行的電影節要進行費比西獎的評審,「總舵」通常會派一名來自歐洲的會員、一名來自亞洲的會員,再加上當地會員擔任評委。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是國際影評人聯盟的成員組織,所以其會員均為聯盟成員;而大陸和台灣均無國際影評人聯盟的「分舵」,所以金馬可以邀請非聯盟成員參與評審。今年的金馬費比西評委除了來自大陸的我,還有台灣的影評人何瑞珠,和來自斯洛伐克、印度的評委各一名。

評審過程有兩個感受,一是嚴謹,二是有趣。

所有候選影片評委都必須在影院觀看一遍,所以我必須重看早就看過的《捉妖記》,不過金馬獎的這種評審要求我早有耳聞,並不意外。有點意外的是,我們看的《左耳》是台灣首映,映後有主創和觀眾交流,但工作人員會要求我們在放映結束後立刻離場,不能旁聽,因為怕評委受主創的闡述影響。

有趣的部分是看電影多的人,心意很容易相通。看完所有候選影片,我們用英語開會評獎,每個評委先寫下自己心中的前兩名,我和兩位國際評委的第一名都是《路邊野餐》,而我和斯洛伐克的薇拉·蘭羅瓦寫的第二名一模一樣,都是《少年巴比倫》。所以我說結果毫無懸念。後來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同樣被畢贛收入囊中。

蘇俄風還是亞洲感

結果沒有懸念,但過程並不簡單。薇拉是評審團主席,她在每部影片放映後都會和我們討論,並且一看完《路邊野餐》就表明力挺的立場。其他評委在評審會前都不願亮底牌。《少年巴比倫》是我們看的最後一部片,看之前我跟她說,說不定這部是驚喜呢;結果片尾字幕一出,她就對我說:沒有驚喜吧?

《路邊野餐》講述了鎮醫院的陳醫生一段少為人知的往事,我喜歡它在回憶和現實間的自由穿行,而薇拉則欣賞它充滿詩意的視覺呈現。《路邊野餐》原本是一部科幻小說的名字,作者是蘇聯的斯特魯伽茨基兄弟,後來由導演塔可夫斯基拍成電影《潛行者》。影片原名叫《惶然錄》,故事內容跟這些沒太大關係,改叫《路邊野餐》,還是跟畢贛喜歡《潛行者》有關。

薇拉來自斯洛伐克——同樣是從社會主義轉成資本主義的國家,她熟悉俄語,強調了《路邊野餐》的蘇俄氣質和中國風的畫面。前一半還真對,因為畢贛說他看的第一部藝術電影就是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深受影響;後一半是因為片中的貴州風貌,在薇拉看來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煙雨朦朧,這點反而我和台灣評委不太認同,覺得那並非導演刻意達成的效果。

印度評委馬杜·埃拉文則認為這部電影的亞洲感很強——看,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背景出發。當然他不是第一個這麼說的人,不少人說過畢贛的電影像泰國導演阿彼察邦。他說這種詩意的表達在中國老電影和亞洲電影傳統里都有,共同撰寫獲獎理由時,他還堅持要加入「傳統」一詞,最後被其他評委說服放棄。我確實覺得這是某種基於藝術史的想像,而非真實的狀況。在我看來,《路邊野餐》的風格源頭明明在《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那裡。

何瑞珠認為台灣的藝術電影和輔導金制度對本土電影工業傷害很大,雖然她也覺得《路邊野餐》是最好的一部,卻很不願意鼓勵這種意在西方電影節、遠離本土觀眾的電影。可惜候選影片中沒有藝術成色很好的商業片。票房制霸的《捉妖記》製作水準固然令海外評委驚訝,但與這個獎的宗旨相去甚遠,也沒法讓評委把票投給它。

最後我們都同意的獲獎理由是這樣的:《路邊野餐》富有極具創意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呈現和詩意表達,與當下失序的生活和時代聲氣相通,意在弦外、充滿哲理。

金馬獎在頒獎禮前一晚,會舉辦歡迎暨入圍酒會,出席的入圍者現場獲頒提名證書。這實在是個很溫暖的儀式,今年侯孝賢、賈樟柯也都出席了。費比西獎也在這個酒會上頒發,薇拉作為評審團主席宣布結果,馬杜用英文宣讀獲獎理由,我則負責用中文宣讀。

中國電影市場愈見龐大,但有種說法是影評一直沒能跟上,其實,全世界的電影評論似乎也都在走下坡路。這次參與費比西獎,也讓我有機會管窺西方的電影美學評價體系,如何在某個小小向度,努力維持、經營它對全世界的影響。

(作者為第52屆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評委)


推薦閱讀:

溫家寶返北川察看堰塞湖(南方都市報 2008-5-23)
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南方代表區域是江浙一帶還是廣東一帶?
最讓人膽寒的南北差異,竟然是蟑螂?
【東方青龍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歷歷萬鄉 | 蒼南礬山:在江南溫婉水土裡尋找北方硬朗氣質

TAG:南方 | 南方周末 | 金馬獎 | 周末 | 野餐 | 捉妖記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