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連著群眾大問題(大家談·今天,怎樣走群眾路線⑩)

小窗口連著群眾大問題(大家談·今天,怎樣走群眾路線⑩)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2日 05 版)

  有媒體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曾遭遇「辦證難」。從來信可以看出,群眾對那些「難看的臉」深惡痛絕。一位讀者說得好,將心比心,假如工作人員是站在窗口外的群眾,就會冷暖自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辦證難」雖是小事,卻是群眾遭遇最多的大難題。其根源究竟何在?如何破解?今天我們不妨聽聽來自讀者的見解。

  同時特別歡迎來自「窗口」一線的工作人員踴躍參與,以親身體會,從制度建設、機制完善、流程改進等方面如何擦亮「窗口」,建言獻策。

  來稿請寄:rmrbpl@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

  ——編者

  如果是你站在了「窗外」

  河北寧晉溫辰生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工作人員如果能夠換位思考,難道對「從小肚子跑到大肚子也沒跑下證來」的苦楚沒有絲毫同情?難道對「比西天取經還波折」的曲折沒有半點感同身受?多一些換位思考,就會對群眾疾苦多一點切身感受,就會在工作中少一些敷衍拖延。

  對群眾而言,身邊幹部作風好,幹部整體形象就會加分;辦事窗口效率高,政府部門總體公信力就會提升。從這個意義上,小窗口關係大作風,所在者小,所影響者大;一次窗口辦事,既可能是政府公信的一塊基石,也可能是公信坍塌的一個鏈條。

  然而,現實中一些工作人員缺少這種「換位思考」,認為辦個證件無非是小事一樁、滄海一粟,看不到這樣的小事對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對幹部形象和政府公信的影響力。幹部學會「換位思考」,就會真正懂得什麼是民生無小事,就能站在群眾立場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

  服務窗口不是私人領地

  浙江桐鄉姚孝平

  前段時間,我到鎮上郵局寄包裹,包裹窗口的辦事人員接了一個長電話,然後沉浸在與同事的聊天之中,對我索要包裹單的請求充耳不聞,他還穿著拖鞋,而匯兌窗口的辦事人員在打毛衣,神情怡然。寄個包裹,足足浪費了40多分鐘時間。

  辦事窗口本應為民服務,辦事人員理應提高效率,但是有些工作人員卻不把辦事窗口當成公共服務平台,反而視之為「私人領地」,像是在自個兒家裡一樣自由散漫。既把窗口視為「家」,來辦事的群眾自然就是「外人」,於是愛搭不理、不溫不火,「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也就順理成章。

  事實上,很多辦事窗口都在牆上掛出意見簿,展現出尊重民情、聽取民意的開明態度;意見簿上,也常常赫然寫著「服務態度差」、「工作散漫」等大字。只可惜,意見並未轉化為行動,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工作人員視辦事窗口為「私人領地」,顯然是重要原因。因此,解決窗口作風的頑瘴痼疾,就應該讓辦事窗口真正體現「公共性」,讓工作人員嚴肅起來。

  根治頑疾需破除潛規則

  山東壽光王斌

  前不久,我到一個服務窗口辦事,等了半天,好不容易輪到自己,正準備向窗口遞交材料,卻被人捷足先登。窗口辦事人員不但沒告誡他「按排隊順序辦理」,反而爽快地給辦了。從辦事員與他的言談舉止之間,我才意識到他倆是「熟人」。

  這種「看人下菜」的現象在服務窗口屢見不鮮,也是暢行無阻的潛規則:「熟人」去辦事,辦事人員往往無微不至,為其開綠燈;如果換做普通群眾,則馬上變了一副面孔。出現這種不良現象,源於某些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熟人意識」,遇有「熟人」如不熱情接待,有損關係、傷害面子。長此以往,熟人「利益鏈」就會結成社會「關係網」,自己給熟人服務好了,今後找人辦事也會方便。

  破除這種潛規則,應當強化「群眾意識」,摒棄「私心、偏心、雜心」,將「誠心、公心、熱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還應當加強「群眾監督」,用監督之劍斬斷熟人「利益鏈」,尤其需要銘記,「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


推薦閱讀:

堅持群眾路線是跳出腐敗周期律的根本途徑
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是兩條最根本的東西
群眾路線要不虛不空不偏
端午啦,12生肖最旺運的遊玩路線

TAG:群眾 | 窗口 | 路線 | 大家 | 大家談 | 問題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