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的黎明!~中華淪陷時代一個特殊的群體海盜:東方的海上霸主

當歐洲人正在爭先恐後擴張海上霸權四處開拓殖民勢力的時候,東方一個古老的帝國正在與北方蠻族和四處流竄的寇賊進行著最後的掙扎,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特殊的群體,正在上演一場驚心動迫的故事~~~~~海盜:明朝的海上霸主譯者:王駁 出自期刊:2008年3月 第6期中國曆朝歷代都沒有發展海軍的傳統,海盜因此成為近海的霸主。

嚴厲的海禁政策明朝皇帝和官員認為大海是另一道萬里長城,可以將外國蠻夷隔絕在泱泱中華之外。明太祖朱元璋在皇室祖訓中加上了這樣一條:「海外異族的國家同我們中華之間隔著高山大海,地處偏遠的大地角落。那些土地上的物產還不夠養活他們自己,即使讓他們併入中華版圖,那裡的人民也不能協助我們。」朱元璋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中國和海外的聯繫從此剩下官方的使節前來朝拜、進貢禮品和還禮。明政*府規定,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一切交往僅限於官方的正式出使,不歡迎任何外國商人,普通中國人也禁止遠航,除非是朝廷派遣的。正像朝廷幻想利用萬里長城來抵擋一切北方游牧民族一樣,他們也希望用茫茫大海來抵擋海外的威脅。但中國依然需要海外的物產,商人也不願放棄海外的市場,於是,出洋的使團規模越來越大,開支越來越高。在朱元璋的構想中,朝貢等禮節是不帶有經濟性的,因為中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天朝上國,所以明朝理應負擔起外國使節往來的一切費用,而回禮也要超過貢品的價值。然而中國和海外的商人將出使的船隻視為唯一合法的貿易途徑,於是商船上滿載著這些商人和他們的貨物,出使的成本越來越高,到了15世紀中葉,明政*府不得不縮減使團的規模。走私和海盜走私也愈演愈烈,特別是16世紀日本發現了銀礦後,中國商人紛紛想辦法將白銀走私進國內,因為白銀正是明朝主要的流通貨幣。最開始,政*府利用嚴密部署的海防艦隊來打擊走私,但到1500年,明朝海軍規模僅剩下開國之初的20%,而走私商人的勢力卻在不斷壯大。大多數走私商人都來自福建,在那裡,強大的氏族組織向海禁發起了挑戰。最開始,北京的官員並沒有把沿海的走私當回事,但很快,海盜出現了。走私商人用自己的收入資助海盜。16世紀40年代,明政*府試圖將海盜一網打盡,政*府出資擴充海軍,維修沿海及島嶼上的要塞,開始向海盜發起攻擊,但這不過是皇帝的一時頭腦發熱,後續補給從未到來,在這之後,走私商人們建立起規模更大,更緊密,也更善戰的海盜團伙,他們向明朝海軍宣戰,佔領了軍事基地,甚至沿海的村莊和城鎮。這些走私販子和海盜在東洋——日本找到了援手,那裡的軍閥正迫切地想擴充自己的收入。明朝想重新加強海禁的舉動失敗了。16世紀50年代,一些明朝官員也認識到了海上貿易的重要性,他們上書希望解除海禁。他們進言道,如果合法的貿易取代走私,海盜也不攻自散。1567年,剛剛登極的明穆宗隆慶皇帝出人意料地宣布解除海禁。儘管外國商船依然不允許在中國港口停靠,但中國商人只要申請執照,繳納通行費和貨物稅,就可以出海貿易,前提是他們不能到日本去——因為那裡是倭寇的故鄉,還是中國海盜的大本營。新政策很快收效,走私和海盜的勢力很快被削弱,但最大的問題是,對商人們來說獲利最大的同日本的貿易依然被嚴令禁止。中國商人想到了三種解決辦法,一是老路子,還有數千商人用非法貨船航向日本走私,第二種方法是在中國大陸之外找到交易地點,例如東南亞和南亞,但最大的交易市場是台灣島。第三種方法是和歐洲來的中間商交易。因為中國和日本之間不能直接貿易,歐洲來的商人們就在東亞商業圈中找到了立足點。正是這樣的利益將荷蘭和葡萄牙的商人吸引到中國領海來。歐洲人來到亞洲明朝統治者一直將海上貿易看成歪門邪道。在地球另一邊,歐洲國家卻一直全力推廣貿易,有時甚至不惜發動戰爭。事實上,他們利用武裝民船,實際上就是國家許可的海盜,襲擊他國的貿易船隻已經是一項傳統,也是海上商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1557年,葡萄牙人以澳門為基地,進入了中國的絲綢市場。裝載著絲綢和瓷器的大帆船每到夏季從澳門出發,12~30天後到達日本,11月或12月返航,船艙里是沉甸甸的白銀。荷蘭人17世紀初來到東亞,希望從葡萄牙人那裡分一杯羹。1579年,荷蘭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對這個弱小的國家來說,儘快找到資源來抵抗強大的西班牙是最緊要的任務。荷蘭人有豐富的海上貿易經驗,他們控制了歐洲貿易的大半份額。很多荷蘭商人現在想將勢力擴展到遠東,這樣他們就可以繞過從前的葡萄牙中間商,讓直接進口的香料堆滿本國的商品批發市場。1596年,林斯荷滕(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出版了《葡萄牙人東洋航海記》,詳細記錄了自己受雇於葡萄牙商船,在印度洋航行的經歷。他的書提供了被葡萄牙人當作機密的詳細的航海線路。荷蘭船長終於知道了前往東方的道路。1597年,第一批探險者回到荷蘭,儘管派出的5艘貨船只有一艘安全返航,但這一艘攜帶的貨物足以彌補四艘船失事的損失。荷蘭人建立了數家東印度公司,過度的競爭縮減了利潤,因此他們都無法同葡萄牙或西班牙人抗衡。荷蘭議會決定將這些公司合併,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公司的目標是為國家帶來財富,掠奪伊比利亞人,公司還有宣布戰爭以及同別國締結條約的權力。在東印度(泛指阿拉伯海以西所有地方),東印度公司代表著荷蘭政*府。荷蘭建立起龐大的,公開的半貿易半海盜組織,在成立之初的10年里,海盜活動帶來的利潤要遠遠超過貿易。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今天的雅加達)設立了總部,然後派出數支遠征隊,爭奪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的控制權。在香料群島設立要塞後,荷蘭人很快向北前進,目標是澳門。1622年,公司的艦隊包圍了澳門,但在西班牙人的協助下,葡萄牙獲得勝利,東印度公司的艦隊逃向澎湖列島,在台灣海峽暫時落腳。澎湖正好位於澳門到日本的航線之上,東印度公司希望以這裡為基地,一邊搶劫葡萄牙商船,一邊和中國貿易。隨後,荷蘭人到了距離今天台南市不遠的台窩灣。台灣海峽的海盜組織當東印度公司到達台灣的時候,來到台灣大多是福建漁民,他們每年冬季都要到這裡捕撈胭脂魚。漁船也帶來了小販,他們用鐵鍋和衣服同原住民交換鹿皮、鹿肉等土產。還有很多富商把台灣當作貿易中轉站,海灣里到處都是中國海盜的山寨,荷蘭人在台窩灣發現了兩座村莊,裡面居住著海盜和他們的家眷。海盜領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人物——顏思齊。據說他曾經在日本當裁縫,然後某一天突然領悟到「人生如朝露」,於是決定干一番大事,就投奔了海盜。還有另一位海盜頭領名叫李旦,是日本華商團體的首領,洋人都尊稱他為「中國船長」,他還控制了以台灣為中轉的中日貿易。李旦同意幫助荷蘭人打開自由貿易的渠道,他帶著荷蘭人的禮物來到福建,賄賂幾位地方官員,荷蘭人終於如願。李旦既是商人,也是海盜,這之後,他向荷蘭人購買了幾艘武裝舢板,冒充荷蘭人劫掠過往的船隻。他同荷蘭人的合作並不長,1625年,荷蘭人發現李旦私藏本該送給官員的禮物,還讓自己的手下搶劫為荷蘭人的貨船。海盜始終是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威脅,同荷蘭人關係最好的富商許心素告訴他們,他需要更多的人手和武器才能保護好貨物。一些海盜被捕後為東印度公司工作,薩爾瓦多·迪亞茲(Salvador Diaz)是來自澳門的混血兒,信奉天主教。1622年,他的船在前往馬尼拉的路上被荷蘭人擊敗,他和船員都成了俘虜,被帶回基地,因為懂漢語和葡萄牙語,荷蘭人就讓他翻譯給信件,而他從前的船員則被充當苦力。漸漸地,他取得了荷蘭人的信任,甚至開始給收報酬,還得到了部分自由。副總督德威特甚至將自己也是天主教徒的秘密告訴他,還拿出私藏的聖物箱和教皇的特赦令給他看。迪亞茲見證了荷蘭人在台灣立足並建立起殖民地的過程。他偷偷地用漢語將自己的所見記錄下來。1626年4月,他帶領15個從前的手下駕駛著從漁民那裡買來的舢板逃跑,穿越台灣海峽,4天後登錄澳門。然後他向葡萄牙人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荷蘭人暴怒了,他們隨後發現,迪亞茲一直在把內幕消息賣給中國海盜,讓他們能躲開荷蘭人的軍艦,搶劫貨船。許心素後來告訴荷蘭人,為了讓海盜放過自己的船,他給了迪亞茲2000兩白銀。付給海盜的「保護費」也稱「報水」,是中國亦商亦盜的海上貿易的傳統之一。李旦的兒子李國助就向中國漁民受保護費,只要拿出他們收入的10%,就可以購買一張簽名的文書,遇到海盜的時候拿出來,就可以保住自己的船和貨。迪亞茲讓荷蘭人受到啟發,他們開始自己徵收保護費。荷蘭人派出三艘軍艦,在120艘中國漁船周圍巡邏,他們也收10%的報水,這是向這塊殖民地收到的第一筆稅款。海盜領袖——鄭芝龍1625年,顏思齊和李旦相繼去世,鄭芝龍成為海盜盟主。鄭芝龍生於南安,在一次同父親的爭吵之後離家出走,到澳門尋找生計。在那裡他信奉了基督教,接受洗禮,獲得了尼古拉斯這個名字。在馬尼拉和長崎短暫流浪後,他來到台灣,加入了顏思齊的海盜幫派。他還曾在東印度公司當翻譯,同迪亞茲一樣,成為海盜的內應。因為精明能幹,他受到顏思齊和李旦的重用,還被李旦收為義子。鄭芝龍管理著海盜集團,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鄭芝龍能成為新的盟主,離不開荷蘭人的支持。一位在巴達維亞居住的中國人曾經建議東印度公司的總督們:巴達維亞華商會已經請求海盜不要襲擊往來於台灣和巴達維亞的中國貨船,而航向其他地區的船隻不受保護。中國商人知道這個消息後,肯定更願意來巴達維亞做生意。荷蘭官員於是通知艦隊不要再同海盜爭鬥,而是要利用他們攻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1625年,荷蘭人先是出資讓一些中國海盜滋擾馬尼拉附近的他國商船,1626年,一支荷蘭艦隊巡邏時遇到了海盜,他們沒有將海盜驅逐,也沒有俘虜他們做奴隸,而是將他們引到荷蘭要塞附近的村莊居住,為自己服務。鄭芝龍也打著荷蘭的旗號縱橫海上,1626年,他的船拉著戰利品——一艘船舷破裂、桅杆折斷的貨船來到了台窩灣,荷蘭人按照之前的約定,付給他船上貨物價值的一半,960個雷亞爾。同年,鄭芝龍的手下一共搶劫到了9艘貨船和全部貨物,總價值超過2萬兩白銀。這樣的同盟和大西洋以及加勒比地區一模一樣,各國的商貿公司紛紛同海盜結成同盟,保護自己的貿易,掠奪其他國家的貨物。從海盜到官員鄭芝龍的船隊往來於大陸台灣島之間,襲擊船隻和沿海的村莊,規模不斷壯大。鄭芝龍懷著劫富濟貧的理想,希望能成為俠盜,關於他的傳奇故事開始廣為流傳。他禁止部下襲擊普通人,也不傷害配合自己的人。上萬人來投奔他,因為饑荒、乾旱而沒有生路的農民只能做海盜。他的勢力引起了中國官員的注意。廣東和廣西官員上書北京兵部,說他:「狡猾,擅長海戰。他的船制自外番,高大堅固。他的大炮很先進,可以在十里外開炮準確命中目標。我們的船雖然數量眾多,但卻分散在海岸沿線各地。」福建官員請求荷蘭人幫助一起剿滅鄭芝龍率領的海盜,條件是可以考慮開放自由貿易。荷蘭人左右為難,他們決定折中。1627年夏,荷蘭船隻扣押了一艘屬於鄭芝龍的船,當時唯一被政*府許可同荷蘭人做生意的中國商人許心素希望能把這艘船交給官府,因為地方官威脅說要抄他的家,荷蘭人將失去中國的貿易夥伴。荷蘭人將船和船員交給了許心素,但把三四位海盜頭子放走了。明朝官員並不滿意,他們希望東印度公司和鄭芝龍劃清界限,而不僅僅是做做樣子。1627年,明朝官員要求東印度公司配合一支中國艦隊剿匪。如果不答應,「許心素不但不能再和你們做生意,還要將他滿門抄斬。」荷蘭人被迫同意,一個月後,副總督德威特隻身一人來到福建,同當地官員見面,提出「東印度公司可以將鄭芝龍和他的船隊趕出台灣,不需要中國軍隊的幫忙」,但條件是「需要和公司簽訂永久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政*府同意了這筆交易,但荷蘭人的動作卻不夠快。鄭芝龍襲擊了廈門,擊沉了數百艘船,還在城裡放了大火。明朝政*府意識到光靠軍事力量恐怕難以剿滅勢力如此強大的鄭芝龍,於是改變策略,決定招撫他。1628年,崇禎皇帝授予鄭芝龍游擊將軍的稱號,並授權讓他平定海峽局勢,剿滅海盜。他現在可以為不斷擴充隊伍,籌集武器裝備,獲得朝廷的補給,可以合法地消滅原來的競爭對手。他坐鎮廈門,擴張自己的貿易網路。荷蘭人也找到了機會。1628年10月,荷蘭駐台灣的殖民總督趁鄭芝龍參觀荷蘭軍艦之機強迫他簽署一項為期三年的貿易條約:鄭芝龍用絲綢、鹽、生薑和其他貨物交換白銀和香料。儘管條約里規定荷蘭人可以和中國商人自由交易,但他們依然懷疑鄭芝龍壟斷了市場。鄭芝龍的權威也受到了威脅,一個新的海盜組織正在壯大。海盜間的爭鬥鄭芝龍投奔朝廷之後,海盜們推舉了新的領袖——李魁奇,他曾經是鄭芝龍的指揮官。1629年,李魁奇已經集結起一支超過400艘海盜船的隊伍。台窩灣的荷蘭人寫信給鄭芝龍,說只要鄭保證能開放貿易,他們就願意協助剿滅李魁奇。鄭芝龍同意了,荷蘭總督寫道:「公司這樣就有一個可靠的中間人,沒有別人比他更合適。」1630年2月9日,荷蘭人利用海盜內訌之機偷襲廈門灣。指揮官鍾斌因為意見不合而和李魁奇反目,荷蘭人來襲的時候,鍾斌率領手下封鎖了李魁奇的退路,李魁奇的船隻被包圍後逐個擊破,他本人被俘。1630年3月20日,中國官員在廈門舉辦儀式慶祝這場勝利。一位官員代表福建政*府送給荷蘭人牌匾、羅蓋和官服,然後荷蘭人和官員一起巡視了廈門城。相比於這樣的儀式,荷蘭人對商業更感興趣,他們向代表要求貿易特權。這位代表說他自己沒有這個權力,但他的長官可以做主,他願意促成此事,但代表還有一個憂慮,本來鍾斌當天也應該出席慶典並受到表彰,但他一直沒有出現。由於他的缺席,官員代表匆匆離開了廈門,沒有給荷蘭人任何保證。鍾斌返回了海盜那邊,成為新的領袖。他將鄭芝龍趕出廈門,1630年6月,他襲擊了福州,俘虜了6艘荷蘭軍艦和19個荷蘭人。他說除非荷蘭人答應幫他一起對抗鄭芝龍,否則不會放人。東印度公司的官員假裝同意,私底下依然同鄭芝龍聯手,就在此時,局勢峰迴路轉,明朝政*府決定授予鍾斌原來鄭芝龍的職位,同時將鄭芝龍派往福州北邊。荷蘭人很沮喪,他們又一次看到海盜搖身變成官員。僅僅過了兩個星期,鄭芝龍捲土重來,在鍾斌的一位副官的幫助下奪回廈門,重新成為台灣海峽的主宰。荷蘭人蛻變為純粹的海盜漢斯·普特曼斯(hans putmans)1629年成為台灣總督,他認為東印度公司從前的策略已經被證明徹底失敗了。「情況很遭,」他寫道:「一個前途光明的貿易計劃就這樣被那些背信棄義的官僚打亂了。」他覺得東印度公司一直以來都在全力幫助明朝政*府剿滅海盜,官員也曾給他們種種許諾,但一旦新官上任,似乎對前任的承諾一無所知。一個海盜頭子被擊敗,馬上就有新的領導出現。相比於圍剿,中國官員更喜歡用招安來對付這些人。普特曼斯認為只有用暴力讓這些官僚明白這個道理,東印度公司要防效那些海盜:「中國海盜向我們充分證明了中國皇帝只會在壓力面前妥協,就像鄭芝龍、李魁奇、鍾斌他們,只要能獲得強大的勢力,官僚們就再不敢拿他們怎樣,只能盡量滿足他們,讓他們獲得岸上和海上的統治權。這就是戰利品,雖然之前對我們的貿易造成損害,但我們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特權。」他覺得只要有12艘歐洲戰艦就足夠擊敗中國海盜,成為新的海上霸主,讓中國皇帝不得不「隨著我們的曲調跳舞」。和其他海盜一樣,荷蘭人完全可以靠掠食商船為生。他寫道:「荷蘭巡邏艇每天都要遇到四五十艘滿載大米和其他貨物的中國船隻。」他認為荷蘭人完全不用擔心中國政*府的武力反擊,「中國海盜從不會相互救援,他們只想著自己,即便這樣,中國政*府也拿他們沒辦法。」鄭芝龍和東印度公司的戰爭1633年夏,巴達維亞東印度公司總部批准了新計劃。此時鄭芝龍正在被一個新崛起的海盜集團弄得焦頭爛額,這個組織的領導是李旦的兒子奧古斯丁和劉香。他們襲擊廈門沿海,還搶劫台灣海峽的貨船。這些海盜船大部分只是舢板,還有一些是改造的商船,為了對付它們,鄭芝龍建造了30艘新戰艦,受到歐洲軍艦的啟發,這些船有雙層甲板,還有很多火炮。普特曼斯寫道:「中國從未有過規模這樣大,裝備這樣精良的艦隊。」1633年7月12日,一支東印度公司的艦隊進入廈門港,鄭芝龍以為他們是來做生意的,沒想到他們卻突然發動攻擊。鄭芝龍最先進的四艘戰艦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擊沉。荷蘭人開始像海盜一樣,攔截貨船,收保護費,他們還吸引其他海盜歸附。普特曼斯派人和劉香和奧古斯丁談判,希望他們也能加入。普特曼斯寫道:「隊伍一天天在壯大,我們現在有41艘海盜船,450多個士兵,還有無數船員。明天還有十四五艘船會過來。」鄭芝龍想利用特赦海盜頭子的方法讓他們不要和荷蘭人合作,但收效甚微。在海盜隊伍不斷擴充到時候,鄭芝龍也在州府的幫助下組建了新艦隊。普特曼斯一邊召集海盜,一邊寫信給中國官員,說自己仍願意自由貿易,鄭芝龍截獲了這些信,然後冒充官員的口吻給他回信,漸漸了解了荷蘭人的計劃,也爭取到了時間。他知道颱風季節到來時,荷蘭人會調離一部分艦隊,一次颱風還讓四艘荷蘭軍艦沉沒。1633年10月,鄭芝龍派使者送去戰書:「皇帝就寢的枕頭豈能容一條狗躺在上邊?」然後他發動150艘戰艦開始了攻擊,其中許多是大型戰船。東印度公司的海盜盟友被鄭芝龍的強盛海軍和氣勢所震撼,不敢應對,他們讓鄭芝龍的隊伍直接面對荷蘭艦隊,鄭芝龍擊毀兩艘荷蘭戰船,荷蘭人趕緊退回台灣。荷蘭人已經為長期作戰做好準備,但失去貿易支持,戰爭的巨大開銷讓他們無法支撐太久,就在此時,鄭芝龍提出停戰,簽訂和平協議,他提出可以派三位中國商人同荷蘭人做生意,雖然這離荷蘭人的要求想去甚遠,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答應。但海盜戰爭沒有結束。1634年,劉香襲擊了重要的貿易城市漳州。然後他通知荷蘭人,說想締結新的聯盟,但荷蘭人的回應模稜兩可,他接著提出要將船隊停靠在台灣,遭到拒絕後,他派手下扣押了30多個荷蘭人當人質,然後派人攻擊荷蘭要塞,準備充分的荷蘭人擊退了他的部下。除了讓人頭疼的劉香,普特曼斯認為海盜反倒讓東印度公司收益,如果不是有他們,中國傲慢的官僚們絕對不願意和他們做生意。每年,四艘裝滿絲綢、八艘裝滿瓷器和其他貨物的船隻來到台灣。荷蘭人同時繼續利用自己的海盜同盟向中國政*府施壓。明朝最後的指望鄭芝龍同樣很滿意,劉香是個難對付的敵人,但最終還是敗在鄭芝龍手下。1637年,鄭芝龍的船已經可以在東亞和東南亞自由航行,從日本到馬六甲。許多亦商亦盜的中國人都付給他保護費,然後就可以在自己的船上掛上鄭家的旗幟。他在轄區泉州建立了堅固的堡壘,通過一條運河直接和大海相連。1640年,他成為福建省總兵。1644年,滿洲人攻進北京,宣布建立清朝,鄭芝龍選擇為明朝效忠,他推舉唐王朱聿鍵為明朝正統。唐王倚重鄭芝龍的勢力,還收其子鄭成功為義子,鄭成功也因此被稱為「國姓爺」。因為福建獨特的漢語發音,荷蘭人和其他西方人都稱鄭成功為「Koxinga」。鄭氏家族成為明朝皇室的親信,風光一時無倆。鄭芝龍始終不願放下自己的海上霸業夢想,對恢復明朝統治並未全力支持。唐王在1646年組織北伐,因為缺乏鄭芝龍的後援,無法和富有經驗的清朝軍隊抗衡,北伐失敗,唐王被殺。鄭芝龍開始和清朝統治者談判,清政*府承諾,如果鄭芝龍歸附,將被任命為福建和廣東總督,不顧兒子鄭成功和其他下屬的反對,他1646年前往福州,宣布歸順清朝,但這只是個陰謀,他此後被清朝軟禁在北京。鄭氏家族平定台灣鄭成功成為新的海上梟雄。他利用海上貿易的收入同剛剛建立的清朝政*府展開了漫長的鬥爭。他在廈門建立根據地,稱之為「明思州」,並按照明朝的行政結構建立起新的政*府。鄭成功不是簡單的海盜頭子或鉅賈,他將自己視為明朝復辟的唯一希望。許多忠於明朝的人紛紛集中到廈門。福建只有10%的土地海拔高度低於200米,這些山成為福建和鄭氏政權的天然屏障,也讓福建人自古以來就更富有海上開拓精神,但也阻礙了鄭成功向內陸的擴張。他擁有決定性的海上優勢,可以將大批部隊擺渡到沿海港口,發動閃電攻擊,但他的勝利僅僅局限在沿海地區。1656年,鄭成功計劃發動復興明朝的決定性戰役:進攻南京。1659年7月7日,他的艦隊駛進了揚子江,圍攻南京。但一支從貴州北上的滿清軍隊恰巧經過這個地區,解了南京的圍,此時滿洲軍隊和剛入關時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經百戰的滿族士兵擊敗了鄭成功的軍隊。一個月後,鄭成功的余部返回廈門。數千隨他南征北戰的士兵和指揮官被殺或被俘。此時中國大地上其他的明朝殘餘勢力都已經被清朝軍隊擊敗,鄭成功知道自己在大陸上再無容身之處,只能找一個新的基地。他的家族與台灣淵源頗深,鄭芝龍離開台灣到明朝做官之後,依然同當地的華人保持聯繫。在福建發生旱災時,鄭芝龍曾想用自己的船幫助大量農民移居台灣,「給每人三兩紋銀,每三個人一頭耕牛」。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在福建移民的幫助下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先以優勢兵力奪取荷蘭人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內),然後又開始圍攻防禦堅固的首府台灣城(今台南市安平區)。經過9個月的苦戰,在早年由其父協助渡海的漢人移民的支持下於1662年打敗荷蘭人。之後的日子裡,鄭成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另類的偏安王朝:一個熱衷於海上擴張和跨國貿易的封建王朝。一群海盜就足以讓荷蘭東印度公司焦頭爛額,現在,面對一個國家時,他們更是失去了所有優勢。鄭成功在東方的成就超過了歐洲所有海盜。
推薦閱讀:

去個體化:群體中的個體失去自我感
消極群體中的一霸!自私人的面相特徵
負性的群體模式思考----關於傳銷,非法培訓,邪教
工作&生活,個人&群體
新生代偶像的粉絲是中國素質最高的群體

TAG:群體 | 海盜 | 中華 | 時代 | 帝國 | 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