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情心對待孩子的情緒
●做子女的辯護人 ●平定孩子的情緒 ●父母應防範的四種錯誤 ●父母對子女的意見有時應不置可否 ●如何看待孩子的焦慮 ●做子女的辯護人 小軍,十三歲,一進門,把書包一丟,就氣呼呼地說「我討厭開校車的馬伯伯,他今天竟然罵我蠢、笨,還連說三次,又打我的頭。」 母親:「你一定惹他生氣了,不然馬伯伯怎麼會無緣無故地打你。」 小軍:「誰惹他了?我在跟別人聊天。」 母親:「馬伯伯可是個好人,他可能太累了,火氣大,你們一車調皮的孩子,吵吵鬧鬧,他不煩才怪,我敢說他對你沒有惡意。」 小軍不以為然,大聲喊道:「你就只替他說話,護著外人,而不把我當回事。」說著就氣沖沖地跑出去了。 母親這麼說,當然會使孩子生氣啦!孩子受了委曲,若父母再來講他的不是,袒護外人,這對他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孩子由於糾察隊的粗暴、老師的偏心。鄰居的閑話等而和他們發生爭執,若父母不替自己子女辯護,反而替這些人說話,找理由,孩子能服氣嗎? 有些父母可能認為幫自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認為只有讓孩子去吃苦頭才是幫助子女做人的好方法,這種想法只會造成子女與父母的疏遠。 父母應像辯護律師一樣做孩子的維護人,辯護律師的職責是依法替被告洗清罪嫌或替他尋找可以減輕的情況,他們只是辯護,絕不鼓動犯罪。父母也應這樣,據理替孩子辯護,當然不能護短。這樣才能消除孩子的委曲。 ●平定孩子的情緒 對於上例,母親應該表示很體會小軍的心情,如說 「馬伯伯怎麼能這麼對孩子說話,太使你難堪了。」 「難怪你生氣。」 「這簡直是侮辱。」 孩子聽了,情緒會得到緩和。等他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乎定後,再做進一步處理,這樣事情才容易解決。要是緊接著對孩子說教,孩子不會接受的。如果對孩子的埋怨立刻加以糾正的話,只會火上加油,把事情弄僵。 再看下例,父親是怎麼處理孩子情緒的。 十七歲的小江,因暑假應聘一臨時工作沒成功,非常失望,情緒低落。父親體會孩子很喜歡那分工作,且為了那個工作下了很多功夫去準備。於是說:「真令人失望。」然後說:「沒關係,堅強點,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再繼續找工作。」 小江聽了,很感安慰,情緒也好了很多,說:「對,我再找工作去,我不信找不到。」 ●父母應防範的四種錯誤 上面那位父親對賀江的事就處理得很好,若他採用下面幾種方式,一定會毫無效果。 ①教訓口吻。「你以為找工作這麼容易,一找就會找到?別想得那麼簡單,起碼要碰十次釘子才可找到工作。我希望你從這次失敗中,受點啟發,凡事要有失敗的準備。」 ②輕描淡寫。「不就是一個臨時工作嗎,有什麼了不起根本不值得你這麼垂頭喪氣。」 ③冷潮熱諷。「看你,做事毛躁,不穩重,又不善於和人交際,怎麼找得到工作。」 ④傷心嘆氣。「有什麼辦法呢,只怪我們運氣不好,又沒家世背景。」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注意防止上述四種錯誤。對孩子的訴說要耐心聽取,對孩子的情緒要深表同情,並盡量去減輕他們的情緒。 ●父母對子女的意見有時應不置可否 父母對青少年子女的意見,一般是同意或不同意。但有時,對他們的意見不置可否,也能很有效地幫助他們。不置可否,就是既不讚美,也不批評,只表明父母心中的感受,對孩子的意見表示接受。 下面是一些處理孩子情緒得當的例子。 例一:女兒不能去溜冰 我先生跟孩子們講好了,星期天帶他們去溜冰,可是那天小莉病了,只好帶她弟弟去。小莉很難過。假如我這麼說她:「你以前跟你爸爸出去玩了好多次,這次去不成就算了,有什麼難過的。」這樣她會更難過。因此,如果我用體會和同情的態度對她說:「你不能跟他們去溜冰,心裡不好受,是嗎?」她點頭同意。然後再說:「你也想去,是嗎?」她說:「是啊,可是去不成,沒辦法。」說完,她心情就好轉了一點。接著,她就安靜地躺在床上看書了。 例二:孩子們不能去看電影 一天晚上,孩子他爸和我約好去戲院看電影,讓孩子們在家做作業。可是他們知道我們不帶他們去就非常不高興,明知我在去戲院之前,有很多家務事要做,也不來幫我一下忙。於是,我說:「喂,孩子們,你們都不願意幫我忙嗎?可是我敢 說,你們都想要我幫忙,你們都想跟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對嗎?」 他們一個個面露笑容,接著,就開始動手幫我忙了。可見,體會孩子的心情很重要。 例三:孩子功課多 十三歲的陳禮一到家;就嘟嘟嚷嚎很不高興他說:「數學老師最討厭了,出了那麼多作業,害我都不能好好玩。」 要在以前,我會這麼說:「這怪不得你老師,要怪的是你自己,你應該在學校里就把握時間把作業做完。」這往往使得他跟我頂撞。這次我說:「你們現在功課負擔也是越來越重了,既要背書、寫字,又要做那麼多數學題目,……」陳禮回答說:「可不是,好了,我還是現在就把它做完。」 例四:孩子上台演奏緊張 小冰,十四歲,她平常練習時,能把鋼琴彈得很好。可是每次音樂會上表現都不佳。因為上台前,她心情總是很緊張,害怕得想哭。我一貫的作法是安慰她:「你平常彈得那麼好,上台也會彈好的。」「不要怕,勇敢點。」「不要在乎聽眾,他們大多數根本聽不懂你彈的是什麼。」可是這些安慰話起不了什麼作用,她每次演奏,不是忘了曲譜,就是指法僵硬,彈出的調子平凡、單調。於是,演奏之後,她又是一場哭訴。我再怎麼說好,也無濟於事。 上星期,學校又要求她去演奏,表演前,她還是犯老毛病,哭著說她不能表演了。我沒有責備她,而是以同情的口吻說:「在台上演奏是跟平常練習不同,那麼多人瞪著你看,你可能覺得他們在挑你的毛病,想起就緊張,是嗎?」 小冰感激地抬起頭說:「噢!媽媽,真沒想到你能體會我的心情。」 她平定了一下情緒後,就上台演奏了,那次她表現得非常出色,演奏得很好,充分發揮了她的能力。下台後,她激動他說:「真高興,我成功了!我對得起聽眾的掌聲。」我回答:「當然,這次真是太棒了。」 ●如何看待孩子的焦慮 西方心理學家在研究焦慮時,他們對焦慮的成因說法不一。佛洛依德(Freud,1936)認為焦慮是由壓抑自我而產生的。杭奈(HOmey,1937)則認為焦慮來自從小對一切事物的不安全感,特別是親子之間的關係。由於一般青少年因功課升學的壓力。同伴的壓力,或與父母在相處時的情緒狀態,都容易讓他們產生不舒服、苦惱、逃避的情境。 因此父母的管教態度是足以影響子女的心理因素,過於溺愛或放縱的父母,則會導致子女缺乏自信、反抗、自卑;過於權威的父母,則會導致子女消極、恐懼、畏縮的態度,甚至影響其生理髮育,故此父母在看待子女的焦慮情緒方面,應有幾種做法。 ①父母不應在課業上做過多的要求。 ②適時與子女溝通,引導他們說出心裡的想法,並設法建立子女對你的信賴感。 ③告訴他,並鼓勵他,不論你的成績、美醜,都不影響自我的價值。 ④民主作風,幫助他接納自己,多讚美他的優點。 很多父母因疏忽孩子的心理反應,而一味糾正他外在的偏差行為,那隻會導致與青少年子女的疏離,因此,當孩子們需要理解時,尤其在他們鬧情緒時,父母更要理解他們、同情他們,真心誠意去幫助他們。這樣才能乎息他們的情緒,收到好的效果。當然,施教要因人而異,不可千篇一律。
推薦閱讀:
※孩子的每一滴眼淚都是真實的!
※這9句「保命」金言, 你家孩子都學會了嗎?
※是誰開啟了孩子們的潘多拉魔盒?
※初一階段父母應做些什麼之五·善待孩子的青春期
※講堂回顧 | 李力老師教你如何處理0至6歲孩子的依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