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參類」的功效排行榜,排在第一的原來是它...
進
入冬季以後,很多家庭都喜歡以參類作為葯膳進補,例如人蔘、党參、太子參、沙參、西洋參、丹參……雖然都是參,但它們的特色及藥效卻各有千秋,並且不同體質的人又有不同的吃法。
那麼當中有何講究呢?且看中醫怎麼說吧!
NO.1 人蔘
補虛第一參
人蔘是五加科人蔘植物的乾燥根,性溫,既能補脾肺之氣,又能大補元氣,對於那些大病初癒、久病體虛而偏於氣虛者,不失為一味良藥。
人蔘根據其生長地域、炮製方法不同而冠於不同名稱。其中由於炮製方法的不同,人蔘可分為紅參和白參。
● 紅參是人蔘的熟用品,經過浸潤、清洗、分選、蒸制、晾曬、烘乾等工序加工而成,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的功效。
還有一種紅參叫高麗參,出產於朝鮮半島,其參味較一般人蔘要濃,氣香濃郁。具有補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等功效。適用於驚悸失眠者、體虛者、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
● 白參是在人參加工的產品中,除紅參以外的各種加工,如生曬參、白糖參、白乾參等,一般統稱為白參,具有補氣生津、寧神的作用,能夠養陰清虛熱。
紅參與白參相比,一偏溫,一微寒。紅參功能偏於溫養,主要用於脾腎虛寒,真陽衰微。而白參偏於補氣兼養陰,主要用於氣陰兩虛。
NO.2 西洋參
養陰清熱
西洋參又稱為「花旗參」,具有抗疲勞、抗衰老、抗休克、提高思維、改善記憶、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功能,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對人的身體機體可以起到整體的調理效果。
與人蔘對比:
人蔘偏溫,且味較苦,溫能補陽散寒,苦能燥濕,而濕能傷陽,因此,燥濕也有助陽作用;
西洋參偏涼,涼能清熱,甘涼相合,既能夠清熱養陰,又能生津止渴。
人蔘補氣,偏於助陽;西洋參補氣,偏於養陰。人蔘補氣之力勝於西洋參,而西洋參清熱生津之力又高於人參。
NO.3 党參
補氣補血
党參補氣兼能養血,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氣血兩虛,氣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蒼白,頭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軟,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党參。
與人蔘對比:
人蔘性溫,補氣力強,多用於氣虛欲脫的危重證候。
党參性平,價格較人蔘廉價,能補中益肺,用於氣虛及氣血兩虧,氣津兩傷的輕證。
党參雖不同於人蔘,屬於桔梗科植物,但功效與人蔘最為相近,皆有補氣、生津、益氣等功效,常作為人蔘的替代品。
NO.4 太子參
益氣健脾
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能夠補氣又不易上火。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與人蔘對比:
人蔘是大補之品,更適用於氣虛比較重的人;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相比人蔘而言,太子參的補氣力量並不是很強,不易上火,更適用於小孩子和老年人氣虛病人。
NO.5 沙參
善補五臟之陰
沙參屬補虛葯,味甘,善補五臟之陰,尤其擅長補益肺、胃之陰。
中醫認為,沙參適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大便乾結等症。
與人蔘對比:
沙參性寒,補五臟之陰,以補益陰津為主,屬於清補的範疇。
人蔘性溫,補五臟之陽,以補益氣為主,適合怕冷、疲倦懶言、動則汗出、口淡、小便清長等虛寒體質之人,屬於溫補的範疇。
有的人長期肺氣虧虛,容易感冒,使用人蔘、党參等補益後容易上火,此時就可以用沙參代替進補。
NO.6 丹參
活血祛瘀
丹參是活血祛瘀的佳葯,藥用歷史悠久,與心腦血管關係密切,用丹參做成的製劑特別多,常見的有丹參滴丸、復方丹參片等。
丹參適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瘡瘍腫毒及跌打損傷等症。
與人蔘對比:
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悶、心悸等症。
人蔘有類似強心甙的作用,加強心肌收縮力等。
康康提醒:參類用對能養人,用錯也會傷身,所以要想發揮最大化的養生作用,一定要諮詢專業的中醫師。另外,每次也不宜服用過量,以免造成上火等不良癥狀。
冬季進補正當時,點擊下圖購買「好參材」,優惠杠杠的哦~
推薦閱讀:
※常用煲湯材料功效大全
※生活中不起眼的保健養生品,有養生功效的蔬菜
※福鼎白茶的六大功效,這正是越來越多人愛喝的原因!
※魔芋神奇功效
※大蒜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