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太極拳拳理精粹摘編(一)
陳鑫太極拳拳理精粹摘編 (一)
張志清
編者按: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用畢生精力著書立說,以易理說拳理,全面闡述和總結了太極拳理論。為後人學習太極拳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理論指導,為太極拳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陳鑫太極拳論內容極其豐富,是練習太極拳的指路明燈。為了更好地學習理解陳鑫太極拳著作,本人在系統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了分類摘編。現予發表,以便於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學習、研究。
1、無極太極,道法自然,立身中正,心靜體松
太極者,生於無極也。陰陽由微於著,循環無端,即其生生之機也。
太極者,萬物未生之始,陰陽初分之時,大莫大於陽,大莫大於陰,合陰陽兩大之氣,無以名之,古人名之為太極。
混沌之始,一物無有,而理與氣未嘗絕也。理為真宰,固不絕;氣有數,數盡則混沌矣。迨混沌後,天地辟,無物不有矣。至有之之極,氣數完,則又混沌矣。仍歸元。此太極圖也。前人於無可圖之處而圖之,名之曰太極。
太極拳之道,「開合」二字盡之;一陰一陽之謂拳,其妙處全在互為其根。
一開一合,拳術盡矣。然吾身之開合,即天地之闔辟,天地之闔辟,即吾身之開合。人身一小天地,一而二,二而一也。合之即太極也。太極者,陰陽已具,而未形者也。陰陽者,太極既分之名也。動而生陽,則為開;靜而生陰,則為合。故吾謂一開一合,而拳術盡之。
太極即周身,周身即太極。
惟無物不本於太極,無事不本於太極。故運動家因前人所言,一剛一柔,一動一靜,一闔一辟,循環無間者,仿其形似運行吾身,而使太極之理與太極之氣即吾身之五官百骸繪出一幅太極圖畫。然是太極也,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吾惟即吾身固有之太極,以運行吾身,其氣機循環無間如同一圈。然自形跡觀之,所運者,上下四旁皆是一個圈。吾固曰,太極拳不過一圈,然亦不過仿其形似而已。至於太極之理,行不可著,習不察終,身由之,而莫知其道之所以為道也。太極豈易言哉。
太極拳者,實本太極之理,自然而然者。借官骸以呈其象,非人力所能為者。聖賢以此理實行於人倫日用之間,拳家以此理實用於耳目手足之際,其保全身心性命之理以儲其用行舍藏之理,道無二致也。
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此拳之所以以太極名也。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也。然其理實根乎太極,而其用不遺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即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曰拳也。其樞紐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靜。能敬而靜,自葆虛靈。天君有宰,百骸聽命。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百會中極,一體管鍵。初學用功,先求伏應。來脈轉關,一氣相生。手眼為活,不可妄動。其為氣也,至大至剛。直養無害,充塞天地。配義與道,端由集義。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進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精法密,條理縷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藏於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中和元氣,隨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貫注。變化猶龍,人莫能測。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內以修身,外以制敵。臨時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離,不沾不脫。接骨斗筍,細心揣摩。真積力久,升堂入室。
動則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互為根。果然識得環中趣,輾轉隨意見天真。
打拳每一勢,陽氣一動一周身,至於靜,一靜一周身。即心之一念動,陽氣即周於一身;一念靜,陰氣即周於一身,無間斷時。以全體論,背後為陽,胸前為陰;胳膊,手背為陽,手彎、肘彎為陰;面為陽,腦後為陰;上半體為陽,下半體為陰;膝為陽,腿肚為陰;左手、左足為陽,右手右足為陰;足面為陽,足底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此官骸陰陽之辨。
以中氣之運於內者言之,引勁為陰,出勁為陽;屈為陰,伸為陽;收步為陰,足點趾為陰中之陽,足平踏為陽中之陰。
打拳,心中一物無有者,則最明。胸中包含一切,外面空空如也,內文明外順柔,有離中虛象;氣歸丹田,理實氣空,上虛下實,有坎中滿象;四肢舒開,中氣行得十分滿足,氣勢盛足,有泰極象。氣足難於轉移,變化不易,有否之象。然以成手處之不慮,此大人處否而亨。二爻變而為坎,中氣存於中也;五爻變而為離,虛靈含於內也。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雖否何害!此所謂素患難行乎患難。不貪打人,物來順應,故有休否之象。具此四德,拳術盡矣!
打拳上場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此時壹志凝神,專主於敬,而陰陽開合,消息盈虛,特未形耳。時無可名,亦名之曰太極。言此以示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
禮主於敬,樂主於和,能敬能和,然後能學打太極拳。
或曰:太極拳,一藝也。如子之言,立規太嚴,雖聖賢,用功不過如是。一藝之末,奚必然哉?余曰:不然。打拳,亦所以修身正衛性命之學也。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打拳之道,自始至終不外一個「敬」字。能敬則專心致志,自無鴻鵠之射繞亂胸中。
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氣,兩手下垂,身樁端正,兩足並齊,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故其形無可名,名之曰無極,象形也。 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身必以端正為本。 身法正者,身樁端正,無所偏倚,虛靈內含,故不懼他人推倒。 不偏不倚,非形跡之謂,乃神自然得中之謂也。
身雖有時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拘泥。
間架即有時身法歪斜,是亦中正之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纏綿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於硬派。 以心中浩然之氣,運於全體,雖有時形體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氣以宰之。
靜以待動。
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
能敬能靜,自葆虛靈。 至於身法,原無一定,無定有定,在人自用,橫豎顛倒,立坐卧挺,前俯後仰,奇正相生,迴旋倚側,攢躍皆中(皆有中氣放收,宰乎其中),千變萬化,難繪其形。
天地間,人為萬物之靈,而心又為五官百骸之靈,故一身之中,心為主。心一動則官骸無不順從。
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發謂之意。
躁釋矜平,而後官骸所形自然中規中矩。
打拳心是主。脊骨是左右身之關鍵,腰是上下體之關鍵。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
天君有宰,百骸聽命。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
中和元氣,隨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貫注。 動靜緩急,運轉隨心。
運化全在一心中。
氣不離乎理,理不離乎氣。氣非理無以立,理非氣無以行。
此發令者在心,傳令者在手,觀色者在目。此心、手、眼三到之說,缺一不可。 四體從心而運,官骸皆悅以順從,而要皆以乾坤正氣行之也。
拳雖武藝,得其正道(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無往不宜。
心為一身運行主宰。
妙機本是從心發。
心為一身之主,腎為性命之源,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無使傷損。根本固而後枝葉榮,萬事可做,斯為至要。
每著全在心胸,用心太過,失之拘束;不用心,失之懈怠。是在有心無心之間,一主於敬,方能得乎中道,運勁咸宜,臀骨翻起,前襠合住,後臀自然翻起。腰為上下體樞紐轉關處,不可軟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
拳雖小技,皆本太極正理。
心中一物無有,極其虛靈,一有所著,則不虛不靈,惟靜以持之,養其誠以至動靜咸宜,變化不測。
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辟動靜,惟柔與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見忽藏,健順參半,引退精詳。或收或放,或弛或張,錯綜變化,欲抑先揚。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積力久,質而彌光。盈虛有象,出入無方,神以知來,智以藏往。賓主分明,中道皇皇,經權互用,補短截長。神龍變化,疇測汪洋,沿途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處處張開,,不先不後,迎送相當。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緩急相將。高擎低取,如願相償,不滯於跡,不涉於虛。至誠運動,擒縱由余,天機活潑,浩氣流行。佯輸詐敗,制勝權衡,順來逆往,令彼莫測。因時制宜,中藏妙訣,上行下打,斷不可偏。聲東擊西,左右威宣,寒來暑往,誰識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環,上下相隨,不可空談。循序漸進,仔細研究,人能受苦,終躋渾然。至疾至迅,纏繞迴旋,離形得似,何非月圓。精練已極,極小亦圈,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敵如詐誘,不可緊追,若逾界限,勢難轉回。況一失勢,雖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腸,不可稍讓,如讓他人,人立我跌。急與爭鋒,能上莫下,多佔一分,我據形勢。一夫當關,萬夫失勇。沾連粘隨,會神聚精。運我虛靈,彌加整重;細膩熨貼,中權後勁。虛籠詐誘,袛為一轉;來脈得勢,轉關何難?實中有虛,人已相參;虛中有實,孰測機關?不遮不架,不頂不延;不軟不硬,不脫不沾。突如其來,人莫知所以然;只覺如風摧倒,跌翻絕妙,靈境難以言傳!試一形容,手中有權:宜輕則輕,斟酌無偏;宜重則重,如虎下山。引視彼來,進由我去;來宜聽真,去貴神速。一窺其勢,一覘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機會,恐難再得!一點靈境,為君指出。至於身法,原無一定;無定有定,在人自用:橫豎顛倒,立坐卧脡,前俯後仰,奇正相生;逥旋倚側,攢躍皆中,千變萬化,難繪其形。氣不離理,一言可磬:開合虛實,即為拳經。用力日久,豁然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聖。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豈知我心,袛守一敬!
我有一丸,黑白相和。雖是兩分,還是一個。大之莫載,小之莫破。八卦九疇,縱橫交錯。今古參前,乾坤在先。堯舜孔周,約為一堂。我弄其中,琴瑟鏗鏘。孔曰太極,惟陰惟陽。是定吉凶,大業斯張。形即五行,神即五常。惟其能圓,是以能方。孟子弄此,有事勿忘。名為浩然,至大至剛。充塞天地,長揖羲皇。
天地運行,全憑陰陽二氣。得天地之氣以生,亦全憑陰陽之靈氣,以為一身之輾轉開合循環不已。故吾身之運行,亦同天地之運行也。然運行者官骸,而所以運行者太極之理。惟以理宰乎氣。故吾身之運行,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遲或速,或隱或現,或大開而大合,或時行而時止,莫非一片靈氣,呈於色象。真如鳶飛魚躍,化機活潑。善觀拳者,必不於耳目手足之鼓舞於跡象間者,深嘉賞也。故學者必先研其理,理明則氣自生動靈活。非氣之自能生動靈活,實理使之生動靈活也。知此而後可與言。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推手要義——楊鴻塵
※太極拳推手的三大要領
※楊式太極拳85式、88式拳譜
※陳式太極拳 冬季幫你養腰護臀
※(29)【轉】楊式太極拳若干問題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