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店生意慘淡 合作夥伴要選好
山西大同的林先生和同學兼好友崔源、陳智鵬三個人合夥開海鮮飯店。
人多就是力量大,一個月後,當坐在敞亮的店內時,林先生還在為當初選擇和朋友合夥而歡喜不已:這要是我一個人三個月後店也開不起來,現在資金多寬裕,而且風險也小啊!
因為項目選得好,生意十分火爆,第一月就賺了7.5萬元利潤。看到有這麼好的收益,哥們幾個特地擺了一桌慶功宴。按當初的口頭協議三人平分了利潤。可是接下來的事讓林先生大為頭疼。到了第二個月,林先生漸漸感覺心裡不是滋味,因為為了這個店,自己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上面,不但辭了工作,而且店內的大小事務大多由自己來做,這讓他感到身心疲憊。可又不好意思開口向崔源和陳智鵬提出要求,因為大家都是多年的好友,說出來好像自己太小氣了。所以,林先生一直忍著,他們兩人開始時還在店裡生意忙時過來照看一下,可到後來,都借口自己的事情忙,來店內的次數越來越少,只有月底分利潤時才來。林先生很憋悶。
轉眼到了夏季,林先生正為生意的良好勢頭而歡喜,沒想到這個時候陳智鵬找上門來說自己有個朋友是做海鮮生意的,可以為店裡提供海鮮。林先生原本要否認陳智鵬的想法,可陳智鵬一再說朋友的海鮮物美價廉。林先生一想也是,那就試試吧。結果剛開始還好,供應的海鮮又新鮮價格又低,送貨還及時,可到後來,經常有客人向他反映海鮮不新鮮而出現退貨的情況,這讓林先生鬱悶不已。林先生找到原來的海鮮店再要貨,可原來海鮮店的不少海鮮已提了價……更可氣的是,事後林先生查明陳智鵬在他推薦的那家海鮮店拿回扣。
終於,三個合伙人坐到一起開了個會,因為生意越來越不好了。為了提高營業額,三個合伙人一起想辦法該如何做,崔源認為贈個菜品就行了,而較懂餐飲業的林先生認為得把菜品做個調整,適應消費者需求。商量了好幾天,崔源和陳智鵬都是外行,這時,林先生越發地認清這兩個朋友的能力有多差了,他們本來就不懂行,卻都很有想法,特別是先前吃回扣的陳智鵬還一再堅持打折……最後幾個人爭得面紅耳赤,勉強地商定好了。
結果接下來幾個月生意越發慘淡。不久,林先生的海鮮館旁邊又開了一家廣式海鮮店,這下幾個人慌了,海鮮店盲目讓利,開始打9折,後來是8.5折,可是新店新面孔及開業大酬賓的噱頭搶走了林先生海鮮館的大批客源。
生意慘淡,幾個人的抱怨多了起來。最先提議兌店的是陳智鵬,他的觀點是大家已經賺到一些了,現在時局不利,最好及時收手,而海鮮店是林先生的心血,林先生堅決不兌店。最後,崔源也同意兌店,這讓林先生出乎意料,幾個人甚至還談到了虧損怎麼辦,氣氛頓時充滿了火藥味,對於平均分擔損失的說法另外兩個合伙人都不認同,這時,他們再也不顧朋友情誼,也忘記了當初林先生加倍的付出而利潤平分的時候。
林先生把店兌下來,但沒過三個月就關門了,雖然沒賠,卻弄得他筋疲力盡,而且還失去了兩個多年的朋友。
合作前沒有明確分工,只看中對方的某一優勢而盲目合作,顧忌感情而沒有做以書面形式明確各人的責權利,林先生好好的一份事業一敗塗地,覆水難收。
診斷:合作前要整合合作夥伴的優勢與能力,各司其職,在這次合作當中,只是開店前期三人達成了有利合作,懂經營之道的林先生事前卻沒有分析崔源和陳智鵬應該扮演的角色,導致孤軍奮戰,他人坐收漁翁之利。而且要在幾方當中形成牽制,比如,崔源可以監督陳智鵬約定的海鮮採購部的信譽及產品如何,崔源和陳智鵬可以監督林先生管理中的錯失並及時糾正;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將最終的決策權交到一個人的手上,避免到關鍵時候一窩蜂,各持己見,貽誤商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