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的定型者楊澄甫
2010-01-25 12:37:07|分類: 太極拳流派 |字型大小訂閱
健侯有三子,長子兆熊,宇少侯,次子兆元,即趙斌老師親外祖父。早歿。三子兆清,字澄甫。
楊少侯之藝,得其祖、父、伯三人親傳。為楊氏第三代之最。但其性格亦似其伯,從學者不多。其蒙族弟子烏拉布,即吳圖南先生。先從吳鑒泉學吳式太極,後隨少侯習楊式四年。曾為北京市武協副主席,1989年1月去世,享年105歲。少侯有存錢存不住,且缺乏忍讓之心。1930年在南京時,因對環境不滿而自盡。吳圖南著《國術概論》中,說他 "貧困商都,毅然白盡。」其實不純為貧困之故。
楊澄甫先師生於1883年7月11日(農曆癸末六月初八),逝於1936年3月3口(農曆二月初十)。他秉承乃祖乃父遺風,兢兢業業,溫和篤實。繼北平傳拳之後,南下武漢、南京,赴廣州,至滬杭,桃李滿天下。他又集楊氏三代之經驗,將楊氏太極逐步定型。1925年,囑弟子陳微明著《太極拳術》,按澄甫拳照詳加說明。1931年重拍拳照,編著《太極拳使用法》,1933年修訂為《太極拳體用全書》。
楊師著作,雖託人代筆而成,但楊師並非目不識丁。在杭州時,他常以《前赤壁賦》中「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來形容太極拳。有人給他書贈《留侯論》開始一段,掛在房間。楊師對此十分喜愛,常觀常讀,背誦如流。
澄甫公所處時代,楊拳已威名內外。加之太極拳對於慢性病的防治奇效,更為普及。武漢有一湖北最大的劉姓財主,邀澄甫抵漢授拳,歡迎隊伍排列千米之遙。當地有一善劍武師,多次要與楊師比劍,皆被謝絕。彼聲言楊師畏懼,徒有虛名。澄甫說,若如此言,則可一試。遂用竹劍對武師鋼劍。對方舉劍直向楊師胸部猛刺,楊師一個「等魚式」,武師即腕折劍落。然楊師卻以為不慎而引為憾事,其實,來者不善,應者必以熟練招數反擊,身不由己。稍加溫良怠慢,必致殺身之禍。
澄甫公在杭州國術館任教務長時,月薪八百大洋,館內有個太乙拳名師高守武,其腳和手--樣靈活。渺視太極而嫉妒楊師聲望,常出不遜之言,甚至在楊師桌斗里胡翻亂攘,楊師忍無可忍,當即應其一較。高持大槍,楊持白臘桿。高如餓虎撲食般一槍刺來,楊桿只一抖,高槍脫手落地,滿院觀者無不嘆服。
楊師拜門弟子,計有陳月坡 (開山弟子),閻仲魁,尤志學,崔毅士 (立志),王慎東,牛春明確(敬軒),李春年 (雅軒),陳微明 (旭先),武匯川,田兆磷,董英傑,褚桂亭、鄭曼青,曾如柏 (昭然,關門弟子)等。尤志學、田光麟亦從學於少侯。崔毅士曾到西安、武漢、安徽傳拳,後在北京頗有影響。李雅軒入川授拳40年,高足滿門。陳微明在滬創辦致柔拳社,且有著述,對推廣楊氏太極貢獻很大。武匯川亦在滬創辦匯川拳社,顧留馨曾為該社門生。曾昭然先在致柔拳社從陳微明學,後被楊師收為關門弟子,在香港授拳,著有《太極拳全書》。至於受楊師親傳,且技藝高深而未作拜門弟子者,亦為數不少。
解放後,國家體委按照楊架創編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又將楊氏太極整理為八十八式太極拳。後又以楊式為基礎,吸收陳、吳、孫氏太極拳的特點,創編四十八式太極拳。以上統稱為國家套路,在各級體委的重視下,國家套路得到更廣泛的晉及。
推薦閱讀:
※太極圖及木胎漆盤專欄-王先勝
※中國五大太極拳流派的形成
※感恩太極系列之延年益壽不老春
※太極雜說37
※太極雜談——說重(李光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