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豳風·七月
題註:豳(bīn)國,在今陝西邠縣一帶。《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一章)
注釋
七月《七月》,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全詩八章八十八句,為《國風》中第一長篇。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無衣無褐,必盈《七月》之嘆。」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蓋,《詩》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類是也。」
流火
孔穎達 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曆五月的黃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黃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後多借指農曆七月暑漸退而秋將至之時。 晉 潘岳 《秋興賦》:「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餘景。」 清 周亮工 《同張林宗先生秋郊坐月》詩:「流火初驚序,閑園報早秋。」
授衣
謂製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毛 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馬瑞辰 通釋:「凡言授者,皆授使為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為之。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非謂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說謂官家分發冬衣。 孔穎達 疏:「可授冬衣者,謂衣成而授之。」 宋 陸遊 《初寒》詩:「傷心到處聞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一之日
猶言一月之日。一月指 夏 歷十一月, 周 歷正月,亦即農曆十一月。毛 傳:「一之日,十之餘也;一之日, 周 正月也。」 孔穎達 疏:「一之日、二之日,猶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
觱(bì)發
風寒冷。毛 傳:「觱發,風寒也。」 馬瑞辰 通釋:「《說文》:『滭,滭冹,風寒也。』……滭冹蓋本字,《毛詩》作觱發,叚借字也。」 清 邵長蘅 《沛縣官舍留別楊簡庵表兄》詩:「北風觱發短後衣,蕭條中野行人稀。」 鄭澤 《登樓嘆》詩:「胡沙驚飛眯我目,胡風觱發寒我臆。」
二之日
指 周 歷二月。即 夏 歷十二月。 周 夏 兩代曆法不同, 周 建子, 夏 建寅, 周 歷以 夏 歷十一月為歲首。毛 傳:「二之日, 殷 正月也。」
栗烈
凜冽。形容嚴寒。栗,通「 凓 」。朱熹 集傳:「觱發,風寒也;栗烈,氣寒也。」 宋 范成大 《思佛亭曉望》詩:「栗烈剛風刮病眸,登臨何啻緩千憂。」 清 倪承茂 《苦寒行》:「 燕山 九月即飛雪,玄冬寒氣更栗烈。」
無褐
沒有粗劣短衣。形容貧苦。
卒歲
度過年終。黃遵憲 《鄰婦嘆》詩:「饑寒將奈卒歲何,哭聲嗚嗚往以復。」
三之日
夏 歷正月。
於耜(sì)
耜,翻土的工具。本義:古代農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鍬。於耜,始修耒耜也。
四之日
指 周 歷四月,即 夏 歷二月。
舉趾
舉足;抬腳。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婦子
指妻子兒女。宋 王安石 《白日不照物》詩:「婦子夜號呼,西南漫為壑。」
饁(yè)
形聲字,從食,盍聲。本義:給在田耕作的人送飯。
南畝
謂農田。南坡向陽,利於農作物生長,古人田土多向南開闢,故稱。 宋 王安石 《感事》詩:「鄉鄰銖兩徵,坐逮空南畝。」 清 方文 《響山訪梅杓司及令弟昆白各賦》之一:「孤村南畝外,九載始重過。」
田畯(jùn)
即田嗇夫,古代的地方小吏,掌管稅賦、徭役及農事等。孔穎達 疏:「田畯,田家(官),在田司主稼穡,故謂司嗇。 漢 世亦有此官,謂之嗇夫。」
毛詩正義
周公云:先公教民周備,民奉上命。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至九月之中,雲可以相授以冬衣矣。九月之中,若不授冬衣,則一之日有觱發之寒風,二之日有栗烈之寒氣。此二日者,大寒之時,人之貴者無衣,賤者無褐,何以終其歲乎?故至八月則當績也。又豳人從君之教,三之日於是始脩耒耜,四之日悉皆舉足而耕。俱時我耕者之婦子,奉饋食餉彼南畝之中耕作者。田畯來至,見其勤農事則歡喜也。豳公憂念民事,教之若此。周公言己憂民亦與之同,故陳之也。
詩經通論
首章以衣、食開端:「七月」至「卒歲」言衣;「三之日」至末言食。衣以禦寒,故以秋、冬言之;農事則以春言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二章)
注釋
春日春天;春季。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載陽
箋云:「載之言則也。陽,溫也。」
倉庚
亦作「 倉鶊 」。 黃鶯的別名。《禽經》:「倉鶊,黧黃、黃鳥也。」 張華 註:「今謂之黃鸝,黃鶯是也。」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昔我雲別,倉庚載鳴。」
懿(yì)筐
毛 傳:「懿筐,深筐也。」
微行
小路。毛 傳:「微行,牆下徑也。」 宋 蘇軾 《殘臘獨出》詩之二:「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
爰
於是。
柔桑
指嫩桑葉。鄭玄 箋:「柔桑,稚桑也。」宋 王安石 《郊行》詩:「柔桑采盡綠陰稀,蘆箔蠶成密繭肥。」
遲遲
陽光溫暖、光線充足的樣子。 朱熹 集傳:「遲遲,日長而暄也。」 宋 柳永 《林鐘商·古傾杯》詞:「遲遲淑景,煙和露潤,偏繞長堤芳草。」
采蘩
蘩,白蒿也。菊科。一至二年生草本,嫩苗可食。《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毛 傳:「 豳公子 躬率其民同時出,同時歸也。」謂 豳公子 有與民同甘苦的德行。後因以「采蘩」作思念君子的典故。 唐 沉佺期 《入衛作》詩:「采蘩憶 豳 吹,理棹想 荊 歌。郁然懷君子,浩曠將如何?」
祁祁
眾多貌;盛貌。
殆(dài)
始也。表示時間,相當於「將」、「將要」。
公子
古代稱諸侯之庶子,以別於世子,亦泛稱諸侯之子。孔穎達 疏:「諸侯之子稱公子。」
毛詩正義
七月之中,有流下者,火星也。民知將寒之候,九月之中則可以授冬衣矣。又本其趍時養蠶,春日則以溫矣。又有鳴者,是倉庚之鳥也。於此之時,女人執持深筐,循彼微細之徑道,於是求柔稚之桑,以養新生之蠶。因言養蠶之時,女有傷悲之志,更本之言春日遲遲。然而舒緩采蘩以生蠶者,祁祁然而眾多。于是之時,女子之心感蠶事之勞苦,又感時物之變化,皆傷悲思男,有欲嫁之志。時豳公之子,躬率其民,共適田野,此女人等,始與此公子同時而來歸於家。
詩經通論
「公子」,豳公之子,乃女公子也。此採桑之女,在豳公之宮,將隨女公子嫁為媵,故治蠶以備衣裝之用,而於採桑時忽然傷悲,以其將及公子同於歸也。如此,則詩之情境宛合。從來不得其解。且寫小兒女無端哀怨,最為神肖。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三章)
注釋
萑(huán)葦兩種蘆類植物:蒹長成後為萑,葭長成後為葦。朱熹 集傳:「萑葦,即蒹葭也。」
蠶月
蠶忙時期。高亨 註:「蠶月,即夏曆三月,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條桑
猶言採桑。馬瑞辰 通釋:「條乃『挑』之叚借……《箋》雲『枝落之采其葉』者,采亦取也,正訓條桑為取桑。」 唐 皇甫冉 《送鄭二之茅山》詩:「犬吠雞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斧斨(qiāng)
斨,方孔的斧子。斧斨,泛指各種斧子。 毛 傳:「斨,方銎也。」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高白松》:「不怕雪霜侵玉瘦,卻愁雷雨化龍驤。異材詎肯資梁棟,靈夢還能避斧斨。」
遠揚
向上揚起的枝條。朱熹 集傳:「遠揚,遠枝揚起者也。」 唐 王維 《春中田園作》詩:「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猗(yī)
角而束之曰猗。
女桑
小桑樹。《詩·豳風·七月》:「猗彼女桑。」 鄭玄 箋:「女桑,荑桑也。」 朱熹 集傳:「女桑,小桑也。」 漢 枚乘 《七發》:「女桑河柳,素葉紫莖。」《爾雅·釋木》:「女桑,桋桑。」 郭璞 註:「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 清 王夫之 《九昭》:「飄女桑之季葉兮,哀弱喪之便娟。」
鳴鵙(jú)
毛 傳:「鵙,伯勞也。」 伯勞鳴叫,謂天將寒。
載績
絲事畢而麻事起矣。
玄
黑而有赤也。
孔陽
極鮮明;很明亮。朱熹 集傳:「其朱者,尤為鮮明。」 呂向 註:「孔,甚也;陽,明也。」
毛詩正義
言七月流下者,火星也,民知將寒之候。八月萑葦既成,豫畜之以擬蠶用。於養蠶之月,條其桑而采之,謂斬條於地,就地采之也。猗刺彼女桑而采之,謂柔稚之桑不枝落者,以繩猗束而采之也。言民受先公之教,能勤蠶事也。蠶事既畢,又須績麻。七月中有鳴者,是鵙之鳥也。是將寒之候。八月之中,民始績麻,民又染繒,則染為玄,則染為黃,雲我朱之色甚明好矣,以此朱為公子之裳也。績麻為布,民自衣之。玄黃之色,施於祭服。朱則為公子裳。皆是衣服之事,雜互言之也。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穫,十月隕萚。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四章)
注釋
秀會意。石鼓文,上為「禾」,下象禾穗搖曳。本義:穀物抽穗揚花。
葽(yāo)
葽,古書上說的一種草。四月陽氣極於上而微陰已胎於下,葽感之而早秀。
鳴蜩(tiáo)
蟬的一種,亦稱秋蟬。體黑色,長一寸餘,翅色赭褐,脈黃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鳴器小而成卵圓形,秋間日沒時常長鳴不已。亦謂蟬鳴叫。孔穎達 疏:「《方言》曰: 楚 謂蟬為蜩, 宋 衛 謂之螗, 陳 鄭 謂之螂蜩, 秦 晉 謂之蟬。是蜩、蟬一物方俗異名耳。」 宋 范成大 《初歸石湖》詩:「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鳴蜩翠掃空。」 續范亭 《偕友游石屋煙霞並賞滿覺壟初桂》詩:「湖平舞白鷺,樹靜隱鳴蜩。」
穫
收割莊稼。
隕萚(tuò)
謂草木凋落。 傳:「隕,墜;萚,落。」 孔穎達 疏:「十月木葉皆隕落也。」
貉(hé)
貉似狸,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為裘。
纘(zuǎn)
繼也。繼續,繼承。
武功
指武事。孔穎達 疏:「至二之日之時,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獵,則繼續武事,年常習之,使不忘戰也。」
豵(zòng)、豜(jiān)
豕一歲曰豵,三歲曰豜。大獸公之,小獸私之。
毛詩正義
四月秀者,葽之草也。五月鳴者,蜩之蟲也。八月其禾可穫刈也。十月木葉皆隕落也。此四物漸而成終,落則將寒之候。時既漸寒,至大寒之月,當取皮為裘,以助女功。一之日往捕貉取皮,庶人自以為裘。又取狐與狸之皮,為公子之裘。絲麻不足以禦寒,故為皮裘以助之。既言捕貉取狐,因說田獵之事。至二之日之時,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獵,則繼續武事,年常習之,使不忘戰也。我在軍之士,私取小豵,獻大豜於公。戰鬥不可以不習,四時而習之。兵事不可以空設,田獵蒐狩以閑之。故因習兵而俱出田獵也,美先公禮教備矣。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五章)
注釋
斯螽(zhōng)即螽斯。觸角細長,振翅善鳴。種類較多,常見的有綠螽斯等。王夫之 稗疏:「斯螽, 毛 傳曰『蚣蝑也。』《爾雅》謂之蜤螽,《方言》及《廣雅》謂之舂黍。 郭璞 曰:『 江 東呼虴(蚱)蛨(蜢)。』今案:虴蛨似螳螂,項稍短而無斧,六七月間好入人葛衣中, 粵 人生啖之。」
莎(shā)雞
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唐 李賀 《房中思》詩:「誰能事貞素,卧聽莎雞泣。」
振羽
鼓翅。毛 傳:「莎雞羽成而振訊之。」
宇
《說文》:「宇,屋邊也。」 即檐下也。
戶
《六書精蘊》曰: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戶,堂之口曰門。內曰戶,外曰門。一扉曰戶,兩扉曰門。
穹窒
完全堵塞。鄭玄 箋:「穹,窮。窒,塞也。」 孔穎達 疏:「言窮盡塞其窟穴也。」一說穹,空隙;窒,塞。將空隙堵塞。
向
窗也。象形。從宀(mián),從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牆,有窗戶之形。本義:朝北開的窗戶。
墐(jìn)戶
塗塞門窗孔隙。孔穎達 疏:「墐戶,明是用泥塗之,故以墐為塗也。」 貝青喬 《冬窗雜興》詩:「濤聲萬壑沸喬松,墐戶圍爐逸興濃。」
改歲
由舊歲進入新年。陳奐 傳疏:「改,更也。改歲,更一歲也。」 清 唐孫華 《戊子元旦》詩:「改歲仍餘料峭寒,雙扉合閉一泥丸。」
室處
謂家居。
毛詩正義
言五月之時,斯螽之蟲搖動其股。六月之中,莎雞之蟲振訊其羽。蟋蟀之蟲,六月居壁中,至七月則在野田之中,八月在堂宇之下,九月則在室戶之內,至於十月,則蟋蟀之蟲入於我之床下。此皆將寒漸,故三蟲應節而變。蟲既近人,大寒將至,故穹塞其室之孔穴,熏鼠令出其窟,塞北出之向,墐塗荊竹所織之戶,使令室無隙孔,寒氣不入。豳人又告妻子,言已穹窒墐戶之意。嗟乎!我之婦與子,我所以為此者,曰為改歲之後,觱發、栗烈大寒之時,當入此室而居處,以避寒,故為此也。
詩經通論
此章主言時寒,以見其改歲入室之俗,又因衣、褐之餘而及之也。言時寒,皆於物類上見。五月斯螽已動股矣;六月莎雞已振羽矣;七月猶在野,八月則已依人之宇下,九月依人之戶內;十月蟋蟀且入我之床下矣。以見豳地孟冬早寒如此。五、 六、 七、 八、 九、十月六句,一氣直下,文義自明。首言「斯螽」、「莎雞」;末言「蟋蟀」;中三句兼三物言之。特以斯螽、莎雞不入人床下,惟蟋蟀則然,故點蟋蟀於後。古人文章之妙,不顧世眼如此。然道破亦甚平淺。第從無人能解及此,則使古人平淺之文變為深奇矣。鄭氏曰:「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謂蟋蟀也」。笨伯哉!
「七月在野」三句,應兼指農人棲息而言,方有意味。七月秋暑未清,尚可在野,猶書所謂「厥民因」也。謹按御纂詩義折中「聖人觀物以宜民。一夫授五畝之宅,其半在田,其半在邑。春令民畢出,如在野而動股、振羽也。冬令民畢入,如在宇、在戶而入床下也。豳民習此久矣」云云,自是此章確解。前上說詩者似亦見及,而未能如此詳明也。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
十月穫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六章)
注釋
郁棣屬。陸璣疏:「其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色正赤,食之甘。」
薁(yù)
蘡薁也。蘡薁者,亦是郁類而小別。晉宮閣銘云:華林園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車下李即郁,薁李即薁,二者相類而同時熟。
亨
同烹。
菽(shū)
《物理論》曰:「眾豆之總名。」
剝
擊也。
春酒
冬釀春熟之酒;亦稱春釀秋冬始熟之酒。毛 傳:「春酒,凍醪也。」 孔穎達 疏:「此酒凍時釀之,故稱凍醪。」 馬瑞辰 通釋:「春酒即酎酒也。 漢 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周 制,蓋以冬釀經春始成,因名春酒。」宋 蘇軾 《武昌西山》詩:「憶從 樊口 載春酒,步上 西山 尋野梅。」 清 方文 《田家》詩之一:「有客提春酒,相要坐水邊。」
以介眉壽
眉壽,豪眉也,即長眉。箋云:「介,助也。既以郁下及棗助男功,又穫稻而釀酒以助其養老之具,是謂豳雅。」 後以「介眉」為祝壽之詞。 清 李漁 《風箏誤·閨哄》:「孩兒備有春酒,替爹爹母親介眉。」
斷壺
斷,摘下。壺,壺蘆,瓜屬,俗作葫。
叔
《說文》:「拾也。從又,尗聲。」
苴(jū)
《玉篇》:「麻也。」 青麻的子實。
荼
萑苕也。本義:一種苦菜。苣菜屬和萵苣屬植物。
樗(chū)
惡木也。陸璣疏:「樗,樹及皮皆似漆,青色,葉臭。」《莊子·逍遙遊》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不中規矩。」《唐本草》:「椿、樗二樹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實。」《蘇頌·圖經》:「椿葉香,可啖。樗氣臭,北人呼為山椿,江東人呼為鬼目。」
農夫
古代田官名,即田嗇夫。
毛詩正義
此郁、薁言食,則葵、菽及棗皆食之也。但郁、薁生可食,故以食言之。葵、菽當亨煮乃食。棗當剝擊取之。各從所宜而言之,其實皆是食也。穫稻作酒,雲以介眉壽,主為助養老人,則農夫不得飲之。其郁、薁、葵、棗、瓜、瓠,農夫老人皆得食之。其荼、樗雲「食我農夫」,則老人不食之矣。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七章)
注釋
築場築造場地。鄭玄 箋:「築堅以為場。」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一:「築場看斂積,一學 楚 人為。」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 汴 泗 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
禾
凡谷皆曰禾。苗生既秀謂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種,其餘稻秫菰粱皆名禾,惟麻與菽麥無禾稱,故再言禾以總之。
稼
種之曰稼,斂之曰穡。又《說文》:「禾之秀實為稼,莖節為禾。」
重(chóng)穋(qiú)
谷名。後熟曰重,先熟曰穋。
禾麻
禾與麻。
菽麥
豆與麥。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松柏無完枝,菽麥斷萌櫱。」
宮功
房屋的修建。朱熹 集傳:「宮,邑居之宅也……功,葺治之事也。或曰:公室官府之役也。」 宋 陸遊 《居三山時方四十餘今三十六年久已謝事》詩:「陂塘趨版築,垣屋訖宮功。」
索綯(táo)
制繩索。元 趙孟俯 《題耕織圖奉懿旨撰》詩之十二:「索綯民事急,晝夜互相續。」
乘屋
修蓋房屋。鄭玄 註:「亟,急;乘,治也。十月定星將中,急當治野廬之屋。」 馬瑞辰 通釋:「乘屋,謂覆蓋其屋。」
毛詩正義
此章說農夫作事之終,故言九月之時,築場於圃之中以治谷也;十月之中,納禾稼之所收穫者,黍稷重穋、禾麻菽麥之等,納之於囷倉之中。栗既納倉,則農事畢了,民嗟乎我農夫之等,我之稼穡既已積聚矣,野中無事,可以上入都邑之宅,執治於宮中之事。宮中所治,當是何事,即相謂云:晝日爾當往取茅草,夜中爾當作索綯,以待明年蠶用也。汝又當急其升上野廬之屋而修治之,以待耘耔之時所以止息。豳公又其始為民播種百穀之故,而祈祭社稷。田事不久,故豫修廬舍,美農人趍時也。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八章)
按:七月八章,章十一句。
注釋
鑿冰朱熹 註:鑿冰,取冰于山也。
沖沖
鑿冰聲。
凌陰
藏冰的地窖。毛 傳:「凌陰,冰室也。」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樂歌·歌黃帝》:「商暮百工止,歲極凌陰沖。」
蚤
早也。
獻羔
古祭禮之一。進獻羔羊以祭司寒。
祭韭
古代以韭祭獻。孔穎達 疏:「四之日其早,朝獻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開之所以御暑,言先公之教,寒暑有備也。」
肅霜
謂霜降而萬物收縮。毛 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 孔穎達 疏:「又九月之時,收縮萬物者,是露為霜也。」 朱熹 集傳:「肅霜,氣肅而霜降也。」 一說,肅霜猶肅爽,指天高氣爽。參閱 王國維 《觀堂集林·肅霜滌場說》。
滌場
打掃場地。孔穎達 疏:「十月之中,埽其場上粟麥盡皆畢矣。」 清 杜岕 《九日荔軒招泛虎丘觀穫》詩:「吾儕野人輩,想見滌場福。」 一說謂滌盪。 王國維 《觀堂集林·肅霜滌場說》:「肅霜、滌場,皆互為雙聲,乃古之聯綿字,不容分別釋之……滌場即滌盪。」
朋酒
兩樽酒。毛 傳:「兩樽曰朋。」
公堂
古代君主的廳堂。朱熹 集傳:「公堂,君之堂也。」
兕(sì)觥
中國古代用獸角制的酒器,後也有用木或銅製的。《說文》曰:「觥,兕牛角可以飲者也。」
毛詩正義
豳公教民,二之日之時,使人鑿冰沖衝然,三之日之時,納於凌陰之中,四之日,其早朝獻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開之,所以御暑。言先公之教,寒暑有備也。又九月之時,收縮萬物者,是露為霜也。十月之中,掃其場上粟麥盡皆畢矣,於是設兩樽之朋酒,斯為飲酒之饗禮,其牲用犬。若有大夫來至,則相命曰當殺羔羊,尊大夫,故特為殺羊。乃升彼公堂序學之上,舉彼兕觥之爵,以誓告眾人,使無違於禮。於是民慶豳公,使得萬年之壽,無有疆境之時。美先公禮教周備,為民所慶賀也。
匯評
王安石仰觀星日霜露之變,俯察蟲鳥草木之化,以知天時,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內,男服事乎外,上以誠愛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婦婦,養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時,其宴饗也節,此《七月》之義也。
詩經通論
鳥語、蟲鳴,草榮、木實,似月令。婦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風俗書。流火、寒風,似五行志。養老、慈幼,躋堂稱觥,似庠序禮。田官、染職,狩獵、藏冰,祭、獻、執功,似國家典制書。其中又有似採桑圖、田家樂圖、食譜、谷譜、酒經。一詩之中無不具備,洵天下之至文也。
詩經原始
首章衣食雙起,為農民重務。二章及以下四章,皆跟衣字。二章先言蠶事,為女功之始。間著懷婉之詞,何等風韻!三章此言紡績成裳,仍帶定「公子」字,妙!四章此兼言田事,集腋以成裘,而「獻豜於公」,忠愛之忱可見矣。五章此言卒歲,可以禦寒完衣一面事。而自五月以至十月,一氣說下,樸直之至。然其體物微妙,又何精緻乃爾!六章以下專言食。七章穡事正面,後半兼及治屋。八章至此農功既畢,可以獻羔薦廟,登堂稱觥,田家之樂無踰此矣。
推薦閱讀:
※《詩經》三首
※121 鴇羽 | 詩經·國風·唐風 | 儒家
※詩經·衛風·芄(音完)蘭
TAG:詩經 |